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2203|回复: 1

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8 14: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巧稚】1983年4月22日,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与世长辞了。闻讯赶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她的挚友,她的同事,她的学生,她诊治过的患者,她亲手接生降临人间的普通公民,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同志,纷纷赶来向她告别。
  她为妇女和儿童的保健事业,操劳了60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50000多个小生命。如今,她离我们而去了。然而,她为人类所作的卓越贡献,她的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出生在福建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她5岁时便失去母亲,从小性格倔强。在父亲的引导下,她信奉基督教,向往着人类“平等、自由、幸福”。林巧稚学习勤奋,在学校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192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学堂。经8年学习,毕业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这个医学堂留下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在当时,一个28岁的女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她生长的年代,正是妇女们受着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重重压迫的年代。她决意冲破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旧礼教,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女人不行”的传统观念,为女子争一口气。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医生如果结婚生育,前途就要受到威胁。在事业和个人幸福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她把事业放在了第一位,为此宁肯独身。
  青春是美好的,林巧稚的青春却是在艰难中度过的。她虽然没有享受到通常女性应得的爱,但却享受了那博大的人民之爱的滋润。在旧社会,当她看到无数孕妇到分娩前还得不到休息,仍在做着繁重的劳动,否则就有被解雇或无法生活的威胁时,她表示了莫大的义愤。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她要求社会给予妇女生理上的照顾。并且她坚信,这一天总会来到的。
  新中国诞生了。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一帧开国大典群英图,挂在家里会客室的墙上。她是这样表述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的:“在我眼前,云雾散了,雨过天晴了,我受着阳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是的,林巧稚已经不是青年了,她不是用歌唱、欢呼,而是用把自己的感情、力量倾注到妇产科事业上的决心和行动来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她专心致志地考虑新中国的妇幼保健工作。
  林巧稚看门诊,从不三言两语便把病人打发走,总要盘根问底,甚至家务琐事,她也不厌其烦地细心询问。她把妇女的许多疾病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及夫妻生活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治疗和调理。对于个别医生的冷嘲热讽,她这样反驳:“医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没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怎么能治好病?”她要求下级大夫对病人要热情,说话不能刺激病人,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从医生护士的言行上看到生的希望。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林巧稚晚年,病魔缠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里修改、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的实践总结。就在1983年4月21日,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个婴儿。当秘书问她:“主任,你这双手接了多少个孩子啊?”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千千万!”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给妇女和儿童,她献身祖国医疗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将留芳百世。
 楼主| 发表于 2007-8-28 15: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巧稚的故事
林巧稚———终生未婚源自一句戏言
一九二七年七月,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了。
     看到女儿已经长成了文雅、秀丽的大姑娘,父亲林良英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欣慰,他微笑着问女儿:“阿咪你毕业后打算做什么?”
     林巧稚注视着父亲,似乎想说什么,可一看到父亲那苍老的面容、斑白的两鬓,就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阿咪,有什么打算你就说吧,别憋在心里头。”
     林巧稚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了:“阿爸,我想学医,协和医科大学,要八年。”
     继母在一旁大声嚷起来:“啊,八年?那得多少钱!上大学干什么?你现在已经是二十出头的人了,再上八年学,还嫁给谁呀?”
     林巧稚倔强地回答:“那我就不嫁,一辈子也不嫁!”
林巧稚心里也不好受:是啊,负担这么昂贵的学费实在是太艰难了!人口众多,父亲多病。
     整个下午,林巧稚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傍晚,父亲敲开了门,“阿咪,还在生气呀?”
“我并不是生气。”林巧稚摇摇头,“我只是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女人就得一定嫁人?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有自己的抱负、自己的事业?阿爸,我晓得家里困难,可是我还是想上大学!我不想依赖男人,更不想成为男人身边的一个摆设!”
“八年时间虽长些,但协和是最正规、最严格的医学院,在那里可以受到最好的医学教育,我想当医生,而且要当一个好医生,救治人们的身心疾苦。”
一九二七年八月,林巧稚顺利地考取了协和医科大学,从此走上了从医的道路,并为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1929年:她是唯一获得“文海奖”的医学博士
1929612林巧稚毕业了。和同学穿着宽大的博士服,头戴方顶博士帽,从院长手中接过了协和医院的毕业证书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
林巧稚获得了这一届协和毕业生的最高荣誉———“文海奖”。
文海,是早年协和医学堂的一位外籍教会医生,他捐出了自己的全部财产,作为对协和毕业生成绩最优秀者的奖励。
“文海奖”每届毕业生只授予一人。它不仅是很高的荣誉,还有400元的奖学金,相当于一个助理住院医生一年的工资。因林巧稚几年来课余为公益活动尽了许多义务;为人热诚、有爱心,她在热心公益的同时,学习成绩极为优秀,最终决定将“文海奖”授予林巧稚林巧稚在掌声中接受了院长的祝福,也接过了“文海奖”的证书和支票。
沦陷时期的那个雨夜,她救了一个贫穷的产妇和婴儿
有一天,傍晚时分下起了雨,突然听到大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拍门声,门外站着个浑身淋得透湿的汉子,他从永定门外赶来,说是“家里的”快不行了,生孩子难产,两天一夜还生不下来,林巧稚详细问了产妇情况,拿起出诊包就走,她跟着汉子赶到永定门外,已近半夜时分。
产妇躺在撤去炕席的光炕上,身子下铺着旧布缝的草木灰袋。血水、羊水浸透了草木灰,赤裸的下身被污黑一片。她的眼睛紧紧闭着,不时发出长长的呻吟。
林巧稚迅速为产妇做了检查———腹中的胎儿横位,胎心音有些微弱,长时间的挣扎,女人已没有了气力。
她亲自为产妇洗了脸,又给她擦洗干净了下身,她撤去脏污的草木灰袋,在炕上铺上条干净的旧被单。然后,她一条腿抵住炕沿,一条腿跪在炕上,轻缓而毫不迟疑地一下下正着胎位,嘴里小声地安慰着女人,一次次地细致引导,一次次地倾听胎心音跳动,等待中,她还给产妇喂下了大半碗棒子面粥,渐渐地,胎儿的头进入了产道,终于,林巧稚熟练地握住了产钳……。
晨光熹微中,林巧稚用产钳接出了婴儿,她倒提着脸色发紫的婴儿轻轻拍打,婴儿哭出了声,林巧稚这才才深深地喘出了一口气,她面对婴儿的父亲说:“是个男孩儿,祝贺你们!”衰弱极了的女人睁开了眼睛,两行泪水顺着眼角流向耳根。
林巧稚看着这个一贫如洗的遥?蚩?俗约旱某稣锇???锏募胁阕芊抛乓恍┣??员覆皇敝?瑁?美粗芗们钊耍??贸黾刚懦?狈旁诳煌罚?院鹤铀担?ldquo;她太辛苦了,等她缓过来,你给她做点吃的补一补。”
“文革”的寒冬中她给“黑帮”的女儿爱的温暖
冬天的北京,寒风凛冽,下午时分的东单菜市场路口,行人缩着脖子步履匆匆,林巧稚路过这里,眼前出现了一个姑娘熟悉的身影。姑娘低着头,目不斜视地走着,是彦彦!
