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找回密码
 注册林氏论坛会员
查看: 9587|回复: 13

福建林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1 16: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navy size=5><STRONG><BR>据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载:林 ,"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辞海》历史分册〈中国古代史〉称:"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现据众多历史资料概述如下:?太始祖比干公,生于公元前1092年四月四日,沫邑(古称朝歌)人。商王文丁之子,帝乙之弟,纣王之叔,封于比,故名比干,乃黄帝第三十三世孙。帝乙时,佐兄巩固政权,呕心沥血;纣王继位后,受命辅佐,官少师,披肝沥胆。商末,纣王荒淫无度,微子去国,箕子佯狂,国势危殆,比干累谏,纣王积怒,遂杀比干,剖腹验心。暴纣还下令株连其亲属,当时比干正妃有妫氏怀孕三个月,恐祸及,即携婢女四人避难于牧野。及期于长林石室产一男,因其地泉水淙淙,取名泉。周武王克商,即派大臣褒封比干墓,铸铜盘铭。并派人查得比干遗腹子,因生于长林石室,即赐姓林易名坚,拜为大夫,食采西河,后移封博陵公。博陵(今河北蠡县一带)乃林姓发祥地,比干即是林姓太始祖。比干卒于公元前1029年10月25日,终年63岁。葬于朝歌,即汲县北十五里(今河南卫辉市) 。历代帝王名贤谒比干墓,建庙立碑,景仰封崇,誉之为"万世谏臣之祖"。古往今来,无数炎黄子孙以比干为典范,激励自己高风亮节,为民族振兴,祖国昌盛,勇赴国难,以死报国。有两幅对联为证: "剖心明忠赤,精神赫赫齐穹壤;忠谏救国颠,烈气飘飘凛雪霜。" "天地同流,为万世谏臣之祖;凛然正气,显历朝忠烈之名。"?始祖坚公自长林得姓后,苗裔最初居河南淇水一带,因其位于古黄河之西,故有"西河衍派 "之堂号。后博陵聚族,遂成阀阅。"或时迁而南渡;或世乱而北移;或受爵而西分;或因居而东徙",支派播遍九州。最为辉煌的一支派,东徙齐鲁,为孔门弟子的林放,问礼之本在七十二贤之列,望称济南。林放之后裔礼,官太子大傅丞,晋怀帝永嘉元年由济南徙籍下 邳,遂为徐之冠族,辉泽下邳。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州板荡,衣冠卿相徙 闽居之有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唐定天下氏族,推晋安之林为甲姓"。?<BR><BR><BR></STRONG></FONT></P>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入闽   
    入闽林姓,与其他各姓一样,都是从中原迁入的。就目前已掌握的资料确定,林姓入闽主要 分为四期:一是东晋明帝太宁三年,林禄公奉敕守晋安,其后裔在八闽繁衍,晋安世系是福建林氏的主流派;二是唐高宗时随陈政入漳的浦南林;三是唐末随王潮从河南光州入闽的固始林氏;四是宋初由房州辗转入闽聚居闽西的柴林世系。?闽林主流派的始祖林禄公,因匡扶晋室,建立功勋,追封晋安郡王,墓葬温陵九龙之岗(今惠安泉港涂岭)。其后裔世居莆田,至唐开元年间,晋安十五世万宠公,生三子:长韬公为阙下祖;次披公为九牧祖;三昌公为游洋(雾峰)祖。其后裔繁衍,在我省、在全中国,仍至全世界,多数为这支派。时至今日,闽、台、两广、海南以及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各地林氏宗祠,都常见"唐代兄弟九刺史,宋朝父子十知州"的对联,这就是对闽林世系"九牧传芳" 渊源的概括和真实写照。?
三、南安诸林概述   
    ①奎霞林:   系九牧长房,初居莆田前埭埔尾,移居仙游埔锦。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由仙游徙居奎霞 。肇基始祖旻斋公列晋安卅世。历七 百余年,传廿七世。在地居民八百户,人口三千二百多人;连同港、澳、台同胞,海外宗亲计1万5千多人。据不完全统计:旅菲4千余人,旅新加坡近300人,旅日100多人,旅港3000 多人,迁台数十人,旅居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美英法诸国的有100多人,全村侨属9 5%以上。字行是:"孔唐孙万象,昭代世泽长,贤良贻统绪,显耀重文章。"?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
   ②瀛溪林:   开基祖济安公(属晋江锦马十四世),系九牧二房。元朝从晋江徙居南安卅六都宋园(后称溪 尾)。后裔分布在内厝、梧茂、落坑、前梧和草厝田头等五个自然村划属官桥镇,也叫顶林;溪尾、上林、尾头、楼仔、内外田头、砖仔埕和大盈八个自然村划属水头镇。总人口约17 000人。在大盈附近,还有下洪、溪南、西桥、水头、官厝寮。后埭头等村的林姓和瀛溪林十三村合起来统称西林,辈份为:"孟元高振起,辉光玉树荣,时承雨露润,日映枝叶新。 "
?  ③山外林:   这支派,南宋末由仙游的三会里迁出,首居泉邑,再住榕桥,后定居山外(今称宣化)。开基 一世祖致政公,传至十三世时,才定昭穆辈序为:"廷允光祖德,修身学贤圣,传世筹增英 "。全村姓林,现住人口4800人。其间移居永春蓬壶、台湾、东南亚等地,人数不 亚于在住人口。由于建后桥水库,山外林割潭内角参与大埔村,还部分迁居彭美村,人数约 2000人,这部分林姓与山外林同宗同辈。山外林灯号:"九牧传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④鹏洋林:    自南宋末由莆田迁入,先居顶溪美,后在鹏洋(今称彭美)埔边定居,据资料推算这支派应是 明朝初期入住鹏洋,灯号也是"九牧传芳"。现住人口3000余人。辈份为:"治源明廷允文卿,贻开家宗礼义兴,经伦德业孙谋远,科第传芳祖泽英。"?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
⑤三堡林:    三堡村林姓由坑头、三舍桥、胭脂巷合成,其祖源皆出自九牧之派。而在明朝中叶由不同地 方迁入,采用辈份也不一样,一九四四年三堡林姓联手修谱,三合一采用贻穆辈序为:"世 德贻谋远,伦恩赐庆荣。"现住人口1100多人。?
   ⑥东后林:   明嘉靖年间由漳州海澄迁入。开漳一世祖--明经贡元授漳州府学正堂汝善公,传至五世邦 旭 公,生子五,长子璋公开基东后,传至今已第十九世。从第六世始编谱牒,昭穆辈序为:" 朝廷启汝,乃成佳世,忠孝友生,经伦华国,诗书赞绪,礼乐传芳。"现住人口3000多人, 并有迁居厦门、同安、台湾、东南亚各地。最突出的一支于明末崇祯年间,迁入仑苍镇丰富村,现住人口1600多人。"启"字辈时,有兄弟数人外迁同安琼头、马巷、另辟天地。其间还有不少人到东南亚、台湾等地,仅在马来西亚的丰富村林姓侨胞就有600多人。?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
   ⑦后埔林: 从漳州迁入,开基祖伯灵公,昭穆辈序为:"守仰物鹏,拔时士廷,日启孙谋,惠泽丰隆,有志缵绪,绍述绵长。"现住人口1300多人。后埔林姓徙居东南亚一带为多,人口有1800多人。?
   ⑧福水林: 于明嘉清年间,由晋江古圳(今鲤城区江南镇)分居而来,属九牧二房藻公的后裔。开基祖朴 轩公系古圳毅然公之三子,开基福水后,没有编字行,直至五世凯园公(林奏功,清康熙39 年登进士第)始撰十六字云:"臣子应尔,惟忠与孝,慎持厥德,可以垂后。"已繁衍十七世,现住人口3000多人。传至五世时,二房分派南安官桥章田村目投芸定居,梅山诗溪村林 姓也由福水移入。清朝末期,福水林姓徙居东南亚为数不少。值得书一笔的是:康美的福水林与松柏岭、竹林,丰州的素雅、后间、玉湖等石砻地区的林姓,俗称"六林"。
? ⑨素雅林:  昭穆辈份为:"汝望尧舜文,世志伟承尊,垂克忠心示,元慰孝子孙。"1996年石狮市蚶江 镇玉山林姓修谱,发现第九世邦首公移居南安廿一都石砻清园内,经确认素雅林姓是邦首公 的后裔,因字辈各异,修谱时新编:"秉承忠孝,宝元圣谕赞明哲;雄镇晋安,贤裔南疆建硕勋。"今后字辈与玉山林姓统一。现住人口1400人。
   ⑩后垅林: 开基始祖忠德公,由晋江西坪迁南安八都林坑,再迁南安十八都侯?尾崎,经过多次迁徙,清朝顺治年间,后定居南安五都从政乡后垅堡居住至今。1958年建造水库时后垅林其后裔的一部分迁居新林赤土山。现共有在住人口1100余人,灯号:"九牧传芳"。家谱中新开字行为:"金盌声清远,世代子孙贤。积善修德政,种梅发新枝。"?
   (B11)?林柄林:   开基祖安公,是九牧五房晔公的十七世孙。元至正年间避乱移居南安八都,初居官柄屯。子 真魁公筑室于林柄,置田产,立班户,振家声。自建基至今,历近650个春秋,已传廿五世 。现有在住人口800多人。自三世起,历代都有往外迁徙,且人数颇多,分布极广。南渡马来西亚,发展至今300余人;移民泰宁下渠等地,人口也近300人。移居厦门、漳州、龙海、永春、仙游、福清、闽候、连江、平潭、福州、闽清、永安、永春、浙江温州、江西、广东、台湾以及南洋等地。字行:"知,侯甸万邦,簪缨奕叶,奎璧联辉。"
   (12)?山坪林:   
向阳山坪林,分布于旗星、卓厝、土地盇、华溪及中董田,人口4000多人。始祖以仍公,九 牧六房派下,元至正(1341-1368)年间,由永春碧坑(现东平内碧)迁入南安八都。自开基至 今历650余载,已传廿五世。字行从十三世起用:"仲仁仕公卿,道学彰孔孟,文笔即经华。"由山坪林外迁的颇多,分布于福州、闽清、永春、永安、永春、莆田、仙游、泰宁和浙江等地,还有迁台湾、金门和马来西亚的。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
(13)?林坂林:   开基始祖谦达公,为晋安三十二世,元初由上舍授朝奉郎,监漳州税院,迁居武荣南安十五 都林坂,现划属梅山镇璞山。水口村的林姓及码头镇内柯、金中村的林姓,都是谦达公的华裔,现住人口8000多人。在林坂共同的祖祠里,保存着一部完整的清光绪19年修纂的,名为《九牧林坂柯内林氏族谱》,字辈从十三世始编:"良叔明世,渊源有自,翼祀永昌。"清 光绪年间续编:"贻谋垂后,赐阙传芳,诗书踵起,允迪前光。"其间,有迁往福清、广东 、莆田涵江的,还有衍居台湾、印尼、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宗裔,人丁众多,难以统计,尤以菲律宾为最,约近千人。林坂林乃阙下林家"宋九牧"在南安派下的一支旺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4)?登科林:   明朝中叶,钦五公从南安诗山上埕(现今的诗山镇红星村)迁入,开基了登科。昭穆辈序另有特色:"一世曰钦二世永,三世曰日四世宗,五宇六文七世缵,八仕九逢祖泽芳,十三曰孝 十四友,敬承家范孙谋长,修明伦纪昭先德,问礼敦仁绍古风。"现住人口1700多人。后在 九世至十二世之间,有裔孙移居龙海、漳州、南安的丰州;到南洋谋生主要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及澳大利亚、美国等,人数不亚于在村人口
