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www.xmnn.cn 日期:2010-06-08
本报漳州讯 (文/图 驻漳记者 黄树金 通讯员 吴钦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巨幅横匾“急公好义”,流落漳州龙文区一个普通民家。林森,原名林天波,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福建闽侯县人。
横匾被发现后,引发漳州文史专家的兴趣。后经探访考证,终于揭开漳州马来西亚华侨、“橡胶大王”李韵峰的一段抗日爱国史实。
【光绪年间】
到马来西亚开发矿产
匾额长145厘米,宽75厘米,题写着“急公好义”四个烫金大字;匾额右款为:“李韵峰先生茂德纪念”;左款为:“林森”,并盖有林森之印。匾额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虽被后人当成裁布料的垫板,但保存完好。据龙文区文史工作者考证,匾额的墨宝是林森的笔迹。但李韵峰为何方人士,为什么会得到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赠送的墨宝?
经探访李韵峰族人和查阅《漳州芗城文史资料》等相关资料获知。李韵峰(原名李铭兴),祖籍广东梅县瓜洲客家人。清同治三年(1864年)从台湾来到漳州,在漳州东铺头购置一座大厝定居。光绪年间,李韵峰从漳州到马来西亚从事矿产开发,事业有成,成为赫赫有名的“锡矿大王”。他生有15个儿子。四儿子李莱生继承父业,并根据市场要求转而投资橡胶业,一手创办了吉隆坡甲洞集团,被誉为“橡胶大王”。
【抗日战争】
捐钱被誉为“输财救国”
李韵峰致富后曾汇巨款回漳建豪宅,人称李公馆。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氏父子捐了不少钱支持抗日。为了表彰他的爱国之举,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就送了两块匾额,一块写着“急公好义”,另一块题写“输财救国”。两块匾额都悬挂李公馆,后在文革时期丢失。如今,“输财救国”匾还不知去向。
现居住芗城区的李韵峰族人介绍说,李公馆曾作为达官贵人旅漳时的行馆和接待场所而名噪一时。上个世纪50年代初曾改为漳州中国旅行社,接待海外人士。1997年,由于新华西路拓宽,李公馆部分被拆,尚有三进。2005年,李公馆被彻底拆除。现在这里已经是条繁华的商业街区了。
2010.6.8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