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7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映霞:丹阳的女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8 10: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映霞:丹阳的女儿(上)      作者:林德容

本文刊载于《丹阳日报》2004-12-18,内容涉及丹阳林氏,仅供参考!


       林佳楣是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李先念的夫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丹阳一直在传说,林佳楣是丹阳人。
       丹阳电视台《丹阳人在北京》摄制组到北京采访,获得线索采访到林佳楣的妹妹林映霞。
      林映霞说,自己履历表上籍贯一直是“江苏丹阳”。
      林映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大儿媳。
      林映霞和梅葆琛的孙子梅玮将成为梅派艺术的第四代传人。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1983年6月,李先念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李先念国家主席任职期满,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作为主席夫人,林佳楣的名字频频见诸报端。她跟随李先念参加了大量的国事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一个普通人,他来自何处,他祖籍哪里,也许人们不会在意。但如果是一个名人,而且还是国家领导人,那就很不一样。他从哪儿来?他的祖先在哪里?他在哪儿上学?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会有很多人在关注,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会有很多人去寻根问底。尤其是传说中的家乡人,会激起极大的热情,会千方百计地去找出这位名人和家乡之间的各种联系。
      就在林佳楣的名气一天大于一天的同时,一个美丽的传说也开始在丹阳城乡广为流传——林佳楣是丹阳人!
      此时的丹阳,正在努力撤县建市。改革开放浪潮冲击下的丹阳人,正在想方设法竭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果国家主席夫人真是丹阳人,这对刚刚处于改革开放初级阶段,渴望着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天下人都知道“中国有个‘金丹阳’”的丹阳人来说,那将是多么大的荣耀!由此而产生的宣传效应该是何等巨大!据说当时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作了大量的公关活动,但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后来随着李先念的退休,逝世,林佳楣逐步淡出党和国家政治的最高舞台,丹阳人的认亲热情也就渐渐地降温了。



获悉林佳楣妹妹的线索
      1997年初夏,丹阳电视台筹划拍摄数十集的大型系列电视专题片《丹阳人在北京》。在准备阶段,摄制组搜集了数百个在北京的丹阳人的线索和资料。最后选出了五十多个在北京的丹阳籍名人作为采访对象,其中将林佳楣也排入了采访名单。我们想再作一下努力,希望和当事人进行联系,和她进行沟通,希望能证实一下那个一直深藏在丹阳人心底的美好传说。但限于采访国家高干的种种禁忌和联络渠道的缺乏,一直努力到摄制组抵达北京之时,仍然没有寻获有效的沟通渠道,无法找到切入口,颇感有些无奈。
        摄制组到达北京以后,按计划开始了采访。由于手头工作、费用控制等种种因素,采访时间非常有限,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我们往往一天要跑几个地方,采访好几个对象。
        艰难的寻找在采访华杏娥时出现转机和突破。华杏娥是云阳镇人,曾长期担任吴阶平的秘书。华杏娥在交谈中说起了她工作后的同事,说起在她社交圈里的老乡。华杏娥告诉我们,她在协和医院工作时,有个同事叫林映霞,是林佳楣的妹妹!林映霞一直说自己是丹阳人,两人还以老乡相待。这位林映霞还是梅兰芳的大儿媳!华杏娥建议我们把林映霞列为采访对象,她可以帮助联系。
       华杏娥的这番话令我们喜出望外!“原国家主席的妻妹”!“京剧大师的儿媳”!这样一个集多个名人关系于一体的丹阳籍人物,其新闻性和可看性都极有价值!我们的采访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相见在梅兰芳旧居
      经华杏娥牵线联系,林映霞和我们约定在位于北京西旧■子胡同内的梅兰芳旧居接受采访。
      西旧■子胡同位于北京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在北京音乐厅附近,离天安门广场不远。胡同内清一色的全部是老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四合院。这处旧居地处西旧■子胡同的中段,是梅兰芳先生除位于护国寺的旧居纪念馆之外的又一处旧居。旧居外面围墙高耸,围墙上端堆砌着琉璃瓦檐,墙面的粉饰还较为整齐。大院的院门在整个院墙的边侧位置,门口有一对刻有精美石雕的石鼓。厚重古朴的院门上,油漆已经斑驳,似乎在述说着年代的久远。迎门照例是一影壁,影壁正中位置是砖雕的“迎祥”二字。里面的布局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单进。院中央有一株古树,长得郁郁葱葱,很是精神。四合院内,朝南是一排正房,两边是厢房,正房外是一道宽一米左右的走廊。院内房屋都是砖木结构,保养得很好,红柱绿门,雕梁画栋。
在一间用作客厅的房间里,我们和这位一直令我们感到神秘、觉得遥不可及的老乡开始了交谈。
   
“我是丹阳人!”
