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611|回复: 2

林希与苏轼的恩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30 02: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希(1035—1101),字子中,号醒老,谥文节,福建福清人。北宋新党中坚人物。曾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章惇为相后,迁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曾被贬亳州、杭州、太原等地任知州;苏轼(1031-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四川眉山人。北宋旧党代表人物。曾任祠部员外郎,密州、徐州、湖州、杭州、颖州知州,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林希、苏轼同为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宋史》皆有传。两人虽分属不同党派,在政事、生活、文学创作上却有不错的交往。起初情同手足,相互唱和,其乐融融。后因林希追随章惇,对苏轼横加迫害,致两人关系恶化,令人唏嘘不已。

    宋熙宁间,林希、苏轼同知太常礼院,两人过从甚密。元丰元年(1078年),神宗任命安焘、林希为正、副国信使赴高丽,但“希闻命惧形于色,辞行,神宗怒,责监杭州酒店务”(《宋史》)。神宗派林希出使高丽一事,史书虽失载,但苏轼之弟苏辙有诗《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二首》为证:“……夜静双星先渡海,风高八月自还槎……屈指归来应自笑,手持玉帛赐天涯。官是蓬莱海上仙,此行聊复看桑田……但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诗中,苏辙将安焘、林希两人比做“双星”,希望他们“但将美酒盈船去,多作新诗异域传。”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作一诗《林子中以诗寄文与可及余,与可既殁,追和其韵》,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诗曰:“君诗与楚词,识者当有取。但知爱墨竹,此叹吾已久。故人多厚禄,能复哀君否。不见林与苏,饥寒自奔走。”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死,哲宗继位。宰相蔡確欲录苏轼为起居舍人,但处境维艰的苏轼却力荐林希。《宋史》卷三百三十八载曰:“轼起于忧患,不欲骤履要地,辞于宰相蔡確。確曰:‘公徊翔久矣。朝中无出公右者。’轼曰:‘昔林希同在馆中,年且长。’確曰:‘希固當先公耶。’卒不许。”苏轼此荐虽未成事,可见其宽厚的胸襟。
平日里,林希、苏轼经常相互唱和,其乐融融。这从收录在《苏轼诗集》中的《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次韵林子中蒜山亭见寄》、《次韵林子中见寄》等7首诗作可见一斑。苏轼在《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中说:“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并于诗句后自注:“轼与子中、彦祖、子敦、完夫同试举人景德寺,今皆健。”可见,林希与苏轼于嘉祐二年(1057年)便已相识。苏轼在《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中说:“病肺一春难白酒,别肠三夜绕朱弦。”在《次韵林子中见寄》中说:“奇逸多闻老敬通, 何人慷慨解怜翁。”
    元佑六年(1091年),苏轼从杭州调任吏部尚书时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受到担任润州太守的林希的款待。座中营妓郑容、高莹出牒,林希命呈牒于苏轼,苏轼见牒上乃二妓女请求落籍、从良。那时有规定,营妓要求从良,须得郡府长官批准。苏轼时为客人,不便作主,便索笔题写了一首《减字木兰花》于牒后,曰:“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高山白老,莹骨冰肌那堪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此乃藏头词,首字联起来便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的意见,又给林希留足了面子,也使郑容、高莹两人从此脱离了苦海。此事亦见林希、苏轼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元祐七年(1092年),高丽派黄宗悫、柳伸为正、副进奉使入宋,路过扬州时,受到苏轼热情款待。不久,哲宗欲遣苏轼出使高丽。苏轼闻讯,于三月至八月作《与林子中》(之三),将事情告诉被贬杭州的林希:“……忽见报,当使高丽。方喜得人,又见辞免,何也?不知得请否?此本劣弟差遣,遂为老兄所挽,然比公之还,仆亦不患贫矣,呵呵。且寄数字,贵知此行果决如何,若不能免,遂浮沧海,观日出,使绝域知有林夫子,亦人生一段美事也。”文中的“林夫子”即林希。苏轼视出使海东、横渡绝域为“人生一段美事”,辞气既雄且杰。这与十五年前林希出使高丽一事,态度迥异。
    人们提起浙江杭州的苏堤,自然会想起苏轼这位西湖太守。苏轼两次被贬杭州,历五年。元佑四年(1089年),苏轼第二次来杭时,葑田己占湖面一半,于是发动百姓疏浚西湖,还写字作画出售募集资金。西湖恢复旧观后,苏轼用湖泥堆积成一条长堤。元祐六年(1091年),林希接任杭州知州时,为怀念苏轼疏浚西湖之举,欣然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并题写堤名,苏堤由此得名。此事《咸淳临安志》、《淳祐临安志》均有记载。另有苏轼《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一诗为证:“东都寄食似孤云,襆被真成一宿宾。收得玉堂挥翰手,却为淮月弄舟人。羡君湖上斋摇碧,笑我花时甑有尘。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此前,就在林希到任之际,苏轼为表达对林希知杭州、为好官的祝愿,曾作《答杭州交代林待制启》:“伏审知府钤辖待制。新易节旄,光临督府。旧政已孚于千里,先声坐振于七州。轼偶以庸虚,适相前后。愧无毫发之善,可纪斯民;惟有痼瘵之余,以遗君子。即谐瞻奉,尤切咏思。”
    后来,苏轼离开杭州,取道湖州至苏州,再到润州。此时林希仍在润州,两人相见,感慨万分。苏轼即赋《西江月》赠林希:“昨日扁舟京口,今朝马首长安。旧官何物与新官,只有湖山公案。此景百年几变,茴中下语千难。使君才气卷波澜,与把新诗判断。”还在调下注曰:“苏州交待林子中席上作”。此外,苏轼的《和林子中待制》、《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亦作于此间。同年四月,苏轼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曾给林希致信,谈论当地灾情,希望林希代为上报朝廷,以拯救黎民于苦难。宋代楼钥《攻娩集》收录的《东坡与林子中论赈济帖》,正是苏轼写与林希之简。朱熹赞此简为“仁人之言”,并两次为之作跋,跋文录于《晦庵朱先生文集》卷八十二,名为《跋东坡与林子中帖·再跋》。
    以上诸事可见林希、苏轼两人的情谊之深厚。然而,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却使两人的关系降到了谷底: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任命章惇为相。林希极力巴结章惇,不久升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军委)。他对“元祐党人”横加迫害,即便往日与其情同手足的苏轼也不放过。苏轼、苏辙等十人之制皆为其草,且“词极其醜诋,至以‘老奸擅国’之语阴斥宣仁”,致苏轼先后被贬广东惠州、儋州。林希之举为时人所诟病。后来,林希受人挑拨,叛离了章惇。章惇大为恼怒,借故将其贬往亳州、杭州、太原当知州。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苏轼遇赦自海南归来,行至江苏仪征时,听说林希在扬州病死,写下几句十分酸楚的话:“林子中病伤寒,十余日便卒,所获几何,遗臭无穷,哀哉!哀哉!”这段话可作为苏轼对林希的最后评价。两人的恩恩怨怨自从了结。