林巧稚想也没想,一把抱住了姑娘,连声问道:“你好吗?彦彦!”傅彦眼眶湿了。记不清有多久了,没有人敢和他们家人说话,没有人问他们一声死活。
林巧稚瘦弱的身体紧拥着她,让她感到一阵久违的温暖,这时,林巧稚从衣兜里掏出了几块钱塞到傅彦的手里,说:“孩子,拿着……”她有些懊恼,兜里只有这点零钱。
泪水涌上了傅彦的眼睛,她深知“牵连”意味着什么,挣开了老人的手,快步离开。
走到路的拐弯处,她忍不住回头望去,林巧稚站立在寒冷的街头,一动不动的目送着自己……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林巧稚家里的电话铃骤然响起。电话里传来了异常微弱的声音:“我是傅彦……想找……林大夫。”
从北京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的傅彦病了,她得了“血崩”症。村里的一位农民大嫂把她背回北京,奄奄一息的她想到了林巧稚
没有丝毫犹豫,林巧稚把傅彦接到自己家里。
立即给她做了检查,确诊为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子宫功能性出血,林巧稚已靠边站,但仍反对给患者进行子宫切除,坚持保守治疗,为患者保留了子宫。造反派批判她阶级立场有问题,林巧稚回答说:“我是一个大夫,大夫有大夫的道德!我看了40多年的病了,哪个人应当收留住院,哪个人不应当收留住院,要看她的病情,不是看她是谁。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怎能见死不救,能治而不给她治呢?”
19834月,深夜,她昏迷中喊着:“快!快!拿产钳来……”
1983年春天,林巧稚病情突然恶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同时并发,协和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多次组织专家会诊,运用各种技术挽救她的生命。
但是,林巧稚一次比一次长时间地处于昏迷中,当她醒过来时,不止一次地要求停止为她用药,她说:“不要再抢救了,那些药,留给别的病人用吧……”
这天,赵炜来的时候,林巧稚刚从昏迷中清醒过来。
认清来人后,她想起了一件心事。她断断续续地说:“……我从不愿意走后门。但有些事想走邓大姐的……后门,请她关心一下建立……妇产科研究中心的……事情。”
说这些话时,她集中起了已经不听指挥的思维神经、语言表达神经。她累得有些透不过气来。
赵炜不由得一阵辛酸,她贴近林巧稚,捧着她的一只手说:“林大夫,这不是‘后门’,这是正门,您放心,我一定代您转达……”
一天深夜,五号楼二层的特护病房里,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呼喊声:“快!快!拿产钳来!产钳……”
值班的护士疾步跑到林巧稚病床前,她留心看了看心脏检测仪,然后轻声叫着:“林主任!您醒醒!林主任……”
连续好几个夜晚,护士们已经习惯了林巧稚这样的叫声。
刚开始,她们很紧张,为了让她安静下来,她们会去安抚她,把她叫醒,后来,她们有了经验,当林巧稚再喊着要产钳时,她们会拿起身边的一件东西递到她的手里,她抓得很紧……
1983422,北京的的正午时分。林巧稚在一阵悸动后,血压骤然下降,呼吸停止,心律不再搏动。
临终,她的神情十分安详,仿佛值了一个长长的夜班后进入了梦乡。她的脸庞光洁干净,额头、眼角的皱纹全都舒展开来,阅尽82载寒暑春秋,她走得很平静,走得安心。
她留下了了自己的遗嘱:
三万元积蓄捐献给医院的托儿所。
遗体供医院作医学解剖用。
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
林巧稚大夫是中国妇产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高尚的医德医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她不为名利所动,婉拒海外重金相聘、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高度赞扬。“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光熠熠照人间60个字反映了她近60年的工作和她的业绩。
为了纪念她,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90年颁发了林巧稚纪念邮票和首日封。
林巧稚大夫生于厦门,是厦门人民的骄傲,1984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和鼓浪屿区政府在鼓浪屿建造取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园,园中屹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绩展览室”。邓颖超同志亲手在园中种植二株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的秀逸高洁的品格。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在1985年、1989年和1992年分别出版了60余万字纪实文学《林巧稚传》。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向林巧稚大夫学习,继承林巧稚精神,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声声誓言,掷地有声,见证着每一位妇幼人投身妇幼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5:10 , Processed in 0.04266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