      站在我们面前的林映霞,个不高,戴着眼镜,看上去保养得很好。白晰的脸上几乎看不到什么皱纹,略为丰满的身材显现出和她年龄相称的富态,言谈举止间透射出一种典雅的气质,看上去顶多60多岁的样子(后来我们在交谈中才获知她已72岁)。站在她旁边的先生倒是颇为老态,皮肤黝黑,行动举止已显得有些迟缓,经介绍,我们知道他就是梅兰芳先生的长子梅葆琛先生。
      简单的寒暄之后,林映霞就向我们谈起了思乡之情。林映霞告诉我们,她的祖父年轻时就到上海创业,后成为“苏滩”名家。父亲出生在上海,他们兄弟姐妹也出生在上海,丹阳从来没有来过。但在参加工作后所填写的履历表上,她在籍贯栏上填的一直都是“江苏丹阳”!她始终没有忘记老家,总想回老家看看,但就是没有适当的机会。听说家乡有些年纪大的人还知道她的祖父,很多老乡亲还希望他们回去看看,自己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成行,也没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事情,心里感到很过意不去。
      林映霞讲着一口稍带点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说起话来慢声细语,不慌不忙,听上去很是顺耳。



嫁给了梅兰芳的长子
      林映霞告诉我们,她是在复旦大学(当时叫震旦大学)医学院读的大学。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在协和医院先是从事临床医疗,1959年后长期从事院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先生梅葆琛是梅兰芳的长子,也是从复旦大学毕业,在学校学的是建筑设计。毕业后到治淮工地锻炼了一年,1952年分到北京建筑设计院,一直干到1986年退休,而后又在一家建筑设计所担任高级工程师,一干又是十年,直到不久前,由于身体不太好,才完全歇在家里。在梅葆琛40多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参与设计的项目有数百个,其中有作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还有一些大使馆的馆舍,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很多建筑。梅葆琛在大学时学的是结构设计,在这些工程项目中,他所负责的也是结构方面的设计。梅葆琛还参加过援外建筑的设计,中国援助斯里兰卡建造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梅葆琛在其中负责了结构设计。
      林映霞和梅葆琛两人在1951年结婚,婚后长期和梅兰芳住在一起。梅兰芳经常要外出演出,社会活动很频繁,家里平时也经常有很多社会名流来来往往,接待、应酬的事很多。梅葆琛和林映霞因为是长子长媳,按梅兰芳的吩咐,在工作之余,在家里还承担起了管家的事务。
      梅兰芳先后有过九个子女,解放后健在的只有四个。梅葆琛最大,其他三个分别是梅绍武(原名葆珍)、梅葆■、梅葆玖。梅葆■、梅葆玖都继承了父亲的梅派艺术,长期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法语成了“牵线红娘”
      林映霞和梅葆琛是在复旦大学上学时相识的。林映霞和梅葆琛都出生于1925年,是同年;两人又都在1948年考入复旦大学,是同届校友。林映霞学的是医学,梅葆琛学的是建筑,两人不在一个系,是怎么走到一起去的呢?林映霞告诉我们,法语是他们的“牵线红娘”。
      林映霞他们在复旦上学的时候,当时学校有个规定,考上大学后要先念一年的法语。法语关过不了就不能进入本科班学习。林映霞和梅葆琛在中学时学的都是英语,学习法语有一定难度。两人同时进入法语班学习后,面对同样的困难。他们在法语班相识,在法语班走近,在克服困难中相互勉励,法语成了两个人的共同语言。法语班结束后,两人的感情交流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后的岁月中,两人尽管分别在医学院和理工学院念书,但在法语班建立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法语牵起的一对情侣越走越近,感情越来越深。大学毕业后,一对情侣终于走到一起,结成了百年之好。
