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3514|回复: 6

寿山石雕流派“东门派”鼻祖----林谦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9 10: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末寿山石雕流派
到了清末同治、光绪年间,福州寿山石雕因发源地的不同,师承关系的各异,市场对象原分野,以及雕风习俗的区别等原因,出现了流派,主要是东门派。流派的竞争和发展,成为寿山文化提高的推动力,促进了从清末到民初百余年间寿山石雕事业的繁荣。

东门派的师承关系和艺术风格  “东门派”发源于福州东门外的后屿村以及毗邻的樟林、寿岭、横屿各村,以同光年间的林谦培为鼻祖。林谦培以雕刻观赏性的陈设品为主,供应世俗和市场需要,作品注意巧色和装饰效果。刀法考察雕镂结合,修光喜多施以刀法。林谦培多才多艺,既能雕制印钮、博古,又擅锦纹开丝,作圆雕人物也大有特色。雕像多颅著身短,衣褶流动,静中有动,而面目传神。其嫡传高足为林元珠,为东门派副座人物。他的构思别出新裁,运刀婉转流畅,人物、山水、花鸟雕刻无所不精。所刻印钮多用开丝法,毫发间条条清晰,不断不折,堪称一绝。林元珠三传弟子:一传次子林友清;二传堂弟林元水;三传弟子郑仁蛟。林友清秉承家法,又时出新意。其薄意雕与西门派的薄意大师“西门清”林清卿齐名,被称为“东门清”,传为石雕艺史佳话。郑仁蛟师事林元珠后,又先后学习青石雕、木雕、木偶、泥人等民间工艺,以他艺之长融于石雕之中,使所刻人物、动物、钮饰更具特色。许多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在其刀笔之下都栩栩如生地展现于石坛上。郑仁蛟再传弟子欣欣向荣(高山石) 冯久和 作  甚众,出色者有黄信开、黄恒颂、王乃杰三人。黄信开擅刻观音,黄恒颂善雕水牛,王乃杰以刻石榴盂见长,均成为收藏家竞相求购的珍品。
  当代“东门派”传人,造诣高深,影响深远者,应是雕刻大师周宝庭和林寿甚二人。周宝庭,是东门后屿村人,先师从林友清,后又拜郑仁蛟为师,擅长古兽、仕女、印钮                                                                                                             雕刻。他虽出道于“东门派”,却善于吸收“西门派”的技艺长处,是一个融汇东西两派艺术的重要人物。以所刻古兽和鲺钮为例,既有东门派的尖刀法的深刻、剔透、灵巧,又有西门派圆刀法的薄雕、深厚、凝重、寓意的情调。他的杰出贡献,还在于晚年致力于传统古兽雕刻艺术的整理,以惊人的记忆力,默刻了古兽200余种。这些作品使古兽雕刻从印章装饰物成为独立的雕刻艺术奠定了基础,并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他工艺美术界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林寿甚为林元珠嫡孙、林友清第三子,既秉承家学渊源,又能推陈出新,是一位能完善继承传统,又极具创新意识的民间雕刻艺术家。他用石注重巧色,布局疏密有致,刀法多以“尖刀”,作品富丽清灵。而且技法全面,圆雕、浮雕、透雕、薄意雕均其所长。从本世纪50年代到他逝世时的80年代,材大、价昂的田黄薄意作品,绝大部分出自他和“西门派”另一位杰出雕师王雷庭之手。1984年他雕刻的一组田黄石作品《秋山行旅》、《岁寒三友》、《柳鹅》,获第四届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的最高荣誉。田黄冻《秋山行旅》(重550克)、银裹金田黄《柳鹅》(重105克),在香港售价都在百万港元以上。
  林友竹也是当代寿山石雕大师。他师承其父林元水,又学艺于郑仁蛟门下。除了自己艺高一筹,名重艺坛之外,他最大的贡献就是授徒多,成材亦多。当代著名雕师郭功森、郭懋介、林炳生、林发述、林元康等都是他的高徒。他们有的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有的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们的作品,多为国内外博物馆和海内外收藏家竞相收藏的珍品


发表于 2008-7-9 18: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寿山石,雕刻的更又观尝性[localimg=400,286]1[/localim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8: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8: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寿山石的收藏价值很高,好石越来越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8: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9 18: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找找林家作品欣赏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5: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友清(1894—1970)字友琛,号渭承,福州东门后屿乡人。元珠次子。因与林清卿同名于世,故有“东门清”之称。擅长印钮、人物雕刻。继承家法,饶有古意。喜刻薄意、高浮雕,但取法与林清卿迥异。清卿薄意,雅淡灵巧,他则华丽雄健,多与浮雕技法相结合,精巧玲珑,层次纵深。

  解放后他的技艺得到充分发挥,1955年参加“后屿石刻生产小组”,创作产品除刊载书刊外,还多次选送出国展览和获得奖励。1956年荣获“艺人”称号。1960年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

  林友清通过数十年的艺术实践,继承和发扬了“东门”流派的艺术特色,并总结许多经验口诀,可惜文字记录很少。张幼珊《寿山石考》录有他的雕刻要诀,其中如“相度石势,以工配石,以石取形”、“以能变为上”等语,皆经验之说。可见他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艺术理论也有过人之处。

本文来自:福州新闻网
http://sss.fznews.com.cn/ssswh/y ... c7V-j4416593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5:13 , Processed in 0.04221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