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4342|回复: 5

台湾板桥林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4 12: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板桥林家源出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

   据龙海市角美镇埔尾村珍藏的《闽漳龙邑莆山林氏家谱世纪》记载,板桥林家属于林禄(晋安林)派。莆山社林氏肇基始祖是林隐庵,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先祖林禄随元帝东渡,封晋安郡王。林禄入闽后生了三个儿子,子孙中有一支派居莆阳,又从莆阳分衍到仙游竹港,裔孙林勤从竹港移居到长泰钦北里积山。到了元代大德年间,林勤后裔林隐庵入赘到龙溪白石堡,择地定居,取名“莆山”,以纪念祖籍地莆阳和积山。

   清代,莆山林氏开始向台湾、澎湖、金门移民。到乾隆三十九年,莆山林氏族谱修撰时,载入族谱的入台开基祖人数达83人,主要移居台湾淡水一带。乾隆三十九年后,莆山社林姓赴台的人就更多了,其中以落籍台北的林本源家族最出名。由其裔孙林清山、林建恩编纂的族谱,序言中写道:“溯自西河肇基,分派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堡莆山杜,立祠堂曰端本。迨乾隆末,曾祖讳侯六号逊伍,偕家本源平侯公买棹东渡台湾。”谱中所列字沿顺序,从十世至二十九世为:“伯仲和为贵,文章世泽长。惟宏子有得,济美水元昌”。经查,与莆山社林姓使用的昭穆(即辈份排序)完全一样。

   林本源家族俗称板桥林家。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莆山社林姓十四世孙林应寅迁居台湾淡水兴直堡新庄。他的儿子林平侯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随之入台。林平侯生有五个儿子:国楝、国仁、国华、国英、国芳,分家时立为五号,称饮、水、本、思、源,国华、国芳为实胤,其分号为“本记”和“源记”,所以合在一起称为“林本源”。林国华生有三个儿子:维让、维源、维德,其中,维源生有四个儿子:尔嘉、鹤寿、柏寿、松寿,尔嘉生有七个儿子:景仁、刚义、鼎礼、崇智、履当、克宫、志宽。

   以林平侯为始祖的林本源家族,从入台伊始就以雄才大略经营米行盐务和土地拓垦,成为台湾北部首富。富裕之后,林平侯回到祖家莆山社设立“永泽堂林氏义庄”,是闻名福建省的公众慈善事业。如今,林氏义庄建筑仍保存完好,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林本源家族的开台功业,在第三代林维源手中达到巅峰时期。甲午战争后,日寇据台,林维源捐银百万两帮助抗日军民,随即携家内渡,1905年在厦病逝。其长子林尔嘉回到闽南祖地后,于1913年在鼓浪屿仿板桥林家别墅建造菽庄花园,以慰思乡之情。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回到阔别多年的台湾重振家业。

背景材料
林姓:漳台两地第二大姓
在漳州,林姓人口有53万多人,位居第二。在台湾,林姓也是第二大姓。
林姓入闽主要派系有:林禄(晋安林)派、林孔著派、林章派、林穆(陶江林)派、林延皓(控鹤林)派、濂江林派、林闾派等。

  漳州比干庙:
    目前正在维修的漳台林姓圣地漳州比干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漳州比干庙始建于宋代,由漳属各县林氏先人捐资而建,供奉林氏先祖、商朝忠臣比干。北京故宫博物院院士单士元、南开大学历史建筑断代专家朱光亚、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等都曾考察过比干庙,认为它是我国现存的不可多得的宋代风格建筑。

    过去,漳州比干庙还作为各县林氏族人赴京考试生员的接待处,正殿两侧厢房各有十多间书屋,各县林氏考生均可来此住宿读书作文。历史上,林氏族人英才辈出,“文革”前,比干庙内仍高挂着多块明清林姓状元、探花的牌匾,是漳州历代崇文重教的的一个窗口。

   漳州比干庙也是漳台林姓血脉相连的见证。据台湾百大姓源流考据,“明清两代,林氏族人渡海来台者,以福建漳州为最众。”其中,开发台湾的两大林氏——雾峰林家板桥林家都来自漳州,以漳州比干庙为共同的祖祠。


