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764|回复: 10

刑部尚书林聪公支系的资料谁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9 10: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enye 于 2010-3-19 10:34 编辑

刑部尚书林聪公支系的资料谁有?

我这里正在编族谱,有一支说是林聪公后裔,想找点详细资料,有的兄弟麻烦发一下。

开基祖是惠成公,据说是林聪公之子。
发表于 2010-3-19 13: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ingde8.com/2009/0517/3119.html
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林聪
2009-05-17 23:19:19 作者:ningde8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林聪  字季聪,号见庵,宁德七都浦源人。生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林聪幼承庭训,智力过人,日记数千言,下笔立就”。曾官至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任上政绩显著,不畏权势,弹劾群奸,史称他“直声闻天下”,朝野“莫不望其风采”。

正统五年(1440年),林聪中进士。正统八年(1443年),拜刑科给事中上任伊始,林聪针对明初六大官办银矿之一的宁德宝丰银矿劳动条件恶劣、劳役艰难、课银额重等情况,上《请免宁德县除办银课外别项差办状》。他建议“无图银课之利”,应“将坑冶封闭,银课免办,与民休息”。但未被英宗采纳。次年,该矿改由浙江青田小业主叶宗留等人经营。福建参政宋彰以“矿盗日炽”为由,宣布将矿收归官办,并定该矿岁课银 3090两,比永乐元年(1403年)增加1000多两。于是,叶宗留发动数千矿工投牒明廷,称:“留宝丰场,听我开采,不然杀人!”正统十二年(1447年),宝丰银矿终于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小业主领导的矿工起义。起义矿工与当时沙县邓茂七领导的起义军彼此呼应,声势很大。林聪急忙再次上疏乞速减免课银。疏中指出所谓“矿贼”实则为本县民人,因生活所迫才聚而偷矿煎银。后来矿工起义虽被镇压下去,明政府也终于接受林聪建议,罢宁德、建宁银税,民困始得少苏。

景泰三年(1452年)三月,林聪纠察刑狱。他刚正不阿,执义敢言,为其所劾者上至尚书下及主事,不少佞臣因之下狱、贬官或外调,以至“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由此,林聪招致群佞围攻而罹罪。是年冬,御史黄溥等劾林聪挟制吏部,徇私举福建参政许仁达为巡抚,并诬林聪为泄私怨动辄劾兵部主事吴诚。林聪因此坐“专擅选法”,廷议大辟,打入死牢。礼部尚书胡荧敬佩林聪的节直,案示礼部时他不肯署名而称病不出。代宗遣太监兴安问疾,胡荧说:“老臣本无疾,闻欲杀林聪,殊惊悸耳。”代宗知林聪为人,遂诏释林聪,但将他贬为国子学正。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擢拜林聪为左佥都御史,命他前往山东赈饥。林聪不辞劳苦,驰赴饥情严重的郡县,开豪富粮仓以济饥民,全活145万人。回朝复命后,进右副都御史。天顺二年(1458年),林聪看到在当时的苛刑峻法之下冤狱屡有发生,遂上《乞缓重狱疏》,专题提出“秋后决”的主张:实行春判冬决制度,以延缓死刑执行期来进行死刑复核,使案中属以矜疑者得免死,以减少错杀。英宗纳其言,下诏曰:“每岁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廷臣审录重囚,谓之朝审,遂为永制。”林聪还极力反对株连,滥杀无辜。天顺四年(1460年),曹钦谋反,朝廷镇压时一些冒幸禄者往往诬斩人,甚至割下乞丐首级报功,致使市人不敢出户。进值林聪署院事,急令“必生擒讯鞫,不得妄杀”,并为无辜者力辩,湔雪甚多,冤滥乃止,市人“相贺更生”。

成化二年(1466年),江淮发生特大饥荒。朝廷复命林聪往赈。陛辞时,他奏请“贷江南粮及支运粮数十万给民,且与之种”被钦准,饥民沾其实惠。赈饥回京,擢升右都御史。成化十三年(1477年),升任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时林聪虽已年过六旬,但“夙夜靡懈”,详核案件,推情鞫问,任内为蒙冤死囚平反者不下六百人。林聪卒后,明廷诰授其荣禄大夫太子太保,溢“庄敏”。其灵柩归乡后葬于宁德八都铜镜山。邑民推崇其高风亮节,祀之于乡贤、庄敏祠。其生平事行载入《近代名臣录》。

