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072|回复: 0

竹北六家聚落 清代以来即为林姓客家聚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3 00: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家位于竹北市东平里,地处新竹平原边缘,自清代以来即为林姓客家聚落,200多年来,六家同姓聚居的形式不曾改变,连绵的稻田间,至今仍可见一座座矗立的林家大厝,其中尤以问礼堂、大夫第以及林家祠三家古厝最具代表。 以宗族为主轴的六家聚落,设有问礼堂、大夫第以及林家词,是维系宗族的最大力量,也是聚落里最具特色的古厝。
    传统四合院建筑的问礼堂,系由林家第三代武举人林国实于道光年间所建,当昔日家族审判的法庭,由于此项制度在台湾极为少见,因此已被评列为三级古迹。


位于问礼堂右侧的大夫第,为林先坤发迹后所建的旧宅,燕尾式的建筑与问礼堂南北相对,被当地人并称为“南北双厅,文武双举”,可见其重要地位。古朴的大夫第,大厅里悬挂着林氏先祖的遗像以及事略,贡元、文魁等功名分列两旁,彰显林氏家庭辉煌的历史,其中林先坤受封为官的报喜单,至今还保存完整,放于案桌上。大夫第作为林家的宗教中心,历久不衰,至今林家后裔每年还于此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慎终追远的习俗流传百年。
    林家祠则维持完整客家古厝形式,正门“林家祠”三字笔法苍遒有力,正厅里供奉着列祖列宗牌位。祠堂现为林氏宗亲会所在,维系着世世代代的林家人。乘车风向标:自新竹火车站前搭往芎林的新竹客运,在六家站下车,前行过双桂桥左转即抵。



新竹六家拥有全台仅存的清一色同姓聚落。三级古迹的问礼堂,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前堂为贵宾室,后堂为林家法庭,是林家的家法裁判所,台湾独一无二的法治家族制度。
‧ 客家人称年事高的男性为伯公,但「伯公」亦是客家人对土地神的称呼,这反映客家人对土地的重视,所以有客家庄的地方就有「伯公」。「伯公」可能是一块大石、一棵老树或一尊小小的石像,有的已经有二百年的历史,而且都有着精彩的传奇故事。


   花鼓队是一个创新性的家族庆贺组织。「新瓦屋花鼓队」无论表演形式还是衣着服饰都是一个大杂烩。如今这个组合已经渐渐变成跨家族的小区表演组织。
    六家庄位处头前溪与凤山溪冲积平原的中心地带。地方利用水资源的技术发展完备,有水源头分水用的「圆环」、中游分水的有「水汴头」、「水车」、载水过河的「水笕」等六家庄的水圳文化,见证「六家熟,新竹足」的农村历史。
    新竹高铁站以宛若风帆的曲面屋顶覆盖于轨道及椭圆形车站主体之上。主体注入客家传统建筑「围笼屋」的元素,彰显出客家文化特色。除了曾获选代表台湾参加2002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外,获选2006年台湾建筑首奖,为新竹提供一个独特且具地方特色之地标建筑意象。


    位于竹北市六家聚落,取意于祖先林放之问礼于孔子,子曰︰「大哉!斯问」,遂号之。创堂之初作用有二,其一,用之接待宾客,其二,作为父子兄弟之办公议事场所。
    该堂为传统之四合院建筑,前后三进,左右各有跨院客房,回廊通处是圆形拱门,前堂板墙设有箭孔,梁柱多为福州杉木,古色古香。地势较高,鸟瞰其上尤觉气势磅礡,亦称北帝厅;目前,县府提出整体规划案,维修工作进行中



新竹六家拥有全台仅存的清一色同姓聚落。三级古迹的问礼堂,是传统四合院建筑,前堂为贵宾室,后堂为林家法庭,是林家的家法裁判所,台湾独一无二的法治家族制度。
‧ 客家人称年事高的男性为伯公,但「伯公」亦是客家人对土地神的称呼,这反映客家人对土地的重视,所以有客家庄的地方就有「伯公」。「伯公」可能是一块大石、一棵老树或一尊小小的石像,有的已经有二百年的历史,而且都有着精彩的传奇故事。


   竹北六家旧名为六张犁,其地名起源于垦成地之面积,以每五甲为一张牦计,意即有三十甲的耕地之处,故名为六张牦,大正九年(1920)时改称为六家。此地在汉人未入垦前称为「雾仑毛毛荒埔」。乾隆二年(1737)泉州晋江周家来到此地开垦,乾隆十四年(1749)竹堑社平埔族亦移此荒埔,并建立东兴社。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又有饶平人林钦堂、林孙彰、率林居震、林先坤从鹿港移垦六张牦,筑六张牦圳,大肆垦殖。


后返乡邀林孙服、林孙坛入垦,创建善庆堂,而建立竹北六家林家的基业。
  林先坤凭其才干与努力,团结宗族力量,经营六家的开发,很快地便从佃户身份,跃升为小租户的地主地位。由于其热心公益,社会地位日升,在林爽文之乱时,林先坤号召乡民组成义民军保卫乡土,并助清军平乱,因而获清廷颁赐「褒忠」匾额及军功奖励。林先坤的三子林国宝亦颇能承其父之风,在竹堑城改建之时,出钱出力帮了很多忙,并于嘉庆年间,捐官得监生,后更与其祖衡山公、其父先坤公同获「奉直大夫」的诰封,为林家增添不少荣耀与名望。
  问礼堂建于道光十二年(1832),其兴筑缘于道光十一年(1831),林国宝之子林绳褒(秋华)中乡试武举人,故于次年择地建问礼堂,竖立旗杆以光耀门楣,完成后与大夫第合称南北双厅,并作为林家的议事公厅。
  建筑特色
  问礼堂在格局上可说是三堂四横的大宅院,但整体上是由一个四合院所构成,两旁加建横屋,合院后方再加一座五开间的房屋,称为枕头杠。合院中间有一个天井,为前堂与正堂的中介空间,左右的南北厢与横屋间也有天井,以达到通风采光的功能。在构造上问礼堂可说反映出客家建筑的特色,在墙身部份,底部下段以卵石勒墙脚,上以一层灰砖收边,再承接土埆砖墙,外表涂上一层白色灰泥,具简朴的性格。目前问礼堂整修已完工,也恢复原有的规模,整体显得十分宏伟。
  问礼堂前为一个大禾埕,是全聚落晒稻子的广场,并与大夫第共同围塑这个开放空间,因此,问礼堂可说是林姓聚落的中心。目前禾埕前方仍保留旗竿座,经过一百多年的环境变迁,也只能透过环境所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来感受当时林家叱咤风云的场面了。
  
来源:搜狐旅游 http://travel.sohu.com/20090327/n263049080.shtml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18:41 , Processed in 0.04352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