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993|回复: 0

论林孔著公的来龙去脉,绝非陈元光的同代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0 13: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上半篇-------------------------
又调寄《西江月》词曰:
战将陈犊父子,唐朝开国功勋。
跟随李渊造乾坤,协助世民为君。
高宗登基以后,为镇百粤大门。
岭南道上安生存,必派陈政将军。
且说林孔著公,绝对不是随同陈政从河南的光州固始南下的,更不是陈元光的亲姐夫。那是后来写宗族谱的个别人,找不到林孔著的父辈,使用攀龙附凤的手段,即是使用张冠李戴的手法,以及含糊不清,含糊其词,蒙混过关的说法与写法的。真真正正是一人说错,众人不明事端底细,随声附和跟着说错了。甚至后来与近代,有的人大喊大叫,说什么陈政把第九个女儿给予林孔著作妻子,林孔著是陈元光的姐夫等等。还说得有声有色呢!我们敢说,就拿陈政将军和陈元光将军等人来说,也绝对不是在唐总章二年南下的。而是唐高宗李治登基以后,就下诏令心腹的陈政将军领军南下的,直接镇守南大门的岭南道,由广州都护府的长官节制的。在唐朝总章二年,由于岭南道管辖的潮州和福建的泉州一带,由土著山贼发起的几个少数民族骚乱,守卫地方上的官兵无法控制,更不是山贼的敌手,朝廷才下圣旨令广州都护府,以早镇守岭南道的陈政将军领兵入闽平贼的。陈政入闽平乱,确是直接从岭南道广州都护府(今称都督府)领兵入闽的。这些全有正史记载的。请看下面的府志正史和史册记录吧。
且说陈政的父亲陈犊,即是跟随李渊打天下的猛将陈克耕。陈犊作战十分勇敢凶猛,是个名副其实的虎将,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陈犊父子等人,给予唐王朝的打开战场局面和垫下坚实的基础,立下了很突出的汗马功劳。也是为大唐的开基和开国立下了丰厚的功勋的。其功之大,永难泯灭也。比如说,陈克耕跟随李渊和李世民打天下之时,他一人带着父子兵,就攻克了霍邑、临汾等等几个郡,为推翻隋王朝,建立大唐王朝,而立下开国的汗马功劳。
陈政的几个兄弟,开头,都是跟随着父亲陈犊的身边打仗的。陈犊虽然领着父子兵,作战却是个个非常勇猛与勇敢的,可说所向披靡。给予唐王朝打开门面,立下了难于计算的奇功。就是陈犊与儿子陈政的兄弟,人人都是个战场的勇猛将军,又能百战百胜而不殆。因而李渊派他们的所有父子兵,到前方打恶战的李世民身边去,好助李世民一臂之力的,乃可更有把握取得胜利成果的。当在李世民麾下征战之时,陈政本身也立下不少奇功和战功的。因而陈政的父子等人,成了李世民的心腹战将的。
陈犊,又名陈克耕,其祖上属于河南许昌颖川的陈氏的,唐太宗任为大将军和功拜玉铃卫翊府中郎将。陈犊即是陈政的父亲,陈元光的祖父,唐朝开国初期,跟随李渊和李世民打仗的开国功勋。特别是在公元 618--628的十年间,乃是唐王朝统一战争的年代,先后击败薛仁杲、刘武周、李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刘黑闼,以及梁师都等等的反唐割据势力,对于陈犊与陈政父子等人,所立下的战功是不可磨灭的。
陈政,公元 616--677 年,字一民,号素轩,小时候住河东。先跟李世民打天下,以战功累升为戎卫左郎将,归德将军等。后南下广州都护府,镇守南大门的岭南道。历任行军首领与行军总管的。
陈元光,公元 657--711 年,字廷炬,少年之时,跟父陈政及祖母随军南下镇守广州都护府管辖的岭南道。他年纪少些的时候,与祖母魏敬等人,在粤东的揭阳住有一两年的工夫的。稍后随父陈政,奉旨从岭南道入闽平乱的。在作战中,陈元光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屡立战功的,不愧他是祖父陈犊怀化大将军的后裔的。
因而,在唐垂拱二年(686)年间,由陈元光亲自报批开漳立州的。也就是他参与平乱以后,就厉行法治,并重视垦荒,兴修水利,使得当地的老百姓,在生活上日益好转,对开发漳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故尔为漳郡老百姓所称颂和崇拜的。后来,乃是逐步形成了民间的信仰,且立寺建庙,雕塑雕像,称为陈将军菩萨的。至今乃有很多陈将军寺庙的。香火乃是保持很兴旺的。
此外,关于陈《龙湖集》的诗集,因陈元光的父子孙四代人,都是连续为漳州刺史的。那陈龙湖的诗集,乃是陈元光的儿子陈饷 ,公元 681--742 年,孙子陈酆,公元 731--779年。子与孙当漳州刺史的任期内,特为陈元光的名头而写成的。略微想一想就明白了,陈政与陈元光的年代,每天都要打仗剿匪平啸乱的,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写诗作词的。但是他们子孙四代人,皆为漳州刺史,对开发漳州的农业生产,确确实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在发动垦荒开发山区,以及筑堤岸防洪水,兴修水利灌溉农田等方面,子孙是一代比一代强的。这一点,是不可以低估忽视的。
