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GOSEDN

九牧六房世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6:3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0 16:33 编辑
學前林,牛皮巷林 九牧林藴、光禄林積仁之後。今提舉叔度之族
芹坑林 教授林偉之後
南門林 教授林浩卿之族,與芹坑林同岀
澄渚林 九牧林藴、藻之後
白杜林 尚書林大鼐之後,與澄渚林同出
涵頭井 提舉林儔之後,與芹坑林同岀 白之子???? 孝泽之从孙白
馬院林 都廵林卨之後,與留橋永福(永泰)院前林同岀
绍圣四年丁巳1097何昌言榜 林积仁
绍兴五年乙卯1135汪应辰榜 林大鼐
绍兴十二年壬戌1142陈诚之榜 林伟 汀州教授
淳熙八年辛丑1181黄由榜 林浩卿
庆元五年已未1199曾从龙榜 特奏名 林寿 白之子
左厢,辖7街、1市、19巷,计4图。   1.义井街,东自东门内,西至行尾巷头,有南市;亚尾巷、仓边巷、刘桥巷、紫溪巷、书仓巷、西墙巷、柴行巷。
义井街 一市九巷 南市, 亚尾巷,仓边巷,仓后巷,刘桥巷,紫奎巷,书仓巷,西墙巷,柴行巷,东门营府学前街,行尾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0 11:43 编辑 云霄姓氏--林姓文化(8)云林世系 2009-06-23 13:39:1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满天星星 【 】 浏览:395次 评论:0条
云林一世:林琼,云霄晋安郡林氏第三十世,为开基云霄一世祖,传子长球(居南靖)、次图(居南靖)、三谆(居云霄)、四训(居云霄)、五讫(居云霄)、六振平和安厚龙头(后裔迁入云城),随父开基云霄,衍后广东、台湾、龙溪石码、桥头、龙峰、诗坑等。 云林二世: (1)林谆:林琼第三子,为云林长房。 (2)林训:林琼第四子,为云林次房。 (3)林讫:林琼第五子,为云林三房。 (4)林振:林琼第六子,为云林四房。 云林三世: (1)林韬:林谆长子; 生子2,长林宣、次林扬; 林略:林谆次子; (2)林禄:林训长子; 林位:林训次子; 林名:林训三子; 林寿:林训四子; (3)林裕:林讫长子,字士清,庠生。 林新:林讫次子,字士铭; 林正:林讫三子,字士忠,太学生; (4)林继芳:林振长子; 林继馨:林振次子; 云林四世: (1)林宣:林韬长子;生子2,长林乾、次林平; 林扬:林韬次子;生子林燕,开基东山县后林村; (2)林方昌:林禄长子,后埔大房祖; 林方炽:林禄次子,后埔二房祖; (3)林强:林位长子;约于永乐年间(1420-1424年)徙居台湾。 林庸:林位次子; 林孟:林位三子; 林炜:林位四子; 林昌:林位五子; 林富:林位六子; (4)林晋生:林裕长子;生2子,长子林填(五世),字远虑;次子林怀(五世),字英德,衍传不详; 林富德:林裕次子;生2子,长子林靖,生2子,长林斌、次林质;次子林顺(潮州开基); 林广胖:林裕三子,迁广东潮州开基; (5)林平:林新长子,生于洪武二年(1369年),字永安,生4子,长宗政、次宗令、三宗训、四宗典;父子均居含美山。宗典生3子,长文轸(六世),开云城西堂派,次文耀(六世),为含美山天德堂派,三文礼出祖潮州澄海派; 林定:林新次子,字永福,生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初二,妣程氏,生4子。 (6)林智:林略长子;佳洲开基; 林勇:林略次子;居梅山笼佳,衍裔外迁不明; (7)林范:林忠长子;生7子,长功、次名、三才、四子、五寿、六振、七美; 林序:林忠次子; 云林五世: (1)林乾:林宣长子;生2子,长子林廷和(六世)移居益溪,传24世,1000多人口,次子林廷端(六世),移居前途,传24世,500多人口; 林平:林宣次子;生子顺添迁居东山县坑内村; (2)林完:林智之子,佳洲开基祖;第六世崇器,第七世林琥,第八世林文贡,以子林偕春,贵赠翰林检讨,第九世林偕春,字孚元,号敬庸,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四十四年(1565年)赐进士,选翰林院,迁编修,晋翰林学士,“辅器”皇太子,“展书经筵”,相传曾当过皇子(即后来的万历皇帝)的老师,故后世尊称为“太师公”。 (3)林友直:林定长子,开基演武亭、前涂、罗田、云城石门社; 林友谅:林定次子,开基云城河仔边(塘坪); 林友贤:林定三子,守居顶溪村,分衍云城; 林友善:徙居广东饶平; (4)林宜爽:林方炽长子,移居漳浦港口、油澳等地; 林宜敦:林方炽次子,居云霄高地,裔播田坪、半径、后埔等村; 林宜衍:林方炽三子,衍裔漳浦白衣、墩仔等村; 林宜督:林方炽四子,居云霄高地,裔后播田坪、半径、后埔等村; 1、 云林第四世林扬,生子第五世林燕,开基东山县后林村;燕生3子,分别为大房、二房、三房,下衍26个支系,传至第二十四世至第二十五世,繁衍成人口1万多的大村; 另外,还衍传东山县的张家、福场、牛仔林、下湖、岭下、西港仔、山只、澳角、湖尾、翁山、官路尾、叶厝、车里、宫前、铜陵、前坑洞等19个村落。 2、云林第四世林宣次子林平,生子林顺添,迁居东山坑内村; 云林三房(即林谅第五子林讫支派)房谱记载: 1、长子林裕,字士清,生3子;其长子晋生,衍传不详,次子富德生子靖顺,迁居广东潮州;三子广胖迁居广东; 2、次子林新,字士铭,生2子,续下世(中间可能尚有断代)至21-23世,裔播云霄、澄海、饶平等地; 3、三子林正,字士忠,裔孙世系不明; 以上除了随宫移居他处外,约于明末清初,因世乱兵灾,有的整个宗族被逼迁到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 1、民国期间,曾有一位骑白马的官员带队,带一批人到含美山寻根认祖; 2、1987年,有贵州六盘水专区六盘水县城的林氏宗亲,因经商至云霄,到含美山寻根认祖; 3、广西南宁赴长乐林氏宗亲会的一位宗长说,福建省有林氏被子逼到广西去充军,今还有“充军岛”等地,有的还保留说云霄话。 搜集整理:方阿哲 网名:满天星星 2009-06-25 12:30:55 林偕春,云霄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翰林院编修,翰林学士,“辅器”皇太子(后来的万历帝),东阁掌诰敕学士“管理诰敕”。 第三十一世林栋居南靖靖城,开基南靖,生2子,长天佑,次天冈孙。天佑生2子,长瑶(守居南靖),次琼。琼生6子,长球(居南靖)、次图(居南靖)、三谆、四训、五讫、六振,随父开基云霄,衍后广东、台湾、平和安厚龙头、龙溪石码、桥头、龙峰、诗坑等。 福建漳州云霄林氏世承堂,位于云霄县下河乡龙坑村。 龙坑村林氏衍自晋安郡林禄。是殷比干之遗腹子林坚的第四十七世孙为入闽开云霄晋安郡林一世祖。传至琼三十三世,为开基云霄晋安郡林一世祖。琼娶柯氏生谆(又谓敦)、训、讫三子。列二世。训传四子,至正二十年(1360年)由林妈陈氏携次子位、三子名居龙坑地,名经商于广东惠州潭冲,衍裔潮洲。位于明永乐年间(1420年至1424年)始建于龙兴林氏祖祠。几经毁损易址,于清乾隆初重建在龙兴城内即今世承堂。座南向北偏东。嘉庆丙申十七年(1812年)重修,台湾世承堂林氏裔孙集资,并派数十人前往祖地参加祭祖庆典。1992年再次重修。 世承堂主体建筑面积二百多平方米,分上下厅,中大天井,悬山抬梁穿斗拱架石木结构。大门两边放置石鼓,前宽观埕。上厅两侧左右门,外宽巷路。厅堂中祠龛奉祀训公及携子开基龙兴社的陈氏妈以下诸祖妈。龛顶悬挂“世承堂”镏金额匾,左挂长方形状元及第荣衔竖匾,为广东潮州裔孙林召棠于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科殿试榜首所置。龙兴社世承堂林氏每年在祖祠行春秋二祭,正月十六日举办新丁宴。 林位衍裔传闽、粤、台以及东南亚国家。当地五社十三村传至今二十世,裔孙万余人口。 世承堂林氏自明至清迁台有谱可查的二十多批(人)。明万历间(1570年至1576年)六世孙强迁往台湾开基。清顺治间(1655至1660年),五房二的十三世林松渡台经商。康熙间(约1700年至1720年)十一世林必锦率子栋、彩、琼渡台,栋居于林圯埔;彩居于林圯埔猪劳棕;琼居于诸罗湾三界埔。栋生雅诵,衍后竹山镇延和里,传十二世,为竹山大族;彩娶欧氏,生象,十二世剧约于雍正间(1724年至1735年)移居南投竹山镇云林里下楼街,生礤、孟、罕、池四子,今子孙兴旺。五房十二世雅迁摈榔林衍后,乾隆二年(1737年)卒。时其还有六防十二世林让、林冉兄弟移台。乾隆间(1748年至1750年),十五世福景、福寿和水连等移南投竹山镇。 据传南投林太师公庙,就是从云霄龙兴社世承堂林氏所奉之龙兴庙(祀太师公)包香火分灵去建庙奉祀的。南投竹山镇鹿谷乡祭祀公业林崇本堂林义祠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林献明,于1992年8月26日,率祭祖团四十二人,到祖地世承堂祭祖。据台湾《必锦公派下林氏家谱》,世承堂林氏必锦派下在台湾已传十二世,万余人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4: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9 14:56 编辑 世系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尾林。唐九牧六房邵州刺史蕴公后裔。先辈厚敦公居泉州大淮。明世宗时,厚敦公之孙仰见迁居海尾乡,生二子:玉 、玉谁。嗣后枝荣叶茂,子孙蕃衍。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海尾六世文进公渡台,居淡水大坪顶后湖。前年,台胞林元芳、林丕继等组团来海尾寻根谒祖。沟西林也有一个支派移居海尾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3: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3-2-25 10:41 编辑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6 12:55 编辑

