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016|回复: 0

林北丽和桐乡(转帖:沈惠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02: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林野老 于 2009-8-6 02:52 编辑

文化老人林北丽安详谢世
    2006
年9月14日,身患重病的文化老人林北丽在病房里打电话给远在北京的文坛耆宿文怀沙,告诉他自已即将辞世,请这位交往了八十年的老朋友为她写一篇悼词,她将怀抱悼词一同火化,这样就了无遗憾云云。是夜,月明星稀,96岁高龄的国学大师文怀沙端坐书斋,奋笔疾书,写下了林北丽希望活着看到的悼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篇悼词竟是一首充满哲理玄机的55行自由体长诗。
    “生,来自‘偶然’/死,却是‘必然’/‘偶然’是‘有限’/‘必然’是‘无限’/一滴水如想不干涸/最好的办法是滴入海洋/‘时间’无头又无尾/‘空间’无边又无际/……/我童年时代的伙伴/今年九十一岁的林北丽哟/想不到你竟先我而行/无论先行、迟到都应具备安详的心态/生命不能拒绝痛苦/甚至是用痛苦来证明的/死亡具备疗治一切痛苦的伟大本质/请你在彼岸等我吧/我们将会见到一切生活中忘不了的人/他(她)们之中至少有我们共同的朋友/……/一百年才三万六千天,你我都活过了三万天/辛苦了,也该休息了/结束这荒诞的‘有限’/开始走向神奇的‘无限’/只要想通这浅显的道理/我们就顿时进入了‘极乐世界’/……”
    一个月后的10月15日,91岁的林北丽怀抱这篇诗体悼词《神州有女耀高丘——献给林北丽的悼词》,在上海安详谢世。一场本该牵肠挂肚的生离死别竟被两位豁达的老人演绎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一曲浪漫的悲歌令人心灵震撼、肃然起敬。

她的童年在崇福镇度过
    林北丽祖籍福建,1916年7月21日生于上海,出生才17天,她父亲时任《时事新报》总编辑的林寒碧出门赴友人梁启超之约,不幸在上海马霍路被英国人的汽车相撞殒命。林北丽剛满月,就被忙于诉讼的母亲送到崇福外婆家抚养。同年冬,她母亲徐小淑带着大女儿林惠也回到崇福,母女3人相依为命,忍受了人世间种种酸楚和苦痛。
    徐小淑迫于生计,在西门祖宅创办了崇德县立女子学校,不久又创办了崇德县立女子师范讲习所,林北丽的童年就是在外婆家和校园里度过的。林北丽5岁那年,崇德县立女子小学受乡绅资助,在南门水城门东侧建造单独的校舍,她母亲日夜忙碌于校舍监工,对两个女儿疏于照顾,以至10岁的大女儿患肠胃病不治身亡。林北丽小小年纪又失去了一个日夜相伴的亲姐姐,使她十分悲伤。后来,她母亲多次对她说过:“汝虽好学,惜未福慧双修,下地而孤,我复多病,诚天生缺陷事耳。
    林北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徐小淑突然发现女儿的性格变得异常倔强,在自己办的学校念书可能不太合适,就把她送到上海中西女校附小读书。中西女校是典型的教会学校,设施先进,环境很好,林北丽在学校很快学会了流利的英语,欧化的礼节,也懂得了如何审美,怎样以温和高贵的态度来待人接物。良好的环境激发起林北丽爱好音乐的天性,她开始学歌咏,学钢琴,还学会了吟诗。

林北丽的诗人之旅始于桐乡
    林北丽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诗人,六十多年前,她写过一首诗:“南人北客久无归,归向南都叹式微。见惯兴亡旧时燕,北朝送尽又南飞。”能把诗写得如此沉重而苍凉的青年女性可能并不多见,难怪当年柳亚子撰文称林北丽为“近代杰出女诗人”。
    林北丽的父母林寒碧与徐小淑是南社诗人,她的大姨徐自华是大诗人,她的丈夫林庚白也是大诗人,林北丽不想当诗人,但一生逃不出诗的苦海。柳亚子认为林北丽的诗“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文怀沙评说她“从不刻意做诗,更不刻意做诗人,她漫不经心,自自然然,不矜不伐,想写就写,不想写不著一字,更不以诗藻作态。”林北丽的诗为不少名家所称道,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林北丽的诗人之旅始于桐乡,翻开《林北丽诗文集》,她存世的第一首诗就是在崇福镇的一个船埠吟下的:“溪冻冰凝水不流,又携琴剑赴杭州。慈亲多病侬年幼,风雪漫天懒上舟。”别情依依,生动感人,诗人之旅在这里起航,那年她才11岁。