   (15)?诗溪林:   诗溪林姓始祖金山公于明洪武初年,从仙游大济迁居永春南无石。后涉溪流南迁至此,初定 居溪之东畔,其村遂名溪东。金山公生有四子,历数世子孙繁衍,村落向溪流的西北岸发展,至今六百多年,现在住人口1万余人。现划属诗山镇声东、西上两村。其间,徙居菲律宾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诸国及台湾、香港等地,有近万之众。最近,江西上饶的黄塘、三清山等地林姓根据族谱来寻根,确系我诗溪林十一、十二世时迁徙的,现也有近万人。灯号: "九牧传芳",属唐九牧九房派下。传十一世始编辈行:"雕饰文明,丕振箕裘观上国;温仁笃宗亲,保世延长怡积厚。"后续:"兴邦开景运,伟业庆恢宏。"字行:"光其祖武,永 赐绵联绍克家;礼本隆昭代,生枝盛大在培深。"后续:"奋志宜刚毅,俊彦人中龙。"林氏论坛&林氏宗亲网
   (16)?杏莲林:   杏莲林包括金淘杏山村的枫紫兜、厚厝和莲峰村的坝垅、美园。肇基始祖观茂公,于明洪武 年间,由安溪依仁里(光孝村)迁入,至今传廿二世,现住人口2000多人。其间迁居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及台湾、厦门、泉州等地,人数不少。唐九牧派下。?辈份讳行:"坦录清杏苑,开春景莲园"。续订:"殷仁福泽周礼典常,永垂为则允肇其晶。"字行:"文章资国本,忠孝振家声。"续订:"世德作逑前微克笃,明纪敦伦以序昭穆。"
   (17)?亭盇林:   
开基祖巨川公,系唐九牧端州刺史苇公派下19世孙。清初由安溪县镇府乡迁入莲峰亭盇后, 至今已传21代子孙,现在住人口约1860人。辈份讳行:"郡王世泽绵,忠应天庭大,籍统耀 芳声,前人思惠沛,承绪衍丕基,孙曾荣国泰。"字行:"州牧貊德音,祚永元宇熙,燕贻 垂令则,伯仲乃咸宜,文章昭奕礼,礼义守家规。"三世移民浙江平阳,四世移居永春湖洋;四世移居德化南埕。?
   (18)?石境林:   
开基始祖朱大公,于明末由永春横口乡福中村福鼎迁入。与福中林同属大田吴山镇梓溪禅林始祖 林发旺公派下。历经四百余年繁衍廿代,现在住人口2000余人,旅居海内外,省内外约1000多 人。昭穆辈序:"元仕亢宗,祖德重光,克守定训,永世传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江上林街林氏
         连江林氏
据林氏族谱记载,连江县内林氏始祖原籍河南光洲固始,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官至御史。审知殁,延羲失政,林御史与御史中丞孙敏、太子宾客刘赞等数谏,不听,林御史、孙敏弃官,遁至连江保安里(即马鼻)隐居。经五代、宋、元诸代,发祥子孙,迁居各地。元代,道沃林有大次子林添兴(约生1328年)迁居邑治,为连江上林街林氏之祖。林添兴第三子林保生(约生1350年),于1375年赘入大埕,成为大埕林氏之房主,至今有二十世传人。
《连江林氏族谱》谱序
  祖开伟儒,河南光洲固始人也,唐景福间,官御吏时,秦宗权,黄巢乱关中,天下骚动。独王潮守闽,境内晏然。公挈家从王潮弟审知,审?等来闽。潮殁,审知历后称王,仍以公为御史,至审知殁,延曦失政,公与御史中丞孙敏、太子宾客刘赞,数谏不听。赞饮毒自杀。公与敏弃官,俱遁至连江保安里,敏鼎建东山禅寺,置田宅为常住之资,日以诗酒往来,韬晦至老,而尘事不屑焉,此乃孙氏家乘所誌也!
  辛未之春,修整大宗祠、拓基二丈余、设中门、砌石桥、展后庭、旁通走马楼,规制一新,计费五百金。昺父肩厥任,因据旧谱得官岭后,林乃迁邑。
  始祖復生公,次北信生公,裔孙概然曰:古人迁徙无常,间隔百代,遥属千里,后人有志,未有不以通谱相亲矧?,在数十里之间,忍听疏远乎?视诣官岭,劝诸族众捐资三十金奉房祖信生公主入祠,考其谱怢,惨遭夙?,渺无所有,不胜嗟叹。欲议举修谱祠又乏资。壬申岁在陈姓课读之余,留心细究,绍流溯源,得八世祖载康公死葬最为确凿。自是以为远而?,姑留其系,未敢矫以于诬。遍观猫坑郑后墓下,并蛤沙岩头诸山,皆吾族列祖之墓。但代远年湮,碑字模糊,实未能识为何代何祖必修,志其山场界址,以杜影占之弊,详陈巅末,以为篆之津梁。嘉庆岁次壬申秋,邑房十五世裔孙昺谨识之,始祖复生公行一,房祖信生公行二,元至正时人,善梁采伯氏,复生公迁居邑治,季北保生公赘子大埕。邑房建有宗祠在文山之左,嘉庆十六年修整祠宇。(邑房昺公所志,辛未之春修整大宗祠,年间同距今一百七十九年,明年亦是辛未年,三甲子之久。)邑属有敦本之谊,秋七月得奉公主以合祠考,二至七世,惨遭风焚,谱牒遗亡,名讳昭穆,此系并坟山从详载其确凿,是自八世祖以衍传,至于凤鸣林氏宗族,与道沃林氏宗族,溯源于元代有大公之次子添舆公以衍传,总之,系属同族之分支矣!
  查考墓碑记载,接大埕祖墓载“凤鸣上林聿章公、凤亭邱孺人佳城、本山坐庚向甲、大清光绪丙子冬造(光绪丙子即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又接儒洋宫前山,俗称大沃墓。根据以上谱帙祖墓载材料,由官岭族人林启仁、启宫等至邑城关查询情况,迭经数次查实,于庚午年二月(1990年),官岭、大埕、上林、道沃族亲座谈研究,得出以下宗亲硕果:凤鸣林氏宗祠分上林、道沃、官岭等支是同宗族亲,同气连枝,一脉相承:考究以往谱帙,证实无疑,列入谱序作为族谱木本一源之依据。
  庚午年二月,邀集上林、道沃、官岭宗枝族亲聚首,摄影留念,以作吾族今后子孙承先启后,长发其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固始入闽六桥林氏与尚干林氏
   随王审知入闽林氏四始祖即固始林氏有: 林硕德的“六桥林氏”;林穆陶江尚干林氏;
  林硕德 “六桥林氏”入闽始祖
  林硕德(860-926年),号天復,河南光州固始人。一向素以智谋勇略,為乡里所推崇。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林硕德率眾投奔王绪领导的寿州(今安徽寿县)农民起义军。当王绪起义军进入光州后,节度使秦宗权封王绪為光州刺史,王潮為军正,审知為都监,硕德為监丞。光啟元年(885年),為避开已降服于黄巢的秦宗权勒索债赋,王绪统率5000多名义军和一部分光州、寿州的吏民,渡江南下,经江西九江、南昌,进入闽地。攻克了汀(长汀)、漳(漳州),队伍不断扩大。队伍至南安时,因军粮不继,军心涣散。加之王绪生性猜忌,在滥杀刘成全、李逢益、陈浩等数名干将后,又想杀害王审知三兄弟及其老母董氏。危急时刻,林硕德接受王潮兄弟的恳请,策划竹林兵变,带壮士数十人,活捉了王绪,并将其关在牢中,不久王绪自尽。于是王潮被推举為主将,统率全军。竹林兵变后,林硕德成為王潮的得力部将,与王审知一起率精兵夺取泉州、攻下福州。乾寧元年(894年)四月,林硕德奉命率兵独趋邵武,八月中秋定泰寧,军声大振,传檄四方,远近州、县纷纷响应,相继归顺,从此闽疆统一。林硕德也因军功卓著被王审知封為威武军军判。乾寧四年(894年)十二月,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封琅琊王。林硕德则又被封為威武军都统使。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封闽王,林硕德封為开闽都统使。乾化三年(913年),闽王封第于屿头山,让十八翁居住。翁留子随闽王身边,而自己则居于屿头山。翁见屿头山周围曲水环绕,于是就建造合潮、玉浦、郑屿、温阳、山后、玉丘六桥,因此后人便以“六桥林”称之。“六桥林氏”从唐末至明代先后出过“三统帅、一宰辅、二尚书、双翰林、十二进士”。子孙蕃衍昌盛,且散居海内外,是闽中望族之一。
  林穆 陶江林氏始祖
    林穆,字佑然,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官左朝奉大夫,唐末林穆随王审知兄弟一路攻战入闽,功绩居多,其族谱中“旌鉞曾随唐节度,科名■举宋神童”,记载的就是这段歷史。后来林穆“瞻顾枕峰一脉一回龙风水宝地”,就在枕峰建宅居住,即為陶江林氏。民国国府主席林森修林氏宗祠时曾撰联曰:“受氏始周家,歷秦汉晋唐以迄明清;看累代称帝称王,庙事几如林县远。发祥由陶江,从鲁齐河洛迨迁闽越;溯上世自南自北,族居传到干官兴。”联中干官指得是林穆之十二世孙林津龙,宋宝■癸丑科(1253年)中进士,授迪功郎、尚书干官,以官名家。陶江林氏,人才辈出。清光绪进士林履端也有题联:“聚居数千载,东象冈,西虎岫,南■峰,北马瀆,看山川形胜重重,都向吾乡鐘福地;传世六百载,黔陈臬,粤开藩,齐巡方,燕宿卫,溯文武科名济济,还期后起迪前先。”此联不但描写了尚干这个得天独厚的山川地理形胜,也道出陶江林氏自宋以来先后出过宋绍定神童科状元林壮行,明浙江道监察御史林?,清光绪丁丑科武探花林培基等歷史上的文武名人。而且林氏后裔,没有辜负先世期望,先后走出了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二七”烈士林祥谦等先贤名人。
  五代十国年代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吴、南唐、吴越、楚、北汉、南汉、前蜀、后蜀、南平、闽.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始人。其父恁,世為农;兄潮,為县佐。唐末王审知从兄王潮随王绪起兵。唐昭宗元年(892年)任福建观察副使。唐光化元年(898年),任福州威武军节度使。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封琅琊王。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梁太祖加拜审知中书令封闽王。五代十国在中国歷史上呈分崩离析的局面,但在偏安割据的福建建立闽国的王审知,治闽实行“保境安民”政策,整肃吏治,减轻徭赋,省刑惜费;注重生產发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开辟甘棠港,“招徠海外船估”;兴办学校,礼贤下士,招纳中原名儒硕士,使教育事业超出门阀子弟而推广到民间。此外,还两度拓疆。因而在他统治时期,福建经济、文化由一向落后走向繁荣,出现了“时和年丰,家给人足”的景象。当王潮、王审知兄弟南来时,军中有数万人,大都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县,和东晋“八姓入闽”的传说一样,有所谓“十八姓从王”的传说。王审知在闽的显著成就也离不开这些随王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林姓来源:比干林派,林开派,鲜卑丘林派,建州蛇种派
迁徙渊源:目前先放部分简单族谱
郡望堂号:西河,济南,下邳,南安,晋安,九龙,十德,九牧
文化遗迹:比干墓、晋安王墓、九牧祠、湄洲妈祖庙
宗亲协会:海内外宗亲协会情况
人口分布:主要福建省漳州市各镇人口情况
同宗关系:王、李、孔、柴、辜、尹、萧、沈、叶、尤、钟
综合目录:根据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的,介绍林氏族谱综合目录
历代名人:介绍从西周到清朝林姓名人