沙林氏
始祖达公,字以顺,一字彦圣,行十,元末明初仕潭州刺史,携子福四(字汇东)自福建莆田迁湘,初居湘阴湖田。三世祖寿五公徙居长沙官山,寿六公徙居长沙沙田,寿七公徙居浏阳赵塘。族人分布在沙田、祝公渡、水渡河、大贤都、洞田及浏阳、平江、湘阴、武冈、常德等地。至1948年,已传27代,全族人口约6万人。宗祠在长沙白石乡林家坊。族谱一修于明崇祯15年(1642),1947年七修


[
color=#000000]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乡试  林曾  以顺孙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张信榜  林曾  行人司行人,迁广东按察司佥事
永乐三年乙酉1405乡试  林乾  曾侄 如皋教谕,迁南康教授
正统九年甲子1444乡试 林宗  乾之侄。海宁州学正,升扬州教授
景泰四年癸酉1453乡试  林越  乾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14: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3-2-25 10:40 编辑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0 14:17 编辑

22世林元和(唐九牧林蕴后裔),于五代十国 (907-960)时,娶潮州陈富贤之妹,遂家于潮


26世林巽(1005-1091),字巽之,号草范,唐九牧林蕴第9世,从福建蒲田移居海阳县林蒲陇,旋居澄海。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应举对策时忤权贵而不录取。庆历间,投匦论事,仁宗异之,授官徐州仪曹而婉谢,南归读易,潜心易学,著有《易范》等(已佚),井设馆授徒,为潮州前八贤之一。子孙分居于澄海鸥汀(今属汕头市龙湖区)、崎山,潮州官路,澄海,潮阳县青林(今属汕头市达濠区,开基祖系林怀元)。林巽与夫人袁宜春(1007-1078)合葬墓位于今汕头市升平区莲塘,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0世林居安,唐九牧林蕴派下,宋代移官(侍御史、银光禄大夫)来潮,居澄海蓬州都冠垄,衍湖心、斗门、陇尾、沟头、峰下、坝头、下窖、上厝、莲上关新乡、东篮尾、外砂内陇、南澳、海阳县樟厝洲、意溪林厝堀、揭阳县棉树、仙阳、沟尾、渔湖、登岗林乡、埠头、棉湖、惠州三蕉德、普宁里湖河头、盘寨、海丰之梅陇、陆丰东海六驿等。(据林金松《林氏族谱简序》、林维宽《长林丰采》)
32世林玉溪,唐九牧林蕴后裔,妣叶棉江,于南宋末(约1239-1279)战乱时,由福建兴化府莆田上林春(村)柴闸脚打铁巷二门楼,迁入揭阳县西门外棉树洋顶寮池,搭棚养鸭,兴基置业。其子林恒叟衍居揭阳县沟美村、潮阳县海门等。在林玉溪入揭时,同辈的东阁学士林文贞(与林玉溪并列为一世祖,称“始祖叔”)及其长子林勉斋,也从闽移居揭阳渔湖都化龙桥脚金鸡脰乡,次子林善斋迁棉树,季子林淑斋迁榕城南门南市巷,衍揭阳县榕城、港尾、沟美、渔湖西洋村、凤鸣村鸟叫(今属揭东县)、新庙村、潮阳县直浦都、仙阳等。(据1997年林英聪主编《玉树扬风》)
32世林直可,(1107-1195),字正卿,北宋人,原籍莆田县澄渚乡,九牧林蕴派下,父林续(广州府推官)。直可为宣教郎,移居海丰青螺(今陆丰桥冲下塘村),衍海丰海城、洋甲洲、上达等,陆丰博美、霞绕、后冲、大陂等,成为盛族。(据2002年1月林维宽《长林丰采》第127、398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3 1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4-3-19 13:09 编辑

莆宋吏部尚书林大鼐林大鼐,字梅卿,生卒年不详,唐九牧六房林蕴九世孙,莆阳西天尾溪白村白杜人。
  大鼐幼即诚实警悟,事亲孝谨,嗜书好修,学有源委,经史诸书,一览成诵,奇篇、隐帙、衍词、要语,“悉能道之”。及长,风韵潇洒,气质刚方,端敏谦厚,才华卓荦。
  大鼐初为举子,尝答策言秦桧靖康忠义之节,秦桧其时闲居,默识之(见《八闽通志》)。先是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举南侵,包围汴京,主和派张邦昌与主战派李纲意见尖锐对立,钦宗迫于形势起用李纲,那身为御史台长官的秦桧,善观风头见机可乘,一面上书反对主和割地,并写了一封状文送到金营,振振有词地表白自己忠于赵宋王朝。尽管北宋覆亡的命运不是秦桧的一纸空文所能挽救得了的,但“天资狡险”的秦桧,此举却使其博取了赵宋“忠臣”之美名。状文送出不久,秦桧也被押送到金营,这就是弱冠举子大鼐答策言及秦桧靖康忠义之举的全过程。“倘若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秦桧要是在金营殉节,也许会成为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可是历史往往象变戏法一样地耍弄人,秦桧在金营变节投降,成了可耻的民族败类,这是大鼐所始料不及的,自然也无法洞悉其庐山真面目。
  绍兴五年(1135),大鼐擢汪应辰榜进士,既得政,秦桧稍荐用焉。由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秘书省校勘书籍官。
  大鼐居官,风纪振而吏畏其威,理公道而人遂其乐。高宗用殿中侍御史大鼐之请,诏建祚德庙于临安府。
  绍兴二十二年(1152)三月癸酉,右谏议大夫章厦试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林大鼐试右谏议大夫。
  己未,大鼐旋升吏部尚书。十一月乙卯,吏部尚书兼侍讲大鼐上书云:“武林(杭州别称)江山之会,大江潮信,一日再至。顷者江流失道,滩碛山积,潮与洲斗,怒号激烈,一城为之不安枕。……望选历练谙晓之士,专置一司,博洵故老,讲究上流利病,古今脉络,而后兴工,或且谓钱塘之潮,应有神物之主。葺庙貌,建浮屠,付之有司,此亦易事。”其时六和塔坏,又伍员(子胥)祠以火废,故大鼐及之。大鼐深知水患防治,系及千家万户百姓安危,关乎国计民生福泽,它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筑堤治水,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变水害为水利,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必须究心昼划的头等大事。
  自秦桧专国,士大夫之有名望者,悉屏之远方。秦桧以高宗且属意大鼐,然大鼐为官廉洁克己奉公,对奸相秦桧素存戒心,不肯屈从依附,“当路者颇忌之”,间一岁,遂出知泉州。有人谬言大鼐依附秦桧,非也。
 绍兴二十五年(1155),大鼐知泉州,丁外艰,回莆治丧。冬十月,秦桧死。公度授官,有差。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正月,左朝奉郎、通判肇庆府黄公度引见,帝曰:“卿官肇庆,岭外有何弊事?”公度曰:“广东西路有数小郡,如贵、新、南恩之类,有至十年不除守臣者。权官苟且,郡政废弛,或不半年而去,监司又复差人,公私疲于迎送,民受其弊。”帝曰:“何不除人?”公度曰:“盖缘其阙在堂,欲者不与,与者不欲。”帝曰:“若拨归部,当无此弊。”遂以公度为考功员外郎。六月,挚友考功员外郎黄公度得疾,八月二十四日卒于位,年止四十八。大鼐为撰《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熟问苍苍,苍苍无据。老释荒唐,诸孤负土,方山之阳,素车云散,松木贾凄凉。有诗有文,珠玉千章,名悬不朽,日月争光!”大鼐此铭足以让知心亡友师宪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绍兴二十八年(1158),服除,大鼐以左朝散郎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其时,邑人林艾轩未仕,往江州路上,自此,大鼐与艾轩遂为知交。
  据传绍兴年间(1131-1162),莆阳久旱无雨,因乡民祷斋中奉祀的“书斋公”求雨有应,吏部尚书林大鼐奏请朝廷赐额“宁昌”,敕封“云斋公”为宁昌威武圣侯,梯云斋易名宁昌庙。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载:“宁昌庙在仁德里澄渚,旧梯云斋址也,宋绍兴间,以邑人林大鼐之请赐今额。”莆城边有黄泉井,亦为古迹,传凿于宋前,日给千家,大旱不竭,西有桃湖温泉池,大鼐尝游之,有“浴桃源之汤多长寿”赋美,亦传为佳话。
  孝宗淳熙元年(1174)腊月,年迈之大鼐乞致仕,不允。一日,游木兰陂谒庙,因感长乐钱氏女四娘来莆筑陂,甫成,溪流横溢陂溃,钱女痛愤殉之。继者长乐进士林从世又建陂竣,水流湍急仍陷决溃。到了熙宁八年(1075),侯官李长者宏,应诏来莆修陂,与异僧冯智日戮力同心,费时八载修成木兰陂,民生利赖,其功甚伟,亡何宏逝,葬于兴福里东山之北澳翁崖石头岩下,郡人为议宏功,立庙木兰陂南岸,配以林进士及黎主簿,二堂祀钱四娘。大鼐遂作《李长者传》:“予因谒庙睹李长者、林十万、黎主簿、钱四娘四像暨三余七朱陈林关顾神位。……今陂亡恙,溪涛暴涌数丈高,夜深时往往有神火千百乘险处护其陂,此皆钱李之功也!长者深有德于莆人,予恐岁久人无知之者,故传以告来世云。”
  不久,大鼐寻卒任上。知交中书舍人兼侍讲林艾轩撰《吏部尚书林公梅卿挽词》,大鼐著有《铁砚小蜡堂集》存世。
  李俊甫《莆阳比事》载:“林大鼐,字梅卿,登绍兴第,为临安教授,及诸王宫教授,自是六迁为吏部尚书,十年八座。”足见其“公道先扬善,真才自拔尤。”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笃志而体,君子也。