来源:林秋明 http://www.fjyuron.com/news_view.asp?newsid=213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0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芾·林希·《蜀素帖》

米芾,河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其成名作《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备受推崇。林希,福建福清人,宋代政治家,官至同知枢密院事(注:枢密院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其最高长官是枢密使,下设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枢密院事等军事长官)。一位书法家,一位政治家,因为有了一次不经意的邀游,催生了一幅旷世杰作——《蜀素帖》。


    林希,字子中,福清城关西门外西溪(一说南岭西溪)人,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在位时,任同知太常礼院的林希因倡议古礼治丧,得罪了一心想改革的这位年轻皇帝。神宗借故派他出使高丽,林希推辞不去,被贬杭州任“楼店务”。一年后,再贬秀州(今属浙江嘉兴)任通判。不久,回任太常礼院,同时兼著作佐郎、礼部郎中。此后,被派往苏州、宣州、湖州、成都等地任知府。
    章惇担任宰相后,有人力荐久不得志的林希。林希遂被重用,为皇帝草拟诏命,修《神宗实录》兼侍读,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各项文书。后升迁礼吏两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擢为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后,又被贬亳州、杭州、太原、舒州(今安徽西南)任知州。
    当时,由四川工匠织造的“蜀素”因质地精良十分出名。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熙宁八年(1075),林希邀请朋友胡完夫、徐道渊、闾丘公等人到家中小叙,并出示蜀素给大家把玩,众人除了啧啧称赞外,都表示蜀素珍贵不敢随便乱写,只在卷尾题字以志雅赏。
    元祐三年(1088)八月,时任湖州(今浙江吴兴)郡守的林希邀请38岁的好友米芾游览太湖附近的苕溪。有一天,林希向米芾出示他珍藏多年的蜀素,请他留下墨宝。工于书法且自视甚高的米芾见是珍贵的蜀素,当仁不让,欣然应笔,一口气在上面以行书写了4首五言诗、4首七言诗,计71行658字。卷末款署“元祐戊辰,廿三日,溪堂米黻记”,落款是“襄阳漫仕黻”。这就是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的《蜀素帖》。
   《蜀素帖》长284.3厘米、宽29.7厘米。卷后有跋云:“庆历甲申岁,东川造蜀素一卷,藏余家者二十余年,今既装褫,将属诸善书者题其首。熙宁元年戊申三月丙子吴郡记。希,子中”。这卷书法虽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踢,曲尽变化,成了米芾的代表作,对宋以降的书家影响深远。
    米芾在其中的《入境寄集贤林舍人》一诗写道:“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抒发了自己初入湖州时的感受,也对集贤林舍人(即林希)这位父母官多有赞誉。诗中,米芾将自己比喻成隐逸文人张志和,把林希比喻成原湖州刺史颜真卿。
    米芾的湖州之行,为世人留下了稀世珍宝,更使蜀素名扬四海。有人说没有林希对米芾的赏识和肯定,没有那次不经意邀游,也就没有今天的《蜀素帖》。
   《蜀素帖》在林希之后到明初三百余年间几经辗转。初为汪宗道所有。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顾从义购得。此后又经收藏家项元汴、陈增城、吴廷收藏。万历三十二年(1604)吴廷携至西湖,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以家中其它藏品易得此卷。同年,王衡题跋其上。崇祯七年(1633)董其昌79岁时亦题跋其上。清代,落入陈之阊、陈焘、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为乾隆珍赏并题字于首。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来源:林秋明 http://www.fjyuron.com/news_view.asp?newsid=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0 02: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米芾·林希·《蜀素帖》