林姓来源
比干林
源于子姓。商朝末年,商纣荒淫无道,残害忠良,使国家处在危难之中。商纣的叔父比干是个十分贤德的人,他冒死多次给纣王进谏,纣王恼怒之至,下令将比干剖心处死。比干死时,他的妻子陈氏怀着身孕,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带着四名婢女逃奔到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卫辉西北)这个地方。后来在深山老林的一个石洞中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泉,字长思。周武五伐纣后,陈氏带着坚投奔周朝。周武王因他是贤臣比干的后代,又出生在深山老林中,就赐姓为林,赐名为坚,称为林坚,并拜林坚为大夫。林坚的后代就是林氏。

林开林
源出于姬姓。东周时,周平王有个儿子名开,字林,因为生母不是平王的正妻而没有继承王位。林开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以他的字为氏,称为林氏。本支现在也找不到了。

鲜卑林
源出于鲜卑族。北魏时,当朝的统治者出自鲜卑族,族人多为两字或两子以上的姓氏,至孝文帝时,为消除民族间的界限,下令把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其中一些姓“丘林”(邱林)的人,便改为林姓。后来,来自鲜卑族的林姓进一步与汉族人融在一起,成为林姓的一个组成部分。

蛇种林
源出于福建建州。唐代时,福建建州(今建瓯县)生活在一些姓林的少数民族,以蛇为图腾,被认为是“蛇种”。蛇称为“小龙”,这支林姓人可能也是炎黄子孙的一个分支,特别唐代之后的史书再也见不到对他们的特别记载,传说他们改为了林、黄等姓,可以相信,他们这时已经完全融入到炎黄子孙中。

