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174|回复: 2

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林石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6 20: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林石庐
  

王长英
  
  林石庐,名均,字亚杰,石庐为其号,生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卒于1971年,终年八十一岁,福建福州人。林石庐在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曾担任过革命军侦察队队长,后任江西督军府秘书。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敌后援会特务秘书,抗战胜利后,曾一度在福建省财政厅任职。解放后退居家中,在其藏书楼“宝岱阁”,又称“三万金石文字室”中,日以藏书,读书,编书目为乐。1957年,他将自己数十年来收集到的金石之书,全部让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使珍贵的家藏得到最好的归宿。
  林石庐自幼痴迷于书,喜欢搜、藏图籍,然而家中穷困,没有余钱买书,更别说是坐拥百城了。但嗜书成癖的他,常常在书市向人借钱购书,虽是辛苦,却乐此不疲。母亲体恤儿子的好书之举,为了支持他多购书,便节省家用,尽力资助他。有了母亲的支持,他更加勤奋地购置图书。每到休假的日子,不惜跑远路,走访那些冷摊僻肆,以较低的价钱,收购了大量史籍,诸子笔记及说部之书。没过几年,他的家中就已缥缃满室,积案盈橱了。当母亲经过藏书室时,他便将得书的经过详细叙述,母亲听了颇感欣慰,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她饱含深情地对石庐说:你父亲困于家况,中道弃学,遗憾终生。你已经知道积蓄图书之不易,就更要勤勉苦读,为弟弟作表率,这就是继承了父亲生前的志向啊!母亲说完,热泪盈眶,此情此景使石庐终身难忘,更加坚定了广收博采图籍的信念,并为之而不懈地努力。1916年,林石庐出任江西督军府秘书后,收入稍有增多,于是他更为勤奋地收藏图书。他不惜典衣缩食,遍及海内搜访图籍,抄录藏家的秘本,经多方努力,他先后收藏了经史子集四部图书数万卷,金石拓本二万余通,因为他酷爱金石,所以收藏的以金石之书为最多,总算稍微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1917年,林石庐北上京都,参加了由傅增湘、缪莹孙、罗振玉、周叔瞍、余嘉锡、叶恭绰等著名藏书家组织的“访碑团”,进行访碑活动。傅、缪、罗、周等人均为学识渊博,学有专攻,在目录学等方面多有建树者。林石庐在该团中年龄最小,却能有幸与众前辈一起抚摩遗编,他感到极大的欣慰与荣幸。这次出行,他收获不小,既长了知识,又获得金石书及拓片数箧,归里后,友人周愈特意为他创作了《风雨载书图》以记兹事。
  林石庐藏书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偶然得了缪莹孙“艺风堂”的藏书。缪莹孙字炎之,一字筱珊,号艺风,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他是清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是清史馆总纂及张之洞的幕僚,创建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缪氏平生博览群籍,专攻文史,富藏图书并精于考订,对藏书也深有研究,在目录学上的贡献尤为显著。缪氏“艺风堂”藏书十余万卷,金石一万一千件,善本六百余种,其中多宋、元刊本及金石之书。缪氏于1919年去世,不久其子就将其大部分藏书都卖给了上海古书流通处的书贾。1921年,林石庐再上都门,返回上海之时,得知缪莹孙“艺风堂”藏书已散出的消息后,感慨不已。回想数年前,他与缪老一同访碑,结为忘年之交,增长了丰富的知识。哪曾料到缪老才过世,后人不守,就将藏书卖掉。缅怀故人毕生勤于积聚,却散于一朝,不禁思绪万千。他即刻决定不惜重价购回缪老遗泽,什袭珍藏之。但书贾知道缪氏为近代巨擘,觉得奇货可居,索价甚高。