米芾,河南襄阳人,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其成名作《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备受推崇。林希,福建福清人,宋代政治家,官至同知枢密院事(注:枢密院是全国最高军事机构,其最高长官是枢密使,下设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枢密院事等军事长官)。一位书法家,一位政治家,因为有了一次不经意的邀游,催生了一幅旷世杰作——《蜀素帖》。


    林希,字子中,福清城关西门外西溪(一说南岭西溪)人,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神宗在位时,任同知太常礼院的林希因倡议古礼治丧,得罪了一心想改革的这位年轻皇帝。神宗借故派他出使高丽,林希推辞不去,被贬杭州任“楼店务”。一年后,再贬秀州(今属浙江嘉兴)任通判。不久,回任太常礼院,同时兼著作佐郎、礼部郎中。此后,被派往苏州、宣州、湖州、成都等地任知府。
    章惇担任宰相后,有人力荐久不得志的林希。林希遂被重用,为皇帝草拟诏命,修《神宗实录》兼侍读,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各项文书。后升迁礼吏两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擢为同知枢密院事。不久后,又被贬亳州、杭州、太原、舒州(今安徽西南)任知州。
    当时,由四川工匠织造的“蜀素”因质地精良十分出名。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装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熙宁八年(1075),林希邀请朋友胡完夫、徐道渊、闾丘公等人到家中小叙,并出示蜀素给大家把玩,众人除了啧啧称赞外,都表示蜀素珍贵不敢随便乱写,只在卷尾题字以志雅赏。
    元祐三年(1088)八月,时任湖州(今浙江吴兴)郡守的林希邀请38岁的好友米芾游览太湖附近的苕溪。有一天,林希向米芾出示他珍藏多年的蜀素,请他留下墨宝。工于书法且自视甚高的米芾见是珍贵的蜀素,当仁不让,欣然应笔,一口气在上面以行书写了4首五言诗、4首七言诗,计71行658字。卷末款署“元祐戊辰,廿三日,溪堂米黻记”,落款是“襄阳漫仕黻”。这就是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的《蜀素帖》。
   《蜀素帖》长284.3厘米、宽29.7厘米。卷后有跋云:“庆历甲申岁,东川造蜀素一卷,藏余家者二十余年,今既装褫,将属诸善书者题其首。熙宁元年戊申三月丙子吴郡记。希,子中”。这卷书法虽书于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踢,曲尽变化,成了米芾的代表作,对宋以降的书家影响深远。
    米芾在其中的《入境寄集贤林舍人》一诗写道:“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诵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抒发了自己初入湖州时的感受,也对集贤林舍人(即林希)这位父母官多有赞誉。诗中,米芾将自己比喻成隐逸文人张志和,把林希比喻成原湖州刺史颜真卿。
    米芾的湖州之行,为世人留下了稀世珍宝,更使蜀素名扬四海。有人说没有林希对米芾的赏识和肯定,没有那次不经意邀游,也就没有今天的《蜀素帖》。
   《蜀素帖》在林希之后到明初三百余年间几经辗转。初为汪宗道所有。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顾从义购得。此后又经收藏家项元汴、陈增城、吴廷收藏。万历三十二年(1604)吴廷携至西湖,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以家中其它藏品易得此卷。同年,王衡题跋其上。崇祯七年(1633)董其昌79岁时亦题跋其上。清代,落入陈之阊、陈焘、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为乾隆珍赏并题字于首。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来源:林秋明 http://www.fjyuron.com/news_view.asp?newsid=2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0:58 , Processed in 0.03855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