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365|回复: 0

歌仔戏“回传”,台名角林显源厦门教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1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5月4日·厦门商报· 第A11版 · 台商周刊·交流
  林显源认为,学生在学习大陆唱腔发声法的同时,也学习台湾的唱腔,这样的交流和磨合,是多多益善的。
  商报记者 | 陈成沛
  
  “是你?”“是你。”“是你!”……
  林显源语带悲情,抑扬顿挫地唱出歌仔戏《陈三五娘》中的这句唱词,台下厦门艺术学校歌仔戏班的学生一遍遍跟着重复,体会台湾唱腔的“喉韵”。这样经过了有10多个来回后,师生才又练起下一句唱词。
  台湾歌仔戏乾旦(男旦)林显源,3月底开始在厦门艺术学校进行“台湾歌仔戏唱腔与表演”的教学。有意思的是,源于闽南的“歌仔”在台湾形成歌仔戏,在1949年之后,这还是首次“回传”到大陆的正规戏校教学中。而这期间的交流互动,更是有趣。

因缘巧合,在厦教习歌仔戏
  被台媒及同行称为“台湾第一乾旦”的林显源,在2008年跨海来到厦门大学中文系读博士,研究他已与之朝夕相处近30年的戏剧戏曲艺术。正是这样的因缘际会,让他得以在念书的同时,继续此前的教学工作。
  林显源说,好多年前他还在台湾戏曲学院担任歌仔戏学系主任时,厦门艺校就到过台湾交流,他也因此跟厦门的一些同行有过接触。
  “去年,我放暑假回台湾,刚好厦门卫视带着同安吕实力歌仔戏团到台湾演出,他们在厦门艺校委培一批歌仔戏班的学生,因此,艺校戏剧科主任魏小春就带队过去。那时,我全程参与陪同。”林显源告诉记者。
  在与魏小春的交流中,两人都觉得两岸歌仔戏以前都是点对点的交流,没办法扩大成面对面的、比较广的影响。而台湾戏曲学院在2008年就跟厦门艺校缔结“姊妹校”,刚好林显源人在厦大,又在艺校旁边———时间空间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或者可以给学生讲讲课,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合作。
  “对我来言,有这个机会继续以前的教学工作,当然很乐意。”林显源说。但是,这个想法真正落实还是在今年春节期间。
  今年春节,林显源到新加坡演出,当地城隍庙预备成立艺术学院与歌仔戏团,也委培了一批学生在厦门艺校,准备3年后组一个戏剧班在东南亚一带演出,也计划到台湾去。城隍庙联谊会顾问、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与林显源早已熟识,此刻得知林显源现在在厦大念书后很高兴,因为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融合点,“他觉得,大陆学生在戏剧功底和身段上比较强,唱腔方面则更倾向于台湾的风格,他想做一个尝试———找一个台湾的老师来教习‘新加坡班’的学生。”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的结合,让林显源从今年3月底开始每周两次的“台湾歌仔戏唱腔与表演”教学。
  
