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于:林氏宗亲网祭祖礼仪
祭祀礼仪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各仪程演奏不同的乐章。跳文、武“八佾”舞(由64人组成的古代天子专用的舞蹈)。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
古代常有“春秋二祭”之说,祭祖大凡是在每年农历的春分或秋分举行,也有在三月三或九月九举行,还有在冬节举行的。祭品主要有全猪全羊,“五牲、三馔”。参祭人员要受年龄的限制,“年上十五、衣冠齐整、方颁胙肉”。祭祖活动是在大多祖祠里进行的,祖祠里分为祠亭和天井二部份,列祖列宗灵位摆于祠亭之中间,灵位前放方桌多台,为摆放“五牲、三馔”,饭茶粿品纸礼之专用。
祭拜的前一晚,要在天井处摆设香案,祭告天地,牲醴有三牲五牲之分。三牲:為猪、鸡、鱼三品。五牲:為猪、鸡、鸭(鹅)、鱼、卵(或他物)。三牲五牲之外,更有罗列出珍海饈之属者。 祀神必献茶、酒.尤以酒為不可缺。俗云:"拜神无酒掷无筊。" 要求祭祀者在祭祀之前禁食荤腥,并沐浴净身更衣.
翌日凌晨寅时,开始鸣锣告众,此时,参祭者闻响络绎而至,祖祠里红烛高烧,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接着通令执事者各施其事,后引启龛出主,摆设神位,前引领宗子盥首净巾,毕步入神位前,由引燃香送宗子,宗子鞠躬上香,参祭者按辈序年龄依次排列整齐。
祭祖开始,首先是荐馔,行初献礼,宗子祭酒,参祭者三叩首。接着是一齐跪下听祭文,祭文由礼生诵读。祭文完毕,众祭者二叩首,后由一长者(或礼生)代各代祖宗宣读诂词,诵罢众再拜,最后是荐饭奉茶,献蓍献财,撤馔化财。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
祭祀礼仪:
- 神前摆供祭品。
- 点燃神案蜡烛。
- 神前献茶三杯。
- 焚香迎神。敬酌第一杯酒。
- 掷杯筊请问神明之降临。
- 神明既降,进第二杯酒。
- 对神明有所祈祷者,掷杯筊请问神明之诺言。
- 进第三杯酒。
- 执杯筊问神明已否餐毕。
- 双手捧金银纸与爆竹,拜供神明察纳。
- 焚烧金银纸,燃放爆竹。
- 持酒泼洒金银纸,以防纸灰飞散,称曰「奠酒」,然后"颁胙"
- 拜佛、祭祀祖先,仪式仅有繁简之差,大体相同。
扫墓压纸讲究: 压墓纸宜压二十四下,共五行:中行七下,中行之左右二行均压五下,最边二行均压三下,共计二十三下,土地公一下,则二十四下足矣。其解释如下:
- 二十四下者:应收二十四山旺气及一年二十四节气,表二十四孝。
- 七下者:应七星福照。
- 五下者:应五子登科,五谷丰登。
- 三下者:应三光日月星拱照,三才天地人。
- 一下者:应一发如雷。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对神灵或对先人祖先朗读的文章。祭文严肃表达人们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祭文从情感的缅怀和纪念中表达感恩和"不忘本"的意思,对有功德的人可以表达铭记、传扬、学习和逝者愿望的告慰这类意思.祭文是华族子孙祭祀祭祖所必用的文体。 多数祭文用真情实感哀悼死者,对亡故亲友寄托一种深深的哀思。一篇充满感情、如泣如诉的祭文,读来会令人肝肠寸断感慨至深。诔辞、哀辞、吊文、祭文是我国古代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也是现代悼词的前身。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历来被认为是祭文中的经典绝唱代表作。
[祭文格式内容]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天下第一陵”黄帝陵公祭礼仪为成国家级最高祭祀大典.按照《周礼》规定的国家最高祭祀等级“九鼎八簋”布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