林良翰--林大鼐--宝慈林宝俭--林沅((伯东)--林庆老   《林程乡墓志铭》刘克庄《后村集》37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3: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8-16 16:26 编辑 林從正墓。在介福洋東格山。 林從周墓。在碧卿大丘頭山。 桃源(永春)遐龄(埔头)本宗林氏世系开基祖
林披(九牧开基祖)—林蕴(披公六子、字梦復、小名已奴、号赤松、行十九、一世、九牧流源)——林愿(蕴公之子、行二十九、二世)——林邕(愿公长子、行二十六、三世)、林同(愿公次子、三世)——林文范(邕公长子、四世)、林仲回(邕公次子、四世)——评事(文范公之子、评事、五世)——宣义(评事公之子、行六、六世)——奉议(宣议之子、行十四、七世)——评事(奉议公长子、行十七、八世)、泽(奉议公次子、八世)——从正(评事公长子、九世)、从周(评事公次子、行六、号六居士、九世)、从彝(评事公三子、九世)——奉议(从周公之子、行十一、十世)——迪功郎(奉议公长子、行念二、十一世)、承事(奉议次子、行念三、十一世)——卅三(承事长子、行卅三、十二世)、卅四(承事次子、十二世)——八(卅三公长子、十三世、殇)、监镇(卅三公次子、行九、十三世)——浦公(监镇公之子、行百十二、官朝奉郎、十四世)——提干(浦公之子、行十二、十五世)——巡检(提干公之子、行万十二、十六世)——元六(巡检长子、行元六、十七世)、元七(巡检次子、十七世)——言公(元六长子、字国器、行福十一、十八世)、鼎公(元六公次子、十八世)、次公(元六公三子、十八世、殇)、惟公(元六公四子、十八世、殇)――洛(言公之子、字学士、行实禄七、补史、十九世)——、观保(洛公长子、字用宾、行寿二、二十世、生子一:荣〈生子:玑,郡庠生、早卒〉)、宗保(洛公次子、字用选、行寿三、二十世、遐龄(埔头)本宗林氏世系开基祖)
披--蕴--愿-|-邕-|-文范--评事--宣义--奉议-|-评事-|-从正
|-同 |-仲回 |-泽 |-从周--奉议-|-迪功郎
|-从彝 |-承事-|-卅三-|-八
|-卅四 |-监镇--浦--提干--巡检-|-元六-|-言--洛-|-观保--荣--玑
|-元七 |- |-宗保--宝-|-元
|-次 |-生
|- 嘉定十三年 庚辰1220 刘渭榜 林磻 宝庆二年 丙辰1226 王会龙榜 林从周 磻之从子 绍定二年 已丑1229 黄朴榜 林志之 磻弟,从周叔 绍定二年 已丑1229 黄朴榜 特奏名 林立轸 磻之从兄 绍定五年 壬辰1232 徐元杰榜 林灏 从周之弟
埔头林氏族人说,十世林昇璘,康熙二年(1663年)高中武解元,督江南扬州漕务,诰封宣武将军;十一世林茗颂,邑武生,“智勇绝人”,被建义侯林兴珠(蓬壶人,抗击沙俄的名将)保举为随征守备,因亲老辞不就职;十四世林超英,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武举人第十七名,授浙江严协千总、署事守备;十五世林为邦,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中武举人第五名,授武略骑尉,署连江守备,后为福建督标;十七世林安邦,以军功补用千总,历任驻防将乐、尤溪、沙县等汛;十八世林鸿元,任顺昌营守备,赏戴蓝翎。这六名武将其实只是其家族武风兴盛的一个集中体现。清代埔头林氏是永春的一支望族,在“武功”方面尤为突出,计出过武进士2名、武举人19名,与文举人8名相比,确实是“武”远胜于“文”。据《永春县志》的记载,清代整个永春共出过武举人146名,埔头林氏一个家族就占到19名,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比例。
永春县五里街镇埔头村,仅林氏一族,在清朝就出现20个武举人,其中有2名考中武进士 据《永春县志》记载,永春在清代共出过武举人146名,翻开永春五里街镇埔头林氏家谱,“武生”、“武举”、“武进士”……这样的字眼不时地跳出来。在清代武举制度下,埔头林氏出过武举人20名,其中2人考中武进士。平均11.2年出一个武举,可见这个家族“武功”卓著。 埔头林氏族谱记载,清代埔头林氏第一位武举人是清康熙癸卯科(1663年)武解元林升璘。林升璘是埔头林氏第十世,据其族谱记载,“公(林升璘)读书聪颖,过目成诵,甫闻则解。旁及天文地理,太乙六壬战阵诸书靡不谙晓。数奇弗遇遂弃举子业,习孙吴家言……遂冠八闽榜首…… ”其意为林升璘原本是个文化人,天文地理多有探究,遗憾的是应试科举都没考中,于是弃文从武,在武考乡试中考了第一名,成为武解元。   与林升璘同科考中武举的族人还有林茗雅,此科林茗雅考中举人第三十五名。   从此以后,埔头林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武举人。到光绪戊子年(1888年),林氏家族十九世林培元考中武举,成为埔头林氏最后一名武举。 “一代五举人,四武一个文。”永春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它指的就是埔头林氏第十五世五位堂兄弟先后中举一事。林为邦的弟弟林为高,嘉庆甲子科中武举第二名。此后为邦的堂弟佩经、春光也先后考中武举。堂兄弟五人,先后考中文举人和武举人,作为一段佳话流传至今。   与兄弟同科中举一样,“叔侄两进士”,同样为当地人津津乐道。这对叔侄就是埔头林氏第十八世林克彰和其侄儿第十九世林国瑞,叔侄两人相差6年,先后考中武进士。   林克彰,字诒贤,同治九年(1870年)乡试中武举人第廿七名,同治十三年(1874年)会试中武进士第一百一十五名,殿试中三甲第一百零二名,钦点守备,以军功赏蓝翎,诰封武德骑尉;国瑞是武监生,光绪五年(1879年)乡试中武举人第三名,光绪六年(1880年)会试中武进士第六十六名,殿试钦点营用守备,署理陆路提标、前营守备,授汀州左营守备。 林春庆于咸丰年间“上游从戎有功,蒙庆制军请叙,准以军功守备用”,后来得授武德骑尉,诰封武功将军。其妻室薛氏、陈氏,均得诰赠二品太夫人。   林春庆有四个儿子,克彰是老三。长子名叫克英,是永春州武生,在宗族纷斗中被殴伤而死,诰赠武德骑尉;次子克明,是州庠生,遵例报捐中书科中书,赐封通奉大夫;四子克中,从小习武,是童子试的冠军,青年时随父从军,立下军功,以都司的级别补用,赏戴花翎,游击衔加二级,恩封二品。克英之子国瑞光绪六年(1880年)会试中武进士第六十六名,克明长子培元,光绪十四年(1888年)乡试中武举人第四十名。   林春庆祖孙三代,或军旅,或科考,荣获许多功名,且大多是“武”功,名望显赫一时。 永春埔头林氏并不是所有的武生都积极报考科举,效力清廷。十七世林俊(1827-1857年)就是这个家族中的“另类”。他不但没有效忠朝廷,还参与掀起了福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坚持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并曾被洪秀全封为“烈王”、“三千岁”。 林俊的父亲林捷云是道光年间的武举人。
唐代莆田著名的“九牧林家”的六牧林蕴,与泉州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欧阳詹相友善,历任寿州、邵州刺史,卓有声誉,事载《唐书》。其后裔由莆田迁居南安县宏厚,后来又分派入永春县万代(今蓬壶镇联星村)。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林陈保从万代迁居枣岭,成为枣岭林氏开基始祖。
据族谱记载,林陈保“奇杰豪迈,德才超群”,其族兄林旺知兴宁县,林陈保为他饯行,赠言“积金积玉不如积德”;其侄林鸾任抚州府事,林陈保亦告诫他要清慎廉明。他善于营生,而又广散家财,仁播乡里,“有德者必有厚福”,故子孙昌盛,传于今已有20代。 枣岭林氏宗祠为林陈保之子林静轩始建,迄今已近500年。五世林振竹曾再为重盖。清光绪年间,武进士林请高鸠工集资重修祠宇,兼筹宗祠祀租,新订祭礼。近年又加以重新修葺。走进祠堂内,见厅柱联曰:“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这是北宋年间仁宗皇帝披阅闽林族谱后赋赠御诗中的一句,也是中国林姓最喜爱引用的一副名联。大堂两侧上方悬挂着“副魁”和“进士”牌匾,熠熠生辉,显示着枣岭林姓曾经的显赫。“进士”匾,正中上方有“特恩”二小字,上下款分别是“钦命福建巡抚部院丁日昌为”“光绪丙子科会试中式第十三名林请高立”。“副魁”匾,正中上方也有“特恩”二字,上下款分别是“兵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加十级纪功一次徐宗干为”“同治壬戌恩科乡试中式副贡生第一名林华春立”。 据枣岭林姓老人介绍,“副魁”匾为该族十一世林华春中清同治元年(1862年)乡试副举人第一名而立,“进士”匾为十四世林请高中清光绪二年(1876年)武进士第十三名而立。原来祠中还有“文魁”、“武魁”、“诰命”等匾,可惜在“破四旧”年代散失。林华春出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文章秀雅,字楷端方”,但科举道路并不顺利,到中副举人时已是77岁的高龄了,“虽白发,不坠青云之志,果也有志竟成”。武进士林请高是清末永春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据说他本来可以考中第一名(武状元),因在考试时没有听清考官喊停,超出时间,所以被压了名次。他考取武进士后,钦点卫守备,但不久因母亲逝世即回家乡,没有出仕。林请高为人刚勇敢任,崇正嫉邪,时值清朝晚期,政局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他三次赴省城福州控告永春州官吏贪索苛税之弊,使其禁革,“功存一州,泽及后世”。 有意思的是,据说林请高中武进士后,谓子孙昌盛,必出文进士以光宗耀祖,武当让文,故自谦而将“进士”匾悬于侧旁而不挂于大堂正中。只是当时已经是清朝晚期了,中国封建社会即将闭幕,在林请高之后,枣岭林氏只有数人中举人、秀才,而无进士,结果留下科举时代一段残破的梦,使后人瞻此,似恍惚听到一声叹息。
万代林衍派 万代林姓传系九牧之后,大约宋末元初(1250-1280年),林六携三子,自大田梓溪迁居永春,初居万代。长子林陈昧留万代开基(今蓬壶镇联星村万代),次子林陈明往新和开基(今玉斗镇新犁),后世子孙转迁江西,居故土者今已乏人;三子林陈保迁往枣岭开基(今鳌峰镇枣岭村)。 约元后期(1320-1368年),林启元肇建万代堂是为万代祖宇,因旧谱已遭兵焚,前祖世系茫然,故不知为九牧之第几房系,万代谱尊林启元为一世祖,历传至今已至二十四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8 15: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3-2-25 10:36 编辑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10-12 15:42 编辑

