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660|回复: 2

教主抗倭救民行善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6 1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嘉靖三十七至四十二年间,倭寇屡次猖獗入犯莆田沿海,并攻破城池,到处掳掠妇女、抢劫财物、杀害百姓,满地尸横血流,而村庄一片成墟,惨不可言。  林兆恩从小就乐善好施,富有同情心。当然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继承了其先人的不少产业,所以多以变卖田产的方式来协助官方抗击倭寇和赈民救灾。
  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倭寇四千多人再次侵犯莆田,并以林墩作为巢穴,妄图长期凭险据守,为非作歹,残杀生灵。
  正当莆田人民又遭倭寇蹂躏之际,浙江参将戚继光取得宁德横屿与福清牛田大捷之后,获息后迅速进兵莆田除寇。九月十二夜,宿营江口,十三日派把总张谏、叶大正、曾南金等领兵二千多名配合中军张元勋半夜出师围攻林墩。当时盘踞在林墩的倭寇四千多人,他们凭着三面沟渠交错而凭险据守,一看戚家军人马攻势凶猛,遂放弃小桥入巢防守。
  戚继光运筹帷幄,亲自督阵运用“鸳鸯阵”战术,打得倭寇落花流水,各个击破,一连攻克倭营60座,歼敌2000多人,救出被掳群众2100多人,倭寇无法逃脱,被戚家军一举扫歼。
  在这场大战中,林兆恩承担风险,发动百姓摇旗呐喊助威壮势,同时还派门徒为残害百姓收尸埋葬,每埋一处,就堆成一个土墩,共有九十九墩,这是南洋平原抗倭的历史见证。林兆恩先后六次收埋积薪火化尸体,莆田占有二万三千多具,仙游有八千余具,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使“生者不病于疫,死者得安其灵”。
  林兆恩在《寇退遥告崎头城诸神文》和《告仙游县诸亡魂文》中,分别“以路远不能洒其道而清之,深感歉然”。
  嘉靖四十二年(1563)冬年关,倭寇又卷土重来围攻兴化城池,福建巡抚游震德调总兵刘显从江西率兵救援,兵马到江口迎仙寨时不敢前进,结果中了里应外合之计,致使城池失陷。
  当时倭寇分守四城门进行大屠杀,计有进士19人,举人59人,秀才356人,居民不计其数。倭寇又火烧府县公厅、学堂、民房、奸淫妇女、残杀百姓。近年关廿九日,倭寇获悉有戚家军援助、慌忙逃脱退出莆田城。部分外逃的难民和幸存者,得知倭寇退出,才于大年正月初二日陆续回家,悲喜交集,互相探望,为死者不幸而痛哭悲伤,为生者幸存而庆幸。从此,莆田风俗有大年初四重庆除夕夜(做大岁),初五早吃寿面游春。
  林兆恩又赈济灾民,并为死难者收尸埋葬火化,还荐拨出魂,超度众生。以东岩山佛殿道场,慰数万魂亡灵而超拔之,以尽兆恩之心也。
  林兆恩在抗倭中的义行,总列举13项,体现爱国爱乡救民的无私奉献精神:1、恤民还券;2、建义田;3、立社仓;4、倡平粜之价;5、乡村穷民避寇城内者,施以钱米;6、贫穷孤寡之不能自存者,分以粥蔬;7、惠施棺材1300部;8、礼助葬埋340柩;9、与广东兵订千金之券,莆田城池赖以保全;10、募兵百余人协助守城抗倭;11、捐田30亩倡建戚继光生祠;12、念乡夫守城之苦,而酒食迭赐于中宵;13、举门徒数十人收埋死体火化,并消毒工作。(吴春荣 郭文滔)

莆田侨乡时报2007年11月14日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12: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兆恩抗倭和毁家纾难精神

