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765|回复: 0

林学善:福州木雕工艺第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16 23: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档案 林学善62岁,福州人。从事木雕艺术四十年,其作品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集传统雕刻技法与现代绘画手法于一炉,大胆运用中国画的虚实相生原理。重点刻画人物表情,形神兼备,尤擅达摩等佛像题材的雕刻,有“达摩善”之誉。其创作的木雕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被称为“木中田黄”。是我市乃至我省目前惟一的中国木雕工艺美术大师,在木雕界,有“福州木雕工艺第一人”之称。
“达摩善”名不虚传
我市寿山石雕遐迩闻名。前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获悉,我市木雕创作水平也不容小觑。我市便有一位我省惟一的中国木雕工艺美术大师,而福建木雕素来与浙江木雕、广东木雕并称“中国三大木雕”。   
  “独特性”是本报《人生》人物的“择人”标准之一。这位我省惟一的中国木雕工艺美术大师,《人
生》自然不能放过。于是,我打探到了他的大名:林学善,并第一时间和他取得了联系。   
  采访那天,当我来到林学善的工作室时,他正埋头在对一件木雕作品《恬恬》进行加工。一个直径四
五十厘米的圆形木雕,已粗具雏形,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动物造型。林学善告诉我,此作品木料原是要被锯做成花瓶的。当时过路的他,觉得如此大体积的圆形木料委实难求,请对方暂且手下留情。经一番琢磨,林学善在木料上简单刻画了几笔,一只可爱的动物头像便呼之欲出。对方心服口服,诚心将此木料相让。  
  在工作室内,我还看到三四十件木雕作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两件各有1米多高的达摩木雕作品
了。一尊达摩闭目冥想,另一尊达摩仰天长问,形神兼备,让人心生赞叹:“‘达摩善’名不虚传啊!   
  采访中,我问林学善为何对雕刻达摩情有独钟。   
  他告诉我,福建传统木雕以人物雕刻为胜。用木雕这一艺术形式来表现达摩的执著精神非常贴切,可
以表现出大师的风骨。当年,达摩在石洞里悟禅时,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双眼紧闭,五心朝天。连飞鸟都不知道石洞内有人,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来。
巧藉天然始成大器
木雕创作对木料有何特别要求吗?林学善告诉我,木料沉者为佳,轻飘者则摒弃不用。福州地区木雕创作者因地选材,以龙眼木、黄杨木、荔枝木和樟木雕摒弃不用。福州地区木雕创作者因地选材,以龙眼木、黄杨木、荔枝木和樟木雕刻居多。
  听说木雕创作主要有打坯、修光和磨光三道工序。不过,在木雕创作中,可不是这“三步曲”所能搞定的
,每一步都可细分为十几小步。林学善在业内以“慢工出细活”著称,每件作品几乎均要耗时半年以上   
  从事木雕创作四十年,林学善创作的木雕作品约有四五百件。说起创作体会来,他坦诚相告。他认为
,巧藉天然要贯穿于木雕创作的始终。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木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然,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经过推敲,确定创作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阶段。在制作时要贯彻“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主题,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木材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   
  当然,也不排除先确定主题,再选择材料的可能。如他创作的达摩雕刻作品,需要体积较大的材料,
要创作时,他便四处寻觅“大家伙”木料。林学善将此创作过程,总结为“以料就刀,以刀就料”。
“耕心”于木雕创作   
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寿山石雕在国内外市场行情的看涨,我市有不少木雕创作者顺流而行,转向了寿山石雕刻。而林学善却不为所动,执著地在木雕领域耕作。
        在采访中,我问他是否想过尝试石雕创作。   
  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我也创作过寿山石雕作品,不过那是雕着玩的。木雕的体积较
石雕大,只要创作出彩,作品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很有感染力。”说到这里,林学善叹了一口气,说:“明末清初,福州的木雕创作就很兴旺,我们福州的象园,曾是‘木雕一条街’。上世纪60年代,福州木雕更是达到鼎盛时期,专业人员有1000多人呢。”
“现在闽侯上街不是也有‘木雕一条街’?”   
“是啊,可是现在从事木雕艺术创作的人少了,做木雕生意的人多了。做生意讲求经济效益,批量生产,艺术含量自然就低了。”   
  木雕人才的断档是林学善“心里的痛”。因为目前木雕艺术继承采取的是师父带徒弟的传授模式,一
些宝贵的经验是靠老一辈创作者言传身教,才得以继承发扬。“现在考名牌大学、找高薪工作是绝大部分年轻人的人生目标。那种需要数十年时间,全身心沉浸于木雕创作的劲头,已经很难为年轻人接受和理解了。”说到这里,林学善双手一摊,有些无奈。   
  林学善的工作室取名为“耕心居”。他说,“耕”的意思是任何事业都要辛勤耕耘,才能谈收获。至
于“心”字是因为木雕创作要讲求心态,特别是在现在的情形下,要耐得住寂寞。“其实,在木雕创作中,你沉进去了,创作出好作品,那种快乐是任何物质享受无法比拟的。”林学善说。
寻找传统木雕与现代建筑的结合点   
林学善最近刻了一枚“六十初春”的印章。他说六十是他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目前,他正着手考虑将木雕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创作道路。   
  说到这个设想,林学善显得信心满满。他告诉我,木雕作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一方面有美化建筑的
作用,另一方面有寓意、象征和祈愿的意味。如古建筑物上时见木雕上刻着老鼠就是象征着财富——家里粮食多了,才能养得起老鼠嘛。   
  如何将传统木雕融入现代建筑,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是他下一阶段的艺术思考、创作主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2-11 04:34 , Processed in 0.12585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