满族林
源于满族。由满族林佳氏、布萨氏改姓而来。

高山林
福建省漳州市生活着200多人高山族,是解放后由台湾迁入

迁徙渊源

地名         姓名 上承
河南       林坚 林氏受姓祖 比干世系
福建       林禄 开闽林始祖 长林世系
福建 福州  林福 福州书楼 九牧长房
             林广 永泰龙阳 九牧长房
             林亢 永泰马石 永泰龙阳
             林梅 长乐营前 九牧长房
             林震 闽侯青圃 九牧二房
             林恪 福清三山 九牧六房
             林靖 长乐首址 阳泰林氏
             林球 长乐黄石 长乐首址
             林若凤 福清熬峰 长乐首址
             林希旦 闽侯尚干 淘江林氏
             林高德 福清玉融 九牧“文峰林”
           林比 福州三山云程 不详
福建 厦门  林美宗 同安潘土祖  
福建 莆田  林既 莆田梨岭长城金紫林祖 晋安世系
             林英 仙游金紫派 长城金紫林
             林韬 阙下林家祖 晋安世系
             林千之 莆田蒲坂祖 阙下林乌石三房
             林应之 莆田阳城祖 阙下林乌石三房
             林苇 九牧林长房祖 晋安世系
             林伯材 莆田前埭司户房 九牧长房
             林国华 莆田前埭贡元房 九牧长房
             林藻 九牧林二房 晋安世系
             林荐 九牧林四房 晋安世系
             林晔 九牧林五房 晋安世系
             林蕴 九牧林六房 晋安世系
             林蒙 九牧林七房 晋安世系
             林迈 九牧林八房 晋安世系
             林蔇 九牧林九房 晋安世系
             林圉 莆田忠门 九牧六房
             林理 仙游养志里 九牧九房
           林选 仙游象运 仙游养志里
福建 泉州  林敬宗 安溪蟠龙祖 阙下林世系
             林源孙 安溪虎丘祖 阙下林世系
             林度宗 安溪仁宅祖 阙下林世系
             林公孙 安溪赤石 阙下林安溪仁宅
             林庆宗 安溪西头祖 阙下林世系
             林六 安溪后厝巷祖 阙下林世系
             林勋 德化朱紫祖 阙下林宋九牧
             林自诚 惠安南埔祖 阙下林乌石员外房
             林坤 惠安林内祖 九牧长房
             林铣 南安圭霞 九牧长房
             林旦 惠安槐山 九牧长房
             林茂字 永春云峰祖 九牧二房
             林谥 德化金山五口林 九牧二房
             林翘 晋江锦马 九牧二房
             林锡昌 晋江西滨 九牧二房晋江锦马
             林同宗 永春美山 九牧二房晋江锦马
             林视 惠安外厝 九牧六房
           林泰 惠安岭头 九牧六房
福建 漳州  林侯孙 长泰林墩祖 阙下林安溪仁宅
             林伟佑 东山莲峰 九牧长房
             林栋 南靖直街 九牧六房
             林隐奄 龙海莆山 九牧九房
           林昌 漳浦游洋 游洋林家
福建 龙岩  林翱 连城壁州 九牧二房
             林千四郎 龙岩平在坊 九牧四房
           林瑞富 龙岩圣坑口 九牧五房
福建 三明  林季昌 明溪紫坑祖 九牧长房
             林减 尤溪霞川 九牧六房
             林文德 宁化石壁 九牧六房
             林华一 三明三元 九牧六房宁化石壁
             林顺 沙县夏茂 长乐首址
           林载惠 大田梓溪 九牧九房或阙下景渊派
福建 南平  林子山 浦城珠林 九牧六房
福建 宁德  林晕明 古田林洋 九牧八房
             林奉礼 古田横溪 九牧八房
           林泗 古田谈书 古田林洋
浙江       林菁 浙江平阳鉴湖 九牧五房
江西       林兹 江西于林祖 晋安世系玉钟派
             林玄兴 江西会昌祖 晋安世系孝宝衍
             林秀谷 江西赣州少石埠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均政 江西太乙祖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恭宽 江西赣县苧州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良圭 江西赣郡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翊 江西瑞金黄安 九牧长房
广东       林则祖 广东潮州祖 阙下林世系
             林昭 广东揭阳金坑祖 阙下林乌石三房
             林评事 广东蕉岭 九牧长房
             林根德 广东饶平祖 (九牧长房)广东蕉岭
             林评宏 广东峡里祖 九牧长房
             林岳 广东海阳 九牧长房
             林壮父 广东南港 九牧长房
             林盛 广东狮石 九牧九房
           林逢春 广东澄南 晋安38世(九牧?)
海南       林裕 琼州西关 九牧长房
           林暹 琼州始祖 九牧六房
广西       林景华 广西五峰 九牧长房
湖南       林三郎 湖南茶陵白水 (九牧六房)宁化石壁
           林端 湖南夏郡 九牧六房
台湾       林心果 台湾桃园大溪镇 九牧八房

郡望堂号

西河
     林姓第二代祖先林坚被周武王封为西河或清河、又封于博陵(今河北安平),至子孙林载又赐爵为博陵公,以他出生地一带作为食邑,子孙得以世代享有这一爵位。后来,人们习惯称林姓为“西河林”

济南1
     秦灭六国,强行迁徙天下豪强,林姓被迁到齐郡邹县。后来齐郡又演变为济南郡,林姓又被称为“济南林”

济南2


九龙
     战国时代,有位名叫林皋的人,在赵国担任宰相之职,权倾一时,德高望重。有字九人,依次为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风影响,也各有才能,被当时人称为“九龙”,他的家族也被称为“九龙门”。加上林皋,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他的家族也被称为“十德堂”

问礼
     林放,问礼于孔子,事见“论语”

下邳
     西晋末年,中原板荡,西晋黄门侍郎林颖不得不离开故土,来到曾经任职的徐州(今江苏)居住下来,后来因长子林懋出任下邳郡(江苏睢阳西北)太守,又随他迁徙下邳郡。林懋任满之后,时局已经十分动荡,便在郡中梓桐乡定居。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后来传到第八世林国敏出任台州刺史而成为浙江台州、温州林姓的开基祖。

晋安
     来源于“济南林”,林颖之子、林懋之弟林禄。西晋末年随晋元帝渡江,后来出任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太守,为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晋安,又有人迁居侯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

忠孝
     林悦为“晋安林”始祖林禄的二十四代孙以忠孝见称,在宋仁宗时任侍御史。一日,向宋仁宗请求回家扫墓,宋仁宗便让他呈上家谱观看,最后有感于比干为国尽忠,林悦为死去的双亲尽孝,一门之中忠孝两全,于是在家谱上提写了“忠孝”二字,交回林悦手中。后来,这支林姓人因为有了御赐的题签,便以此为荣耀,自称“忠孝堂”。

九牧
     唐代。闽林始祖林禄的十六世孙林披家于莆田,在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被授于太子詹事一职。他先后娶妻3人,即郑氏、陈氏和朱氏。后来生子9人,分别为林苇、林藻、林著、林荐、林晔、林蕴、林蒙、林迈、林蔇。九人后来也都明经及第,并且都做了州刺史。由于州刺史又称州牧或牧守,兄弟9人合在一起,正好是“九牧”。在“八闽”之地独领风骚,因此被称为“八闽世泽,九牧家声”,或者称为“莆田九牧”、“九牧林家”等,以纪念这段颇为荣耀的历史。“九牧”后代,自唐宋由莆田分衍到福建仙游、漳浦、福州、侯官、长乐、连江、泉州、漳州、永春、龙岩等地,以及广东潮州、梅州、韶州、广西横州等地,明清及近代更迁居世界许多地方,在林姓各支派拥有较大的影响。

阙下
     林攒,闽林始祖林禄的十八世孙,早年任福唐县尉(今福建福清)。贞元元年(公元785),他的母亲在莆田病重,他得知之后,急忙从福唐赶回,未到家母亲便去世。他悲痛欲绝,回家后扶尸痛哭,几次昏死过去,四五天也不吃东西。母亲下葬之后,他又在墓旁搭一座茅屋住下,亲自搬运土块、石头,为母亲的墓葬添土筑石。这样过了一年多,都是如此。结果感动了苍天和其他生灵,以至相传有甘露三次降临到墓旁的松柏上或其他附近地区,又相传有白鸟两次飞来。事情传到朝廷,唐德宗专门下诏星表他的门闾,并在宅第前立下双阙,他的家族也免除了徭役。家乡以此为荣,把他的家族称为义门,所居地称为孝里,所在的林姓支派,称为阙下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遗迹

比干墓
      位于河南卫辉市比干庙村,是林姓始祖比干的坟墓。墓前建有庙宇,称为比干庙。比干墓及比干庙占地130余亩。在比干埋葬于此并得到周武王封祭之后,很早便出现纪念性的庙宇,并在北魏、唐、宋、元等朝代多次修缮,至明孝宗弘治年间又进行大规模的重修。院落座北朝南,呈长方形,有大殿、拜殿、山门、石坊、碑廊。庙院保存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唐太宗“祭比干文”。后院即比干墓,墓前立有孔子所刻“殷比干莫”石碑。另外,在河南淇县朝歌镇,还有“摘心台”,传说中比干要找回心脏的心地,为河南新乡,在朝歌镇南不远;在骑马奔跑中使肠子拖地的地方,称为拖肠屯,今名常屯,在朝歌南十余里;在肠子墩断的地方,有村庄名墩肠断,今误为顿坊店,在卫辉市境内。还有,比干墓旁的“没心菜”、“开心柏”等,与传说相近。

文财神庙
      台湾民间信仰。传说比干被杀之后,他的为国尽忠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一则怜悯他的无辜,一则有感于他的心被挖而无法生贪,偏任命他为掌管财库的官,与后来的关公(称为武财神)一同担任这一职务。庙位于嘉义西荣街(番社),新港乡宫后街、玉山路六十巷、北门街林森东路,高雄前金区中华三路、苓雅区武智街十一巷,以及北京雍和宫、青岛海云庵。

晋安王墓
      即“闽林”始祖林禄的坟墓,又称晋安郡王墓,在福建惠安县涂岭龙头山官路顶九龙岗。坐乾向巽。穴名“龙马毓奇”,题额“林始祖讳禄公九龙穴墓”。墓前的各种碑刻,以林齐圣之“重修始祖晋安郡王墓记”为最引人注目。墓左侧有郡王祠。

