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赠召棠一联:“彩衣荣似三公滚,珂第
祥留五色云。” > 林召棠很珍重这副对联,把他放在画像的两边.三公,古时太傅,太师,丞相称之,也就是说,在林则徐看来棠有一品大员的气度样貌,如今只居五品虚职,作为同姓与同辈人,对他深表惋惜,但又提出殷切的期望:珂第
祥留五色云.意思是,将这种风水保持下去,你家还可出大人物的.这种期望还有另外含义,看来林召棠今生是没什么作为了的. 当时作为二品大员,两广总督的林则徐有这种看法一点都不出奇.但,林则徐的这种期望在棠家没有实现,至今也没听说过棠家出过什么大人物的.相反,徐家后人凌青是一作家,还有后人在美国当选议员.这究竟是为何?
还得从儒家说起,儒家实际就是愚家,愚弄大家的宗教.它孝啊,悌啊,三纲五常啊<“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都是表象,是愚人工具,实际搞的就是上智下愚那一套.
棠作为儒家的原教旨派,他入得四书五经,却出不来了,能给人"下愚",却不懂"上智",不懂利用那套愚人之术骗更多的人.可以说,林召棠在社会实践这一科交了白卷.
孝啊,悌啊,三纲五常啊那一套,西方没有,他们不照样繁衍得很好,比我们好多了.
林召棠无谓不孝,无谓不悌.但孝悌这东西,从何而来,如何实践那是大学问.
古时,生产落后,实物来源不稳定,部落中经常为了部落不致于消亡,常常将有限的实物给了小孩和怀孕或哺乳的母亲.<这在西方研究的动物中很多也有此现象,如狼群,哺乳中的母狼特强壮,实物缺乏时,它会杀吃老弱狼.黑寡妇蜘蛛和螳螂把"丈夫"当实物,它们都是不孝不悌的,但他们的奖品是种群得到延续.科学证明,相反的物种更易灭绝.>年老体弱,有病的经常得不到实物,或被抛弃.人毕竟是人,古人看不得这些,贬之为"不孝不悌".那孝悌就做为古人的一种理想了.
但可悲和可笑的是,又孝又悌的国家经常被不孝不悌的蛮族所征服,他们为了便于统治又宣扬又孝又悌.接着又给不孝不悌的蛮族所征服.中国历史是这样发展的,欧洲和印度也有类似现象.
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四书五经里都没有,林召棠不懂也不奇怪.那人家如何懂得?小圈子交流,"有样学样,无样学看世上",棠可能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姚文田死后,认得最大的官是他自己.这就决定他一生命运了.
棠<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 贫民>,这又是他一失败.虽然合孝悌原则,却违反了"物竟天择,优胜劣汰"原则.还有就是:棠未为过实官,本来就不富裕,"杯水车薪,水弃而火不灭".就好比:有一万个人,你每人分一元,你得拿出一万元,你出了很多,人家得的却很少也解决不了问题,自然不会感激你.相反,你每人抽一元,大家觉得不多,你却得一万元,你拿出五千元去帮一两个人,问题解决了,人家会跟定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