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4790|回复: 2

台湾名门望族板桥林家及其发家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5 2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板桥林家
--------------------------------------------------------------------------------
中国台湾网 (2006年04月12日)



  板桥林家曾是台湾第一富豪,始自林平侯来台发迹,百年之后,林家仍活跃在商界。
  
  林家祖籍福建漳州,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应寅迁台,设籍新庄,开馆收徒,揭开林家在台发迹序幕。

  林应寅之子林平侯(1766年生)16岁来台寻父,在米商郑谷家当学徒,有积蓄后,自设商号,后在今台北县中和市置产。接着在新竹与林绍贤合办会台盐务,进而购船,从事华南至华北的近海贸易,不几年,已是一方富绅。

  1803年,林平侯转而从政,被清政府委以“同知”官衔,在广西地方任职达七年之久。后来,他称病辞官回台,正值台湾北部的福建漳、泉及粤人相互械斗高潮时期,他挺身而出,进行排解,并于1818年全家迁今桃园大溪,在开垦购地之余,做起米、盐运输生意。他还从福建家乡招兄弟来台开垦,在桃园、宜兰、台北等地为后代留下庞大地产,成为台湾最大的地主,曾拥有5000多公顷土地。蒋介石在台墓地慈湖用地,就是林家之后林明成所捐赠。

  林平侯还修筑“永丰圳”与“大安圳”两座水坝,灌溉遍及板桥地区,面积达1800多公顷,林家随之迁到板桥,从此后人称为板桥林家。

  1884年,林平侯去世,享年79岁。他生有五子:国栋,家号饮记;次子国仁,家号水记;三子国华,家号本记;四子国英,家号思记;五子国芳,家号源记;字号合称“饮水本思源”。国华、国芳才气出众,以“本记”与“源记”合设“林本源祭祀公业”为林家公号,“林本源”成为林家的标记。

  沈葆桢治台时,与林家建立了良好关系。林国华大公子林维让在父亲于1857年去世后掌管家业。在此前后,林家资助政府兴办矿务与海务,林家先后对公益捐助总计达200多万两白银。

  刘铭传治台后,委任林维让之弟林维源为抚垦总局总办,负责全省开垦事宜。因其在平乱与土地清丈中表现杰出,于光绪十六年被授予“太仆寺卿”。随后,林维源进入茶业,创办“建祥商号”,成为台湾最大的茶商。接着,他与李春生等人创立建昌公司,合建洋楼,进行出租。同时林家与雾峰林家均是樟脑事业的大商。

  林维源对好友清代名臣盛宣怀在苏州的“留园”印象深刻,乃仿留园在台建立林家花园。林还曾投资盛宣怀主持的招商局,持股三分之一。后来,林维让长孙林熊征娶了盛宣怀之女。林熊征也是林家一代名人,曾设“薇风会”,以奖学金方式资助台籍青年赴日留学,其中留日学生中以后来台湾政经界名流吴三连与连震东(连战之父)为最有名。他还参与盛宣怀主持的汉冶萍公司的经营。

  林维让的二公子林尔康则娶了宣统的师傅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林尔康去世,有孕在身的陈宝琛太太来台祭典,与也怀孕的陈芷芳指腹为婚,美愿成真,林家遗腹子林熊祥与陈宝琛之女陈师桓结婚。林熊祥的两位姐姐林慕安与林慕兰分别嫁给沈葆侦与严复后代。

  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台湾反日人士成立“台湾民主国”,推林维源为议长,但他谢辞,走避厦门,住在鼓浪屿别墅,在台林家地产大多被日本人征收。1905年,他在厦门去世。

  日据时代,因与日人关系良好,林家事业仍有较大发展。与林维源有交情的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主持满州铁路)在台推动制糖工业,林家便于1909年成立林本源制糖会社,林鹤年任社长,林熊征(林尔康的大公子)任副社长。林鹤寿是林平侯的曾孙,其父是林维得(林国芳的养子)。在林维源回厦门后,林家在台事业由林彭寿(林维得长子)经营,但因早逝,而由弟林鹤寿继任。该制糖会社后被日本人控制的盐水制糖会社合并。林熊征担任董事的事业还有台北制油(1910年)、台北制糖(1910年)、大同米谷(1913年),并于1911年担任日人创办的“台湾日日新报社”监察人。