六房进士  (明朝)
延祜五年  戊午1318 霍希贤榜      林冈孙  莆田人。征事郎,福清州判官,终奉训大夫、温州路瑞安州知州。
至治元年  辛酉1321 宋本榜        林以顺   汝大之孙。莆田人。见《人物志》。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1394张信榜            林曾  行人司行人,迁广东按察司佥事
永乐十三年1416乙未陈循榜             林遒节  刑部主事,历知泸州,廉介公勤。尤着意于学校,贤能著闻,迁鹤庆军民府知府。
永乐七年1410己丑萧时中榜           林熊 东道监察御史
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谢迁榜         林元甫 工科给事中
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曾彦榜         林俊 刑部主事,以言事左迁州判,寻复南京刑部主事,署员外郎事,升云南按察司副使
弘治十二年1499倫文敘榜      林季瓊
正德六年1511辛末杨慎榜           林有孚
正德九年1514甲戍唐皋榜           林达
正德九年1514甲戍唐皋镑                 林大辂
万历四十七年1619己丑庄际昌榜     林咨益
崇祯十六年癸末杨廷鉴邦            林之骥

永乐三年1405乙酉乡试 林长懋 字景时
永乐九年1412辛卯乡试  林遒节  长懋之弟 江西中

成化十年1474甲午乡试    林元甫  字秉仁  子有恒 荫授都察院都事
成化十六年1480癸卯乡试  林哲甫 字秉禺 元甫弟 府学 桐庐教谕
正德五年1510庚午乡试    林有孚 字以吉 元甫子
弘治五年1492壬子乡试    林有禄 字以贤  哲甫子
弘治五年1492壬子乡试    林有年 字以永  元甫侄 府学
嘉靖二十二年癸卯乡试      林仰成 字集英 元甫孙  府学 绍兴通判

永乐六年1409戊子乡试       林熊 字梦吉 府学 河源教谕
正统九年1444甲子乡试       林智 熊之侄。宜兴训导,迁铜梁教谕,改宜兴,升苏州府教授
成化十九年1483年癸卯乡试  林道克  智侄 儒安知县
弘治十一年1498戊午乡试     林季 字时献 智子 府学
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乡试  林大观 字朝教 智曾孙 府学 贺县知县
嘉靖三十一年1552壬子乡试 林大黼 字朝介 智曾孙 府学  有传
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乡试 林敦谦            智元孙
万历七年1579巳卯乡试       林翰英 字祖忠 熊七世孙 府学 赣州推官
万历二十八年1600庚子乡试 林咨益 大黼子  府学
万历三十七年1609巳酉乡试 林震元  大黼侄 府学
崇祯十五年壬午乡试          林之骥  字子千  大观曾孙  府学  

洪武二十六年癸酉1393乡试 林曾 以顺孙
永乐三年乙酉1405乡试     林乾 曾侄  如皋教谕,迁南康教授
正统九年甲子1444乡试     林宗 乾之侄。海宁州学正,升扬州教授。
景泰四年癸酉1453乡试         林越 乾子 仙游县学,长乐训导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乡试    林俊 字待用 宗之孙
正德八年1513癸酉乡试      林达    字志道  俊子
弘治五年1492壬子乡试      林康    字世熙 俊从叔 廉州同知
弘治八年1495乙卯乡试      林侃  字待育 俊弟 府学 南雄通判
弘治八年1495乙卯乡试      林僖  字待受 侃弟 府学 寿州知州
万历十三年1584乙酉乡试    林叔果 字邦盛 僖孙 府学