现今,先说一说林孔著公非是与陈政及陈元光等人同期南下的。而陈氏父子等人,也绝对不是唐总章二年南下的。而是在唐总章二年,直接从广州都护府管辖的岭南道入闽平乱的。当年福建泉州少数民族的啸乱,情况是非常紧迫的,连地方上的镇标守备官员,也无能为力的。就在今天的中国,交通相当发达,有汽车、火车、快速军舰和飞机等等,乃是不可能在燃眉之急的情况下,从北方调动军队南下的。而应该从邻近的地方调动军队,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
世人所知,陈政的父亲陈克耕,是帮李渊打天下的。而陈政本人与父老兄弟,也是帮唐太宗李世民开基平天下的大功勋的。他们父子几个人,都是李渊与李世民的心腹战将的,也受过李渊与李世民的多次封官许愿的。所以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登基后,为了唐王朝南大门的安宁,即席下诏派心腹战将陈政等人南下,镇守广州都护府的岭南道的。那个年代,凡是大将去镇守边陲和边疆,都是全家大小老幼一起去的。如果老的太老,幼的太幼,不能一起走的话,而那些能够上战场的年青力壮者,一定会跟着走的。还有不少年壮的夫妻,几乎都是并肩作战上战场的。这种局面,在唐宋时期较为盛行的。所以说,陈政奉诏南下镇守岭南之时,乃是母亲与儿子陈元光一起同行的。非是母亲为了救援儿子陈政,亲自领军南下的。更无道理的,是儿子已经被敌方所困,还放弃防卫与守卫,亲自跑到千里之外的半途中,去迎接母亲的队伍的。那是不符合实际和逻辑的,也是不可能的事儿的。
第一,杨际平著的,唐开漳圣王陈元光自粤入闽说的文章,也提到和证明陈政和陈元光父子等人,是从广州都护府的岭南道入闽平啸乱的。
第二,确有不少文章明显提出,陈政乃是广州都护府属下的将领。也是守卫与镇守岭南道的行军总帅和行军总管的。
第三,陈元光,字廷炬,《龙湖集》评,公元一四八八年的《八闽通志》,也提到陈政和陈元光父子两人,不是从北方南下入闽的,而是由岭南道统领一军入闽平少数民族的反唐啸乱的。
第四,清世宗雍正九年,公元一七三一年,辛亥,广东通志更加明确地提出,陈元光祖父,陈犊,字克耕,先世家族颖川人。其父政,以武功战功闻名,早年镇守岭南道,归隶广州扬威府,留居过粤东的揭阳。(故尔揭阳等地,都有传说陈元光是揭阳土著人的,是粤东揭阳人的骄傲。这就说明了陈元光少年十岁多些,是由祖母魏敬带着,在粤东的揭阳住过两年多的。)
第五,《闽书君长志》,以及康熙时代的《漳浦县志》的卷一七,都明确提到陈政是广州扬威府的守将,为行军总帅和行军总管镇守岭南道的。同时,其子陈元光,也是岭南道的闻名将领的。
第六,还有好多短文博文和论文,也提到玉铃左郎将的归德将军陈政,他是广州鹰扬府(今称都督府)的行军将领与军官的。平时以行军总管镇守岭南道的。但其父陈克耕,因功勋厚重,官拜玉铃卫翊府中郎将,其妻魏敬,乃是战斗中的女英的。陈克耕病死以后,朝廷谥于忠节,赠怀化大将军等等。陈克耕乃是唐朝廷的开国功勋,也是逐鹿中原的北方闻名的勇猛战将的。跟随过李渊和李世民打天下的。
第七,在光绪期间,《漳州府志》卷二十四指出,唐朝廷下诏命令玉铃卫翊府的左郎将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广州都护府的府兵 3600 人,战将 123 员,由岭南的粤东入闽剿杀反唐的山贼和少数民族的反唐啸乱的。也就是史称的“蛮獠啸乱”的。
第八,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的郭志超和周鼎等人,也著论文说道:高宗皇帝敕命岭南道的守将陈政为朝议大夫,并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的。还挂印绶节钺,率广州都护府兵五千六百名,统领副将许天正以下的一百二十三员,并赐医生李如刚等人偕行,从岭南道入闽的。
第九,在饶平县大巷陈氏的族谱里的陈政传也指出,岭南道的泉潮间,蛮獠啸乱十分嚣张,唐高宗即刻下诏,敕封岭南道守将陈政为唐朝的朝议大夫,并敕统领岭南行军总管事,挂印绶节钺,率都护府兵五千六百名,以及副将许天正等一百二十三员,配有医生李如刚等人,从岭南进入闽地平乱的。非是直接从北方南下的。
第十,在明朝嘉靖年间,《广东通志》就更加清楚和准确地记载陈元光的事迹的。说明陈元光少年时期,在岭南道粤东的揭阳住过和生活过的。其先祖乃是颖川人氏。其父政,以武功著称,隶属于广州扬威府(今称都督府)的将领。陈元光随父作战,有韬略,善于用兵,屡建奇功,有其祖陈克耕的风格,也有其父陈政的勇猛善战的气派。陈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4:50 , Processed in 0.062263 second(s), 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