九牧祠
      在莆田。清朝乾隆七年壬戌重修。刻有“重创九牧祠堂赞文”。紫霄岩有九牧墓。

妈祖庙
      福建莆田湄州岛上。妈祖原名林默娘,为“莆田九牧”之一林蕴的十一代女。据统计,信徒有2亿多人,分布在南起福建、台湾、广东,北至山东、天津广大的沿海地区,以及日本、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九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莆田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为最受妈祖信徒向往的地方。

林则徐纪念馆
      福建福州澳门路,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墓葬在福州北郊马鞍山村金狮山麓。林则徐,福州侯官人,为九牧林派下福清玉融文峰林家之后。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有“虎门硝烟”描述的就是林则徐。

林祥谦纪念馆
      在福州。林祥谦,原名元德,尚干乡亭上村人,为陶江林氏派,为"二.七"烈士.陶江林氏另出有著名人物--林森,为国民党省主席.尚干枕峰山麓有"祥谦陵园"

林觉民纪念馆
      在福州。林觉民,闽侯人(今福州),福州凤池林家之后,与族弟林尹民同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夫人陈意映,展览馆展有“与妻书”等。

林巧稚纪念馆
      在厦门鼓浪屿。林巧稚,厦门人,我国首批妇产科医师,为我国妇产科做出重大贡献。

菽臧花园
      在厦门鼓浪屿,为林尔嘉所建。林尔嘉,字叔臧,又作菽庄,别号百忍老人,为“林本源堂”之后,出自福建开漳林氏林孔著衍派。为当地巨富,建有“林家花园”被台湾舆论称为“台湾的阿房宫”。林尔嘉亦曾重修了晋安郡王墓。

梅妻鹤子
      浙江杭州十八景之一,称为放鹤亭,在杭州西湖孤山北麓,为林和靖所建。林和靖,为晋安四世林鄱的后裔。林鄱在东晋是举孝廉,迁居钱塘。

宗亲协会

泰国
泰国林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 林文辉
泰国海南林氏宗祠 理事长 林鸿鹏
旅泰惠来林氏家族联谊会 理事长 林松坤
旅泰佛统林氏宗祠 主席 林楚江
旅泰林氏东园乡族亲会 理事长 林荣坤
泰国林氏南山公总会 理事长 林东海
泰国林氏天后宫理事会 理事长 林连修
泰南林氏宗祠 理事长 林少锦
泰国合艾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锦鹏
泰国罗勇林氏宗亲会 名誉理事长 林诗华
泰国夜功府林氏宗祠 主席 林启来
泰国董里府林氏宗亲会 名誉理事长 林贵德
泰国素叻府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耀锡
泰国北榄坡府林氏宗亲会 名誉理事长 林炳添
泰国碧瑶府林氏宗亲会 名誉理事长 林天凤
泰国龙仔厝府林氏宗祠 理事长 林成和
泰国春蓬府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伯亮
泰国清莱府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甲元
泰国喃邦府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金莉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林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 林峇
马来亚联合邦琼崖林氏公会 会长 林猷昌
马来亚永春桃源林氏公会

柔佛福建永春云峰内外乡林氏家族会 会长 林峇
槟城林氏忠孝堂 理事长 林良耀
彭亨林氏联宗会 会长 林耀联
砂罗越林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 林积艾

新加坡
新加坡林氏大宗祠九龙堂家族自治会下属福建九龙堂有限公司、广东林氏公会、潮州西河公会、客属林姓公会、长林公会、康美林联谊会、九牧世家联谊会、港西霞湖马鞍五房家族互助会、西河上官路同乡会、义顺村西河公司天后宫、壁山青龙掘
星洲长林公会 会长 林炳祥

香港
香港旅港林氏宗亲会
林氏家族互助会有限公司
西河堂宗亲联谊总会
旅港新会石咀同乡会

菲律宾
旅菲西河林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 林珠德
南岛分会 理事长 林安慈
纳卯分会 理事长 林元书
三宝岩分会 理事长 林汉源

菲律宾
林氏各同乡会宗亲总会 会长 (不祥)
六兰宗亲会(林、萧、沈、叶、尤、钟)

印度尼西亚
印尼雅加达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联兴

日本
日本林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 林火秋

美国
美国金山大埠林西河总堂 理事长 林均田
美国檀金山林西河堂 理事长 林昆仪
美国罗省林西河堂 理事长 林振霸
美国纽约林西河堂 理事长

加拿大
加拿大云高华林西河总堂九牧公所 理事长 林日文

文莱
文莱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德甫

越南
越南林氏宗亲会 理事长 林德

台湾
世界林氏宗亲总会 理事长 林嘉政
台北林氏宗亲会
高雄林氏宗亲会
板桥林本源宅
中和林氏敦本堂
永和林禄公祖庙
新竹林氏忠孝堂
台中林氏敦厚堂
宜兰林氏追远堂
云林林氏家庙

中国大陆
河南卫辉比干学术研究会暨林姓宗亲会 会长 林楷山
福建泉州南安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 会长
福建漳州市比干庙文物修缮委员会 会长 林福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分布

林姓在大陆人口为1416万,排在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密度最高为闽南、粤东,其次为闽北、台湾、粤中、浙江、江西东南、海南东南。

同宗关系

王 王姓的一支,自称为比干的后代,姓氏的来源与比干的“王子”身份有关,后来与王为姓。
李 李姓与林姓的关系一直追溯到人类的共同祖先—黄帝;另外明代时福建晋江的一支林姓人为了避祸的缘故改姓为李,详见“清源林李宗谱”。
柴 柴姓中居住在江西鄱阳的一支,原是在唐初由林姓改姓而来,至五代后周时又有一些人复姓为林。详见《鄱阳柴林宗谱》。
孙 孙姓的一支,源于比干,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子孙,改子姓为孙,汉安平相孙根有姓源碑。
辜 据《桃源儒林辜氏》载永春林正,字达中,被诬害,囚于狱中,后为唐太宗赐为辜姓。
纪 据《九龙纪氏总谱》载纪为比干第三夫人所生,为周王赐姓,附葬于卫辉府北门外二十里处,殷太师比干公墓下。
尹 湖北汉川林秀一于明洪武间立敦本堂,为避军籍,改姓为尹
王子 山东曲城(今山东掖县东北)王姓为王子比干的后裔。
邢 据《万姓统谱》,明代邢一凤,字伯羽,龙江卫人,原为林姓,改为邢姓考入进士,其后裔为邢姓。
陆 据《万姓统谱》,明代礼部尚书陆树声、顺天府丞陆树德,原为林姓,后改为陆姓,其后裔为陆姓。
孔 孔姓尊奉的祖先是商朝末年的微子启,而微子启正是林姓祖先比干的侄子。
萧 萧姓与孔姓一样,源于商末的微子,自微子以上,则又与林姓同宗。
沈、叶、尤 沈、叶、尤姓同尊少昊金天氏玄嚣为远祖,而林姓同样把玄嚣的孙子高辛氏帝喾当作在黄帝以下的另一位重要祖先。
钟 钟姓尊奉玄嚣的孙子高辛氏帝喾为远祖,而帝喾正是林姓始祖比干的始祖契的生父。
林、萧、沈、叶、尤、钟有“六兰”宗亲会。

综合目录

综合目录
以下资料来源:国家档案局二处等编//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出版//1997年9月



4068【全国】锦江林氏家谱不分卷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
台湾 美国
注:该族散居福建晉江及台湾等地。

4069【全国】林氏宗谱二十一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九牧堂刊本 二十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林氏宗图》。该族散居江西、山东等地。

4070【全国】西河郡林氏谱系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写本 一册
美国
注:散居福建莆田、广东新会等地。

4071【全国】林氏开族统 图谱一卷
(民国)林光远堂裔孙修
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4072【全国】林光远堂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氏光远堂众孙修
民国九年(1920)修民国十九年(1930)贵县
维新印务局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二部) 广西博 日本 美国
注:散居广东番禺、广西贵县等地。

4073【全国】林姓宗亲录不分卷
(民国)林清墩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一册
美国
注:散居福建惠安及台湾等地,本书又名《西河九龙族谱》。

4074【河北青县林氏】族谱四册
(清)林树桐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石印本
河北青县陈嘴乡大院村

4075【辽宁旅顺】林氏谱书不分卷
(民国)林尚贤修订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辽宁大连市图

4076【江苏常州】迁常林氏家谱二卷
(民国)林文涛主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077【江苏无锡】锡山林氏宗谱二十四卷
(民国)林宗儒修 钱钧等编辑
民国十五年(1926)敦叙堂铅印本 十二册
北图

4078【浙江】萧山东门林氏宗谱四卷
(清)林荫深 林卓生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友庆堂木活字本
历博 日本 美国

4079【浙江】萧山东门林氏宗谱六卷
(清)林凤歧重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友庆堂活字本
北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日本 美国

4080【浙江宁波】北郭林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清)林维柽 林克瀚纂修
清宣统元年(1909)崇礼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9)