林聪立朝四十余年,奏撰颇丰,闲居又喜为诗文,曾著《奏议》八卷,《见庵文集》十四卷今民间仍流传其手抄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3: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少保刑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林公聪墓志铭(彭华)

彭华

成化十八年八月太子少保刑部尚书林公以疾在告上遣医视疾赐白粲嘉蔬羊酒且命少间即起视事闰月二十四日竟卒讣闻上甚悼惜遣中官视丧事赐钞万缗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命礼部尚书周洪谟赐祭又命葬及祥禫皆遣祭敕兵部□驿舟还其丧有司营葬又许仲子日?永终丧入国监待用皆殊恩也于是公春秋六十有八入朝四十四年岿然今之老成人负天下重望久矣故恩典骈蕃无不以为宜者公讳聪字季聪福之宁德人逾弱冠以礼经领正统三年乡荐明年登进士八年授刑科给事中即毅然以古直臣自矢曰所不尽心以报国者非夫也寻下外艰归十二年起复首言福建银课繁重宜省他赋役不然恐生变未几寇果作十四年车驾北狩内外多事公侃侃在职知无不言劾光禄卿柰享太监王振家僮张伯通奸状又劾总兵杨洪孙镗不恊状时皆韪之景泰元年转都给事中内侍善增驸马石璟景帝所亲信者有罪皆劾之不避廷议迎□英宗□礼或谓虏人变诈不测遣一车二马往迎足矣公曰上皇北征为宗社计也迎复礼宜从厚胡忠安出一纸袖中示公与叶文庄云此小人朴质之言大抵皆欲迎复从厚者吾欲以进如何王文端闻之曰此礼失而求之野然于此可验人心同然进之是公举手加额曰赖有此幸母迟疑适王某至众以质之王曰此投匿名文书类耳事几寝公患之以闻迎复竟从厚三年奸臣建请易储事下群臣议公涕泪不署名忠义由是耿耿在人耳目四年虏酋也先遣使致书自称大元田盛大河汗公言也先弑其主而自僭号宜与之绝延议是之卒不与可汗号凡有所是□笔直言或伏陛下指摘争论一时多所雠疾迁右春坊司直郎无几内阁商学士辂言公不宜在散地遂复都给事中补吏科仍食六品俸凡视选必欲出至公吏部迁擢或不当意辄名斥论列有陈佥事永者升布政以公言竟落守旧职执政或畏恶之□御史劾公下吏簿责公姻戚为教官用公□□近地公竟坐专擅选官当死罪高文毅胡□□□□□□□□□左□国子学正天顺元年□宗 □辟起□□佥都□□□东饥命公赈贷公询□□□□□□□□□□□□全活数十□还升右副都御史江淮□徒横行公往擒其渠□枭数人余胁从则用轻典盗以宁息三年秋丁母丧归四年夺情起复乞终制不许五年曹钦友杀右都御史寇深公署院事钦巳就擒纷纷邀功者未巳或夜取乞丐首公曰罪人巳得首级真伪不可知尔后必生擒讯鞫母得妄杀杀乃止钦所连坐多冤者尽释之成化二年江□旱人相食诏公抚之公奏借江南粮及支运粮储数十万给民食且与之种是年有秋三年升右都御史七年巡抚大同号令明肃劝惩有法八年以疾致政越二年召赴南京都察院视事且命兼提督巡江又三载召为刑部尚书未几加太子少保其决狱不琐屑善委任遇大事则反复□核躬自笔削属官咸心服以为不可及凡大政会议亦多所剖决尝偕太监汪直往核辽东失机事事皆得其宜以报汪奴视缙绅独礼敬公为人恂恂和气满容身若不胜衣未尝有□□遽色及遇事则正色谠言确然有不可拔者祖□昭为平山丞考观历程乡永丰余姚□□教谕江□□导俱累赠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3: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10-3-19 14:59 编辑