为此林石庐曲尽筹措,终于以重金购得缪氏旧藏。购到书后,他如获至宝,这批书中共有金石书及四部善本二百五十余种,其中金石书一百多种,他将这些书整理捆扎后运回家中。朋友们得知其幸获缪书,都来索求书目,他苦于应付,但又觉得不应自矜秘籍。这年夏天他便开始整理自己藏书,将金石之书专门编辑一目,新椠旧刻以及名家孤传之稿,共有九百六十九种,一千二百三十三卷,仿照《四库提要》并参考各家藏书,撰著了(《石庐金石书》二十二卷。1922年,林到江西任职,将此书手稿放在家中。当时中原多变故,战事频频,军阀割据,闽粤交哄。石庐家在城南,离战区很近,幸好家人竭力保护,才使书稿安然无恙,后来家人又将书稿送到军中。在公务之余,林石庐对书稿进行勘校后,向康有为请教。康有为说:你这书慎重拘谨而不敢出版,那就是太谦虚与顾虑了,即使是前人很好的撰著,里面也难免没有遗漏之处。以金石类编撰的论著,你这本志自然可以出版,日后被人引摘,也不能不认为是你的创著。听了康有为先生的启发诱导,1923年林石庐毅然决定,就在南昌刻版印刷。经过两年,书终于杀青,署名为《石庐金石志书》,这部金石志书出版后,很快得到国内喜好金石之士的肯定与推崇,反响极大,一时风行很广,在日本竟然销了数百部,欧洲考古家也请翻译来求书。此书的出版,不仅增加了林石庐收藏的知名度,也为金石史留下了一部不可多得的志书。这部书共有二十二卷,仿照藏书志的体例,每本书都撰有提要,简略叙述内容,同时记录了书的题跋印记。收录金石著作共九百六十九种,按类目排列。书目分类模仿了叶昌炽《语石》的体例,总共分为十二类。即:一、分地,二、断代,三、录文,四、存目,五、图谱,六、石经,七、记载,八、考证,九、释例,十、字书,十一、法帖,十二、杂著。分类详细,搜罗丰富,体例完整且注意版本的著录。书中的解题是根据自己的藏书进行叙述,讹误极少。此书曾得到罗振玉,康有为等人的推许,是研究金石学较好的参考书。当然此书也有不足之处,即:书前虽有总目,但书后无索引,这就使得检索不大方便。但瑕不掩瑜,丝毫无损于此书的盛名,许多人都对此书进行过评论与简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曾在《金石舆地丛书》的序中云:“方今海内藏金石者,以闽侯林石庐为最富,所著《石庐金石志书》分地之作,……中多未见之书。”姚名达在《中国目录学·金石目录》中日:“诸家皆无解题,有解题者,惟林均之《石庐金石志书》一种,仿藏书志之例,略述各书大旨,权其同异,录其题跋印记,所藏所志之金石书,凡九百六十九种,而金石拓本二万余通尚不与焉。分类大纲有十二志之例,辑成《金石志书》一编,凡二十有二卷。”1957年在北京举行全国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学员实习讲稿》第七篇“参考工具书简目”中,林石庐的这部书被列为应修之书。
  林石庐在搜书,藏书之中,与别的藏书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曾将雪峰寺枯木庵木刻拓本摄影,赠送给福州藏书家郭白阳。郭对石庐的书作如下评价:“友人林石庐均嗜金石,藏镜甚多。著有《石庐金石志书》二十二卷,收录宏富,堪为金石家考鉴。”林石庐与福州另一位藏书家李宣龚的交情不错,常与李交流收藏心得,切磋金石之书。1937年秋,李曾与林石庐商量,将林自1923年后收藏的各家未刊稿本,进行审慎选择再汇编成丛书,当时涵芬楼答应为他们分集印刷出版。于是林石庐就对自己的收藏,详加审酌,希望能快点出版,让学术界、知识界的人士早日看到新书。他选择了《江左石刻文编》、《闽中金石略》、《高丽碑录文》、《南北朝藏石目》、《兰话室后金石纪存》、《百甓斋古砖录》、《玉雨堂碑目》、《式训堂碑目》、《续泉志》、《闽碑考》等十六种金石之书,共一百零六卷进行编撰,定名为《宝岱阁金石丛刊甲集》。打算仿《邓氏风雨楼秘笈》依照原稿套色影印,保留书中丹黄删改批校之处,以及各家印记等,使所印之书真实可信。后来因为金石书不如其他书销路广,而印费却较高,李宣龚曾为印费之事多次前往上海与涵芬楼协商。经过校长时间的商议,正准备定下协议,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涵芬楼毁于日军炮火,也使林石庐出书传古的宿愿成为泡影。此书虽未刊行,但各家稿本并未遭劫灭,这也算是幸运了。此后,林石庐就在家中将自己收藏的古籍善本、孤本及其他书,进行全面的整理、编目。他将稿抄列为第一类,(甲类分为稿本、传钞稿本、影抄本、旧抄本)。第二类为刊本(乙类分为宋刊本、金刊本、元刊本、明刊本、清刊本、域外本)。而一般的版本,则均不著录。