      林映霞和梅葆琛,一个是“苏滩”名家之孙女,一个是京剧大师之子,也可谓是“门当户对”。



孙子可望传承梅派艺术
      梅兰芳的儿女中,葆■、葆玖在事业上和艺术上都继承了父业。但在第三代中,因“十年动乱”等影响,未能有人从艺,这在梅家是颇感遗憾和无奈的。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第四代中,梅葆琛和林映霞的孙子梅玮有望接过梅派艺术的接力棒。
      大概是九十年代初,梅葆琛和林映霞觉得在后代中,没有一个人来学京剧总不是事。第三代断档是一种无奈,在第四代中,应该培养和鼓励人接上去。可学戏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要有天分,要有条件,要有兴趣,还要有毅力。此时,孙子梅玮引起了梅葆琛和林映霞的注意。此时的梅玮已有9岁,无论长相,身段,都透露出一些曾祖父少年时的影子,而且对学戏也颇有爱好,林映霞就将梅玮送到北京西城少年宫春芽少儿京剧团学唱旦角。梅玮的天资很好,学了两个月,就在1992年元旦“春芽”团拜联欢会清唱整段的《二进宫》,不久还在全北京的“春芽”京剧比赛上得到三等奖。这时,梅玮的叔爷爷梅葆玖觉得梅玮颇有学戏的天分,就让梅葆琛考验考验他,让梅玮唱一些稍难的段子。梅玮脑子很快,声音也比较匀,没用京胡伴奏,就清唱,唱完后用录音机录下来给梅葆玖去鉴定。梅葆玖听下来很满意,认为可以学戏了。从这以后,梅玮就利用业余时间学上了京剧,一边上学,一边学戏。梅葆玖经常地给他以指点。
      得益于从小就在浓厚的京剧氛围中熏陶,得益于叔爷爷梅葆玖的梅派真传,梅玮的演艺提升很快。199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100周年的演出在梅兰芳的家乡江苏泰州举行,梅玮作为梅家艺术的继承人第一次在全国性的大型演出中登台演出,受到了普遍的好评。很多演出的演员都为梅派艺术有了第四代传人感到高兴,纷纷鼓励梅玮要坚持学下去,争取能接过发扬梅派艺术的重任。
      我们1997年在采访林映霞时,见过这位未来的梅家艺术的第四代传人,印象中是个文静腼腆的大男孩。当时我们想让他唱上一段,录像下来,让丹阳的观众一饱眼福。但林映霞告诉我们,梅玮当时正处在变声阶段,医生嘱咐要严格禁唱,否则对他今后的发展不利。
      目前梅玮已考入北京大学读书。2004年10月26日,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10周年,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举行了《戏曲名家演唱会》,梅玮是参加演出的最年轻演员。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梅玮的表演得到众多京剧爱好者的关注。梅玮演唱了一段《霸王别姬》中的南梆子,赢得戏迷一片喝彩。有专家评论说,梅玮的才情天赋颇为出众,表演有板有眼,身型、嗓音都自有一番韵味,可以成为梅派艺术的传承者。



工作主要*自己努力
      林映霞告诉我们,她自己兄弟姐妹一共五人。前面三个都是女孩,姐姐林佳楣,妹妹林梦霞。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叫林德音,一个叫林德仁。
      众所周知,林佳楣是李先念的夫人。李先念是属于第一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后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是我们国家的高级干部。林映霞他们平时是如何和自己的姐姐姐夫交往的呢?