国朝献征录/卷之四十四

太子少保刑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林公聪墓志铭


成化十八年八月,太子少保、刑部尚书林公以疾在告,上遣医视疾,赐白粲嘉蔬羊酒,且命少间即起视事。闰月二十四日,竟卒。讣闻。上甚悼惜,遣中官视丧事,赐钞万缗,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命礼部尚书周洪谟赐祭,又命葬及祥禫,皆遣祭,敕兵部□驿舟还其丧,有司营葬,又许仲子昶终丧,入国监待用,皆殊恩也。于是,公春秋六十有八,入朝四十四年,岿然今之,老成人负天下重望久矣,故恩典骈蕃无不以为宜者。

公讳聪,字季聪,福之宁德人,逾弱冠以礼经领正统三年乡荐,明年登进士,八年授刑科给事中,即毅然以古直臣自矢,曰:所不尽心以报国者,非夫也。寻下外艰归,十二年起复,首言福建银课繁重,宜省他赋役,不然恐生变。未几,寇果作,十四年,车驾北狩,内外多事,公侃侃在职,知无不言,劾光禄卿柰、太监王振家僮张伯通奸状,又劾总兵杨洪、孙镗不恊状,时皆韪之。景泰元年,转都给事中,内侍善增、驸马石璟,景帝所亲信者,有罪皆劾之,不避廷议。迎□英宗□礼,或谓虏人,变诈不测,遣一车二马往迎,足矣。公曰:上皇北征,为宗社计也,迎复礼宜从厚。胡忠安出一纸,袖中示公,与叶文庄云:此小人朴质之言,大抵皆欲迎复从厚者,吾欲以进,如何?王文端闻之,曰:此礼失而求之野,然于此可验人心。同然进之是,公举手加额曰:赖有此幸,母迟疑。适王某至,众以质之,王曰:此投匿名文书类耳。事几寝,公患之以闻迎复竟从厚。三年,奸臣建请易储事下,群臣议,公涕泪不署名,忠义由是,耿耿在人耳目。四年,虏酋也先遣使致书,自称大元田盛大河汗,公言也先弑其主而自僭号,宜与之绝。延议是之,卒不与可汗号。凡有所是,□笔直言,或伏陛下指摘争论,一时多所雠疾,迁右春坊司直郎,无几,内阁商学士辂言公不宜在散地,遂复都给事中,补吏科,仍食六品俸。凡视选必欲出至公,吏部迁擢或不当意,辄名斥论列。有陈佥事永者,升布政,以公言竟落守旧职,执政或畏恶之。□御史劾公下吏簿责,公姻戚为教官,用公□□近地,公竟坐专擅选官,当死罪。高文毅、胡□□□□□□□□□左□国子学正。天顺元年,□宗 □辟起□□佥都□□□东饥,命公赈贷,公询□□□□□□□□□□□□全活数十□,还升右副都御史,江淮□徒横行,公往,擒其渠□枭数人,余胁从则用轻典,盗以宁息。三年秋,丁母丧归。四年,夺情起复,乞终制不许。五年,曹钦友杀右都御史寇深,公署院事,钦巳就擒,纷纷邀功者未巳,或夜取乞丐首,公曰:罪人巳得,首级真伪不可知尔,后必生擒讯鞫,毋妄杀。杀乃止,钦所连坐多冤者,尽释之。成化二年,江□旱,人相食,诏公抚之。公奏借江南粮及支运粮储数十万给民食,且与之种,是年有秋。三年,升右都御史。七年,巡抚大同,号令明肃,劝惩有法。八年,以疾致政。越二年,召赴南京都察院视事,且命兼提督巡江。又三载,召为刑部尚书,未几加太子少保,其决狱不琐屑善,委任遇大事则反复□核躬,自笔削属官咸心服,以为不可及。凡大政会议亦多所剖决,尝偕太监汪直往核辽东失机事,事皆得其宜以报,汪奴视缙绅独礼敬公,为人恂恂,和气满容,身若不胜衣,未尝有□□遽色。及遇事,则正色谠言,确然有不可拔者。祖□昭,为平山丞,考观,历程乡、永丰、余姚□□教谕,江□□导,俱累赠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4: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10-3-19 14:43 编辑

刑部尚书林聪神道碑



《刘珝诗文集》 第四集文章(下)

