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林黄张李分列台湾五大姓
2006-09-25 17:36
据台湾「户政司」最新统计,岛内目前共有1,989个姓,其中姓陈的最多,有25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台北县;另据统计,姓林的最会赚钱,约占富豪总数的7%;其次为黄姓,为6.5%,然后是吴姓和王姓,均为6%,而陈姓,则排在第四位。
陈姓宗族甲台湾
据最新统计,台湾前十大姓氏为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占了台湾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上。前十大姓氏在全台25个县市的区域分布,除宜兰县、云林县第一大姓为林之外,其余皆是陈姓天下,高达总人口数的1/10,以台北县最多,其次是台北市,紧接著台中县、桃园县、高雄市、彰化县、高雄县、台南县等。
复姓人口仅70万
台湾的姓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复姓比较多。全岛共有500多个复姓,但人口只有70万,其中姓张简的人最多,有9,107人,其次为欧阳、陈黄、范姜和张陈。据统计,许多复姓是因冠夫姓而来。因为婚姻关系,这些姓大多是由几个大姓组合而成,最多的分别是陈黄、张陈和李陈。也有不少复姓来自岛外,最多的是日本,共有130多个。平日大家相当熟悉的日本姓氏,包括樱木、木村、本田、佐佐木、本多和中村等,在台湾都有。另外,复姓还有一大来源,就是原住民。由于原住民姓氏多为多音节,因此登记后便出现两字、三字甚至四字以上的姓,例如「原住民主委」瓦历斯.贝林,就是最好的例子。
稀有姓氏惹烦恼
在台湾1,989个姓氏中,有1,400多个姓人数不足100人,其中438个姓各只有一人。一些姓氏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例如复姓第五,传说是荆轲刺秦失败后,跟随他的5名勇士分散逃命,并放弃原来的姓名,分别改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台湾目前只有8人姓第五,住在内湖一带。当然,稀有姓氏也给一些人带来不小的困扰。在外资公司担任会计工作的酒小姐称,她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在酒店上班的小姐;不过当她得知还有人姓舞时,她就释怀了。另一位在电子产业工作的母先生则表示,这个姓带给他最大的困扰,是客户常常对他雌雄莫辨,他希望能找到一位姓公的女子结婚,这样家里公的母的就全有了。
宗亲会与联宗并存
据了解,台湾现有各级宗亲会200余个。所谓宗亲会,就是集合同姓人士,不分亲疏,不分派别,建立宗祠,共祀其同姓之始祖,用以联络同宗感情。早期的宗亲会称为「食祖公会」,其宗旨是弘扬祖德,敦睦友谊,团结互补,以发扬宗族精神,其活动包括建祠,祭祖修谱,奖学以及举办各种慈善,公共福利事业等。宗亲会组织在台湾极为普遍,如台北市就有,李、王、龙、姜、宋、祖、何、郭、尹等数十个。
除了宗亲会外,台湾同胞还采取联宗的方式。联宗是异姓人士通过追溯其同源始祖,合成宗亲关系。有二姓联宗,如柯蔡联宗,苏周联宗;也有数姓联宗,如刘唐杜三姓联宗,列山五姓联宗,六桂联宗等。 ■综合中国台湾网、台湾寻根网、华夏经纬网报道
台湾著名姓氏世家一览
家族名称 主要史迹