林兆恩创立三一教后的活动,是在明嘉靖三十年至四十五年之间(1551-1566)。他除招收门徒倡导三教合一论外,大量的精力用于协助官方抗击倭寇,赈民救灾。  嘉靖年间,倭患极为严重,东南沿海深受其害。嘉靖三十六年以后,倭寇从浙东转入福建,蔓延至广东。据统计倭寇入犯福建境内达151次,受其害者有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延平、邵武等36个县。《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载:“所破城十余,掠子女财物数百万,官军吏民战及俘死者,不下十余万”。兴化又是受倭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仅嘉靖三十七至四十二年间(1558-1563),倭寇入犯莆田城多达九次,并攻破莆田城邑。《林子年谱》记载:“屠戮之众,而遗骸如积,虐焰之炽,而村落为墟。加上无用之兵,重为民生之苦。触目惊心,惨不忍言”。
  林兆恩出身名门望族,加上创立三一教后有一些信徒投靠在他的门下,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仍拥有士绅的身份,乡绅的社会地位高于普通民众,当乡绅与百姓同样面临倭患祸害的威胁时,乡绅们往往负起协助官府保卫地方安全的责任。
  当时的林兆恩,见义勇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他看到莆田人民的痛苦与灾难,关心备至,勇往直前。林氏家庭虽然世代为官,但其传统家训是以孝友仁义为先,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懿行。在家风的熏陶下,林兆恩从小就乐善好施,富有同情心。《林子本行实录》载:“教主每出,尝袖白金以与贫人。母以其妄费诘之,对曰:‘吾家世富贵矣,天道恶盈,胡不以吾之有余者,补人不足乎?”林兆恩继承了其先人的不少产业,所以多以变卖田产的方式来赈民救灾。
  《林子本行实录》载:“十二月,倭寇迫城,防守甚急,时值严冬,又多夜雨,守者不堪,教主恒令人携酒粥钱米以给之,以为有力者倡”。嘉靖三十五年,“时疫气盛行人多病殁,教主始鬻田造棺以施主,自是岁以为常”。
  嘉靖三十七年四月,数千名倭寇攻围福清乘胜进逼莆田城下,情况十分危急。正好一队广东兵(一说湖湘麻阳兵)经过莆田,驻扎在城里,城池岌岌可危,在数以万计的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广东兵视而不见,按兵不动。林兆恩挺身而出,召集莆田缙绅与广东兵订立契约:击退倭寇后给予千金的奖赏。广东兵这才“欣然缒下城,渡河奋击,倭寇骇退”。广东兵遂索取奖赏,缙绅因其在击退倭寇后到处掠夺百姓财物而拒付赏金。林兆恩虽“予之百金”,但广东兵不满足,“执教主于演武场,榜而击之,强教主领诸爽约缙绅家索谢。教主神色不变,从容谓之曰:‘昔与汝等许盟千金,以图安此城也。今倭夷既退,汝等复肆遍掠,是乱之也,乌可哉?吾宁死不忍为之’。诸缙绅闻之感激教主之言,乃鸠金偿之。广东兵始释教主归,身悉肿痛”。莆田人民把全城之功归于林兆恩,赠送书有“一券全城”的彩帐以谢之,按院樊献科也赠送“尚义”匾额。
  嘉靖三十九年(1560),“倭寇猖獗城外,避寇者散处城中及寺观,不知其数,率踞地而寝,又加饥饿”,苦不堪言。林兆恩“每具钱米及草荐以施之,贫病咸德焉”。四十年至四十三年,倭患频繁,加上瘟疫流行,莆田仙游一带死者相枕白骨遍野,走马上任的郡守易道潭“闻积尸盈野,竟驻车福清,不敢莅任”,置百姓死活于不顾。林兆恩再挺身而出,两次变卖田产,毁家纾难,并组织门徒先后六次收埋和积薪火化尸体。收埋全尸者三千余身,火化者二万余数。
  林兆恩收尸瘗骨是求生者安宁,不病于疫,特别重视消毒工作,“为生者洒其道而清之”。深感“歉然”。而大军之后转为太平者二十余载,教主斡旋造化之功,顾不伟与?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林兆恩撰写《防倭管见》一文,主张:“不宜清野,不宜闭城,不宜遏籴,不宜惜费,滨海以至城邑,乡人各自团练,首尾救应,则无地非城池,无人非官兵矣!不然聚处孤城,适以自困耳”。惜当时不能用其言,以致兵败城破。
  至隆庆年间林兆恩经济拮据,巨万家产变卖殆尽,诸生请受贽仪,他都用其综理籍记、刻刷书籍,或以应贫病,毫不自私自利。