(来源:厦门晚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x
匿名  发表于 2006-12-20 08:01:32

错了,板桥林家属于开漳林氏

板桥林家属于开漳林氏林孔著派下,并不是来自埔尾村,而是吉上村
匿名  发表于 2006-12-20 17:35:37
2楼的朋友能0否留下个联系方式?或者说明一下其中的缘由渊源
匿名  发表于 2007-2-25 14:54:58

台湾板桥林家

板桥林家是九牧林分支驻马林
发表于 2008-1-6 18: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雾峰林家

在台湾近代史上,雾峰林家崛起于清朝治台时代,在日据时代,林家不仅是最富有的五大家族之一,而且以林献堂为代表的争取民权运动在台湾历史上写了光辉的一页。台湾光复后,林家不如昔日辉煌。

雾峰林家真正的发迹始于第三世的林甲寅,与板桥林家迁台的第一代林应寅仅一字之差。林甲寅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同年其父林逊逝世,享年22岁。后因“林爽文之乱”,家业大受影响,林家从大里乡迁居雾峰,在祖父林石的主持下,开辟土地,重建家园。林甲寅识时务,开垦种田,伐木烧炭,置产兴业,家业渐兴,岁入稻谷4000石,成为一方巨富。这时林家已有2600公顷的土地,可谓超级大地主。后人为纪念林甲寅,在雾峰立有“甲寅村”。

道光十八年十二月,林甲寅去世,享年57岁,其子林定邦与林奠国继承祖业,发扬光大。分产时,林定邦以长子分得1700公顷,林奠国分得800公顷。

当时台湾处在开垦时代,抢劫、械斗时有发生。林定邦在一次冲突中被杀,二儿子林文明被虏。定邦长子林文察为父报仇,杀死凶手林和尚,救出弟弟林文明,然后向官府自首,却被清朝看重,用来对付内乱,让他率众大破基隆匪贼,后又平定闽中大盗受到重用,被封水师提督,督办台湾军务。后来,林文察在与太平军李世贤的战斗中身亡,受到左宗棠称赞。林文察的叔父林奠国在这次战役中得以生存,但后来客死福建。

林文察死后,弟弟林文明又被彰化知县王文启暗害。这时林家有“家勇”(自卫队)3000人,但在林母要求下未进行复仇,而是向北京清政府打官司,为林文明伸冤。

林奠国的三子林文钦,即林献堂之父,不仅继承林家遗风,垦种习武,还有经世致用之抱负。在光绪十年法军进犯台湾时,林文钦不仅率众支援官军,还提供粮草器械,堂兄林朝栋(林文察之子)也率兵与法军作战。在紧要关头,林朝栋之妻杨水萍率家将与乡勇6000余人北上支援,在基隆大败法军,林家在台声望更加高涨。法军曾记载“巾帼英雄杨水萍扬威法兰西)。林氏杨夫人后被清廷封为一品夫人。

光绪十一年,刘铭传任台湾巡抚,对林氏家人予以重用,委派林朝栋任抚垦局局长,主持抚番开垦工作,因开拓土地数百里,功绩卓著,清廷赐以“劲勇巴图鲁”徽号。不久,刘铭传又授予林朝栋全台樟脑的专卖权及允许林氏家族在中部山线与海线开垦,林家开始步入近代产业经营时代,并成为一代巨富。

不久,林文钦与林朝栋共同经营“林合”商号,从事贸易生意,并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林家的贸易生意早期是向大陆出售大米,当时约占台湾出口食米的十分之一。同时从大陆进口食品与纺织品,在林家的店铺销售。同时林家还在厦门、福州、上海等地购置房产。

1895年,在清政府割据台湾给日本时,林朝栋曾高呼誓死抗议,并率军抵抗,但抗日义勇军不敌,林朝栋举家内迁,从此不再踏入台湾。林朝栋之子林祖密(字不详,不知是林家“资”字辈哪一位)也是象父亲一样,能商能武。早年随父出征,甲午战争后奉旨内渡,后一度回台置产。民国初年,不满日人统治,毅然放弃家产,返回大陆,在福建各地创业,并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18年,被孙中山任命为闽官军司令,任命状现仍保存在林家。

