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1924|回复: 1

确认比干之子林坚诞生地的历史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8 22: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姓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姓氏之一,尤其在南方,林姓族大人众,号称“陈林满天下”,“陈林李许蔡,天下占一半”。林姓人口,在我国最常见的100个姓氏中,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当为第13位,约占全国人口的6%,聚居比较集中的台湾约有200万人,闽、粤两省约有1500万人。福建省在宋朝时分为八府、州、军,元朝时分为八路,因有“八闽林家”之称。1981年10月8日成立于台北市的世界林氏宗亲会,会员国已遍布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海外林姓儿女的报国意识和寻“根”意识同步剧增,纷至沓来祭祖认宗,为振兴中华献力。
那么,林姓究竟起源于何地,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简单地说,三千多年前,殷商暴君纣王,曾经把忠心耿耿、进谏三日不去的皇叔比干施以剖心酷刑,这位被纣王剖心而死的谏臣少师比干,便是后来千千万万林姓中国人的始祖。
诸多古籍对于林姓的来龙去脉都有详细的记述。《林氏世系总记》云:“林氏出自子姓,黄帝之裔,历虞夏商三十二代而生比干,为纣少师。因直谏,纣剖其心而死。夫人陈氏娠三月,而逃于长林石室之间,已而生男。周武王克商,未下车而封比干之墓,征其所生男,赐姓林氏,“命名曰坚”。《元和姓纂》一书说:“武王封比干之墓,召其子于长林之三石室,封爵博陵赐姓林氏,而林之姓从兹而得也”。这便是中国林姓的开族。


林氏姓源与林姓发祥地不是一回事。姓源指血脉之源,也称祖源发祥地指得姓的地方。两者既有区别,又是密切相关的一事两端。中国林姓的发祥地是牧野之长林,在淇河之西,故称“豫州西河的林氏”。1985年第9期《台湾与海外文摘》转载《北美日报》刊登的《台湾人的姓氏及其源流》指出:“林姓发祥地在淇河以西,故称西河林。”所以,西河同牧野之长林一样,是林姓发祥地的又一称谓。林氏的生联便把“西河”嵌入句内,称:“西山瑞蔼三仁著绩,河水祥钟双柱流芳”;匾额则冠以“西河世第”。西河,逐渐成为式姓的郡望或堂号。寓居海内外的林姓儿女,缅怀祖先,思念邦国,年节喜庆之日,大门都要贴上“西河世泽,九牧家声”的楹联,挂上“西河林氏”的大红纱灯;续谱也要写上“西河族谱”,以示血统源流所出和姓氏的发祥地。
那么,西河的地望长林,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唐代贞观六年(632年)中书令温彦博曾经写过一篇《林氏正宗源流族谱序》提到比干夫人陈氏:“奔于牧野,避纣之难,逃于长林石室中而生男名坚,字长思。至周武王伐纣,夫人乃将坚归周朝。武王以其居长林而生,遂因林而命氏,赐为林氏”。谱牒之书,也多有类似的记载。北宋嘉佑六年(1061年)的《林氏家谱.谱识》记载说:“比干忠谏而死,正妃陈氏避纣难,于长林生子泉”。史料说明:长林石室,是位于牧野一带的地方。