      林映霞说,李先念到中央工作后,长期住在中南海的东花厅。平时林映霞他们一般不到姐姐姐夫那儿去。李先念和林佳楣工作都很忙,去了也见不着人。但李先念和林佳楣对他们很关心,过年过节总要叫他们去吃饭。
      对于这样一个关系,林映霞在单位里从来没有和单位领导和同事说起过。有一次李先念到林映霞工作的协和医院看牙齿,见到林映霞后主动和她讲话打招呼,当时陪同李先念看病的协和医院院长感到很奇怪,问林映霞,怎么你们认识啊?林映霞这才告诉院长李先念是自己的姐夫。院长听了很惊讶,说这么多年怎么都没听你提到过?林映霞认为,干工作要*自己努力,社会关系就是社会关系,没有必要牵涉到单位和工作中来。同样,梅葆琛在单位里也从来不去说自己是梅兰芳的儿子什么的。
(续上)原载于《丹阳日报》2004-12-26
林映霞:丹阳的女儿(下)




    林映霞的爷爷是清末民初红极上海的“苏滩”名家林步青。为了找到更多的资料,理清林步青上辈和后代的延续,采访组寻获《林氏宗谱》。林映霞是丹阳林姓始祖林芳的第二十四世孙。
    1997年11月,林映霞姐弟及侄儿一行四人来丹寻根访故,家乡人给予了热情的接待。
    2002年春天,林佳楣在从上海到南京的行程中,路过丹阳,在麦溪的林氏宗祠旧址前拍照留念。
    祖父当年是“苏滩”名家
    在采访中,林映霞向我们介绍了她的祖父。
    林映霞说,她的祖父叫林步青,生于1864年,殁于1916年,享年53岁。在清末民初,是上海滩很有名的“苏滩”名家。
    我们在1990年编撰的《丹阳县志》中找到有关林步青的专门介绍:
    林肇灿(1864~1916年),字月波,号步青,丹阳后松卜村人。自小爱唱京戏、昆曲。清同治末年,在上海一珠宝商店当店员,后从师学艺。光绪十年(1884年)前后“下海”。至清末民初,名声鹊起,被誉为上海滩的“滩簧大王”、“滑稽大王”。
    林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善说多种方言,擅长滩簧“后滩”,工丑角。又在后滩基础上首创“改良新曲”,以多种形式表现现实生活,揭露社会积弊,并注意吸收当时流行的新腔新调,以丰富“后滩”,使滩簧跃为当时上海较红的“曲艺”之一。随着林的成名,他演出的《卖橄榄》、《荡湖船》、《马浪荡》等剧目在上海家喻户晓。
    林的演唱,“一气呵成,尽目送挥手之能。”《清稗类钞》载:“上海苏滩(滩簧)以林步青为最有名。林善滑稽,能作新式科白,妇女尤欢迎之。所至之处,座常客满。”辛亥革命后,他编演了《时事新赋》,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捕房探目等,曾一度被当局逐出上海。然而他仍坚持到小码头继续演出。民国元年(1912年)农历五月十八日,林假座“大舞台”,举行“筹助国民捐”义演。六月二十二日,又为南洋大学学生义演,社会影响较大。
    滩簧原为“曲艺”,以唱“堂会”为主。经林改革创新后,其演出场所逐步移至茶肆酒楼和剧场戏院;演出方式也由“坐唱”变革为戏剧表演。这为滩簧演变为申曲、苏剧、锡剧等剧种奠定了基础。他的代表作有《贴票赋》、《戒烟赋》、《上海大罢市赋》、《攻击宁波会馆赋》、《大改良赋》和《跑马赋》等。
    寻宗谱追根溯源
    听了林映霞本人的忆述,得到林映霞的肯定,我们心头的谜底有了初步答案。但我们觉得还不够,林步青的前辈,林步青之后的家族延续,林映霞自己并不知道多少,相关记载也不甚了了。
    在采访时,我们邀请林映霞姐弟在方便的时候来丹阳走走看看。林映霞很高兴地答应了,并允诺尽快成行。
    结束北京的采访回到丹阳后,我们和林映霞继续着书信来往。到十月份,林映霞来信说,他们姐弟三人及一个侄儿将于十一月中旬来丹,林佳楣因活动较多,日程排不开,此次不能同行,希望谅解。
    为了使林映霞姐弟的寻根之行能有更多收获,我们开始想方设法寻找林氏宗谱。   
    家谱原本并不难找,问题是在十年浩劫中,家谱被“造反派”戴上“封、资、修”的帽子,大多数人家保留的家谱均被查抄,毁于一炬。到哪儿能找到躲过“破四旧”之劫的幸存品呢?