林辙  熊元孙 阳春训导
林适  俊子  香山知县
林履成  有孚子
林仲瞻 智子
林瑞圖 之骥侄孙

林元甫(1445-1508),初名普長,字元甫,以字行,更字秉仁,號豫齋,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授工科給事中,言事忤旨,調外任,後復遷都給事,出任山東參政。弘治十四年(1501),由陝西左布政使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改貴州、雲南。正德元年(1506)二月初一日以閂致仕,正德三年三月初九日卒,年六十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6: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10-12 15:51 编辑
林积仁莆田县绍圣四年(1097年)何昌言榜平阳知府30六房
林子立故兴化县政和二年(1112年)莫俦榜茶陵知县、潮州推官44六房
林大鼐莆田县绍兴五年(1135年)汪应辰榜泉州知州56六房
林 伟莆田县绍兴十二年(1142年)陈诚之榜汀州学教授60六房
林洵美莆田县绍兴十五年(1145年)特奏名潮阳知县*六房
林廷俊莆田县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特奏名梅州司理*六房
林 绩莆田县隆兴元年(1163年)特奏名 *六房
林浩卿莆田县淳熙八年(1181年)黄由榜监绍兴府北榷酒务81六房
林益严莆田县嘉泰二年(1202年)傅行简榜 90六房
林益亮莆田县嘉定四年(1211年)赵建大榜 97六房
林益之莆田县嘉定七年(1214年)袁甫榜 102六房
林 磻仙游县嘉定十三年(1220年)刘渭榜 108六房
林从周仙游县宝庆二年(1226年)王会龙榜 120六房
林志之仙游县绍定二年(1229年)黄朴榜 122六房
林立轸仙游县绍定二年(1229年)特奏名 *六房
林 灏仙游县绍定五年(1232年)徐元杰榜 123六房
林士元仙游县淳祐十年(1250年)特奏名 *六房
林汝大莆田县咸淳七年(1271年)张镇孙榜宗正县主簿135六房
林 栋莆田县咸淳七年(1271年)张镇孙榜 136六房
林冈孙莆田县延祐五年(1318年)霍希贤榜瑞安州知州138六房
林以顺莆田县至治元年(1321年)宋本榜福州路同知139六房
林 曾莆田县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张信榜广东按察司佥事144六房
林 熊莆田县永乐九年(1411年)萧时中榜山东道监察御史149六房
林遒节莆田县永乐十三年(1415年)陈循榜鹤庆军民府知府150六房
林元甫莆田县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迁榜工科给事中167六房
林 俊莆田县成化十四年(1478年)曾彦榜刑部尚书168六房
林季瓊莆田县弘治十二年1499年倫文敘榜广东道御史173六房
林有孚莆田县正德六年(1511年)杨慎榜大理少卿178六房
林 达莆田县正德九年(1514年)唐皋榜南京吏部考功郎180六房
林咨益莆田县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庄际昌榜刑部员外郎223六房
林之骥莆田县崇祯十六年(1643年)杨廷鉴榜户部主事230六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30 15: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2-10-30 16:00 编辑 <仙游县林氏大族谱>竟然没有记录六房的林磻,林从周,林志之,林立轸,林灏,林士元几个大名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09: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大辂:福建莆田人。字以乘,号二山野人。生于弘治戊申十月初七,卒于嘉靖庚申十二月十三日(柯维祺 形状)。九牧蘊之后,监察御史熊之玄孙,享年七十三岁(《愧瘖集  传》)。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工部主事。以谏明武宗南巡被杖,谪判彝陵州。明世宗即位,复故官,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有《愧瘖集》十六卷存世。

《明史 本纪十六 武宗》:
      (正德)十四年春正月丙申朔,帝在太原。甲辰,改卜郊。壬子,还宣府。二月壬申,至自宣府。丁丑,大祀天地于南郊,遂猎于南海子。是日,京师地震。己丑,帝自加太师,谕礼部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将巡两畿、山东,祀神祈福,其具仪以闻。”三月癸丑,以谏巡幸,下兵部郎中黄巩六人于锦衣卫狱,跪修撰舒芬百有七人于午门五日。金吾卫都指挥佥事张英自刃以谏,卫士夺刃,得不死,鞫治,杖杀之。乙卯,下寺正周叙、行人司副余廷瓒、主事
阅读全文>>分类:林氏人物| 阅读(75)| 评论(0)

【明】柯维骐: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二山林公行状(林大辂)2010-12-24 15:21阅读246评论0
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二山林公行状

柯维骐

   先生諱大輅,字以乘,二山其別號云。系出唐九牧邵州刺史忠烈蘊公之後。世居材行聯桂,自十九世有妣趙氏節孝,載在通志中,撫遺孤真寶公,卜遷烏山下今所居後塘廳利是。已是生公高祖,永樂進士、山東道侍御史熊公。侍御直道忤時,家居四壁,生禮公,有隱德。禮生郡學生光衢公,以公貴贈右副都御史,配方氏,贈太淑人,生公之父易夫公,號招唐。唐翁多善慶,一日遇虯髯丈人,語之曰:“而貌願而心古,栩栩於無畛無封,吾號君招唐,可乎?”翁喜而拜,遂號焉。累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配封太淑人許氏,淑德通靈,亦尤之翁也。公生倜儻不羈,宏材曠度,貧益嗜義。所館谷輒捐于昆弟婚。唐翁偕太淑人喜,曰:“兒分匪戡,兒之志則人所難也。”族大父貞肅公俊每每器之,每謂族人:“是兒文亢吾宗矣!”
      正德癸酉鄉薦,甲戌登進士,授工部主事,督兩宮工竣。奉命權商于杭,會歲儉,權常數不盈,大司空廉公笑而謂之:“若已知而心,不苦人矣。”勅諸司補之。尋轉員外郎,乙卯三月,上欲巡視泰岱,曆徐揚,抵南京,下蘇浙,浮江漢,登武當,且遍觀中土繁麗。都下人情恟恟,時寧藩久蓄異謀,俟釁而發,中外咸以為憂。於是,兵部郎中黃公鞏暨副郎陸公震等疏。諫下,鞏等疏首六人詔獄,同跪伏闕下待罪,禍且不測。公即草疏論救,客有諷之曰:“方今宮府,勢分中涓,左鐺持太阿以犄樀天下,成化間,網尤寬也,杖者重裘疊氈,床褥數月,今者禠衣之端啟,杖下無完軀矣。君飄飄萬裏外,北堂垂白,鴒原寡和,竊為君憂之。”公以事關社稷,奚恤死生,遂率同官何公道、蔣公山卿,同效苑極諫,論及邪侫從臾,奸雄覦覬,收直臣之元氣,安九廟之神靈。上竟大怒,並下詔獄。數月獄杖廷杖,爾時陸公震、何公遵等十餘人死之。車駕遂不果出,江彬之謀稍阻。公與諸臣論救力也。方公之始下獄,淑人黃朝夕焚香祈禱,蓋冀皇心之悟,與公生還也。而鄰舍修夙姤,乘隙誣奏怨聖,波及室人,連繫獄中。公之瀕危屢矣,幸白而釋,謫夷陵判。過家懷慰二人,時黃公鞏奪職歸莆,跡不及城府,時或泛舟訪公與貞肅林公、簡肅方公。雲莊道槩,幾杖徘徊,江山生色,望者謂之龍門。及抵夷陵,夷陵固荒邑也,名流左官之所,大率養高不親薄領。公曰:“吾一日服官,一日盡職,何暇逸為?”於是,採踏隱田以豁賠賦,遠或月,至近或日。至山居穀飲朝夕風露。徭役輕重罔不均輸,墨池舊景純注雅池,垣於豪家,公複之,建書院以禮諸生,公餘野講。一時文風自歐元文忠後為之丕振。三峽狂濤吹鯨駭浪,公預為振援之術。自是無弗援之溺,無奪貨之橫舟,行者未賴焉。蜀人商江陵,邏卒捕訊誣服以抵劫庫之罪,公陰察其狀,心憐其冤,立為開釋。久之,真髒得,公之心白。九商族党咸為林夷陵祝齡矣。其勞瘁頗著,撫按遂以他邑諸務委之。肅皇帝登極,征為刑部副郎,父老攀援遮送,鹹願借冠。抵京,擢江西僉事,持憲嚴明有禮,久而擢副使,攝南贛兵備諱思恩田州聚亂,總制姚公鏌,王公守仁後先檄公夾兵討之,寇用以平。録勞酬功,賚有金帛。擢河南按察使,轉右布政。未幾,擢湖廣左布政,隨升本省巡撫。甫下車,問疾苦,禁貪婪,表節義,修堤防,實軍儲,均糧運,諸務聿興。迨歲余,水旱頻仍,年荒民徙,加之藩封工役諸需告匱,公百心提挈,停工蠲賦以贍流移,疏災自劾,言觸時忌,飄然還山,以讀書養親自娛,益強仕年也。色養封中丞招唐翁七年,太淑人十一年。翁燕集皆布衣老友,公侍立終日忘倦,老友謝公休,公不休。唐翁曰:弟子禮當如是。莆至今誦其孝謹。家居二十七載,巋然鄉邦。典刑嘉靖間富人某捐學官田若干,書生呈其事,督學業已議祀學宮,公作祀典,議謂上有夾漈、艾軒諸賢,彼曾有駐足地耶。同堂而薦,歲列有司之羅拜,時受多士之駿奔,誰其歆之云云。督學聞而寢其事,談者快之。郡治脈接梅峰,文治孕毓萃要,據山脊治第,謬信堪輿家用斬閉法,勿令下漏。公以此郡氣脈所宣,遺書長史,備言不可狀。長史噤弗問,越兩日,已深三尺,公以事急矣,即同抑齋鄭公扣公門,拉長史共止其役。其憂時孤憤,往往如此。時觀風使君若李西元陽、李公鳳翔暨金公城、陳公宗夔、曾公佩、趙公孔昭等累疏特薦,或謂負經濟之才識,足以議政決疑,抱忠讜之節力足以扶顛持危,或謂世務練達,迎刃可解,忠憤激烈,任重奚難。或謂德望夙著於中外,行誼見重於鄉評,年力尚強,試之輒效,經略素著,久而益精。此則屢經推薦相同,堪以大任者也。而公朋松石介之,操若終焉。肅皇帝末年,南北多事,朝議推公定難才柄,國欲植公為重,每諭意所親,公遙謝之,曰:陶弘景龍頭之牛僕,巳稔之,鐘鼎山林各適天性,漁樵歌詠亦可粉澤太平。時或斗篷短衣與朋舊登山遊玩,論文賦詩飲酒自樂。然而忠貞天植,憫時憂世之念未嘗少輟。聞及時事可駭愕輒撫膺痛哭。厚於宗族,親舊有事,極力扶之。其先世墳墓祠宇或捐資修復,或割田供祀。至創建五代家廟,尤殫厥心。唐翁太淑人喪吊,則哭泣盡哀。時論謂公孤忠大節可尚。又優於文辭,有《愧瘖集》若干卷行於世。文駕韓柳,詩入唐奧,人珍半刺,有踰九鼎。盖得于艾軒、素翁家法深矣。
         公生弘治戊申十月初七日寅時,卒于嘉靖庚申十二月十三日寅時,享年七十有三。癸亥歲葬于華嚴雞足峰,與封君合穴焉。唐翁晚舉,幼弟大輪公,愛之撫之,夷於己子,卒成立領,嘉靖乙卯鄉薦,任余杭縣知縣。男四。長敦複,蔭曆都勻府知府,有靖寇功,蒙欽賞,所著有《屏東集》,淑人黃出,娶布政使周公宣女,封安人;敦履,郡庠生,側室黃出,娶提學副使顧公陽和女;敦艮,邑庠生,側室王出,娶知府鄭公懋德女;敦乾,邑庠生,側室方出,娶副使高公超女。女二,一適知州黃公大中孫生員逢恩,一適布政使朱公鳴陽子生員士隆,俱側室鄭出。孫男六,敦複生肇曾,邑庠生;敦履生次曾、唯曾;敦艮生憲曾、慶曾;敦乾生懋曾。公始終完節,例應卹典。天地雨露之恩有待焉。余在告多年,父子弟兄侍公教澤,文獻列傳紀公未悉。茲諸孤以行狀請,不揣?,撮其大要,以俟夫立言者。

