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4192|回复: 4

淇河、林氏与“西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6 15: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夲帖转自河南鹤壁市朝歌林氏宗亲会暨林坚学会会长林凯山)


    淇河,古名淇水、山河,因发源于淇山(又名沮洳山、大号山)而得名。她流经辉县市(原辉县)、林州市(原林县),从鹤壁市郊区南部进入淇县,绕淇县东边缘自北向南约四十公里。在汉代以前,淇水注入黄河。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曹操在淇口筑堰,使淇水东流-注入白沟,以通粮运。白沟就是现在的卫河。商、周时期,淇水两岸盛产竹子,名为“淇园”。竹茂鱼肥,风光优美。(2)
    在中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中,描绘歌咏淇水的诗章流传至今。如《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卫风·氓》中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卫风·竹竿》中有:“翟翟竹竿,以钓于淇”;《邶风·泉水》中有:“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淇河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名河之一。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因境内的淇河而得名。在殷商前期,淇县原名洙邑(音妹),又名妹乡。殷王武丁始在此建都。但不久又外迁。武乙三年,都城自殷(今安阳市)迁都于河北;十五年,又自河北迁都于洙邑,历经太丁(又叫文丁)、帝乙、帝辛四世。帝辛中期,将洙邑更名为朝歌。周武王克殷后,纣予武庚驻朝歌以继殷祀。武庚反周复殷失败后,康叔以朝歌为都城建立卫国。(3)二百多年后,卫国先迁都于顿丘(今滑县境内)继而迁都帝丘(今濮阳附近)
    楚汉争雄时,项羽封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朝歌地名,沿用了两于余年。一九七八年印刷的《中国地图册》中,在淇县地名之下,仍加注朝歌二字。(4)由于朝歌在古代史上长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淇河也因此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名河之一。
世界林氏宗祖比干,是太丁(又称文丁)帝王子,帝乙胞弟,帝辛王叔,原名干,因封于比(今山东曲阜附近),叫比千。比干幼年聪慧,博学多才,十几岁时就参于政事。帝乙在位(5)的二十多年中,比干是王兄的重臣,参与朝政大事的决策,官至少师高位。帝乙临终时,将王子辛托孤于比干。
    殷商最后一位帝王辛,在王叔比干辅佐下,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并在朝歌城西深山中操练兵马,发展农牧,提高冶炼铸造技术,兵精粮足,国富民强。在比干的建议和支持下,御驾亲征东夷,开始了先帝未曾完成的开拓疆域,统一中国的大业,并取得军事上征服东夷的重大胜利。帝辛又派太师远征东北,卓有成效。致使殷商疆域,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北到辽宁,南至长江流域。使殷商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可以说,帝辛是中国大统一的奠基人之一(6
和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的发展变化一样,帝辛在“纣王江山,铁桶一般,的大好形势下走了下坡路。他开始居功自狂,嫉贤妒能。任用善谀好利之徒,崇信妲己。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淫声靡乐,酒池肉林的生活。他用严刑峻法镇压迫害臣民,出现了众叛亲离,分崩离析,民不聊生的局面。庶兄微子因纣王拒纳谏言而被迫出逃;王叔太师箕子多次进谏,因纣王毫不理睬而佯狂为奴。在这种情况下,比于认为:“为人臣的人,不得不以死相争”;“王有过不去进谏,就不能算是忠臣;怕死而不敢讲话,就算不得勇敢。王有过就进谏,就是因拒谏而得祸致死,才算得是真正的忠臣。”随直言强谏怒斥纣王三日不去,触怒纣王,被纣王剖腹摘心残害于朝歌城内的“摘星楼”上。(7)后人为怀念千古忠臣比干,将现存的摘星楼楼基,称为“摘心台”。
