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704|回复: 0

辽代西夏状元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5 20: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辽代西夏状元榜
◆高举 高举,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六年(988)戊子科状元。是辽朝开科取士后的第一个状元,但此科只有高举一人进土及第。余事不详。
◆高正 高正,籍贯、字号、生年均不详。卒于辽圣宗开泰五年(1016)。辽圣宗统和七年(989)己丑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 高正中状元后,累迁枢密直学士。圣宗讨伐高丽(今朝鲜半岛),派遣高正先往谕意,还朝后,迁右仆射。当时,高丽国王上表请求进觐,圣宗令高正率骑兵千余人于路途设馆迎接,前往途中,被高丽将领卓思正所围,因势不可敌,高正乃与麾下壮士突围而出,死伤者甚多。辽圣宗后悔轻信高丽,释高正无罪。第二年,高正任工部侍郎,为北院枢密副使。后高正病逝于任上。余事不详。
◆郑云从 郑云从,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庚寅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余事不详。
◆石用中 石用中,籍贯、字号、生年不详。卒于辽圣宗太平二年(1022)。辽圣宗统和九年(991)辛卯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一人。 石用中中状元后,于开泰二年(1013)任翰林学士。七年,以顺义军节度使身份为汉人行宫都部署。八年,升为参知政事。太平二年(1022),病逝于任上。余事不详。 ◆王熙载 王熙载,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十一年(993)癸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余事不详。
◆吕德懋 吕德懋,籍贯、字号、生年不详。卒于辽兴宗景福元年(1O31)。辽圣宗统和十二年(994)甲午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为两人。 吕德懋中状元后,历官三司使。开泰七年(1018),升为枢密副使,同年底,知吏部尚书。太平二年(1022),已身为宰臣的吕德懋因政绩颇佳,与参知政事吴叔达、枢密副使杨又玄、右丞相马保忠被圣宗赐与大量钱财,以示嘉奖。太平十一年(1O31),病逝于任上。 ◆王用极 王用极,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十三年(995)乙未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余事不详。
◆张俭 张俭,宛平(今河北宛平)人,字号不详。生于辽穆宗应历十二年(962),卒于辽兴宗重熙二十二年(1053)。辽圣宗统和十四年(996)丙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 张俭中状元后,调云州幕官。圣宗狩猎云中,节度使进言:“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圣宗召见张俭,见其容止朴野,即询以治世之道,张俭所对三十余事,甚得至宗赏识,遂被待为上宾。 张俭于朝中有“明干”之誉。开泰中(1012一1020),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太平五年(1025),出为武定军节度使,移镇大同。六年,入为南院枢密使,吴叔达不容张俭,忤怒圣宗,被外放为康州(属今甘肃)刺史,而张俭则官拜为左丞相,封韩王。 兴宗即位(1031),张俭被赐为“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文,改封陈王。重熙五年(1036),兴 宗莅临礼部贡院,亲试进士时,进士之名皆令张俭签发,并特许其进见无须通报,且赐诗褒奖其功德。 张俭衣着朴素,食不重味,其有余之月俸、常周济亲朋旧友。一年冬季,上殿奏事,兴宗见其衣袍陈旧,密令侍从以火穿洞记之,后屡见张俭不易旧袍,兴宗问其故,张俭道:“臣服此袍已三十年矣!”兴宗怜其清贫,令其于内府任取物品,而张俭只持布三端而出。张俭见弟五人,兴宗欲赐进士出身,张俭固辞不受。 司法部门抓捕八名嫌疑犯后随即杀害,等真正贼人抓到,被害人家属拆冤。张俭多次上书乞请审理,兴宗大怒道:“卿欲朕偿命耶?”张俭道:“八家老稚无告,稍加存恤,使得足慰存没矣!”兴宗感悟,听从了劝告。 张俭居相位二十余年,对朝政多有裨益。即使其退休后,遇朝政大事,兴宗仍至其寓所咨询。一次,宋朝书信无礼,兴宗欲亲征。行前,造访张俭,张俭极陈利害得失,使其放弃攻宋想法。张俭后来病逝于家,享年九十一岁,敕葬宛平县。
◆陈鼎 陈鼎,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十五年(997)丁酉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余事不详。
◆杨又玄 杨又玄,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十六年(998)戊戌科状元。 杨又玄中状元后,于开泰七年(1018)知详覆院。由于颇有政绩,于太平二年(1022),与宰臣吕德懋、参知政事吴叔达 被圣宗赐与大量钱物。太平五年,以枢密副使兼吏部。不久,以参知政事兼枢密使。太平七年,杨又玄与邢祥同知贡举。余事不详。
◆初锡 初锡,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十七年(999)己亥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四人。余事不详。