大明太子少保刑部尚书赠荣禄大夫少保谥庄敏林公神道碑


       成化十八年壬寅秋八月二十有四日,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宁德林公卒。讣闻,上悼惜,赐镪万缗,遣礼部尚书谕祭者四,诏兵部给绎舟,工部营葬事,追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曰“庄敏”。

       呜呼!公一代伟人也,天何靳其寿而奄逝也?公卿大夫相吊而往祭之,越旬日,其孤昶,踵予门,泣血稽颡,请碑其墓道。予知公深者,能已于言耶。

      公讳聪,字季聪,号见庵,闽人也,门阀冠于宁德。高祖讳五七,曾祖讳德扬,祖讳彦昭,官定真平山县丞,考讳观,官教谕,左迁训导。自祖、考而下,俱以公贵,赠资政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妣俱赠夫人。公髫龀 时,即颖异迈群;弱冠,领正统戊午乡荐;已未,举进士;癸亥,拜刑科给事中,慨然有志于天下,敢言当世事。英庙北狩未还,时事鞅掌,公即劾奸党不法,如石亨、张伯通;劾将帅不和,如杨洪、孙镗辈;皆当时有势之臣也。景泰改元,庚午,迁都给事中。会太监金英家人会庆杀人,台宪有欲为英地者,公并论之。 辛未,英庙自北还,廷议迎銮之礼,未决。公独奋言,必用卤簿大驾。欲疏上,会有投匿名帖者,吏部尚书王公直云,得之大学士高公谷家。胡公欲以闻,王公亦从之,曰:“此所谓礼失而求诸野 之意也”。既而有龃龉者,不果闻。公即疏言:“王直、胡澄皆股肱大臣,不当私言以坏政!”诏按之。高云得之小隶,隶云得之道路,方逮系间,有千户龚遂荣者,遂自状明之。其帖大率言迎銮之礼,当从其厚,上即从之。 壬申,奸人建议易储。公欲极论,而言先泄,众为公危,公泰然自若。事虽未济,天下多之。癸酉,虏酋也先遣使来贡,自称可汗。公以也先弑逆,纵中国不治夷狄,而可纳其称谓哉?诏从其议,而却也先之贡。公敢言,类如此。一时声望赫然,忌之者如仇敌。上图保全之,乃迁春坊司。直大学士商公辂荐其材可用,寻授吏科都给事中。奸人思中以法属乡人校官,乞便地以养亲,公于铨曹白之,遂以此罗织为“专擅”,廷议大辟。礼部胡公为之愕然,一骇而仆,舁至家。上遣中使问之,胡公以实应。上悟,遂从末减,左迁国子学正。丁丑,英庙复辟,首起公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山东饥,命公赈之,民赖以苏。还,迁右副都御史。江淮盐徒纵横,又命公往捕。公以便宜籍其魁,余罪有差,寇立止。天顺乙卯秋,遭内艰 去。庚辰,诏起之,公固辞不遂。七月,曹欲叛于京,随就擒,幸功者率妄取首级,至使都人不敢夜出。公时署院事,按之必生获始论,幸功者乃息。余辨明,悉无冤滥。如贺三者,虽钦之妻父,亦以素与钦断往还,而得免。成化丙戍,江淮旱,人相食,公承命绥抚,活民甚多。丁亥,九载满秩,升右都御史。辛卯,又有大同之行,至则边庭宁肃。寻,诏公还。公性刚简,不附权贵,间有短之者,公即移病去。越二载,诏复南京掌院事。又三载,刑部尚书缺,佥举公补之,继加太子少保。谳狱甚明,清声益振。己亥,被旨偕定西侯蒋琬,按事辽东。复奏称旨,失机者遂得以功赎。庚子,初公屡乞身弗允,至是又举。上谕曰:“卿历官年久,公勤著称,朕方依任,不允休致。”公仰感上知遇之隆,不敢径情自遂。第怀乡之念弗忘,又敝精神于政务,寝成疾疹。壬实,又为疟困。上遣医问遗,接踵于门,竞至于大故焉。公生永乐丁酉九月二十二日,年六十有六矣。公立朝四十余年,侃侃风节,天下想慕,而且和气如春,厚重如山,见者敬爱之无已,岂古所谓大臣者欤?其学问之懿,存于《见庵集》若干卷,《奏议》若干卷,览者当自得。公初娶杨氏,赠夫人,生女曰德巽,适壬辰进士李瀛。继娶潘氏、赵氏,封夫人。冢嗣旬,以国子生,援例授州判,家居。次嗣昶,国子生。女曰德顺,适翰林检讨刘机;曰德贞,适浙江宪副吴君次子正,皆潘出也。又次嗣景,又次晏;女曰德贤,适户部郎中龚君次子道;曰德清,适户部尚书翁公第六子济;曰德温,尚幼,皆赵出也。孙男一,曰新。孙女三。公卒之五月,赵夫人以悲伤,亦卒,时十二月二日也,甚有贤行。昶扶柩南行,卜葬于宁德祖阡之次,盖吉壤云。