    找到了《林氏宗谱》
    经过多方打听,我们从市文化馆的陈元杰老师那儿获得一个信息。陈元杰长期从事音乐工作,对丹阳历史上在音乐领域中有建树有贡献的人物多有研究。陈元杰老师在八十年代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戏曲名人,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林步青。进而发现,林步青原来是丹阳人。
    陈元杰在发现林步青后,为了深入了解这位“名扬上海滩,家乡无人知”的戏曲名人,又开始追溯林步青的先辈与后人。陈元杰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丹阳南门开泰桥附近的一位林姓老人那儿见到过一套《林氏宗谱》。
    我们到开泰桥附近打听,得知这位老人早已去世。但获悉这位老人有个儿子在上海百货商店工作,又赶紧通过电话和上海联系。几经波折,再三努力,终于在上海找到一套保存完好的《林氏宗谱》。在反复说服之后,我们才得以把这套《林氏宗谱》借来一阅。
    丹阳林姓均源自林芳
    从这套宗谱上得知,丹阳城乡的林氏大多源于一个人——林芳。
    关于林芳,光绪十一年编修的《丹阳县志》上有相应的记载。在第十三卷“职官”篇上记有:
    “林芳,字逢春,侯官进士。德佑二年除丹阳令。”
    德佑二年即南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此处的“除”,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在《林氏宗谱》上,对林芳是这样描述的:
    “一世祖芳公,字逢春,闽之莆田人。父思德为颖州军仗库使。生子七,芳公行居六。登第后,至德佑二年,除授镇江路丹阳县令,居官清廉谨慎。仅四阅月,值中原云扰,遂谢职居所辖地。未克回籍,止寄归闽中帽靴而已。夫人张氏躬纺织,教子耕读,而绪业基焉。”
    林芳被尊为丹阳林姓的始祖。
    林映霞姐弟是林芳的第二十四世孙
    在第十卷的*后地方,我们找到了林步青的家族记录:
    林肇灿,字月波,号步青。生于同治甲子(1864)十月二十五日子时,殁于民国丙辰(1916)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时。葬苏州狮子山田渡里坟。娶嘉善村徐成生长女。生子一,世栋。
    林世栋,即为林映霞的父亲。谱中记载,林世栋,字浩,号村深。生于光绪已丑(1889)正月二十五日子时,娶苏州沈淞鳞公长女,殁后又娶南京朱氏。生子二,邦贤、邦达,生女三。
    林邦贤,字戍鳞,号德晋,生于民国甲戍(1934)九月二十一日子时。
    林邦达,字功霓,号德仁,生于民国丙子(1936)七月初二子时。
    三个女儿,应该就是林佳楣、林映霞、林梦霞。按以前的宗谱惯例,女儿的名字是不记上谱的。
    林步青的父亲名林文豫,因年表在老谱,资料不详,只写道,林文豫是若迈公的长子。
    从林芳算起,林步青为22世,林村深为23世,林映霞兄弟姐妹这代为24世。
    在丹阳林氏众多的分支中,林映霞兄弟姐妹属于北族楼下支。和丹阳历史上的林姓名人林立三、林■等均同在一个支系。

    林映霞姐弟来丹寻根
    1997年11月16日,林映霞一行来到丹阳。同行的有林映霞的妹妹林梦霞,弟弟林德仁,侄儿林英(林映霞的大弟弟林德音的儿子)。因电视台采访过他们,又是电视台邀请他们来丹,所以主要由电视台出面接待。
    我们给林映霞一行主要安排了两部分活动:寻根访故和了解丹阳发展。
    在寻根访故中,我们先是找来了丹阳林姓元老,曾担任过丹阳政协副主席的林静波老先生。颇为巧合的是,林静波也是属于北族楼下支的。曾为发现林步青做了大量工作的陈元杰老师也请来面叙。
    在丹阳大酒店的会客厅里,大家共忆家族往事,言谈颇欢。
    在了解丹阳发展中,林映霞一行观看了市容市貌,考察了经济开发区。他们为丹阳的发展感到高兴,感到振奋。
    丹阳之行的重头戏是到麦溪寻根访故。麦溪的镇村领导非常重视,准备了资料,还找来了很多林姓老人。林映霞一行走访了现为北庄中学的林姓宗祠旧址,并在此合影留念。在林姓族人家中,双方交谈十分投缘。热情的村民把谈话的小房子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想看看这几个以往是“远在天边”,现在是“近在眼前”的颇感神秘的丹阳老乡。
    在丹期间,市委副书记巢纪顺,政协副主席陆雨生在繁忙公务中拨冗前来和林映霞一行见面,向他们表示欢迎。
    步青后人今何在
    林映霞一行来丹寻根访故只有短短三天。在交谈中,我们对林步青的其他后人的现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林步青只有一个儿子,名世栋,字浩,号村深。林映霞记忆中自己父亲所用的名字一直是林春深。林春深生于188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精通英语。
    林德晋,《林氏宗谱》上名为林邦贤,德晋为号,现用名为林德音,不知是谱上记载有误,还是后来改名。此次随林佳楣一同来丹的林英即为林德音的长子。林德音生于1934年,曾在中科院动物所任俄语翻译,现已退休。
