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010|回复: 0

公车上书第一人”汪春源致中法战争名将林朝栋信函现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5 1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雾峰林家为抵御甲午战争之后日寇占领台湾组织的乡勇。



汪春源致林朝栋的信函的实寄封。



1895年雾峰林家内渡闽南的留影,每个人的表情都很凝重。



雾峰林家“洋人水兵抬屋角”。



汪春源致林朝栋信。



林朝栋



汪春源

  ○文/卢志明 徐婧璇  ○图/汪一凡 欣亭

  今年是农历甲午年。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导致了1895年的乙未割台。在那个惊涛骇浪的历史时刻,当时台湾的两位知名爱国志士,“公车上书第一人”的汪春源和中法战争守护台湾有功的雾峰林家名将林朝栋,成为至交,并互通信函。最近,这份信函被台湾林家后人重新发现。并由林朝栋的曾孙林光辉慷慨回赠给汪春源的曾孙汪毅夫。两个甲子已经过去。本报记者有幸一睹信函的全貌和内容,在深入采访中,钩沉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见闻。

  1

  一封书信牵系出

  两位台湾爱国志士

  在采访中,我们先追溯了信函双方的汪春源和林朝栋。写信人的汪春源,祖籍厦门,台南安平人,甲午战争前后回闽南居住。在甲午战败后,清政府签《马关条约》割台议和,汪春源作为台湾举人,正好进京赶考,他是最早参与上书反对,并向在京举止倡议集体上书,所以被后人称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同时,他也是台湾历史上最后一名进士。收信人的台湾爱国志士林朝栋,是台湾雾峰林家著名的将领,为雾峰林家第六代,是中法战争台湾战事的功臣,他为抗击法军入侵台湾立下了赫赫战功,之后协助刘铭传在台湾办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缎事件,并于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后,他还在雾峰组织乡勇,准备与日寇一拼到底。这两位志士在甲午时期,同仇敌忾,惺惺相惜,互通书信,频繁交流。

  在采访中,一些热心读者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其中,有张照片的画面是,林朝栋在抗击法军入侵台湾之后,兴建宫保第时,别出心裁地在门梁上雕刻了一个抬着屋角的法军水兵。这寓意着那些曾不可一世的法军,也沦为自己的手下败将,只不过是个为自己看门的人。台湾的林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张甲午战争之后,雾峰林家的人回到闽南避难的老照片,他还介绍说,林朝栋在甲午战争后,还曾来到厦门,并在南普陀寺后的五老山上,留下一首诗。诗云:鹭江浩瀚复何拯,万顷惊涛撼佛庐。风啸北关古天斩,云封太武旧仙都。钟声洗断英雄泪,树隙描成村落圆。无数暮烟怀古意,高冷直叹海天苏。

  2

  实寄封上再现两岸地理人文信息

  首先,让我们再看看最新发现的汪春源致林朝栋的实寄封信函的封套所折射出特殊地理人文信息。

  为了解封套中所蕴含的特殊地理人文历史信息,我们特地采访了厦门集邮专家卢绍明先生。卢绍明先生为我们解读了封套上的文字(全部内容见配图),信函封套文字内容:“内信烦袖至省垣卫前街兵部林公馆中”,据了解此处的“省垣”即省城福州;“卫前街”即福州卫前街,是条老街,现仍位于福州一中背后,属鼓楼区;“兵部林公馆”指的应是当年清朝廷兵部衙门设在福州的分支机构,古代官衙设有眷属居住区,有关专家认为当时林朝栋在甲午战争前后都曾回闽,在福州兵部任职,并居住了一段时间,他的居住地便称林公馆。

  据了解,林朝栋在福州兵部衙门里,有很高的职衔,朝廷曾授予兵部郎中的职衔,是二品大员,但这方面史料记载很少,倒是这封信函很明确地提供了一个佐证。

  信函的落款为:“泉北门缄”,同时还钤了一个印章,说明此信是从泉州发出,寄往福州的林公馆,所钤的印章起到了特殊记号的作用,也可以说收信人通过字迹和印章就知道是谁寄来的,正因为两个人交谊深厚,所以没有书写为“泉北门汪春源缄”。