  万历十六年,林兆恩仍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修寺庙,造桥梁,赈济灾民。凡施谷数百石,金百余两,一无所爽。未分既不我扰,已分亦不我乱。二十二年以后主要精力转向传播三一教,异常活跃,与嘉靖四十五年以前相比,其活动范围扩大了(吴春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6 12: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兆恩与卓晚春的交游

林兆恩在嘉靖二十五年考试落第后,就放弃科举业,锐志于心身性命之学。数年内,如颠如狂,故莆人咸以教主为颠。但在他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卓晚春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福建通志》载:卓晚春,莆田醴泉人,生于嘉靖年间,自号无仙子,亦曰上阳子,人呼为小仙。幼孤行乞,八岁喜算筹,指掌上虽千万不爽,言休咎事皆奇中。初不识字,十四岁能诗,十六岁善草书,唐顺之为作小仙草书歌。常蓬跣,冬月履霜,著黑麻衣,虽霜夜必露宿于石上,日走浴溪,饮水十数瓯,随口吟诗云:“朝来此溪中,沐浴不知寒,清霜与白水,漂我紫金丹”。或讥其蓬头,吟云:“解衣兼跣足,开口笑王侯,千年浑似醉,一世懒梳头”。有人问:“天有时坏否?”卓曰:“有生则有坏,子时则阳生,自子至寅而全,自寅至午而盛,自午至酉而微,自酉至亥而阳气复生,此天坏欤?”又曰:“无极者如年之十月也,太极者如年之十一月也。”或问:“日鸟月兔?”曰:“此卯酉之说也。”又问:“海水?”曰:“此天地之精也,淡者余气耳。”甲寅岁托言北行,过江桥语人曰:“桥石折,莆阳变矣。”丙辰桥果折,王戍年倭寇陷郡城后,蜕化于杭州净慈寺,有诗云:“天上逍遥卓晚春,桃源深处老乾坤,倒骑资鹤为沦海,脚带青天几片云。”
  由于卓晚春行为放荡不羁,又视王公贵族如众庶,独来独往,“当道者闻其名召见之,辄与抗礼……或邀请之,少拂其意,虽华筵不往矣”。故时称之为“卓狂”,或目之为“伪仙”。但另一方面,由于卓晚春超凡不俗,虽无尺寸之帛,所衣之衣脱下即为旁人持去。无升斗之储,人或邀之,而少拂其意,无分厘之资,每得于人者,辄以施人。特别是他具有超验的神奇异能,“言休咎事皆奇中”,留下了一些神迹和预言,被视为活神仙,得到当时民众的推崇和敬重。
  林兆恩与卓晚春的交游开始于嘉靖二十七年,而且带有神秘色彩。据《林子本行实录》载:小仙望气至教主家,教主适出,谓其母李氏曰:“安得瑞气绕屋乃尔,定有异事。”母曰:“吾儿能登第耶?”曰:“不足异也。……“然则何以异哉?”曰:“是必有人得道,故瑞气腾腾如是尔。”母曰:“宣吾仲儿谢举业,能得道乎?”小仙遂问教主,母曰:“今适外游子其俟之。”少顷,教主归,小仙一见,执手大笑。教主戏之曰:“闻小仙神算,两个一是多少?”小仙曰:“吾就与汝算。”又曰:“闻小仙善诗吾与汝联讨。”小仙诗稍迟,教主讶之。小仙曰:“吾与汝联讨”,遂拂衣而去。数日,教主悔曰:“小仙人咸敬礼之,我道人也,反戏慢之可乎?”乃命诸弟邀之。小仙即至,对酌极欢,因质之所梦云云。小仙曰:“此乃真人诱进君耳,而云独旋转不住者,九转还丹也,君后当自知之。”教主为之豁然……自此两人遂相友善纵饮行歌,人遂称卓狂林颠云。
  卓晚春扮演“点化”的角色,使林兆恩“豁然大悟”,感到超脱成仙已是命中注定。这次会晤无疑大大强化了林兆恩弃名学道的信念。这亦是和卓、林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关。自此结为方外游,“晨夕谈讨,纵横行歌”,几乎形影不离。凡有登门访道者,仙人必啟其端,而道人更详其意。(吴春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0:35 , Processed in 0.03678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