◆南承保 南承保,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十八年(1000)庚子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三人。余事不详。
◆邢祥 邢祥,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年(1002)壬寅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六人。 邢祥中状元后,曾于开泰元年(1012)与裴玄威知贡举,开泰二年,拜为给事中。开泰七年,再次与杨又玄同知贡举。余事不详。
◆李可封 李可封,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1004)甲辰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三人。 李可封中状元后,曾于景福元年(1031)被兴宗诏见,以崇禄卿身份与工部尚书高德顺出使宋国,将圣宗有关遗物送予 宋朝。余事不详。
◆杨佶 杨佶,南京(今北京)人,字正叔,生卒年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丙午科状元。 杨佶幼年时,即颖悟异于常人,读书自能成句,识者以之为奇。年长后,声名更为远播。中状元后,历校书郎,大理正。开泰元年(1012),转仪曹郎,典掌书命。出知易州时,治政崇尚清简,言必信,行必果。入为大理少卿,累迁为翰林学士,文章甚为得体。八年,燕地灾荒严重,百姓多有饿死者,许多人流落他乡。圣宗以杨佶同知南京留守事。杨佶到任,即开仓赈恤灾民,并令卖儿女者为朝廷打工,以赎回儿女。宋朝使者梅询来朝,圣宗以杨佶迎送,二人多有唱酬,杨佶深得梅询赞赏。 重熙六年(1032),杨佶为翰林学士承旨时,母奈病逝,服丧期满,起复为工部尚书,历忠顺军节度使,朔州、武州观察外置使,天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职。十五年,出为武定军, 节度使。当时境内大旱,麦苗将槁,而杨佶视事之夕,即有雨降润田野。百姓歌曰:“何以苏我,上天降雨,谁共抚我,杨公为主!”漯水失故道,岁为民害,杨佶将自己俸禄捐出建桥,使百姓无涉水之苦。兴宗召还,郡中百姓攀辕泣送。 杨佶居相位,以进贤选能为己任,事总大纲,责成百司,人人乐为之用。其晚年多次请求致仕,兴宗不得已诏准后,除月给钱粟,四时遣使慰问外,还赐兵士数人侍奉。杨佶擅长诗文,卒后有《登瀛集》行于世。
◆史克忠 史克忠,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戊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十三人。 史克忠中状元后,曾于太平二年(1022),与耶律仙宁充贺宋正旦副使出使宋朝。余事不详。
◆刘二宜 刘二宜,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已西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三人。余事不详。
◆高承颜 高承颜,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1011)辛亥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两人。余事不详。
◆史简 史简,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开泰元年(1012)壬子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十九人。余事不详。
◆鲜于茂昭 鲜于茂昭,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开泰二年(1013)癸丑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仅六人。余事不详。
◆张用行 张用行,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开泰三年(1O14)甲寅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三十一人。余事不详。
◆孙杰 孙杰,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开泰五年(1O16)丙辰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四十八人。余事不详。  ◆
张克恭 张克恭,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开泰七年(1018)戊午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三十七人。 张克恭中状元后,为平州节度使宰臣,兴宗重熙年间官至司空。曾以堂后官身份充贺夏国王李德昭生日使。余事不详。 ◆
张仲举 张仲举,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开泰九年(1020)庚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四十五人。余事不详。
◆张渐 张渐,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太平二年(1022)壬戌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四十七人。余事不详。
