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953|回复: 0

一位精通英语的儒学大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30 1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文庆和厦门才女殷碧霞婚后合照。






   林文庆






   林文庆的原配夫人黄端琼。






   林文庆、殷碧霞和部分子女合影。






   留下林文庆印迹的新加坡“怡和轩”。






     林文庆(左三)和闽南籍友人同盟会成员在新加坡聚会。



    近日,由厦门大学主办的“中国现代大学创校理念研究——纪念林文庆校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鼓浪屿笔山路的林文庆别墅内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中,首度在别墅曝光了林文庆的一些历史老照片,并披露了许多有关林文庆鲜为人知的身世传奇、婚姻趣闻和他与厦门的特殊缘分。本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和与多位专家的交流访谈,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与广大读者共享。


   【人物】


   “南洋赤子”
   林文庆


   ○文/章韵洁
   林文庆,字梦琴,厦门海沧鳌冠村人。清同治八年(1869年) ,林文庆生于新加坡一个华侨家庭。先在福建会馆附设的学堂读四书五经,后又学习英语,升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后,林文庆受聘剑桥大学。
   1912年,林文庆应孙中山电召回国,任中山先生的秘书和医生,又任临时政府内务部卫生司长(实为总长),1916年出任外交部顾问。不久林文庆返回新加坡,创办新加坡华人商业银行,1920年与黄奕住等合资创建“和丰银行”和“华侨保险公司”,成为新马华人金融业的先驱。此外,他还成功引种巴西橡胶到南洋种植,获得巨大收益,陈嘉庚尊其为“南洋橡胶之父”,他俩也就此结下不解之缘。    1921年7月,林文庆接受陈嘉庚的聘请,辞掉一切职务,到厦门大学担任校长,长达16年。他用《大学》中的“止于至善”四个字作为厦大的校训,以培养学生“人人为仁人君子”。同时,吸纳西方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学校, 使厦大成为全国闻名的私立大学。1937年厦大改为“国立”,林文庆辞职返回新加坡,于1957年在新加坡逝世。
   ○文/卢志明 毕媛媛 王岩芳 


   勤奋  从不懂中文到儒学大家


   林文庆,厦门历史上的一位人杰。人们知道,他是教育家、巨商、名医等,但在我们的采访中,有关专家披露了一段他经历贫寒的身世。祖籍厦门的林文庆,1869年出生于新加坡的华侨家庭,16岁丧父之后,家庭日渐清贫。由于兄弟姊妹众多,为了糊口,继母不得不将年龄小点的儿女送往别人家寄养,林文庆则由祖父母抚养。家道中落的现实,让林文庆认识到只有奋斗才能闯出一番事业。于是,他开始发奋读书,并顺利通过女皇奖学金的遴选考试,成为第一个获取女皇奖学金的华裔少年。
   长期从事林文庆研究的学者严春宝博士告诉我们,远渡重洋来到英国之后的林文庆,凭借一口流利的英文备受英人称赞,有一次学院老师让他把一份中文手卷翻译成英文,林文庆当时却不懂中文。看到老师失望的样子,他像被针刺了一样难过,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精通中文和中国文化,“除去不知父语的污名”。从此,林文庆完成了从一个西方文化的接受者到中国文化研究者的转变,成为一代儒学大家,并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及行事风格融合到生活当中。
   严博士告诉我们,笔山路5号林文庆别墅的会客厅里,曾发生一件颇有诗意的事。有一次,林文庆的钱包不见了,他问秘书何励生是否看到了。何励生认为林文庆在怀疑自己,就大声为自己申辩以示清白。后来林文庆找到钱包之后,为化解何励生的误会,在自家别墅宴请何励生。席间,林文庆敲起钟声,寓意“钟鸣鼎食”:你既是我尊贵的客人,我又怎么会误会你的品性呢?林文庆用这种特别的“中式方法”道歉,立刻化解了何秘书的误会。