4081【浙江宁波】镇海青墅林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民国)林授经等辑
民国二十三年(1934)活字本 二册
北图

4082【浙江鄞县】桃源林氏家乘十一卷
(清)林汝彰 林生春等续录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录钞本 四册,
河北大学(二部)

4083【浙江鄞县】新江林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林庆芳 林纯 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思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4084【浙江】鄞西林家卤林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项世淮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085【浙江】慈溪林氏宗谱四卷
(民国)林耘堂等修 沈樾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科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天一阁日本
美国

4086【浙江象山】林氏宗谱不分卷
(清)林竹汀修 萧善鸣纂辑
清咸丰三年(1853)钞本 一册
浙江图

4087【浙江象山】林氏象派宗谱稿不分卷
(民国)林永怀辑 林曾安校订
民国十八年(1929)稿本 二册
浙江图

4088【浙江象山】岙底林氏宗谱一卷
(民国)吴显龢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钞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4089【浙江上虞】古虞林氏宗谱五卷
(清)林凤瑞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6)遗德堂活字本 三册
北图

4090【浙江兰溪】西河林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范兴宾重纂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下蒋

4091【浙江兰溪】吉祥林氏宗谱一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钞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

4092【浙江永康】古丽坊林氏宗谱□□卷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
浙江衢州市文管(存卷6、7)

4093【浙江衢县】东坑仓林氏宗谱三卷
(民国)林珍器 休昌茂等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二部)

4094【浙江常山】材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林维枢续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高铺村
注:谱初修於清道光间。

4095【浙江临海】台临林氏宗谱□□卷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写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

4096【浙江临海】郡城林氏宗谱四卷
(清)林翰等纂
清光绪九年(1883)木活了本
浙江临海县博

4097【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宗谱一卷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

4098【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宗谱十卷
清嘉庆十八年(1813)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

4099【浙江仙居】断桥林氏宗谱□□卷
清光绪二十二年(1906)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下)

4100【浙江】黄岩沈村林氏宗谱□□卷
(清)林霨生纂
清光绪八年(1882)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

4101【浙江】黄岩南安林氏支谱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林丙修纂
民国四年(1915)稿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下、卷末)
民国六年(1917)一志书局石印本
人民大学 浙江图(存卷首、卷上) 美国

4102【浙江】青田石钟济南郡林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民国)林傑 周炳烈等续修
民国十二年(1923)铅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4103【安徽怀远】林氏宗谱一卷
(清)林士琦等修
清同治九年(1870)刊本 一册
美国

4104【安徽宿松】林氏谱牒
(清)林常植等增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一册
福建图

4105【安徽】祁门京兆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可斤修
清光绪三年(1877)刊本 七册
安徽图
原书后注,该项乃金氏误入林氏,系错误不及改也


4106【安徽潛山】潛阳林氏族谱三十八卷
(清)林氏三系合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十六册
安徽图

4107【福建】林氏开闽分支总谱不分卷
(明)林鸣盛序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刊本 一册
台湾

4108【福建】闽林大宗世谱六卷附材氏入闽世系总图
(明)林炳麟等修
清嘉庆间刻本 一册
福建图

4109【福建】闽林宗谱八卷
(清)林光裕 林邦彦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林氏九牧堂刊本
福建师大(缺卷5、7、8)

4110【福建】闽林宗谱十六卷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钳口乡五联村
注:首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41ll【福建】林氏开族统汇图谱不分卷
(民国)林国鸿 林鹏羽编
民国十三年(1924)刻本
广东中山图

4112【福建】林氏世系表不分卷
林心特辑
刊本 一册
美国

4113【福建】林氏家谱览料不分卷
刊本 一册
美国

4114【福建福州】凤池林氏族谱稿四卷
(民国)林欣荣修
民国十八年(1929)福州林氏稿本 四册
福建图
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四册
福建图

4115【福建福州】凤池林氏族谱
(民国)林葆恒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铅印本 六册
福建图(二部) 福建师大

4116【福建福州】陶江林氏宗谱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二十二册
北图 北京大学
注:书口题《尚幹林氏族谱》。

4117【福建福州】陶江林氏族谱
(民国)林森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二十三册
福建图福建师大(存册3、7、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始修於明永乐十三年。

4119【福建闽候】侯官云程林氏家乘十二卷
(民国)林懋責总纂
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本
福建师大
注:始修於明成化间。
该项林氏误入程氏,原书并未校出


4120【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增基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1【福建边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绎重修
清嘉庆十六年(1811)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2【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光雅 林进光等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3【福建连江】拱头对门林氏族谱一卷
(清)王朝仪 林光钦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4【福建连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清)郭鑑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5【福建连江】道沃林氏家乘一卷
(民国)林敏蕃续修
民国元年(1912)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6【福建连江】琯江林氏族谱五卷
民国九年(1920)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注:後人增纂至民国十六年。

4127【福建连江】拱川西河林氏族谱一卷
(民国)陈善忍修
民国十四年(1925)稿本
福建连江县档

4128【福建厦门】西河林氏宗谱不分卷
(清)林捷云修
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
福建图
民国二十二年(1933)厦门林氏大宗祠刊本
福建师大 台湾
台湾坤纪印刷有限公司重刊本
美国

4129【福建同安】林希元家谱不分卷
(清)林道坦续修
清嘉庆间续修本
福建师大
注:林希元始修於明嘉靖二十二年。

4130【福建建宁】漳溪林氏族谱□□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活字本
江西档(存卷1-4、7、9、10)
4131【福建莆田】林氏族谱不分卷
(明)林齐圣撰
明天启七年(1627)重钞本 一册
台湾

4132【福建莆田】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尧佐纂修
清初秘阁手钞本三十册
历史所

4133【福建】莆田林氏西山本支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林溥等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一册
美国

4134【福建】莆田前埭林氏九牧大宗族谱二十四卷
首二卷
(清)林钟铸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二十四册
历史所 北京密云县档(林东明增纂至民国间)
注:林尧光始修於清康熙二十八年。

4135【福建】莆田前埭林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林钟铸著 (民国)林伯棠等补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石印补刊清光绪刻本
北京大学 吉林大学 福建师大

4136【福建】莆田林氏九牧大宗族谱不分卷
(清)莆田林氏重修
清钞本 二册
中山大学

4137【福建仙游】仙溪林大宗祠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弁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仙游印书局铅印本一册
福建图 福建师大 福建 游县档
注:版心作《仙溪林大宗祠公簿》。

4138【福建泉州】清 源林氏李宗谱草创卷之三
传钞泉州林李氏藏本
福建师大
注:版心作《林李年表》。

4139【福建晉江】万华林氏族谱
(清)林志坚撰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写本 一册
台湾

4140【福建南安】林氏族谱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钞本 一册
台湾

4141【团震妥滇】丁财两旺舔进人丁永世子孙长流
目历
(清)林皇清撰
清光绪二年(1876)钞本 一册
台湾

4142【福建安溪】福清分派横溪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文篆再录
清光绪十五年(1889)钞本 一册
台湾

4143【福建】永舂林氏族谱
(清)林教撰
清咸丰二年(1853)钞本 一册
台湾

4144【福建】韶安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云腾修 林望贤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修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再修 钞本 一册
台湾

4145【福建】诏安林硕抱家谱不分卷
(清)林子枝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钞本 一册
台湾

4146【福建东山】西河(林氏〕族谱
(民国)林中乔纂
民国二十年(1930)石印本
福建东山县志办

4147【江西宜春】袁郡学前林氏族谱十六卷首二卷
(清)林杏宴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忠孝堂刊本
江西图(存十二册)

4148【江西】万载兴仁林氏支谱□□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林道衍等纂修
清光绪八年(1882)西河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首、卷末)

4149【山东棲霞】林氏世谱一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山东棲霞县连家庄乡东荆夼村

4150【山东棲霞】林氏七世分支第九支谱一卷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纂 钞本
山东棲霞县连家庄乡东荆夼村

4151【山东棲霞】材氏支谱一卷
(清)林裕章 林倬等重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八年(1882)修
钞本
山东棲霞县连家庄乡东荆夼村

4152【山东棲霞】林氏隶象世谱二卷
(清)林祥兴纂修
清咸丰二年(1852)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
思诚堂铅印本
山东棲霞县蚊窝镇杅子村

4153【山东棲霞】棲邑路旺林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林福臣续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钞本
山东棲霞县寨里乡路旺村

4154【河南】鲁山闽豫林氏近支家谱十卷
(民国)林维生 林运昌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石印本
河南鲁山让河乡杨庄

4155【湖北新洲】林氏宗谱十六卷首四卷
(民国)林毓蕃 林丽园等五修
民国十二年(192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白洋乡洲上村

4156【湖北新洲】林氏宗谱二十七卷首二卷
(民国)林郎清 林云亭等续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毛集乡月明村

4157【湖北】黄冈林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林端甫 林淑臣等续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培本堂木刻本
湖北黄冈县档(存第1册、35册)