◆李炯 李炯,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太平四年(1024)甲子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四十七人。余事不详。
◆张昱 张昱,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太平五年(1025)乙丑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七十二人。 据《辽诗话》记载:张昱中状元后,授为太子校书郎。辽国南京(今北京)城百姓因此年谷物丰熟,政宽人和,争相向朝廷献礼,争相观睹及第进士丰采,并通宵达旦欢歌畅饮,整个京城灯火如昼,士庶嬉戏,辽圣宗亦微服与民同乐。
◆张宥 张宥,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太平八年(1O28)戊辰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七人。余事不详。
◆张仁纪 张仁纪,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太平九年(1O29)己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二十二人。 太平九年八月(1029),渤海人在东京发动了反辽起义,张仁纪等同佐张杰守沈州,叛乱平定后,圣宗赐张仁纪等进士及第,以嘉其忠。余事不详。
◆刘贞 刘贞,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兴宗景福元年(1031)辛未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七人。余事不详。 ◆刘师贞 刘师贞,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圣宗重熙元年(1032)壬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七人。余事不详。
◆冯立 冯立,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兴宗重熙五年(1036)丙子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四十九人。 冯立科试题为《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辽朝御试自此科开始。冯立中状元后,授为右补阙,赐绯衣银鱼。余事不详。
◆邢彭年 邢彭年,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戊寅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五人,考场清凉殿。余事不详。
◆王寔 王寔,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兴宗重熙十一年(1042)壬午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六十四人,考场含凉殿。余事不详。
◆王棠 王棠,涿州新城(河北涿县一带)人,字号、生年不详。卒于辽道宗大安末年(1094)。辽兴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六十八人。 王棠博雅好古,善属文。乡贡,礼部、廷试皆第一,是辽朝的“三元”状元。中状元后,累迁上京(今内蒙古巴林旗一带)盐铁使,曾被诬受贿入狱,后查无实据,被释放,迁为东京(今辽宁辽阳)户部使。大康二年(1076),辽东饥民多有饿死者,王棠力请朝廷赈恤,被采纳。大康三年,入为枢密副使,拜南府宰相,后病逝于任上。 王棠为政练达,临事勤勉不怠,在任期间,法度修明,颇有政绩。
◆张孝杰 张孝杰,建州永霸(今辽宋朝阳)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清宁元年(1055)乙未科状元。 张孝杰幼年家贫,但好学上进。中状元后,累迁枢密直学士。因奏事失误,出为惠州刺史。不久,官复原职。清宁三年(1057),为参知政事。清宁八年,封陈国公。道宗因其勤勉干练,数以国事咨询,拜为北府宰相。 大康元年(1075),张孝杰被赐国姓——耶律孝杰。第二年秋猎,道宗一日射鹿三十,大宴百官,酒酣之时,诏令张孝杰坐于身旁。道宗诵《黍离》诗:“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张孝杰对奏道:“今天下太平,陛下何忧?,富有四海,陛下何求?”大康三年,道宗感叹道:“先帝用仁先、化葛,以贤智也。朕有孝杰、乙辛,不在仁先、化葛下,诚为得人。” 这年夏季,耶律乙辛诬毁太子,张孝杰与之同力相济,朋比为*。耶律乙辛诬害忠良,以张孝杰出谋划策为多。二人把持朝政,于道宗前相互吹捧,道宗将张孝杰比为唐之名臣狄仁杰,赐名张仁杰,并许放海东青鹰。大康六年,乙辛所做坏事渐被道宗察觉,被调出北院。道宗亦始悟张孝杰之好佞,贬其为武定军节度使。张孝杰后因私贩广济湖盐及擅改诏令获罪,被削夺爵位,贬安肃州。数年后,回归故里,病死家中。乾统初年(1101),被剖棺戮尸,族中家产亦被朝廷分赐群臣。 张孝杰久在相位,对财贷贪得无厌,与亲属会饮时曾言:“无百万两黄金,,不足为宰相家。”可谓集贪婪、*佞、精明、勤勉于一身之*臣。
◆梁援 梁援,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清宁五年(1059)己亥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五十一人,考场为百福殿。 梁援中状元后,初为儒林郎,后为武定军节度使、汉人行宫都部署。不久,又为辽兴军节度使。第二年,升任为枢密副使。 梁援曾任卫尉卿兼吏房承旨,加乾文阁直学士,知制诰。铨读考试,典掌贡举十次之多。 梁援长子梁庆先曾“五赴御试”,皆名落孙山,寿昌六年,被特恩放进士及第。梁援侄梁庆诏“三赴御帘,未第而卒”。