铭曰: 吁嗟庄敏,天胡忍情,不寿其身,独寿其名。德孚士论,心昭汗青,凛然风节,近服远惊。从容履舄,陟降帝廷,帝于尔眷,终始恩荣。 宸章异数,炳若日星。闽有山兮,其脉则灵。 闽有水兮,其源则清。天与形胜,壮此幽扃。誉髦景慕,请诵吾铭。

注:
林聪:字季聪,号见庵,福建宁德人。官至太子少保、刑部尚书。《明史》有本传。
髫龀:年龄的别称。古代称六七岁为髫龀,二十岁为弱冠,其后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 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等说法。
英庙北狩:指英宗北征,在“土木之变”中被俘。
鞅掌:意为事情多不暇整理。语自《诗经》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卤簿:皇帝出行的仪仗队。这里讲的是英宗被蒙古也先放回,该用什么样的礼仪迎接。此事 曾在朝廷引起争议。
礼失而求诸野:意思是朝廷上的礼乐制度失传了,只能到民间去寻求。语自《汉书·艺文志》。
易储:更换太子,即“国本”之争。
遭内艰:母亲死去。古代有丁忧制度,也称丁艰,即父母死后,官员都要离任回乡服丧三年,等到服 丧期满后才可回任办事。母丧“丁内艰”;父丧 “丁外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9 14: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忠辉 于 2010-3-19 14:55 编辑

《明史》 卷一七七,列传第六十五

王○王翱 年富 王竑 李秉 姚夔 王复 林聪 叶盛斋

林聪,字季聪,宁德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元年进都给事中。时方多故,聪慷慨论事,无所讳。中官金英家人犯法,都御史陈镒、王文治之,不罪英。聪率同列劾镒、文畏势从奸,并及御史宋瑮,谢琚,皆下狱。已而复职。聪又言瑮、琚不任风纪,二人竟调外。中官单增督京营有宠,朝士稍忤者辄遭辱;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侵商税。聪发其奸,下诏狱。获宥。增自是不敢肆。

三年春,疏言:“臣职在纠察刑狱。妖僧赵才兴之疏族百口,律不当坐,而抄提至京。叛人王英,兄不知情,家口律不当逮,而俱配流所。虽终见原,然其始受害已不堪矣。湖广巡抚蔡锡以劾副使邢端,为所讦,系狱经年,而端居职如故。侍郎刘琏督饷侵隐,不为无罪。较沈固、周忱乾没万计,孰为轻重?琏下狱追征,而固、忱不问。犯人徐南与子中书舍人颐,俱坐王振党当斩,乃论南大辟,颐止除名。皆刑罚之失平者。”帝是之。端下狱,琏得释,南亦减死,除名。

东宫改建,聪有异论,迁春坊司直郎。四年春,学士商辂言聪敢言,不宜置之散地,乃复为吏科都给事中。上言夺情非令典,请永除其令。帝纳之。初,正统中,福建银场额重,民不堪。聪恐生变,请轻之。时弗能用,已果大乱。及是复极言其害,竟得减免。

五年三月,以灾异偕同官条上八事,杂引五行诸书,累数千言。大略以绝玩好,谨嗜欲,为崇德之本。而修人事,在进贤退奸。武清侯石亨、指挥郑伦身享厚禄,而多奏求田地;百户唐兴多至一千二百余顷,宜为限制。余如罢斋醮、汰僧道,慎刑狱,禁私役军士,省轮班工匠,皆深中时弊。帝多采纳。