4158【湖北麻城】林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同治十二年(1873)林氏文贵堂刻本 十一册
武汉图
注:初修於清嘉庆八年。

4159【湖北麻城】西陵材氏宗谱十卷首二卷
(民国)林廷佐总纂 林泽敷 林剑豪等编辑
民国三十六年(1947)林氏问礼堂刊本
武汉图(存卷首、卷1、2、4-6、10)
注:此为四修,其中部分为旧版刷印。

4160【湖北崇阳】林氏宗谱
(民国)林之善总修
民国四年(1915)刊本
湖北崇阳县林义镇

4161【湖南】林氏七修族谱□□卷
(民国)林汝玉等纂
民国三十五年(1946)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卷2)
注:散居长沙、湘阴等地。

4162【湖南长沙】林氏族谱四十一卷末一卷
(清)林眉中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西河堂活宇本
湖南图(存卷1、3-5)
注:封面图《林氏家乘》。

4163【湖南宁乡】宁邑西河林氏续修族谱十卷
(清)林光祖 林有存等纂
清咸丰九年(1859)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又一部存卷1)

4164【湖南宁乡】林氏家乘□□卷
清光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3、4)

4165【湖南湘乡】福建材氏续修支谱八卷
(清)林辅榕等纂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萃湘堂刻本 八册
广东中山图

4166【湖南湘乡】福建林氏两湘支谱十五卷
(民国)林熙炳四修
民国十八年(1929)林氏绍闽堂刊本
福建师大 广东中山图
注:林朝悦首修於清嘉庆六年。又名《林氏支族》、《福建林氏四修支谱》。

4167【湖南邵阳】邵陵林彭三修族谱十三卷首三卷
(清)林政洗 林政宝等纂修
清光绪间双桂堂活字本 十五册
湖南图

4168【湖南武冈】林氏总谱十二卷
(民国)林亨燮 林彰翼等续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4169【湖南安化】材氏续修族谱□□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活字本 一册
湖南图(存卷首)

4170【广东番禺】林奉恩堂族谱
(民国)林懋康修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4171【广东澄海】南砂林氏家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林元秀纂辑
清嘉庆九年(1804)刻本
广东中山图(存卷1、2、17-20)

4172【广东揭阳】重辑长山[林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林右叙重辑
民国二十六年(1937)潮安兴昌印务局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4173【广东中山】林氏族谱一卷
(民国)林天椒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广东中山市档

4174【广东中山】林氏族谱三卷
(民国)林维祺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三册
广东中山图

4175【广东南海】林昭兹堂族谱不分卷
(清)林元侯 林建侯重修
清康熙十一年(1672)修 民国间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4176【广东南海】林昭兹堂族谱不分卷
(清)林梁重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钞本
广东中山图

4177【广东顺德】文海林氏家谱五卷
(清)林天照等编
清同治七年(1868)林嗣德堂刻本 五册
中山大学

4178【广东博罗】林氏族谱六卷
(清)林衍芳等编修
清宣统三年(1911)排印本 五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明正统间,此为九修。

4179【广东梅县】林氏重修族谱十三卷
(清)林西园撰
清宣统二年(1910)潮州王存文楼刻本 七册
广东中山图

4180【广东梅县】林氏重修族谱十四卷
(清)林西园撰
清宣统二年(1910)潮州工存文楼刻本 四册
广东中山图

4181【广东】平达东石林氏族谱□□卷
清济南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17)

4182【广东高要】书楼林氏世系不分卷
(清)林氏世恩堂修
清林氏世恩堂写本
福建师大
注:一名《书楼世恩堂林氏云仍族谱》。

4183【广东新会】林氏族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记事至清康熙三十九年。

4184【广东新会】重修林氏族谱一卷
清钞本
广东新会县修志会
注:内有清光绪元年林温茂附载。

4185【广东新会】林氏家谱不分卷
(明)林从迪编
清宣统三年(1911)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4186【四川】林氏谱各名目牌示列件录一卷
(民国)林世荣 林建华修纂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一册
浙江图

4187【四川成都】桂公祠林氏家谱不分卷
(清)林克安纂修
清宣统间刻本 一册
四川图

4188【四川】荣昌安富镇林氏宗祠增修族谱
(民国)林居贞增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石印本 六册
吉林大学

4189【四川内江】林氏宗谱二卷
(民国)林宦成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4)石印本 二册
四川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4190【四川资中】林氏家乘不分卷
(清)林德赋 林桂馨续纂
民国八年(1919)资中林氏刻本 二十册
四川重庆市图

4191【四川仪陇】材氏家谱一卷
(清)林科中重修
清道光十八年(1838)木刻本
四川仪陇县档

4192【四川仪陇】林氏族谱一卷
(民国)林寿森 林荣斋等续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

4193【四川仪陇】林氏宗谱一卷
钞本
四川仪陇县档(残)

4194【香港】新界大埔坑口下蒲村林氏族谱不分卷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序 钞本 一册
美国

4195【香港】新界屯门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宪祥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序 钞本 一册
美国

4196【香港】新界屯门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末刊本 一册
美国

4197【香港】新界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道耿增修
民国十一年(1922)钞本 一册
美国

4198【台湾】林氏族谱及世系图不分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写本 一册
台湾
注:散居台湾嘉义、新港等地。

4199【台湾台北】万华林姓族谱不分卷
(清)林士坚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钞本 一册
美国

4200【台湾台中】玉山林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林逢辰编
民国十五年(1926)钞本 一册
美国

4201【台湾】雾峰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献堂 林幼堂编辑
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 一九七一年台北中华
书局重印《台湾文献丛刊》本 二册
美国

4202【台湾台中】西河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献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刊本 一册
美国

4203【台湾台中】林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林云金编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一册
台湾

4204【台湾新竹】林鹤年先生族系考不分卷
民国六年(1917)刊本 一册
美国

4205 林氏族谱不分卷
(明)林一定撰
明崇桢十五年(1642)钞本 一册
台湾

4206 笋江霞洲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林尔劝撰
清同治十一年(1872)钞本 一册
台湾

4207 西河林氏族谱
(清)林光铨重校
清光绪三年(1877)新嘉坡古友轩石印本 一册
北图
注:封面作《西河九龙族谱》。

4208 林氏宗谱三卷
(清)陶恩绶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一册
北图

4209 历朝长山林氏名实志
(清)林秉镐辑 林晋颐续
清光绪九年(1883)钞本 一册
北图

4210 林氏族谱二十四卷首三卷
(清)林毓棻 林成儒续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广东海南行政区档(存卷6、8、10、12、16、19、20、22、24)

4211 洄溪林氏族谱□□卷首一卷
清光绪间亲睦堂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首〕

4212 西河林氏重具备族谱十四卷
(清)林世瑚撰序
清宣统二年(1910)刊本 一册
台湾

4213 林氏族谱
清宣统三年(1911)铅印本配手钞本 四册
浙江泰顺县文博馆

4214 林氏族谱不分卷
清刻本
四川图(存一册)

4215 西河九龙【林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林传基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台湾铅印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4216 筱村东洋林氏宽四房家乘□□卷
(民国)林鹗纂修 林鹞续修
民国十一年(1922)钞本
浙江泰顺县文博馆(存卷5-9)

4217 西河[林氏]族谱一卷
(清)林中乔撰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广东饶平县档

4218 林氏房谱
民国三十一年(1942)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一册)

4219 林氏族谱三十三卷首四卷
(民国)林祖惠四修
民国三十三年(1944)木刻本
湖南临澧县档
注:谱始修於清道光十七年。

4220 林氏宗谱
民国间刊本
浙江云和县文管(存十一册)

4221 林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间木刻本
四川图
注:版心作《长山世谱》。

历代名人

历代名人

西周
林坚 林载 林磋 林虎 林光 林相 林玄 林凤 林翊 林苌

春秋
林长 林考 林回 林贞 林英 林乾 林保 林隽 林宏 林类 林繇 林既 林雍 林敏 林楚 林放 林辅 林立

战国
林通 林不狃 林欣 林仪 林抚 林鸾 林世元 林伯 林皋 林宣 林微 林芳 林玮 林韶 林雅


林治 林亮

西汉
林宪 林挚 林纂 林辟疆 林别 林吉 林述 林良 林常观 林公 林车 林凭 林尊 林高 林苗 林鉴 林宁 林金 林重 林秉 林袭

东汉
林熹 林谟 林恂 林就 林邈 林横 林道 林永 林肇 林封 林农 林礼 林衮 林祗 林胡 林谭

三国
林池 林泰 林川 林豫 林奢 林玄峻 林玄峻 林冠


林玉 林逢勋 林惠勋 林奇勋 林殊勋 林忠勋 林显 林业 林礼 林隶 林懋 林禄 林景 林逻 林绥 林详 林汉 林群 林格 林熙 林靖之 林遂之


林元次 林茂 林孝宝 林士弘


林文强 林文济 林国都 林玄泰 林万宠 林鶠 林韬 林披 林昌 林苇 林藻 林著 林荐 林晔 林蕴 林蒙 林迈 林既 林恕 林应 林萍 林尊 林攒 林登 林游楚 林游道 林希邱 林肃 林琨 林礼 林逋 林贽 林贵 林宝 林璠 林伸 林偃 林伯成 林希业 林弼 林赏 林涛 林清赵 林洋 林晔 林益 林明 林庭珉 林昭仪 林实 林惠 林凭 林总 林悫 林愿 林逊 林俞 林思 林滋 林勖 林简言 林慎思 林嵩 林庭甲 林延皓 林言 林恩 林甸阳 林谞 林修 林珝 林翘 林翊 林翱 林旻 林穆 林裕 林混元 林有鉴 林杰