    林德仁,《林氏宗谱》上名为林邦达,德仁为号,生于1936年。林德仁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是一位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为杭州一家外资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是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计算机外设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林映霞姊妹三人均是从上海的医学院毕业的。
    林佳楣比林映霞大一岁,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现在还从事很多社会公益工作,经常奔波于大江南北。上海同德医学院现在名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在该校的知名校友录上,有有关林佳楣的记录:
    “林佳楣(1924~ ),女,江苏丹阳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历任湖北省人民医院儿科医师,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计划生育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妇幼保健局局长等职。1984年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卫生部妇幼卫生局局长。曾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林梦霞比林映霞小两岁,毕业于上海瑞金医学院,长期从事医生职业,现已退休,定居上海。
    林映霞退休以后,一方面让梅葆琛口述,一方面利用家中积累的资料,把家人心目中的梅兰芳一点一滴地写出来。先是一篇篇在报纸上陆续刊登,读者反映很好。在梅兰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这些文章结集出版了一本《怀念父亲梅兰芳》,主要写梅兰芳的日常活动、为人处事、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细节。
    了解梅家的后代
    如果不是林映霞的关系,梅兰芳离我们很远,我们只会知道他是京剧大师。认识林映霞后,梅兰芳和我们丹阳成了亲家,我们对梅兰芳应该有更多的了解。
    说起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后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和女儿梅葆■。梅葆玖是梅派艺术的传人,今年69岁,仍活跃于舞台上;梅葆■工老生行当,前几年逝世,新闻媒体发过消息,她的德艺为人们所称道。姐弟俩,男工旦角,女工老生,成为梨园佳话。
    梅葆琛年轻的时候是很喜欢京剧的。但梅兰芳认为自己的子女不要都干一行,所以就没有让梅葆琛学戏。梅葆琛演不了京剧,就学着拉京胡。在上海上学时就一边上学一边学拉京胡。年长日久,梅葆琛的京胡技艺已炉火纯青。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时候梅兰芳的专职琴师不在,梅葆琛就为父亲拉京胡调嗓子。现在的梅葆琛尽管已年近八旬,但他还坚持每天拉琴,每天拉上一段,陶醉在京剧那高亢、婉转、有张有弛、跌宕起伏的旋律之中,自娱自乐,乐在其中。
    梅葆琛和林映霞夫妇有二子一女,大儿子梅卫平在英国罗斯福德纺织品进出口公司驻沪办事处工作,二儿子梅卫华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工作,女儿在梅兰芳纪念馆工作。
我们在上篇中介绍的有望继承梅派香火的梅玮即为二儿子梅卫华之子。
    梅绍武,原名梅葆珍,1928年生于北京,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外文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协和中国戏协会员,担任梅兰芳研究会副会长、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等职。其妻屠珍毕业于北大西语系,现为外经贸大学英语教授。梅绍武夫妇有一子二女,儿子梅卫东留学日本,为东京住友银行总行的高级职员,两个女儿留学美国,分别从事银行业和电脑业工作。
    梅葆玖,1934年出生于上海,10岁学艺,得其父梅兰芳亲传,为梅派艺术主要继承人,其妻林丽源,主持家务。             
    2002年春天,林佳楣来到丹阳
    2002年春天,林佳楣在从上海到南京的行程中,来到丹阳造访她祖辈的故里——麦溪后松卜。
    在麦溪北庄行政村,林佳楣仔细观看了她的祖辈生活的遗址以及林氏宗祠旧址,和村上的林氏族人作了亲切交谈,并欣然在宗祠旧址前留影。
    应林佳楣本人的要求,此行极为低调,媒体未作报道。相关陪同人员曾和她合影留念。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5 09:09 , Processed in 0.05748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