(1)出自《愧瘖集》卷一
(2)柯维骐:(1497-1574)字奇纯,号希斋,莆田人。高祖潜,翰林学士。父英,徽州知府。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年,卒于神宗万历二
年,年七十八岁。嘉靖二年登进士第,授南京户部主事。未赴,即引疾归。张孚敬用事,创新制,维骐以病满三年罢免。自是谢宾客,专心读
书,门人四百余。维骐登第五十年,未尝一日为官,中经倭乱,故庐焚毁,家困甚,终不妄取。抚按监司时有论荐,不复起。隆庆初,廷臣复荐,以年高但授承德郎。致仕,卒。维骐尝作左右二铭、讲义二卷,合宋、辽、金三史为《宋史新编》,又著《史记考要》、《莆阳文献志》及所作诗文集,《明史本传》并传于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5: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林文 明将仕佐郎扬州府儒学教授林敬斋居士志铭

按:此为探花郎林文为后来的见素尚书祖父写的墓志铭。

明将仕佐郎扬州府儒学教授林敬斋居士志铭
林文

        扬州府儒学教授林敬斋居士念母老违养致疾,年甫六十一遂乞致教归。既抵家,疾日加剧,乃命子朔、朝为营寿藏於凤凰山之先兆。又自述行状,属朔等曰:我卒,当以此状求太史氏铭,庶足传信於后叶云。居士以成化戊子八月十三日卒。朔等遵治,命奉状速铭。
        居士讳宗,字存敬,敬斋别号也。与予同出唐九牧后,邵州刺史藴公以忠显者,始祖也。元兄弟联登进士第曰慎斋者,高大父也。明致仕教谕三复先生,大父也。德斋处士,父也。母方氏。居士自幼颖异,最为大父钟爱,授以书经。年方十五,遣入邑庠为增广生,日与益友相为磋,所学日进。寻遭拣选生员,例庠生增广如正额,数莆邑庠生二百人,沃其半,居士选留高等。提学佥事高公按莆,屡合四庠生考之居士,每遇首选,士子从受经者辄自成效。若张寺副洽、郑知县华、陈主事岳、史侍尹公旻山、进士起家皆及门走也,其中乡榜授教秩者不可枚举。自是文誉大振八郡,士赴秋闱多以贽求益。正统戊子,选与乡试,考官胡初选在前列,按闽御史周疑高公称许大遇,俾胡点之,揭晓会宴,高公以主司不明戏胡,胡始白其事,自以顿挫场屋,无意於科第。至甲子科,为高公逼,始就试,果在中列。明年试礼闱,居乙榜首,或以辞乙榜劝。居士曰:教职吾家世业也,奚其辞。授山东军海州学正,军海诸生嗜学者少,居士谆谆以家传渊源之学,严以教之。时州同知李不知重学校,诸生家赋役皆不免,居士欲奏其不遵旧制,遂免诸生,至今德之。正统戊辰丁外艰归,至衢遭寇发道梗,寓衢五阅月,每虑费缺乏,偶为王医士题杏林春意卷,衢庠诸生知之,相率以经书义求改,所餽束脩白金数缢,既足给路费而寰,大事亦得以如礼焉。景泰庚午,服阕,改湖广蕲州学正。是州诸生亦不嗜学,居士以教军海者教之,而加以严,诸生翕然从教,得举人黎晃、胡详,进士王翰。天顺戊寅秩满,便道省母,先祠倾圮则葺之,族谱散逸则修之。己卯,陞扬州教授,诸生闻居士学术之正,教法之严,皆来请业,居士未尝以老倦于诲,诸生擢进士者马岱、擢乡榜者靳尔、吴杰、袁富,其学垂成者彬彬焉。杨当南北孔道,莆亲友往来过者必具礼款待,辞行必餽之以贐,莆故里有春秋祷赛之社将圮,里人驰书来告,即捐资俾归重建之。天顺六年秋,山东礼聘乡闱主考,居士学术既正,秉心且公,士子所作畔於正道,文虽工必黜之,宪使王任意取人,居士坚执不从,王知其权不可夺,己之,是科所得多知名士,人皆以贤主司称。时母方氏年已踰八望九,艰於迎养,居士数以归养情诉於郡守王、诉於提学御史严,皆曰:为师者正宜老成问学以造就人才。弗允。居士自具情疏诉於朝,允之,即日辞行。比至家,日惟侍母左右,致定省寒温之问,不敢顷刻离。延明师以教子孙,岁时祀光之礼必躬必亲,以尽思成之孝。时或出赴乡饮,宗党姻戚有以死丧婚聘之礼物来告,必分资助之。祖有林泉社久圮,为之重建,人咸义之。讵意其疾更数医弗效,竟弗起歟。属纩时,召诸子孙立於榻旁,谕命之曰:我年踰一甲子得遂首丘之願,固无遗憾,所忧者,八十五岁慈侍在堂,願汝为子孙者朝夕侍侧,承颜顺志,庶节其哭子之哀,吾自目瞑矣。
        居士生于永乐丁亥十二月二十四日,距卒日得寿六十又二。讣闻,莆士大夫相率往吊哭之尽哀。郡守岳公率僚属躬来致祭,为之痛悼不已。居士原配赵氏,再配姚氏,俱卒,今配王氏。子男三,长朔娶欧,次朝娶黄,季鑑出继从叔洋后。女四,长适李仁贵,次适吴恭,次适吴信,季许嫁宋六阳。孙男八,钝铎铣,朔之子也;俊侃传佐,朝之子也;女六。曾孙男一,像麟,钝子也。墓辟二穴,为居士与王氏同穴之谋。朔等以是年十一月初五日启寿藏右穴,奉居士柩葬焉。
        呜呼,居士承先世渊源之传,务古人践履之实,内以成子孙之教,外以成英俊之贤。官维冷而不忧其贫,以道自尊也。禄虽薄而不吝其施,见义勇为也。是宜铭,铭曰:
懿林肇光自唐九牧,儒业相承为闽望族,历宋而元世登科目,双桂联芳慎斋子木,道学渊源博守三复,荐生居士沾丏膏馥,讲道三庠高扬教铎,造就英才栋梁榱桷。载典文衡,绳以正学,海无遗珠,玉求钜璞,念母高年,艰於就禄,恳恳乞归,为养最乐,天不整遗,胡夺之速,存顺没宁,奚愧奚怍,凤凰山南,先兆是卜,於万斯年,安此斧屋。