   续弦  哥哥为妹妹做媒


   在采访中,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陈煜博士告诉我们,尽管林文庆出生在新加坡,但他与福建、厦门却有不解之缘。1896年,已经27岁且醉心于中国文化的林文庆,希望能与一位温柔娴淑、优雅大方、通晓中西文化的姑娘共度一生。在“众里寻他千百度”之后,找到了福州举人黄乃裳的长女黄端琼,她是一位学通中西的名门闺秀。曾跟随她的英文老师做环球航行,从美国返回中国的途中,巧遇李鸿章,李鸿章十分赏识她的才华,赠送给她一些书籍,还邀请她出席在美国举行的妇女代表大会。
   黄端琼和林文庆结婚后,她深厚的中文功底和丰富的社会经历对林文庆有很大的帮助。据说,林文庆的中文口语能力和经典研究多受益于黄端琼,可惜,这段美满婚姻仅维系了十年,1905年黄端琼因病辞世。三年之后,林文庆又有一段传奇式的续弦。
   林文庆有一位厦门的好友叫殷雪村,他的妹妹殷碧霞是厦门有名的才女,1884年出生于厦门鼓浪屿的殷碧霞与黄端琼一样,精通中英两种文化,并热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但林文庆比殷碧霞大了15岁,殷雪村深知林文庆为人豪爽磊落,可作为妹妹终身的依靠。不过母亲却有点不愿意,觉得两人年龄悬殊。由于殷雪村极力促成,最终“年龄不成问题”。母亲最后说,“女儿可以从厦门娶走,但孩子一定要生在中国”。所以当年林文庆答应陈嘉庚的邀请,由新加坡赴厦执掌厦门大学,在厦门居住长达16年之久,或许有考虑到夫人思乡心切和丈母娘的嘱咐。


   儒学  用英文撰写传播


   在林文庆别墅的采访中,我们见到了黄端琼和殷碧霞两位夫人的老照片。两位中国夫人都有相应的英文名字,黄端琼叫玛格丽特(Margaret),殷碧霞叫格蕾丝(Grace) ,唯独接受过正统西方教育的林文庆没有英文名字,这个颇有对比意味的小插曲也可看出林文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和认同。采访中,最新曝光的林文庆照片中,有一张身着传统汉服的照片,与平常所见的林文庆西装革履的照片迥然不同。专家告诉我们,这张鲜为人知的图片,曾经作为林文庆1901年的力作《中国社会的内部危机》一书的封面照。可见,西洋博士林文庆,是坚定的中国文化捍卫者和传播者。
   在12月15日“中国现代大学创校理论研究——纪念林文庆校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即将出版的《林文庆儒学文选》中译本引起了关注,编译者严春宝博士说,林文庆曾与宋旺相、伍连德主办《海峡华人杂志》。林文庆用英语撰文在杂志上发表多篇儒家文化的文章,这些文章现在首次被翻译成中文。从中可以看到林文庆对儒学的深刻研究,其中有儒家的天道观、人性观、孝道观、兄弟观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全方位阐释儒家治世、处世的核心思想观念,之所以用英文撰写,目的就在于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有人这样概括林文庆:“一位精通英语的儒学大家”。林文庆凭借其通晓中英两文、学贯中西的优势把儒学思想更多、更广的传播出去。除儒家学说之外,林文庆也用英文翻译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屈原《离骚》。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作序盛赞林文庆的翻译,说他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中国古代丰硕的文学成果。


  【原声】


   “穿梭于楼上楼下的人”


   ○文/毕媛媛
   ○图/王岩芳
   应邀赴厦参加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何国忠先生,接受本报记者访谈时谈到,作为厦门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林文庆,留给后人最珍贵的财富是对中西两种文化的融会贯通。他能充分吸收两种文化的精华以充盈自身或是指导事业。
   在办学方面,林文庆一直坚持中西合璧的教育方针。自1921年执掌厦门大学以来,林文庆在遵循现代大学科学化、制度化的办学宗旨的同时,不忘强调“阐发中国固有学艺之美质”;在设立医学院、化学院、生物学院的同时,不忘设立国学院,以使“吾国数千年之文化赖以不堕”。这样中西兼容的办学理念不仅为厦门大学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现今大学的创办和经营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的楷模。
   现在,新加坡最著名的华人史迹“怡和轩”俱乐部,被认为是留下林文庆重要印迹的地方。原来怡和轩是一幢高三层的别墅型建筑,一楼为大型娱乐场,供华人休闲之用;二楼为接受中文教育的华人沙龙,三楼则是受到西方教育的华人大本营。
   当年林文庆是唯一一个穿梭于楼上楼下之人。为什么要楼上楼下的跑呢?因为中西两种文化之间有差异,三楼和二楼的华人很少来往,几乎都是和自己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沟通。只有林文庆可以二楼三楼的跑,因为他精通多种语言,并对中西两种文化、两种文明造诣都很深,愿意和任意一方的华人畅谈交流、分析时事。
   何先生最后说到,林文庆作为一个中西文化可贵的“结晶体”,他光芒通透之处就在于博采众长、融东西文化于一身。这种精神特别值得我们现代华人借鉴,只有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才能在楼上楼下穿梭,才能让自身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本期老照片:厦大档案馆、新加坡晚晴园及李元瑾、张亚群提供 旭萏翻拍)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6:35 , Processed in 0.03920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