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彝是左海伟人林则徐的三子。林聪彝故居坐落在宫巷24号,东居住有大姐夫、曾任知府、陕西督粮道等职的刘齐衔,西居住有二姐夫、船政大臣沈葆桢。这里原是明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时的大理寺衙门,明亡,房屋数易其主,至清同治之后成了林聪彝故居。这是一座明清时期福州的最大豪宅之一,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原有布局现基本保存完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聪彝曾官至布政使兼总粮台,他是林则徐患难时最信赖、最亲近的亲人之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林则徐谪戍伊犁,林聪彝与弟林拱枢随侍,并写成《西行记》。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发生,朝廷起用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林聪彝随行。同年10月林则徐不幸病逝于广东普宁,林聪彝扶柩回榕。
林聪彝故居为四进大厝,第三进为住房,花厅至今保存着一株苍翠垂髯的古榕。
榕树是福建省树、福州市树,是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显著独特的风貌特征,“活的文物”。史载,福州自唐末五代开始人工植榕,至宋治平四年(1065年)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达到鼎盛,之后“绿阴满城,暑不张盖”。而始于宋代,榕城官员崇尚将植榕护榕作为自己的德政工程,并且身先垂范,造福于民。据《三山志》记载,福州宋代就有王逵、蔡襄、张伯玉、程师孟、黄裳、梁克家六位知州对榕树情有独钟。宋李纲、陆游等名臣在榕期间,也都吟诗作赋赞颂榕树。清乾隆年间,福州郡守李拔,建“榕阴堂”,并以榕自勉。林聪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他爱民如子,政绩显著,特别是与民共苦,治水有方,1877年复出做官时,恰逢福州连年发大水,他留福州治水,由于日夜奔波,积劳成疾,于1878年5月病逝家中,年方55岁,可谓鞠躬尽瘁,壮年早逝。
据调查,福州现拥有古榕名榕千株以上,宫巷林聪彝故居这株古榕就是其中著名的一株。
林聪彝故居的古榕为细叶榕,亦称小叶榕,俗称白榕,是福州榕树中的主要品种,编号35A040601,胸径1.2米,树高20米,冠幅12米,长在墙边。树冠庞大雄伟,浓阴蔽地,基干苍老错节,好似饱经沧桑的慈祥老者,下垂的气根飘拂如仙,仿佛见证着左海伟人家族的风范和政绩,颂扬着林聪彝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业和精神
来源:福州晚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