《淡轩稿 十二卷补遗一卷》卷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15: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文 联桂乔木图诗序
联桂乔木图诗序
【明】林文
        联桂乔木图者,祈州学正君存敬为先世作也。学正之先世矩轩、松湖二公,父子同登宋进士。传至慎斋、子木二公,兄弟同登元进士。联桂坊之作,盖肇於此。胤是子孙蕃衍,承源委之,学以明经、以进士、以乡贡出身者不可枚举,莆称擢科之盛者,莫或之光,故人者皆以专门治经归於联桂之林。
        今学正君作联桂乔木图者,非夸其先世科第之盛,阀阅之远,盖欲联芳趾美以不忝于光耳。图之上方儒绅皆有诗,嘱予引子。惟矩轩为宗正簿、松湖知同安县、慎斋知瑞安州、子木同知福州,其忠爱之政,清介之节辉映后先郡乘,宗谱所载炳炳若丹。其所以得此者,盖能以所学措之於用耳,非直捷科第取爵秩而已也。所谓专门之经者,其以此歟。
        虽然四公者,唐睦州刺史藴公之所自出,蘊与兄藻皆以进士明经起家,藻为殿院,以文学显,蘊为西川节推,以忠节著,初同赴举时,尝题梨岭,有各折一枝桂之句,然则联桂之所自其来远矣。为联桂子孙者,不可以不知。

《淡轩稿》卷六,齐鲁书社1997年7月版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033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22: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你为我们提供了这么详细的资料,通过查看,我知道我们青县林氏出自联桂林,对于林应成往上谱系,也只是推到林廷俊,再往上就不明了。烦请你给我们提供一个由蕴公到应成公的谱系,如果可以的话,在提供些由应成公往下的资料,应为我们这支就是在应成公支系名为“义久”公时迁居浙江象山的,后由象山随永乐黄帝迁居青邑,所以这前后的资料不够明了,麻烦你能不能给提供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22: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刚查了一下关于从弟的概念,林积仁和林廷俊是从弟关系,及他们的曾祖父应该是同一个人,是“泽”吗,那么林廷俊的父亲、祖父是谁呢?请查找一下,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2 22: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4-3-20 11:51 编辑

浦北林氏页面看不明白啊,请详尽解释一下。谢谢,在这里没有关于林积仁,林廷俊,林应成及以顺、以辨的内容。

林可用名栋--于野林于高名冈----林肖祖名师说林肩祖名师孔林肯祖名师旦     林以辩字井之 林以顺字升之       见黄仲元《四如集》卷三

请抽空看看林氏族谱>林氏世系>《墓志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郑纪:文林郎監察御史井菴林公墓誌銘 (莆田 林诚)  2014-03-19 09:57:39|  分类: 林氏墓志碑铭  
龙泉按:所列世系为:九牧六房藴……文安—仁嗣—英—辉—诚—近龙,近豸,近麟。黄祖绪先生有《明代监察御史林诚》一文(发表于莆田侨乡时报,http://www.0594xyw.com/news_detail.php?id=20100),将其归为宋宝章阁待制林彬之(字元质)之后。彬之,其先福州人,居福州石井,北宋初年徙游洋。与本志有所抵牾,不知黄先生所据何来,暂时存疑。感谢 福建周宁 林田胜 提供文本。

文林郎監察御史井菴林公墓誌銘   【明】鄭紀

成化乙巳,監察御史林公致政於家。又明年丁未十一月晦,卒於正寢。茲卜塟城南寳澗山之原。其孤近龍,奉其內弟廣西少叅吳君昭所述事狀,請銘於予。予與公鄉薦同年,養疾同歸,疾痊同起,以兄弟相視者三十有五年矣,銘安可辭?
按狀,公諱誠,字貴實,姓林氏,唐邵州刺史藴公之後。元至正間,譯史諱安者,其髙祖也。曽祖仁嗣,國朝永樂間贈兵部員外郎。祖英,兵部員外郎。父輝,永樂甲辰進士。母吳氏,國子博士某公女。公生二十四日喪父,員外公攜育京邸。甫七歲,員外公亦喪。公遂無依,艱危萬狀,人所不忍言。幾弱冠,稍能自植,家貧無以從師,毎於親友處私聽講解,即能通曉大義,自是益自刻意勤苦,忘寢食至嘔血不廢。越三年,浸浸有成,迺授徒自給。以屢經挫抑,因號抑庵。
景泰癸酉,領福建鄉薦,天順甲申登彭教榜進士。為迎母計,上疏養疾。到家旋治居室,奉母以居,水陸甘旨力可致者,不備不止。毎割牲留客,必先取一股以供母,殽體不具不恤也。以養病養親而歸,又號曰頥庵。未幾,部檄起,拜廣東道監察御史。迺迎母就養,供餽竭俸入,已身恒無完衣。
成化戊子,天變,抗疏劾閣老商輅舊與廢易,難立清朝,報罷,遂稱疾。且力爭前疏,欲罷輅以回天變,願革職以謝輅。憲宗皇帝怒,降旨云:「昔唐太宗用王珪、魏徵,朕用商輅有何不可?」下公獄。官校就班,執公以出,公北面大呼曰:「奸臣擅殺諫官!」左右為之縮頸,尋以言職得復官。
己丑,奉勑巡畿甸,陳言禁操軍攘奪以安民生,革公差夾帶以蘇民困等六事,俱蒙采納。所至霜威凜凜,至於水利、農桑、庻務,凢有當興當革者,皆以次罷行之。以其志欲勞民,勸相如井養之不窮,又號曰井庵。
庚寅,改勑總理京畿學政。教條嚴肅,務以敦尚孝弟,削抑浮靡。惜陰有圖,家政有序,皆身先之。不遵敎者,黜罰不貸。強宗豪右,囑簡盈几。一不發視,但以至公行之,故謗言日起,而聲譽亦因之而著。
三年秩滿,勑贈父如其官,封母吳氏為太孺人。壬辰,復疏養疾,遂奉母以歸。時母舅某歿于官舍,遺孤即今少叅也,年方若干歲。公撫教婚娶,視如同胞,未及冠,遂占鄉魁,登黃甲,累員外郎至今官,公力也。母嘗有疾,夜禱北辰,日躬湯藥,體不著席者數十日。母卒,喪葬一依文公家禮,而哀瘠過之。喪畢,建祠堂於居室之東,以奉史譯公以下神主。又倡興金橋之祠,以藏藴公以下祧主。歲時會拜,謁講宗盟其中。又立鄉社,以事土榖之神,以古有先賢死祭土社之禮,迺以翰林侍講陳公用配焉。性喜種樹,又築圃於寳澗山之陽,荔、栗、橘、柚、梅、杏之屬可共籩實,杉、松、桐、柏、茶、檜之屬可以備器用者,皆布列有章。逺而玉湖,又逺而石盤稱是焉。暇則乗肩輿攜壺約友傾倒終日,又號曰雲山學圃。
癸卯,疾痊還京,予送至武夷,宿文公精舍數日而別。至京,又奉勑巡按兩浙,專理鹽課。以地震上言修省十事,而首以言路當先。出京數程,風中口眼,扶病至淛鹽場,宿弊剔刮無遺,又校集毉方刋布諸郡。巡部至嘉興,以學宮祭器多周制,迺曰:「吾巡畿甸,尚為豫譲,立祠先師孔子,可無報乎?」遂命工依式范之,計五百餘事,驛送闕里。予往歲謁孔林衍聖公,並其文移圖式出以示予,曰:「此林侍御之功也。」
甲辰,上章乞骸,不允。又陳時政八事,多有采行。乙巳,又上,不待報,即以原奉符勑差人進繳,逕自淛抵家,莆士大夫相與駭愕。踰數月,報章下,特許致仕,蓋知公不可留也。諸薦紳髙之,倡為急流勇退詩章以贈,公喜曰:「雲山之圃,今始為我有矣。」因賦詩以自娯其目,曰:「爇一炷香,讀一巻書,彈一曲琴,靜一時坐,啜一甌茶,吟一首詩,草一幅字,飲一杯酒,熟一覺睡。」又號曰九一道人。
公穎敏軒豁有大畧,與人談論高爽雋永,聽者不厭。見義之可為者,果決而行,畧無退縮。立朝數載,知無不言,不避權勢。退處於家,事母奉先,必極愛敬,婣族子侄,貧不能存,與之婚娶,喪不能舉,助其營築。毎過人家,酒未入唇即起,若語場圃之事,則劇論移時。用是,人得窺所好,頗招物議,然考其立朝大節,濟世雄才,耳目所及,指不多屈,實莆中一人物也。
生於宣德丙午六月五日,距卒享年六十有二。娶宋氏,大勝關大使孔才之女,先公卒,勑贈孺人。繼俞氏,南京兵部侍郎俞公從女孫,勑封孺人。子男四:長淵泉,蚤卒,宋出;次即近龍,又次近豸,近麟,則側室張黃穆出也。女三:適?瑤,王瑞、王秀松,皆宋出。寳澗之墓三竁,坐某向某,公告時自營也。今窆公於中,虛右與左為俞、張壽焉。平生製作甚多,少留稿。今所存者,詩文若干巻,並奏議數通而已。銘曰:  
公之為人,溫溫克克;公之處世,卼卼臲臲。
公之立朝,謇謇諤諤;公之居家,澄澄澈澈。
公之政望,轟轟烈烈;公之進退,斬斬截截。
嗚呼!君子取人,先觀大節,我銘公墓,千載不滅。
(【明】郑纪《东园文集》卷十二)