  1919年到1930年间,林家又相继创办了许多企业,包括台华兴业信托(1919年,社长林嵩寿)、建兴公司(1919年,社长林熊祥)、大永兴业(1921年,社长林熊征)、林本源柏记产业(1922年,社长林柏寿)、朝日产业(1922年,社长林熊祥)、大有产物(1923年,社长林熊祥)、林本源松记建业(1923年,社长林松寿)、林本源维记兴业(社长林祖寿)、林本源彭高产业(1925年,社长林忠,林彭寿之子)与鹤年产物(1925年,社长林鹤寿)等。

  林维源除原配夫人外,还有9个妾,子女众多,其中尔嘉、祖寿、柏寿与松寿四公子较有名望。

  宣统元年,林熊祥的岳丈陈宝琛在福建筹建铁路时,担任督办,聘林尔嘉(林维源次子)协助,测绘、丈量、借款、征地等,并出资半数,但后因铁路国有化而大受影响。父亲避居厦门后,21岁的林尔嘉被清政府委派为厦门保商局总办,任期6年,制定土地卖买章程、华洋交易规则,组织商民义勇队等,颇有影响。他还投资30万元,于光绪三十二年由厦门商会成立电器通用公司。他还曾被宣统皇帝聘为度支部(财政部)审议员。民国成立后,林尔嘉被推选为临时参议院候补参议员,但他托病而未就任,此后在鼓浪屿建一所别墅安养。1915年,许世英主持闽政时,他又出任“政治讨论会”会长;段祺瑞执政后,他被任命为华侨总会总裁,他又婉谢不去。次年,林尔嘉被推为厦门市市政会会长,任期四年,建树颇多。另外,在清末开始,他一直担任鼓浪屿工部长的华洋董事,处理当地十国领事馆及公共租界的有关事宜,并组织领导华民议事会,任职长达14年之久。
板橋林家發展簡史
○乾隆43年﹝1788﹞,板橋林家來台第一代自福建漳州﹝最初從事賣油生意﹞,
定居在新莊﹝恆毅中學對面,中正路與大觀路交接口﹞,開私塾,從事教育工
作。
後來因收入勉強只能過日子,林命其子平侯向米商鄭谷學經商,因為聰明
,累積不少財富,後又與竹塹林紹賢合辦全台的鹽務和船務,賺進大量財富,
成為全台富人之一。
○嘉慶年間,平侯因漳泉械鬥,舉家遷到大科崁﹝大溪﹞,繼續做米和鹽的生意
,並且收買開墾荒地的權利,勢力範圍擴大到現在的台北市、新莊、大溪、甚
至到淡水、宜蘭一帶。
○道光27年﹝1847﹞,林家在板橋蓋一座弼益館,用來收租,在正式遷居板橋後
,在弼益館旁蓋三落大厝,咸豐三年完成﹝1853﹞。

林平侯有五子,家產也分成五份,分別掌管飲、水、本、思、源五記,因
為只有本記國華與源記國芳為親生子,其表現也較佳,故以「本源」作為林家
的代稱。
○咸豐5年﹝1855﹞,林家為抵抗泉州人,出錢出力,興建土石造板橋城,這是在
光緒年間台北城完成前台灣北部唯一的城牆。
○咸豐6年,國芳建接雲寺,咸豐10年,國芳在其旁建大眾廟。
○同治2年﹝1863﹞,國華子維讓與泉州人莊正創立大觀書社,希望用教育力量化
解漳泉糾紛,十年後改為大觀義學。
○同治12年,維源倡建慈惠宮,另一方面為安置越來越多的人口,加蓋的五落大
厝於光緒14年﹝1888﹞完成,同時林家花園也於光緒19年完成。
发表于 2008-9-20 21: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将门豪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7 11: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請更正為"板橋",不是"闆橋",謝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8 20:50 , Processed in 0.03391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