    比干殉难时,比干之予比坚才十多岁。(8)夫人陈氏(有说是伪氏)为避纣难,带幼子星夜逃到朝歌城西深山林海之中。在长林石室中,靠山泉野果,度过一年多的逃亡生活。念及受到深山林海的掩蔽而躲过劫难,遂改姓为林氏。周武王克殷后,在朝歌下令封比于墓,(9)又在山林石室中,找回陈氏母子。武王以为林坚是殷商先王之后,忠臣比干之嗣,且能拒害而避难,其智足以任政。遂封坚为大夫,食邑清河,封爵博陵。从林坚起,天下始有林姓。朝歌也因此成为天下林姓发祥纪念地。
西河”并不指具体的河,而是“西河堂”、“西河林氏”、“西河九龙族谱”等之“西河”。
    林氏宗祖比干,诞生、成长、从政、殉难在朝歌,殉难后葬于朝歌南三十    五华里处的王畿之上。经历代地域沿革,今属卫辉市辖区。林氏得姓始祖坚公;诞生、成长、改姓、封爵、安葬(10)在朝歌。早在夏代,今安阳以南直到今淇县以北,就有“西河”地名。沈起炜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一书记载:“帝廑(胤甲、顼),扃之子,居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从夏、商到西周,古河水(今黄河),从洙邑(后来的朝歌)附近,分成南北流向的两条支流东河和西河。(11)淇水注入黄河支流西河。今安阳以南直到淇县以北地区,位在淇水和西河之西。故这一带有“西河”地名。西河地域属古九州中的冀州。这一地区,是周初林氏族人最早蕃衍生息的地方。所以“西河”二字,在林氏族人中影响深远,流传至今。
张传玺、杨济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附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第61页,注明从夏、商直到春秋、战国的“西河”,是现今安阳以及汤阴、滑县、浚县、淇县地区。一九五六年以前,四县均属安阳。一九五六年鹤壁建市,市区为汤阴、浚县、淇县交接处的一部分。少晚又以市带县时,浚县、淇县划规鹤壁市。所以,整个鹤壁市、县,都处于古西河地域。
    林氏族人为怀念祖先早期的“繁衍生息”之地,并显示林氏族人同根同源,同为比干、林坚后裔,多将本族分支称为“西河林氏”,将家谱属名为“西河林氏族谱”,将堂号称为“西河堂”或“林西河总堂”,将族人的社团组织称为“西河林氏总会”,“旧金山林西河总堂”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做过夏代帝王胤甲都城的“西河”,在后来的地图中消失了。河水在冀、鲁、豫大地上忽南忽北的河床滚动,也使河水的支流东河和西河不复存在。原来注入河水支流西河的淇水,汉代后期改注入卫水。“西河”地域在人们心目中淡忘了,在大多数人们记意中消失了。
战国后期到唐代,地域区划出现了郡县制。在这一历史时期,国内出现了多处“西河郡”建制。林氏族人中的一些写谱人,因对古代地名和区划建制不了解,将古代地名“西河”地域,误称为“西河郡”编写入族谱。表面看两者仅一字之差,实质上是大错特错。使“西河”二字失去了“先祖繁衍生息之地”的原义。
    战国后期设置的“西河郡”,位于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西汉设置的“西河郡”位于今内蒙古东胜县境内;东汉设置的西河郡,位于今山西离石县境内;三国魏直到隋初设置的“西河郡”,位于今山西省汾阳地区;东晋时的“西河郡”,位于今云南大理一带;唐代又一次在今山西汾阳设“西河郡”。上述各代设置的“西河郡”,和林氏先祖早期繁衍生息之地毫无关系。所以,将“西河地域”之西河,混淆为“西河郡”之西河,将使林氏族谱、堂号、社团组织使用之“西河”二字无法解释,毫无意义。
也有族人为了自园其说,在族谱中写了林坚公“封爵博陵”之“博陵”,说成“博陵又称西河”。这种说法也是缺乏文献依据的。近几年我遍查多种地理地名资料,即找不到“博陵又称西河”,也查不到“西河即古博陵-的记载。
    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淇河、林氏与“西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5-23 2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26 10: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08: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太好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0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07:36 , Processed in 0.04422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