明代监察御史林诚

   
林诚,字贵实,号井庵,生于仁宗洪熙元年(1425),莆阳城关右厢龙门下人,为宋宝章阁待制彬之之裔也。彬之,字元质,其先福州人,居福州石井,北宋初年徙游洋,后再迁莆郡城。彬之幼慧质,能诗赋,拔乡荐,时望推重。端平二年(1235),其擢邑人吴叔告榜进士,授惠州教授,迁武学谕,通判福州,又迁左司谏,除殿中侍御史,权工部侍郎,积阶朝散大夫,卒赠中大夫。彬之传裔孙英,少孤,鞠(抚育)于叔父家,强力苦识,学成,为文章演漾汪洋。比成立,尽以家赀归叔,后举乡荐,官兵部员外郎,居官清慎。
    英传子辉,天性至孝,端庄严重,动遵矩矱,寒窗苦读,辄至夜分方卧。永乐二十一年(1423),辉应河南乡试中式。永乐二十二年(1424)。辉与莆阳诸举子赴京应省试,是科会试试题为:“《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礼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甲辰三月朔,成祖殿试临策会试举人,初拟孙曰恭为一甲第一,成祖觉得“曰恭”二字竖行写在一起像“暴”字,心中不悦,因他一向倡言为政应克已宽仁,岂容“暴”字。遂将孙曰恭的名字划掉,又于别卷中见有“邢宽”二字甚喜,便道:“孙暴不如邢宽”,遂定邢宽为第一。上还特意用硃笔亲书邢宽之名于榜首,当时咸以为宠遇。是科莆阳举子仅林辉一人擢邢宽榜进士,为二甲第四名,官监察御史。
   辉传子诚,生未弥月,辉以疾卒。诚赖祖父宠爱呵护,笃天伦。刚七岁,祖父英复卒,伥伥无依,克自俭苦相立。景泰四年(1453),诚应乡试,以儒士中式。天顺七年(1463)春闱、诚赴京师应试,因会试场屋火災,焚死举子九十余人,代宗怜举子被焚者,并赐进士出身,谕祭于郊,礼部尚书姚夔伏地大哭,哀动百里。诏移秋八月补试。天顺八年(1464)春三月,始廷对唱名,莆阳举子陈音、林诚、杨琅、吴宏密、郑淮、陈按六人同擢彭教榜进士,诚为三甲一百三十九名,初由兴化县学转广西驿丞,再拜广东道监察御史。
   天顺八年(1464)正月二十六日,十八岁的朱见深即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1465),在治理朝政方面,他给人的最初印象是一位有朝气的年青天子。为了保持安定,朱见深继续任用了一大批父亲英宗信任过的老臣,基本上做到言听计从,并且陆续在内阁中添进了许多忠直之士,使朝事稍有起色。成化四年(1468)二月,朝廷以水旱免直隶高邮州成化三年秋粮六万五百七十石。三月,以湖广去年旱,免荆州等处十四府、七十五县并武昌等二十三卫所粮一百七万三千余石。诏中外势家不得擅请田土。六月,以旱灾免江西秋粮二百八十万六千三百余石。八月癸已,京师地震。九月,赈陕西饥荒。壬申以地震、星变下诏自责,敕群臣修省。甲申,给事中董旻(字子仁)、御史胡深、林诚等九人请罢户部尚书、改兼文渊阁大学士商辂(字弘载)及礼部尚书姚夔(字大章),兵部尚书程信(字彦实),下狱杖之。
   慧见,逼台斗,有诏求言,御使诚疏曰:“内阁辅臣商辂,在康定时遇易储不能执节,非宰相器,宜策免如故事。”不允。诚复入疏,且谓“乞罢商辂,以谢天变;臣愿罢职,以谢商辂。”宪宗览疏大怒,下之狱;既而以诚言官,挞于朝而释之。宪宗欲留商辂,辂等不自安,各上章求退。而姚夔奏词多诋给事中董旻,董旻等复攻夔,宪宗震怒,命锦衣卫、三法司执旻等廷鞫(穷究、审问)之。诚复仗义执言:“商辂当郕邸废储之际,不能正救,今复起用,不合人心,是以臣等具有论列,臣言不用,臣病甚,不可居职,请罢免。”宪宗谓商辂时有诤言,外人不及知,并怒曰:“唐太宗用王珪(字叔玠)、魏征(字玄成),朕用商辂有何不可,而屡屡奏扰。”亦命廷鞫之,诚遂与旻等并逮杖。商辂奏曰:“臣请优容言者,今以臣故反责之,如公论何?”上意少解。
    先是英宗因“土木之变”被蒙古瓦刺部嗣位首领也先俘获,留在瓦刺。英宗之弟成王朱祁钰登基做了皇帝,改年号为景泰,表面上遙尊英宗为太上皇。景泰三年(1452),代宗废除了英宗的儿子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故为商辂在代宗易储时不能执节,因为当时商辂身为兵部左侍郎兼春坊大学士,面对易储,没有据理力争,致使太子朱见深被废除。当英宗复辟后,商辂被杖二十,以谋逆重罪,被削职为民。而今,太子朱见深既为皇帝,竟不记前嫌,反而重用商辂,故疏劾之。平心而论,成化三年(1467),宪宗复召商辂入值文渊阁,因上素知商辂之才,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能以社稷为重,尤为宪宗敬重。故次年即进商辂为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命修《宋元通鉴纲目》成,改兼文渊阁大学士。史论商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但面临大事,决定大政时则“果敢刚毅,不为他人所动。”商辂在阁十八年,不曾枉杀一人。马钧阳曾言:“本朝贤相,商公第一。”而诚是站在言官的角度来评判商辂,所论有失偏颇。 (未完待续)(黄祖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13: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EDN 于 2014-5-7 14:22 编辑

林   英 (     -1432)          莆田县   
林 辉 (     -1425)          莆田县   永乐二十二年  (1424年)   邢宽榜
林 诚 (1425-1486)    莆田县   天顺八年      (1464年)   彭教榜   广东道监察御史
林近龙                                     莆田县     正德三年  (1508年)           广西按察司佥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07 , Processed in 0.06360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