林北丽与晚村小学
    林北丽初小毕业,徐小淑觉得女儿不宜再多接受中西女校的贵族式教育,就让她转学杭州省立女中附小,林北丽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写作和演讲。有一次,林北丽假期回乡,在崇德民众大会上以国语发表了一篇很生动的演讲,她的好胜和雄辩及豪爽的气概令崇德父老乡亲刮目相看。
    1929年,崇德县立女子小学和其他5所公私立小学合并成崇德县第一中心小学,徐小淑任校长。学校由吕晚村先生祠堂旧址扩建而成(今桐乡二中校址),所以又称晚村小学。这一年,林北丽考入省立女中,3年后又考入当时的杭州最高学府省立高级中学,6年寒暑假,林北丽都住宿在晚村小学,在这里留下了她行吟的足跡和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夏天的夜晚,她与晚村小学师生制西瓜灯为戏,“剖瓤挥刃人争胜,缕竹雕兰巧样工”,西瓜灯高悬于万绿丛中,隐现数丛星火,凭栏远眺,乐趣无穷。冬天的清晨,盈庭积雪,寂静无哗,她会独自一人走到校院西边传说中的明代友芳园旧址,观赏巍然独存的梅花石(据说这梅花石是吕晚村祖母的陪嫁之物),然后吟下这样一首诗:“陈事兴亡系我思,友芳旧址步迟迟。雪深三尺人无迹,独访梅花石上诗。
    在月白风清之夜,林北丽常会轻抚七弦古琴,弹起《阳关》、《折柳》或《归去未兮》,悠扬的琴声飘荡在崇德小城的长空。有一天,崇德教育界前辈杨圭章造访晚村小学,林北丽记得小时候这位杨先生常给她讲故事、解新诗,爱护备至,她高兴地为杨先生弹奏数曲以示欢迎。林北丽对帮助过她的人都会记在心里,直到晚年还未忘记。在崇德城内,林北丽也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故事,不过很快就没事了。

    当年晚村小学有个纪念厅,讲台正中墙上挂着清初思想家吕晚村的僧装像,台前高悬一匾,上书“重见天日”四个字,两边墙上挂有黃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林尹民的遗像。林觉民和林尹民是林北丽父亲的堂兄弟,少年时曾在崇德读过书。有一次,徐小淑校长偕诸同人恭谒吕晚村遗像,敬题一律。林北丽遵母命写下“敬和家慈题吕晚村先生遗像原韵:湖山举目意常嗔,荆棘铜驼剩此身。扑地胡尘怜故园,盈天笳歌痛斯人。剉尸毁墓苍生恸,飞剑寻仇女侠神。相对同情挥涕泪,一门忠义得天真。”吕晚村倡导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林北丽客居崇德,概莫能外。

60年,弹指一挥间
    1935
年,林北丽从省立高级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大学文学系。1937年9月,她与曾经担任过孙中山秘书的林庚白结婚。这年的清明和中秋,林庚白两次随林北丽来崇福,留下了尽兴郊游和步月夜归的诗篇。同年底,日寇进逼,国难日深,林北丽夫妇离开南京,西行汉口、重庆,离崇福渐行渐远。
    1941年12月1日,林北丽夫妇从重庆乘飞机抵达香港,在九龙才往了7天,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月19日下午,在香港九龙天文台巴利士道上,日寇的1颗子弹穿过林北丽的右臂又射中了林庚白的心脏。1年后,林北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逃离九龙,经韶关到桂林,投入柳亚子、田汉等组织的民主抗日活动。
    林北丽从1937年离别崇福,再次踏上这块土地,已是九十年代中期,其间相隔近60年。60年的光阴,她奔波在南京、武汉、重庆、香港、桂林、重庆、昆明、台湾、上海等地,如陀螺般转个不停。60年的风雨人生,几多欢笑几多愁,从少女变成了老人。60年唯有诗情依旧,韵也铿锵,声也抑扬。
    已经从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图书馆主任任上离休的林北丽款款走来,重返崇福访旧。她故地重遊,寻找青少年时期的旧踪;她重访外婆家的老屋,物是人非,感慨万千;她拜访青少年时期的朋友,诉不尽的离愁別绪;她受到当年晚村小学学生们的热情款待,忍不住热泪盈眶;在母亲的学生蔡一先生家中,她住了一个星期才依依不舍离去。

林北丽称赞“桐乡真是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
我为编写《徐自华年谱》,通过桐乡一位老先生的帮助,曾与林北丽先生保持了3年多通信联系。2006513,我乘出差上海之便登门拜访北丽先生。北丽先生神采奕奕,温言软语,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当我对此表示惊讶时,她笑笑用上海话说上海话我也会讲的。北丽先生告诉我,桐乡市档案館给她寄来了《情系家乡》(桐乡名人画册),还派了三位同志来看望她,她动情地对我说:桐乡真是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很感谢桐乡人民还惦记着我。
    71,北丽先生给我来信说:
很想把我使用多年的照相机赠给您,是因为您多次为先姨和先母写文章,使更多的后代同乡了解她们那个年代参加革命的艰辛,希望后代人都能以爱国主义思想武装自已,全心全意为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如您不嫌弃这架赶不上新型数码照相机,我仍盼望您有机会或托朋友来寓所取去,我将为您保留一年。……我喜欢宝剑赠力士的行动,所以我把自己许多战争中抢留下的文物多次无偿捐给北京革命博物馆。这几年我进入高龄后,陆续把一些藏书分别赠送给朋友,当然也留一些对儿孙有用的书籍给儿女和他们的小辈。
   
林北丽先生写完这封信再过106天就离开了人世,这封信是一位历经坎坷的文化老人晚年所思所想的真情流露,此时此刻,她心中首先记挂的事竟是希望更多的后代同乡能以爱国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流露了北丽先生内心深处与桐乡不一般的感情,这也许就是林北丽先生与桐乡的缘份吧。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5:05 , Processed in 0.04014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