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491|回复: 0

探访林森家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1 1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serif">
<DIV>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80><STRONG>探访林森家族</STRONG></FONT></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80c0>■林国清</FONT></P>  闽候县尚干凤港村有一副对联:“临闽江白浪滔滔,听龙<BR>吟于东海;枕方山长风浩浩,闻虎啸在翠峦。”村的东南面有一<BR>条称为“淘江”(也称濑江)的闽工支流,如玉带环腰一般紧紧<BR>地拥抱着村庄,然后汇入乌龙江,出峡门入海。其西北向则是若<BR>案若屏的“方山”。“方山”又称“五虎山”,有“五虎欲奔常<BR>在望”的雄伟和壮丽。清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十八日(阳<BR>历2月11日),历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的林森<BR>先生就诞生在凤港村的渡仔头“七星屋”内。之所以称“七星屋”,<BR>是因为天井里有7口“水壑”,取“北斗七星”之义。<BR>  森林的生父叫林道炳,世代务农,其先世是唐末随王审知<BR>入闽的左朝奉大夫村穆。据林森亲自主持修撰的《陶江林氏族谱》<BR>载,林穆的远祖是殷商时的少师比干。比干因忠言不纳,被剖心<BR>而死,其妻陈夫避祸长林石室,生遗腹子坚。周武王克商,赐姓<BR>氏为林。这是林氏得姓的渊源。至林穆已经有1000多年的时<BR>间。林穆初居枕峰。林穆的第十四世孙林稼翁始过江迁“永庆里”,<BR>并为纪念其父林津龙任“尚书干官”称“永庆里”为“尚干乡”,<BR>至今如是。林穆之后,世代簪缨,有林禹臣等进士18人,其中<BR>以明代最盛,有“父子同察院,兄弟布政司”政声传誉福州地区。<BR>  林道炳为林穆的第三十一世孙。据查明崇祯十一年(16<BR>38年)道炳的先祖林永声自尚干迁凤港林定居,至此已经有2<BR>00多年。道炳生5子,分别是长仁、长义、长礼、长智、长信。<BR>但道炳的哥哥道举无娶,因此按封建族法,道炳的长子长仁得过<BR>继给道举。这个“长仁”就是林森。<BR>  林森号子超,6岁时离乡赴福州仓山土地庙,投靠“养父”<BR>林道举,并入培元小学读书,以后在英华学校毕业,又报考台湾<BR>电报学堂,任职于台北电报局,自此参加革命,奔走南北,辛亥<BR>革命胜利后先后被推任参议院议长、立法院院长等要职,193<BR>2年元旦宣誓就职“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早年曾娶妻<BR>凤山郑氏,但仅3年郑氏病逝,未有子森林立誓不再娶,后以三<BR>弟林为桢(即长礼)独子林京为嗣子。并注明“兼祧”(即林京<BR>有子应分别为林森和林为桢孙)。林京,号发铭,北京辅仁大学<BR>毕业,先后娶妻陈银岩,娶姜陈少华。陈银岩、陈少华皆南通苏<BR>坂江山陈孝威胞妹,其伯父即清邮任部尚书陈璧。1929年陈<BR>少华先生子林平,1930年又生女林娜,1933年再生子林<BR>良。1934年陈银岩生子林涛。1937年抗战爆发,林京殁<BR>于太原战乱,年仅30岁,遗有3男一女。<BR>  不管是林森的孙还是林为祯的孙,林森对他们关爱有加。<BR>林平回忆他在10岁的时候,临摹一张画,画的是一个手拿团扇,<BR>身著古装的小童,为林森祝寿。林森看了很高兴,写信鼓励他要<BR>好好学画。1947年,清理林森南京遗物时,此画还藏在林森<BR>的箱子里。林涛在兄弟辈中,年龄最小,但他是正妻陈银岩所生<BR>(称嫡出),其地位自然非同一般。