  3

  信函内容

  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信函的内容让我们追溯到甲午战争时期,台湾抗日志士不泯的赤子之心。信函全文为:久违风度,梦寐萦之。昨间晋谒,未获剪烛西窗,畅聆大教,怅甚歉甚。敬谂朱霞天半,逸致高超,起居兴坐,公私顺遂,当如肊颂。晚南驰北逐,修候靡遑,歉何可言。明早匆不走辞,恕之。手此代面,恭请勋安,诸希爰照,不尽神驰。乡晚生 礻覃 汪春源顿首。初十。诸位贵昆玉均此请安,少君均候。

  汪家后人汪一凡先生为我们解读了信函的大意。在信的最后一句,出现了“礻覃”字样,表明了汪春源此时刚过了三年的守孝期,又因为汪春源从小丧父,所以这应该是对其母的守孝。从汪春源母亲的去世时间推算,和汪春源的守孝三年,应在甲午战争前后。信上的内容,先表达了汪春源对林朝栋许久不见的思念之情,在昨日的进见中,未能得到畅谈听教的机会,很是遗憾;结尾还借此信表达了自己明日就要离开的辞别之情。由此,折射出在这特殊的时期里,汪春源为了国家的安危,四处奔走,对进见未能得到畅谈,感到遗憾的忧国忧民之情。

  【解读】

  120年前的名人书信

  ○文/汪一凡

  写于120年前的这封信,信封和信纸仍清晰完整,颇可称奇。寄信人是我的曾祖父汪春源,当时还是举人,后来考取进士成为台湾最后一名进士。收信人是林朝栋,台湾雾峰林家第六代主要人物,任职兵部郎中,在中法战争中,抗击侵台法军,因战功优异而震动世界。

  信封上的字样“内信烦袖至省垣卫前街兵部林公馆中”,“省垣”即省城福州。 “泉北门缄”说明此信是从泉州发出的。较有趣的是“到给酒资肆拾文”字样,揭示了书信是“收者付费”的方式,在没有现代邮政服务时,如果“寄者付费”的话,可能会有受托者收钱后却不送信,而至钱物两空,“收者付费”当不失为有效的激励手段。

  信的主要内容大致是:先表达久未见面的思念之情。在昨天进见时,未能得到畅谈听教的机会,很觉遗憾。敬祝朱霞天半,逸致高超,起居兴坐,公私顺遂,当如忆颂。晚生南驰北逐,生活不安定,甚歉没什么可陈说的。明早就要走了,写此信代替当面辞别,请原谅,并请安。对各位兄弟一并请安,也问候所有小辈们。同乡晚生  [礻][覃]汪春源顿首。

  其中,因林朝栋练武时伤了一眼,引用了“天半朱霞”的典故来表达祝愿。即有个失明和尚,得道后双目复明,见到满天红霞。“禫”字是汪春源表明自己其时刚过了三年守孝期的身份标志。因他从小就失去父亲,为母亲恪尽孝道。所以根据其母的去世时间来推算,写信时间是甲午战争左右。紧接着乙未割台,这一年,汪春源在京城发起的“五人上书”,揭开了公车上书的序幕。在台湾打响的乙未战争,林朝栋恰因送家小内渡大陆,未及亲自参与,他的十营“栋军”在本岛奋勇作战,抵抗日军。寄信人和收信人都是值得纪念的爱国志士。

  后来,这封信随福州林府的其他物品被送回台湾。前不久,被林家后人重新发现。日前,此信由林公的曾孙林光辉慷慨回赠给汪公的曾孙汪毅夫。信又回到了汪家,两个甲子却已经过去。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4-25 21:37 , Processed in 0.051659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