林祖密曾在闽办煤矿,后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广三铁路监督,并出任福建省水利局长。1925年7月,在漳州被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围困,英勇就义。

日据时代,雾峰林家活跃于政经界的人物首推林烈堂(1876生)与林献堂(1881年生),均为林奠国之孙。

林烈堂与林献堂兄弟创办台中中学(今台中一中)是日本统治时代,台湾本地人自行设立的中等学校,如今是中部地区优秀人才的摇篮,影响深远。当时,参与申请设立学校的还有板桥林家、鹿港辜家等台湾名流。

但这两兄弟却走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林烈堂是当时的温和派,与日本人相处关系良好,历任台中厅参事、州市协议员、嘉义制樟脑组合长、台中制糖会社社长、台湾商工银行董事等,是位政商两界的名人,反对堂弟从事民族运动。

林献堂也较早介入家族事业,但后来以领导台湾民族运动而闻名天下。他于1905年就出任台湾制麻株式会社的董事;1910年成为彰化银行的监察人,1935年任董事,台湾光复后于1946年被  选为首任董事长,直到1956年去世。他参与创办的南洋仓库株式会社结合了台湾板桥林家、基隆颜家与鹿港辜家等大家族。林献堂还亲自创办并经营三五实业(1923年)与大安产业(1930年),经营地产、建筑与租赁业务。

林家也是日据时代创办事业最多的大家族之一,在30年代前先后建立了近20个企业。


林献堂受梁启超(与林家早有来往)影响,于1914年加入“台湾同化会”,1920年与在日本的台湾留学生组成“新民会”,并被推为会长,该会进而创办《台湾青年》,得到鹿港辜家、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雾峰林家四大家族与清水蔡惠如的支持。1929年,林献堂创办台湾新民报社,并出任首任董事长,到1937年已发行5万份,影响甚大。

1921年,台湾名流蒋渭水邀林献堂在台北创建台湾文化协会,公推林献堂为总理,但活动中心却在雾峰林家家乡台中地区,常在林文钦兴建的林家花园“莱园”“夏季学校”(后来林献堂后代林攀龙创办莱园中学)进行聚会活动,台中成为台湾民族运动的中心。

台中成为台湾有名的文化城,与雾峰林家不无关系。除了台中中学、中央书局(林献堂参与创立),同时也是诗社林立之地。林文明之子林痴仙(即林朝崧)是台湾一位有名的诗人,于1902年与连战祖父连雅堂等创立“栎社”诗社,成为台中名流会萃之处,盛极一时。林痴仙的侄儿林幼春也是栎社成员,是位诗人。叔侄两人被称为“大阮,小阮”。可惜,林痴仙在41岁时去世。

光复后,林家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有两支,一是林献堂一系,一是林纪堂之子林鹤年一系。

林献堂在光复后曾任省参议员,后放弃议长选举,出任新改组的彰化银行董事长一职,1952年辞职后,二公子林犹龙被董事会推为继任董事长,1954年,林犹龙去世。林献堂后因对“2.28事件”的不满,于1949年东渡日本。1955年,林献堂在日本也去世,雾峰林家的辉煌时代也宣告结束。

林鹤年毕业于日本东洋音乐学院,1946年返台,曾任教于台中师范,1951年台湾实行地方自治,他投入政治活动,依靠林家的声望与实力,他顺利当选台中县第一届县长,后又当选过三、五届县长,成为台中县政治势力中的“林派”,显赫一时。1971年退出县长选举,出任华南银行监察人,后因受贿案而入狱,不久保外就医。后来,他斥资1000万元创办兰生仁爱之家,由“联勤总司令”蒋纬国将军出任名誉董事长,显见林家之后虽不如往日辉煌,但子孙后代众多,也有不少人在经商,继续着林家的香火。

来源:中国台湾网转自《台湾政商家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 20: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雾峰林家是我们林氏家族的骄傲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8 20:50 , Processed in 0.04112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