幽默随和,台湾唱腔学生爱
  记者4月27日晚上到厦门艺校采访时,几十个满脸稚气的学生跟着林显源老师“咿咿学语”,边上,同样来自台湾的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刘颖灏则是一个称职的“声控师”,他用录音机播放伴奏带,停停走走,配合林显源的教学进度。
  刘颖灏告诉记者,每周二、四晚上6点半到8点,林显源都会来教课,现在已经上了8堂课,主要是发声法,接下来就是身段的教学了。
  据林显源介绍,关于发声法,大陆这边主要是真假混嗓的情况,是从一些民族声乐法摸索出来的,会有一些假音,而且,普遍定弦(音高)比较高;台湾歌仔戏则比较自然派,大多用本嗓来唱。
  “我初期开始在调学生的嗓音,让他们习惯尽量用本来的声音去找出自己的音色和音域,而不用到假嗓。”林显源说,虽然只教了几堂课,但学生都比较聪明,吸收能力很强,而且能在大陆发声法和台湾发声法间自然转换。
  至于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林显源老师幽默,教的东西很容易懂。有意思的是,原计划林显源只教“新加坡班”的学生,后来,连“厦门班”(厦门歌仔戏团委培班)、“漳州班”(漳州芗剧团委培班)也一并加入,五六十人集体授课。
  “厦门班”的张蓉鑫告诉记者,他是江西人,2007年一个人过来厦门学歌仔戏,刚开始时闽南话全然不懂,现在已经可以跟同学用闽南语轻松交流了。说起“台湾老师”的教学,张蓉鑫说,他讲话很幽默,也很随和,教唱时很有耐心,同学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教学相长,从台湾带戏过来
  “也许,学生未来走上舞台表演时,就可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林显源认为,学生在学习大陆唱腔发声法的同时,也学习台湾的唱腔,这样的交流和磨合,是多多益善的。
  而他所选择教唱的折子戏也很有讲究:《陈三五娘》里的一折《磨镜》。“这里面有传统的七字仔、杂念仔、江湖调、都马调(杂碎仔),也有许多如广东怨、六角美人、新人调、中广调等这些变调仔和电视调,可以说,融合了很多台湾方面的独有唱腔。”林显源说。
  另据刘颖灏介绍,事实上,现在在大陆,歌仔戏(芗剧)已经少演全本的《陈三五娘》这出戏,因为戏里面表现的是一夫二妻、比较封建的思想,“经过了去芜存菁,保留了传统的表演风格,再注入了新的意识重新整理后,现在算是把这个戏从台湾再带回来了”。
  接下来,林显源还将身体力行进行身段的教学,这又是另一门学问。
  经过一个多月的教学,林显源觉得,大陆的剧校教育跟台湾比较不一样,“台湾的学生,可能很多是父母要他们过去念,他们本身不是那么清楚自己未来要去哪里,所以在面对很多物质诱惑或者是环境上的选择时,就会觉得非常彷徨,学习的效果上就可能不那么理想。而厦门呢?委培的这个机制挺好的,因为学生对未来已经很明确了。”
  所谓教学相长,林显源在与大陆学生的互动中也有了此前在台湾授课时没有的收获。

































































学师祖“流派” 引学生“进门”

2010年5月4日·厦门商报· 第A11版 · 台商周刊·交流
  商报记者 | 陈成沛
  在教学过程中,林显源一直强调学生要掌握一种“韵”,这种“韵”是他的老师、有“台湾第一苦旦”之称的歌仔戏艺师廖琼枝演唱时的“韵”,或说是一种“流派”。
  林显源说,学习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这就需要找一个老师,以这个老师的风格为主,作为模仿的开始。如果说,这个老师的东西只学到了一点点,就开始去学别的,那基础没打实,就会很乱。
  至于选定廖琼枝,一方面,林显源跟廖老师是师徒关系,另一方面,廖老师的唱腔在台湾很有特色,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事实上,目前歌仔戏没有像京剧、越剧一样有所谓的流派。我觉得,有流派的话,大家学起来就有目标,也可以互相来研究,而如果没有流派的建立,每个人学习的东西不一样,就比较没有对话的空间,优劣也难有比较的基础,剧种在唱腔的发展上恐怕再精进的空间较有限。所以,我认为廖老师的唱腔艺术在台湾已经可以算是慢慢建立起一个流派。廖老师交给我的东西,我可以教给学生,这是一个传承的动作。”林显源说。
  他表示,在教课时,他会跟学生说,“你不要唱得像林显源,要像廖老师,像师祖。”这是一个“引进门”的动作。
  具体到他教唱时用的“教材”,也是廖老师此前整理的经典剧目,包括剧本上的闽南语注音和注解,都是依照廖老师的演法进行的。
  林显源很形象地说,廖老师现在年纪比较大,自己可以算是她的先锋,将学生的基础打好之后,师祖再过来指点。
  据他介绍,6月份廖琼枝可能带团过来厦门交流,如果无法成行的话,在10月份也会来参加两岸歌仔戏艺术节。
  “我在这边的教学,廖老师和我现在的博导陈世雄教授都非常赞同。现在,两岸的交流已经越来越多,我们也应该为传统文化多尽点心,不然,歌仔戏文化就慢慢消失了。”林显源说。S0504013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0:30 , Processed in 0.03559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