◆王鼎 王鼎,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字虚中。生年不详,卒于辽天祚帝乾统元年(1101)。辽道宗清宁八年(1062)壬寅科状元。 王鼎幼年好学,居大宁山数年,博通经史。当时,马唐俊于燕、蓟间有文名,尝与人相聚水滨,酌酒赋诗,王鼎偶至,马唐俊见其衣着朴素,将其置于下坐,欲以诗困之,先出所做索赋,王鼎援笔立成,众人惊其敏妙,马唐俊遂引为知己。 王鼎中状元后,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时,曾小憩于庭,俄有暴风举所卧之榻于空中,王鼎面不改色,但觉枕、榻俱高,言道:“吾中朝端士,邪不压正,可徐置之。”须臾,床榻徐徐落回原处,暴风亦止。 王鼎为翰林学士时,朝廷典章多出其手。曾上疏言治道十事,道宗因其通晓政务,事多咨询于他。王鼎正直不阿,人有过,必当面指出。为观书殿学士时,因与人宴饮,抱怨上不知己,被道宗夺官、杖脊、黥面,流配镇州(石家庄)。数年后,朝廷大赦,但独不免王鼎。镇州守臣召王鼎做贺表,王鼎借机以诗赠使者,中有: “谁知天雨露,独不到孤寒。”之句,道宗闻而怜之,随即召还,官复原职,后病逝于家中。
◆张臻 张臻,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咸雍二年 (1066)丙午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零一人,考场永安殿。余事不详。
◆赵廷睦 赵廷睦,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咸雍六年(1070)庚戌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三十八人,考场永安殿。 赵廷睦中状元后,曾为枢密直学士,后以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院事。不久,以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寿昌三年(1097),拜为南府宰相,同年以南府宰相身份出知兴中府事。余事不详。
◆刘霄 刘霄,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咸雍十年(1074)甲寅科状元。《全辽诗话》载:“东坡与辽使刘霄会食,霄育东坡诗云:‘痛饮从今有几日,西轩月色夜来新。’公岂不饮者耶?” 据此,知其曾为使者到过宋。
◆刘瓘 刘瓘,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大康五年(1079)己未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一十三人。余事不详。
◆李君裕 李君裕,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大康九年(1083)癸亥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一人。余事不详。
◆张毂 张毂,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大安三年(1086)丙寅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二十六人。余事不详。
◆文充 文充,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大安六年(1090)庚午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七十二人。余事不详。
◆冠尊文 冠尊文,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大安八年(1092)壬申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五十三人。余事不详。
◆陈衡甫 陈衡甫,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寿昌元年(1095)乙亥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三十人。余事不详。
◆康秉俭 康秉俭,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道宗寿昌六年(1l00)庚辰科状元。此科及第者八十七人。余事不详。
◆马恭回 马恭回,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天祚帝乾统三年(1130)癸未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零三人。余事不详。
◆李石 李石,籍贯不详,又名安弼。生卒年不详。辽天祚帝乾统七年(1107)丁亥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人。 李石中状元后,累官至翰林学士。辽燕京被金国所破时,辽兴节度副使张毂与时立爱降金,金任命张毂为平州留守,试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辽降臣左企弓奉命迁燕民北行,路过平州,张毂召李石商议,将左企弓杀死,反金投宋后,李石改名为安弼。在宋朝,李石官至徽猷阁待制。余事不详。

◆刘祯 刘祯,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天祚帝乾统九年(1109)己丑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九十人。余事不详。