1943年林森逝世时,先<BR>立有遗嘱,由国民政府文官魏怀宣读。其中“第四遗嘱”写:“余<BR>俸给嗣孙林涛5万元,三弟妇(为祯妻)3万元,林良2万元,<BR>林平2万元……”《遗嘱》独在林涛的前面冠以“嗣孙”2字,<BR>且给“5万元”,似乎是“情有独钟”的。但林森在重庆病逝的<BR>时候,林涛才9岁,实在还太小,禁不住旅途的劳碌,因此他没<BR>有被获准亲自到重庆去见祖父的最后一次面。今天提起这件事,<BR>林涛还唏嘘不已。前几年他和妻子江水玉特地到重庆双河桥“林<BR>园”,为先祖父林森敬献两束鲜花,并摄影留念。但他说:“不<BR>能补之于万一。”<BR>  当年小小的林涛现在已经是65岁的“老翁”,花白的胡<BR>子,宽宽的脸盘,酷似祖父的风貌。他毕业于南平师专,退休前<BR>是福州台江第四中学语文教师省政协委员,现在住在仓山七星巷<BR>4号、祖父遗留下来的房子里,平日含饴弄孙,闲适自在。林涛<BR>说此生惟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想在原“林森别墅 ”、现在七星<BR>巷2号的房子里开辟“林森文物陈列室”。林森先前好文物,可<BR>惜至今未予保护。能够在原“林森别墅”里设“林森文物陈列室”<BR>对海峡两岸的交流和统一,批判李登辉的“两国论”,都是十分<BR>有意义的事。<BR>  陈少华不幸于1976年死于唐山地震,其所出林平原在<BR>内蒙古冶金机械厅工作,高级工程师,自治区政协委员,娶妻黄<BR>惠芳,生有林浩、林涌。林娜为中国科学院出版社副编审,全国<BR>政协委员,嫁北京王洪年。林良为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娶妻年<BR>维洁,生女林滟。“长江后浪推前浪”,林森的后人人才济济,<BR>分别在各条战线上,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做出<BR>积极的贡献。<BR>  据新编《凤港陶江林氏族谱》载,林森的二弟林长义生子<BR>林亨。林亨有子林清,林清娶妻林丽玉,生林祥君、林瑛(女)、<BR>林小玲(女)。林森的三弟林为祯,曾任福建电政监督,生有林<BR>京和林湘(女)。林京嗣出给林森,并兼祧林为祯“香火”。林<BR>湘嫁周开仁,侨居美国。林森逝世的时候,因为林京已殁,便是<BR>林湘挂孝代“孝男”责,送林森遗体入殓的。所以林湘对林森的<BR>感情深笃。八十年代林湘在香港《大公报》发表长篇文章《林森<BR>与辛亥革命》,并回福州修缮林森生前在福州连江琯头镇青芝山<BR>所建的“林森藏骨塔”。林森遗骨原拟葬青芝山“藏骨塔”,但<BR>时值抗战维艰,关山迢迢依林森遗嘱,丧事从简,在重庆建“林<BR>园”,慰安先魂。青芝山“藏骨塔”实际未“藏骨”,但在福州<BR>的林森亲属,却始终以“藏骨塔”为象征性的“陵园”,每年“清<BR>明节”皆在这里祭扫。<BR>  林森生前十分重视“陶江林氏”乡亲,每每鼓励要努力于<BR>“抗战”事业,并多次回乡演说,因此追随者颇多。林森病逝时,<BR>以“国民政府”文官处出函商借在重庆各单位任职的10多个“陶<BR>江林氏”族人到灵堂守灵,其中有今还健在的尚干林朝绥、凤港<BR>林家等人。林家说:“林森于国家危难之时出任国家主席,领导<BR>抗战,功不可没。中共中央曾致唁电称:“林公领导抗战,功在<BR>国家。”<BR>  现在,凤港村的“林森故居”已经修复,并被列为闽侯县<BR>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在“俱乐部”里还设修复的“子超堂”。在<BR>福州的林森后裔林涛先生每年都要回故乡瞻仰“故居”。 </DIV>
<DIV>&nbsp;</DIV>
<DIV>来源:福州晚报电子版</DIV></DIV>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5:13 , Processed in 0.033575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