五代
林鼎 林无隐 林安 林仁肇 林尚清 柴皇后 柴荣 柴宗训 柴穆

北宋
林默 林特 林绪 林杞 林逋 林通 林悦 林巽 林积 林德新 林正华 林伸 林广 林舍 林概 林希 林旦 林豫 林师说 林师益 林虑 林从周 林从世 林殆庶 林太素 林太徵 林太易 林太蒙 林石 林之奇 林谟 林深之 林雱 林昆 林欣 林钦 林迪 林敏功 林干 林景渊 林景佑 林景默 林景辉 林景大 林景元 林景贞 林景亨 林景瑞 林之平 林宋卿 林安上 林子立 林勋 林搏 林表民 林灵素 林冲之 林郁 林震 林霆 林摅 林孝泽 林积仁 林亿 林洪 林伯修

南宋
林遹 林季仲 林叔豹 林孝渊 林保 林枅 林栗 林大中 林湜 林一鸣 林守威 林国钧 林豕 林安宅 林鼐 林光朝 林亦之 林用中 林大春 林夔孙 林学蒙 林宪卿 林文之 林文昭 林琰 林藏 林梦英 林肃 林仲麟 林公洽 林之冲 林祖洽 林次龄 林公玉 林宗放 林仲虎 林略 林师点 林有之 林彦掞 林磻 林蒙亨 林岜 林时 林盘 林釜 林壮行 林希逸 林彬之 林津龙 林泳 林公一 林耕 林以辨 林琦 林颐寿 林洪范 林仲嘉 林宗道 林大有 林公遇 林駉 林景熙 林玉 林椿 林空斋


林桂方 林雄 林起宗 林泉生 林兴祖 林禄 林闾 林济孙 林亨 林恺祖 林镛 林春山


林弼 林圭 林鸿 林祖 林驽 林士敏 林嘉猷 林瑜 林硕 林凤毛 林节高 林志 林时 林环 林文亨 林文秩 林文稖 林长懋 林震 林彬 林文 林聪 林京 林鹗 林雍 林奂 林春 林章 林应禧 林天骏 林同 林棨 林良 林大猷 林璧 林正 林俊 林瀚 林泮 林廷选 林廷玉 林廷献 林廷枊 林夔 林达 林钺 林有孚 林文俊 林富 林鸣鸾 林大辂 林炫 林黼 林希元 林应标 林云同 林公辅 林应亮 林廷机 林大钦 林洙 林奇材 林润 林士章 林燫 林烃 林道乾 林仕甲 林凤 林载贽 林熙春 林而廷 林奇棻 林承芳 林尧俞 林钎 林欲楫 林之兰 林春 林国祚 林鸿 林时詹 林有麟 林郊 林仲宪 林用 林景时 林有台 林兆恩 林如楚 林章 林垐 林存祥 林元真 林彦圭 林思奇
林璧 林东冈 林以义 林文友 林长生 林谞 林道飞 林时 林芝 林森 林澜 林潮 林淦 林芝 林曰本 林铭 林宗 林完 林儒 林傅 林宣 林(埠火旁) 林渠 林应龙 林大桢 林凤华 林景旸 林悌 林罗山 林秉汉


林清德 林起宗 林凤 林起龙 林兴珠 林熊 林晋 林侗 林皋 林佶 林亮 林淇 林景拔 林蒲封 林以宁 林光(上曰下洽) 林光甲 林树藩 林明伦 林锺傅 林诞禹 林有席 林大宏 林爽文 林大宏 林之华 林清 林伯桐 林春溥 林汝谟 林则徐 林懋铎 林联桂 林懋祺 林召棠 林杞 林昌彝 林寿图 林鸿年 林祗曾 林辉健 林启容 林福祥 林凤祥 林绍璋 林彭年 林文察 林绍年 林泰曾 林永升 林履中 林颖启 林俊 林彩新 林正扬 林自清 林肇元 林达泉 林森林 林国祥 林昆冈 林平侯 林国华 林维让 林维源 林懋樾 林旭 林黑儿 林朝栋 林廷杰 林启 林启东 林圭 林谦光 林文贞 林光旭 林庆澜 林盛初 林文 林西惠 林修明 林尹民 林觉民 林冠慈 林基逵 林少猫 林本裕 林崧祁 林开燧 林森 林元俊 林彦起 林孝策 林远期 林立振 林立本 林金英 林炳南 林懋柱 林玉友 林枫 林庆森 林于暹 林栋 林端 林瑞恩 林岳 林衍源 林佩琴 林芝本 林珍 林逸 林大文 林元 林志逊 林之瀚 林之选 林栋云 林芝茂 林荣安 林孝鼎 林明春 林愈蕃 林伯光 林毓璠 林友能 林庚盛 林天佑 林芳芝
林世珍 林乙照 林球元 林泉 林桂华 林菁 林李 林宠 林有炳 林霔 林鸿 林兆禄 林从直 林承藻 林继侨 林石 林鍼

论文选登

林乐志:契后裔185个姓氏姓源解

概述:分契建商族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子、契、契(音薛)、阏、相、商丘、瓦、四、改、茶、荼、卨、商、空桐、空同、目夷等16姓;
汤建商朝后子姓派生出的姓氏有:汤、祖、武、苑、苑庚、曼、邓、邓侯、沃、殿、殷、乙、孔、甲、屠、稚
、萧、长勺、尾勺、繁、樊、锜、 陶、施、饥、终葵、索、梅、梅伯、黎、整、权、瞿、於、自、枚、铁、莱
、来、(牛力)、旄、北殷、太师、堂阳、鲜虞、斗耆等48姓;
商亡后太丁后裔派生出的姓氏有:林、王、孙、比、王子、柴、李、箕、鲜、鲜于、郭、禄、邶、背、宋、微
、衍、朔、戎胥、戴、乐、 衎、祝其、皇甫、皇、华、督、司城、还、老、老成、考成、老男、向、鱼、目、
左师、右师、右、恒、花、子荡、钟离、钟、穆、边、 戎、牛、谈、时、邹、宗、冀、黑、据、锐、兑、教、
政、正、合、圣、怀、(而彡)、辽、寮、朝、晁、买、伉、亢、成、沙、已、尾、罔、 省、坎、木、木门、
右归、白马、墨夷、墨台、及木、干献、王父、并官、不夷、不更、不第、不茅、三伉、孔父、子奢、禇师、
禇、事父、 艾岁、御鱼、鱼孙、季老、季老男、臣辰经、荡、墨、台、酁、舍、近、几、宜、石弟、即利、中
野、桐门、屠三、围龟、空相、虺、雒等121姓

林乐志:子姓王氏研究

附:阳江地区林氏姓名字辈(个别字辈因地方习俗略有不同)——
宏文崇学 应龙绍昌 明道立德 举善进良 显中华国 计世前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6: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4118【福建闽侯】濂江林氏家谱五卷
(清)林枝春纂修
清乾隆十一年(1746)清白堂刻本
福建师大(缺卷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7: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1 18: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干有几位夫人至今难以知晓,比干有几个儿子同样难以弄清,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比下后裔的得姓情况作一简单推断:《林氏族谱》。载:比干遇害后,正妃陈氏已有3月身孕,她携婢女四人出逃,避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字长思,他就是林姓始祖。

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载:王姓中有子姓王氏,为商朝王子比下之后。

汉朝安平相《孙根碑》载:商末,比干为纣所害,子孙避难隐姓,改为孙氏,此为孙姓始祖。

还有史料记载:商朝灭亡后,比干子孙有的改为比氏,有的改为王子氏。

这样,比干子孙直接产生了林、王、孙、比、王子等五姓,是子姓林、王、孙、比、王子氏五姓的始祖。按照当时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的习惯,比干至少有五个传世的儿子。至于比干子与女到底有多少,恐怕是一个永远也难以解开的谜。

林姓自林坚得姓之后,便开始了其三千余年的发展征程。

西河林、济南林与下邳林的相继崛起,是林姓发展初期的主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林氏论坛全站停止发布内容。请加微信:biganlinshi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林氏宗亲网 ( 闽ICP备06002993号 ) - 大田茶叶网 - 大红袍 武夷山茶叶网 - 大红袍

GMT+8, 2024-11-23 15:01 , Processed in 0.057452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