◆韩昉 韩昉,燕京(今北京一带)人,字公美。生于辽道宗大康八年(1082),卒于金海陵王天德元年(1149)。辽天祚帝天庆二年(1112)壬辰科状元。 韩昉其先祖仕辽,累世通显。韩昉五岁,父亲病逝,其哭泣能尽哀。中状元后,补右拾遗,转史馆修撰,累迁少府少卿、乾文阁待制后降金。被加官卫尉卿、知制诰,充高丽信使。 高丽虽与金早就通好,也自称藩臣属国,但迟迟不进誓表,金国多次遣使要约,均无功而返。韩昉出使高丽,晓之以情,陈之以利害,终使高丽进献誓表。回朝后,完颜宗干大喜道:“非卿谁能办此?”又对朝中群臣道:“自今出疆之使者,宜择人。”第二年,金太宗加韩昉为昭文馆直学士,改礼部尚书,迁翰林学士,兼太常卿,修国史。 韩昉从天会十二年(1134)入礼部,任职长达七年之久,原因是当时朝廷评议礼制,制度或因或革,多依*其出谋献策,运筹推行。天眷二年(1139),韩昉任济南尹,拜参知政事。皇统四年(1144),韩昉上表,乞请致仕,不许。六年,再表乞致仕,仍被任命为汴京留守,封郓国公。不久,第三次表乞致仕,朝廷命以仪同三司身份致仕。天德元年(1149),加开府仪同三司,后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八岁。 韩昉性情仁厚,待人接物甚为宽容。曾被家奴诬告,查无实掘,官府将家奴还与韩昉,韩昉待之如初,并言:“奴诬主人以罪,求为良耳,何足怪哉。”时人称其像一慈善长者,韩昉虽为显贵,诗书未尝离手,且善属文,尤长于诏册,所著《太祖睿德神功碑》,为当世所称誉。自出使高丽归来,每高丽使者来朝,必问安于韩昉。
◆王翚 王翚,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天祚帝天庆八年(1118)戊戌科状元。余事不详。
◆李宝信 李宝信,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宣宗建福元年(1122)壬寅科状元。余事不详。
◆李球 李球,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德兴元年(1122)壬寅科状元。此科及第者一百零八人。余事不详。 注:辽史352页载:“保大二年,天祚入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等引唐灵武故事,议欲立淳。耶律淳不从,官属劝进曰:‘主上蒙尘,中原扰攘,若不立王,百姓何归?宜熟计之。’遂即位。百官上号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大赦。放进士李宝信等一十九人。”辽史353页载:“……淳病死,年六十……。德妃为皇太后,称制,改建福为德兴元年,放进士李球等百八人。”
◆边贯道 边贯道,丰州(今属山西)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朝某科状元。 边贯道三个儿子边元勋、边元恕、边元鼎,在金朝有才名,号为“三边”。边元勋是天会十年(1132)进士,官终于河间路转运使。边元恕十岁能诗,天德三年(1151)进士,因事被牵连,一度停铨。世宗大定元年(1161),太师张浩表荐,供奉翰林,出为刑州幕官,又被诬告,元恕遂不再为官。边元鼎天资聪慧,诗文有高意,当时的文人很难与之一争高低。
◆李遵顼(西夏) 李遵顼,西夏都城兴定府(宁夏银川)人,其祖上原为拓跋氏,唐赐姓李,宋赐姓赵,即帝位后用赵姓(见《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宋、辽、金纪年表》)。庙号神宗。生于西夏天盛十四年(1162),卒于西夏乾定三年(1225)。西夏天庆十年(1203)癸亥科状元。 李遵顼中状元后,为都督府王。西夏皇建二年(1211),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时,年四十九岁。改元光定。 光定四年(1214),应蒙古征调,李遵顼发兵三万帮助蒙古攻掠金国,因兵败宁州,拒绝再次发兵助攻,致使蒙古军队攻打西夏,李遵顼出奔西凉,转而采取联宋抗蒙攻金的策略。宋夏联合攻金取得惠州大捷后,因宋军配合不力,西夏军队再次受挫,联宋攻金策略遂告失败。后李遵顼又联蒙抗金。由于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反复无常及战事频繁,致使西夏 国力不振。光定十三年(1223)李遵顼自号上皇,传位于次子李德旺。西夏乾定三年(1225)三月,李遵顼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英文皇帝。
◆李遵顼(西夏) 李遵顼,西夏都城兴定府(宁夏银川)人,其祖上原为拓跋氏,唐赐姓李,宋赐姓赵,即帝位后用赵姓(见《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宋、辽、金纪年表》)。庙号神宗。生于西夏天盛十四年(1162),卒于西夏乾定三年(1225)。西夏天庆十年(1203)癸亥科状元。 李遵顼中状元后,为都督府王。西夏皇建二年(1211),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帝时,年四十九岁。改元光定。 光定四年(1214),应蒙古征调,李遵顼发兵三万帮助蒙古攻掠金国,因兵败宁州,拒绝再次发兵助攻,致使蒙古军队攻打西夏,李遵顼出奔西凉,转而采取联宋抗蒙攻金的策略。宋夏联合攻金取得惠州大捷后,因宋军配合不力,西夏军队再次受挫,联宋攻金策略遂告失败。后李遵顼又联蒙抗金。由于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上的反复无常及战事频繁,致使西夏国力不振。光定十三年(1223)李遵顼自号上皇,传位于次子李德旺。西夏乾定三年(1225)三月,李遵顼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英文皇帝。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0:46 , Processed in 0.034095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