卫辉(原名汲县),商纣时为京畿牧野之地。唐代《括地志》云:“今卫州城(卫辉)即殷牧野之地,周武五伐纣筑也”。《括地志》是唐太宗的儿子魏王李泰主纂的,所指的牧野便是卫辉的古名“牧”。淇县(朝歌)当时是商纣的京都,卫辉位于淇县南约50华里,根据《十三经注疏》所言:“城外为郭,郭外为郊,郊外为牧,牧外为野”,牧野之地,当在淇县以南、新乡以北之间今卫辉市的辖区内。再者,淇河在淇县境内,淇河以西之长林,便是卫辉市狮豹头乡一带。这里山高林深,沟壑纵横。“长林”,在此泛指长林丰草的峡谷山野而言。《文选.嵇康》之《与山巨源绝交书》说:“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颠屯缨,赴汤蹈火;虽饰以金镳,飨而见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金史.赵质传》云:“隐居燕城南,章宗命之辞曰: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镳玉络,非所愿也由此可以断定,长林石室当指长林峡谷山野之石室,而不是象有人附会所指在江西或山西省的一个什么“长林县”。卫辉比干庙内矗立有一通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立石的《重修殷太师祠墓碑记》,又称《姓源碑》,碑文说:“比坚,比干之子也,逃匿林谷,窃姓为林。”基本符合长林石室的含义。这一点,世界林姓宗亲会也有一个大致类似的认同。该会会刊《长林》杂志1987年第3期刊载的《西河林氏为台湾巨族》一文说:“殷纣的帝都,设在朝歌,也就是现在河南省淇县北方殷墟。比干既然为纣王的叔父,又位于太师的高位,则他的住所,必定在帝都的所在地,据此判断陈夫人以一介女流,即使逃命,也不会跑得太远,因此,所谓长林,很可能就在歌(淇县)附近”。


如果亲临殷都淇县(朝歌)进行一番实地考察,再结合古籍文献、报刊的记载加以核正,便可对林姓的发祥地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淇县境内的淇河,发源于林虑县,即今日的河南省林县。林县境内的林淇,便是淇河的源头。林县北浮山庙古碑云:“西接太行,东连淇水”。淇县境内的淇河,与卫辉境内的卫河汇流于卫辉与淇县接壤处的淇门镇。卫辉古称牧野,是辽阔的牧野古战场所在地,位置在淇河以西。所以比干夫人陈氏奔牧野之长林石室而生男名坚,武王灭纣后赐姓林,这个命氏的地方理当于此。最近,卫辉文物部门,在卫辉市西部太行山余脉的狮豹头乡龙卧村海泉庵,发现了“长林古室”的山洞。海泉庵位于龙卧村西危绝壁上,依方山,临沧溪,上有千尺鹫峰,深山峡谷下,是逶迤不息的沧水。沿着山间的蹊径,攀崖穿林,约距山间公路地面百米高,有两处背倚悬崖的山洞,山民叫“海泉庵”,股股清泉沿石流下,泉是雨水由石缝渗入的。两洞大小不一:一洞大,深约3米,广约40平方米;一洞小,深约2米,广约10平方米。洞外平地,苍郁的绿树簇拥。俯视左右,山岭环抱,长林莽莽,当地群众传说:比干夫人逃于此海泉庵避难,生下遗腹子,取“泉”为名,以“林”为姓。这一考古发现,更进一步证明了林姓发祥地准确地望和方位。

   
  
  








来源:耿玉孺 http://www.hnlongwo.com/htm.php?nowmenuid=78576

发表于 2009-8-9 22: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坚的身世问题显然是清晰和明确的,但有关其出生地点却至今还是一团迷雾。由于年代久远,资料颇多散佚,可用的材料又叙述极少,因此学界对此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对林坚的诞生地,大体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是古都朝歌,以唐代元和年太常博士林宝为代表,在其编撰的《元和姓纂》一文中提到“比干为纣所灭,其子坚逃难长林之山(今河南省淇县城西太行山余脉),随姓林氏”;其二认为是长林石室,以唐代中书令温彦博为代表,其在为林氏家谱作序中谈到"正妃夫人甫孕三月"避难牧野长林石室,生下林坚。近年来,随着对林姓研究的深入,组建了林坚学会的林凯山先生提出比干被纣王杀害时,其子坚约十四岁,随母亲逃难,因此也断定其出生于古都朝歌。关于林坚出生地究竟在哪,上述说法哪种正确,我们难以判断,一切只能说是扑朔迷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5-4-19 10:37 , Processed in 0.03448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