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95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林寻根(疑似福建莆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16 23:3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老人说我们祖籍福建莆田,乾隆年间到北京,住在现在的颐和园旁边(北京市海淀区),据说是水军,原来居住的村子被满人叫做‘蛮子营’,现在叫‘船营村’(已经开始拆迁了)

家谱早就不见了

我只知道:永(曾祖辈),文(祖父辈),思(父辈),到我这辈就乱起名字了

永字辈的都已经过世了,文字辈最大的是我爷爷93岁(已过世),最小的50岁,思字辈最大的是我父亲68岁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

请专家释疑

QQ:709106245

哦,对了。乾隆和颐和园扯得上关系吗?转载如下文字:

乾隆又与颐和园有什么关系呢?这座曾被认为是慈禧罪恶见证的园林又是怎么和这位帝王联系起来的呢?不是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建造的颐和园吗?这实在是一个误区。
    一位颐和园专家曾打过一个比喻:颐和园就好比是一个盛大的剧场,在参观颐和园的十万人中,只有一人了解了颐和园的文化,知道是乾隆创造了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这就如同十万人同看一台精彩的演出,只有一人看、且看懂了全部的内容,而其他人只是在剧场中转了一圈。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疏浚泉诸水,汇于西湖,并易名昆明湖.取自西汉时,汉武帝为征服云南滇池的昆明国,特于长安开凿了操练水军的"昆明池".昆明湖由此得名.
       效仿汉武帝,乾隆帝初建清漪园时,于昆明湖操练水军,成立"健锐营八旗水师",后改名为"昆明湖八旗水师".初定赶缯船8只,第二年增加24只,共计32只.自乾隆十七年(1752年)起,每年在乾隆帝移住圆明园时(从农历三月初五日起至十月底止,计八个月),以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八、十八、二十八;初十、二十、三十在昆明湖演习水战.其中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为大操期.每期用赶缯船8只,每船水军25人,八只分八旗共200人,小船不定数目,均由翼长或翼领率所属操演,各船皆用本旗颜色的三角金龙旗.
       为使兵丁们长期驻扎,乾隆帝还在清漪园南侧修建船营,位置即现在昆明湖南船营村.当时操练水军皆选自于南方的福建、广东、长江提督等,由于旧时多称南方人为"南蛮",故船营一度被人们称为"蛮子营".与香山脚下的"番子营"相呼应.
3#
发表于 2011-5-18 22:35:3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  
作为"南蛮子"有点体会,至于寻根恐怕挺难的了,年代有点久,资料太少.
之前有过福建水军驻扎东北的资料:
雅克萨之战后,福建藤牌兵移驻黑龙江齐齐哈尔,成为齐齐哈尔水师营的主力,也是齐齐哈尔城最早的移民之一。据民国年间魏毓兰《龙城旧闻》说:“水师营兵,皆调自福建。今道署附近之土著,其先世皆福建人。若莆田林姓、同安陈姓,在福建本巨族,徙塞上仍大姓也。雅克萨之役,建义侯林兴珠平罗刹,为闽人立功塞外之祖。故当日水师之权势,虽不得比于满洲,以视屯、站汉人,殊为优越。”  http://www.bigan.cn/jiapu/lin_8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23:45:51 | 只看该作者
船营

健锐营营区虽在山坡地域,但也有一水军,旗营人称船营。

清代,统治者也十分重视水军,在汉军为主的绿营中设有福建,广东,长江三个专职水师提督和兼管水陆的江南,湖南,浙江提督。水师提督以下还有水师总兵,水师参将,统辖若干个水师营。

清时,各水师营设有船厂,主要修造水师战船,也修运粮船,水驿船,渡船,桥船,并有明文规定其大修,小修,拆造的年限和具体修造内容。

乾隆年间,清高宗从天津,福建的水师营中调至京城一批水性好的兵丁,要在颐和园昆明湖操练海军,大有汉武帝临滇池,魏武帝曹操横梁赋诗之气慨。清高宗把这些兵丁安置在颐和园的南侧,修建营房,长期驻扎。清时,颐和园西侧,南侧是一片广阔的水域。这片水域北沿为今日玉泉山路,官碾房,功德寺一线,西岸从北坞,中坞到昆明湖南路,南端即为外火器营的北营门。这块水域由两块大的湖泊组成,一为高水湖,一为养水湖,水域中有一名叫金河的故道,至今仍有清高宗题镌的御碑一方。

旧时,京人称北方人为“鞑子”,称西南人为“番子”,称南方人为“南蛮子”。这些南方来的水手所居之地本应称船营或水师营,谁知“蛮子营”的声誉比水师营还高,当然这也和同在健锐营的“番子营”有关。
《光绪会典事例》中记:“健锐营也演习水操,选前锋一千人,在昆明湖演习,用汉侍卫十人,教习把总十人,水手百余人担任教练与驾船”,船营在这一阶段陆续造战船三十二只。十多年前,曾有福建畲族人前来寻祖采风,只是旧貌已变新颜。宽阔的水域由于多年不曾疏浚导顺,淤泥厚达数尺,水域逐渐变为沼泽和水稻地,成了著名“京西稻”的故乡,这些为皇家专用的皇粮为此地又带来了新的名子——官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11:24 , Processed in 0.04013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