先是,吏部尚书何文渊以聪言下狱,致仕去。及是,吏部除副使罗{⺮虎}为按察使,参政李辂、佥事陈永为布政使。聪疏争之,并言山西布政使王瑛老,宜罢。{⺮虎}等遂还故官,瑛致仕。御史白仲贤以久次,擢广东按察使。聪言仲贤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吏部,聪劾之,遂改工部。诸司惮聪风裁,聪所言,无敢不奉行者,吏部尤甚。内阁及诸御史亦并以聪好论建,弗善也。

其年冬,聪甥陈和为教官,欲得近地便养。聪为言于吏部。御史黄溥等遂劾聪挟制吏部;并前劾仲贤为私其乡人参政方员,欲夺仲贤官予之;与吴诚有怨,辄劾诚;福建参政许仕达嘱聪求进,聪举仕达堪巡抚。并劾尚书王直阿聪。章下廷讯,坐专擅选法,论斩。高谷、胡濙力救。帝亦自知聪,止贬国子学正。

英宗复辟,超拜左佥都御史,出振山东饥,活饥民百四十五万。还进右副都御史,捕江、淮盐盗。以便宜,擒戮渠魁数人,余悉解散,而奏籍指挥之受盗赂者。母忧起复,再辞。不许。

天顺四年,曹钦反。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市人不敢出户。聪署院事,急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锦衣官校恶钦杀指挥逯杲,悉捕钦姻识。千户龚遂荣及外舅贺三亦在系中。人知其冤,莫敢直,聪辨出之。其他湔雪者甚众。七年冬,以刑部囚自缢,诸给事中劾纪纲废弛,与都御史李宾俱下狱。寻释。

成化二年,淮南、北饥,聪出巡视。奏贷漕粮及江南余粮以振,民德之如山东。明年偕户部尚书马昂清理京军,进右都御史。七年代王越巡抚大同。岁余,遇疾致仕。再岁,以故官起掌南院。前掌院多不乐御史言事,聪独奖励之。或咎聪,聪曰:“己既不言,又禁他人言,可乎?”

十三年秋,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聪以旧德召用,持大体,秉公论,不严而肃,时望益峻。十五年,偕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辽东失事状。直庇巡抚陈钺,聪不能争,论者惜焉。十八年乞归不得,卒于位,年六十八。赠少保,谥庄敏。

聪为谏官,严重不可犯。实恂恂和易,不为崭绝之行。以故不肖者畏之,而贤者多乐就焉。景泰时,士大夫激昂论事,朝多直臣,率聪与叶盛为之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0: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管理员

但我想找林聪公前后几世的宗支图,哪位兄弟有麻烦发下给我,万分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地有一支开基祖叫惠成,他们没有族谱,但在本地建有尚书祠(刑部尚书,名林葱(应该是音误),应该是林聪公后裔,但具体是第几代不知,现本地在编大族谱,想弄清楚这一支的根源,希望有资料的兄弟能帮忙查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0: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上传照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0: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流市新圩镇宋村瑞溪田林氏原于现在北流市大里镇六厚村林氏宗族(即林尚书祠)。始姐惠成公,字泽光,原籍福建省福州府莆田县长乐村勒竹社,为刑部尚书林葱公后裔。约于明建文――永乐(1399-1403)年间迁居于北邑平陵里禄厚村(即六厚村)。自始祖惠成、二世彦弘、三世凤瑛、四世曾缘,四代单传,至四世祖曾缘公生六子(茂赐、茂珠、茂森、茂楫、茂权、茂朴)(五世),

茂赐、茂珠、茂森、茂楫、茂权、茂朴中有二人迁回福建居住,有祖上是茂字辈的麻烦查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5 20: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wzflw 于 2010-3-25 20:54 编辑

lz你不是想知道林聪么
墓志铭。神道碑都发给你了,
你又不看
人家林聪的祖先和子孙都明说了,你们家族就是无限制虚构流了(如果是所谓的刑部尚书林聪),难道都没发现

“原籍福建省福州府莆田县长乐村勒竹社,为刑部尚书林葱公后裔。”这种话都说的出来,其他的资料就能让人相信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6-18 01:33 , Processed in 0.06893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