  林石庐不仅富藏金石之书,还有不少古籍善本,从以上所述可知,他不仅有稿钞本、影抄本、宋刊本,金刊本、元刊本,甚至还收到域外本等,品种非常丰富。为了保护这些珍、善本、他与家人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特别是在军阀割据、战事频兴的年代,他们一同竭力护持才使书不致散失。三十年代,日本“东京图书馆”多方谋求,欲以重金购买他的书,林石庐坚决不卖。后来国内的收藏家们也时常找他,要购买其所藏,他均予以拒绝。中日战争爆发后,福州城将要为敌所陷,为了逃亡,林石庐只好将家中物品都捐给别人,惟将古籍善本图书,装满箱箧,转移到闽清保存。后来又将这些宝贝搬回了福州。此后他每年还在不断地搜求金石之书,国内一些作家也将所著寄赠给他,有的同好也赠送一些。此外,他还传抄秘籍等,使收藏的金石书又增加了数百种,这些书在他的《金石书续志》中可见到。
  林石庐在福州达道居住的几十年中,曾发生过两次火灾,幸好都没烧到他的住处,但一想到失火,他仍然心有余悸。1950年他再次搬家,但当时的福州全是木屋,不是藏书的福地,一旦火起,就很难控制,他对自己的珍藏时常担心。解放后,海内外各地都有人想买他的书,他均不肯出卖。但从保护古籍善本的愿望出发,他再三思量还是打算忍痛割爱,把珍宝献给国家,惟有如此,最终才能完整地保存这批文化遗产。当然,要让他最终定下决心还是非常难的,毕竟这些珍藏得之不易,耗费了他毕生的精力,是他节衣缩食到处搜罗来的。数十年的接触、摩挲、把玩,藏书早已成了他生命中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了。他先是将《石庐金石志书》的全部版片,捐献给福建省图书馆,由馆里继续印刷出版,以满足喜好金石之士的要求,这也弥补了林石庐的一点遗憾。当各地书商得知林石庐打算将所藏出让给国家的意愿后,相继赴闽。北京、上海各地的书商接踵到林家,出高价指名购书,但林石庐始终不为所动,他不愿待价而沽,从中获利,只想让所藏有个更好的安身之所。1957年,郑振铎以全国人民代表的身份来福建视察,在福州期间,特意查访了林石庐的家藏情况,认为他的收藏是国内独一的专类藏书,精而且富。与他商议,决定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考古研究所,征购林收藏的汉至宋的数百面铜镜,以及所有关于金石等方面的古籍善本。对此,林石庐浮想联翩。几十年的搜集可谓煞费苦心,战争多的人受益。为此,他叫来儿辈一起整理、检查,年代,何其艰难困苦。抗战期间,家境困顿,抗日战争胜利后,更加濒于窘境,在那样的境遇下,自己从未动过出卖家藏的念头。经历过多次的搬家,其中搬离福州,然后再搬回福州,却仍能使善本完整保存家中。之所以一直不肯出售,并非为了世守以传于子孙,只是想留着为自己在有生之年撰著时,作为参考资料方便查检,因此几度不想出让。但自己已是六十六岁的老人,无力更好地保护藏书。而今躬逢盛世,祖国学术需要,自己决不应长期私藏,于是毅然决定让私藏变为国家收藏,使更将丢失不全的、顺序不对的、被虫咬吃的,或被好友借去未还的,全部清点一遍,编目造册,以便于让国家收购。当全部金石之书行将北运时,林石庐在书室蹀躞摩挲,不忍释手,难以忘怀。但想到今后自己所藏能脱离蜗庐,登崇高之学术大厦,等于名山石室之藏,又感到无比欣慰。况且书虽离开自己,但目录还在,有空看看目录,亦可聊以自慰了。林石庐的行为,也是一种难得的爱国之举,如今,他的藏书还能嘉惠学界士子,真是国家的一大幸事。

来源: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发表于 2008-5-28 09: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等学习的楷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3 20: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那个时代的人还能有 <FONT color=red>个人</FONT> 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5-8 12:38 , Processed in 0.053698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