鹿港辜家 迁台始祖为辜显荣(1866-1937),后裔子孙以辜振甫、辜□松、辜宽敏等人最为知名。 <辜姓出自林姓>
基隆颜家 始迁祖为颜浩妥公,于清干隆40年间渡台;近代名人有颜云年、颜国年、颜钦贤等。
关渡林家 原籍福建泉州,其后人林大春曾获台湾总督府授佩绅章。
板桥林家 历代闻名人物有林国华、林维让、林维源、林熊祥、林衡道、林柏寿等。
树林张家 原为晋江望族,素有「湖中张家」之称。后裔在台北县及云林县政商界,均有杰出表现。
丰原张家 迁台始祖是张妈厚公。据说当年邱逢甲弃台内渡时,曾经得到张家船运之暗助。
雾峰林家 迁台始祖为第14世林石公,近代后裔林献堂、林幼春闻名于台湾文化界。
龙井林家 迁台祖先为林良公(1716-1751),其后人林瑶棋为《台湾源流》杂志社社长。
西螺廖家 祖籍福建诏安,后裔廖祯祥、廖泉裕,均曾当选为云林县县长。
桥头余家 后人余政宪为内政部长,余政道、余玲雅等人,亦曾担任政府公职。
历史恩怨 岳秦、郑施不通婚
在台湾,有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就是部分姓氏之间,长期以来互不通婚。其中原因,各有不同,最典型的有郑成功和施琅、以及岳飞和秦桧之间的历史恩怨,还有家族过节、血缘关系、维护情谊等。
历史恩怨不准通婚
历史恩怨是部分家族不联姻的一大原因。最典型的就是光复台湾的郑成功与其旧部施琅之间的恩怨,施琅先处死郑成功的亲信,而后来郑成功又杀死施琅的父亲和弟弟,令两姓家族不共戴天,所以训示后人不得与对方家族结姻亲。鹿港镇一家银楼郑姓负责人说,这项习俗仍被老一辈的人严格遵守,当时他姊姊准备嫁人,媒婆来提亲,但他母亲一听到对方姓施,便一口回绝。
宋朝秦桧害死岳飞,两姓据说千年不通婚。高雄市左营区自立新村75岁的岳德杰,是岳飞第31代后裔。他说,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怎么可以通婚?他说,不论在大陆老家或台湾,岳家的家规:不准和姓秦的联姻,连当朋友都要保持距离。
家族过节不准通婚
在高雄有一户黄姓人家,祖先定下规定,一概不许和姓林的通婚。原因要追溯到清朝,黄姓家人的第一代祖先,有一次路上遇上大雨,躲到林家的屋檐下避雨,但是没想到林家人当场把躲雨的黄家人赶走,让他在狂风暴雨中受罪,结果返家后生了一场大病不幸过世,两家从此结下梁子,规定后代子孙不得通婚。
桃园的吕、吴家族亦有祖训,不结姻亲。原因可追溯至宋朝,宰相吕蒙正被姓吴的大官诬陷,吕家被迫逃亡,所以立下吕、吴不婚的祖训。现年86岁的桃园居民吕正说,从小就听到长辈说,与姓吴的人做朋友还可以,但绝不能嫁娶。
血缘因素不准通婚
有一些不通婚的例子据传是由于不同姓以前属同宗。桃园县龙潭乡乌林村村长萧耀宗,年轻时与一位姓锺的女士热恋。但家人知道后群起反对,祖父甚至拿拐杖追打他。原因不是锺小姐有问题,而是1,000多年前五胡乱华时,一户姓萧人家的三兄弟为了逃难,分成三姓,老大仍姓萧、老二改姓锺、老三改姓叶。三兄弟团聚后仍沿用这三种姓氏,流传至今有不联姻的习俗。萧耀宗最后不得不与这位女友分手。
为保情谊不准通婚
部分姓氏不联姻,乃有因为先人情同兄弟,为免两家结成姻亲反生嫌隙,而立下不联姻的族规。著名例子是云林斗南镇的沈、李两姓。他们的祖先沈彪和李伯瑶在唐朝是两大将军,年纪虽然相差20多岁,但多次出生入死,情同手足。为保护两家情谊,沈彪去世前吩咐,后人不准与李家人联姻,免生摩擦。
灯笼与村名皆与姓有关
台湾的姓氏都有自己的发祥地。如陈姓的发祥地是河南颍川、汝南;江苏的广陵、下邳;山东的东海等地。姓林的发祥地是河南博陵郡,堂号为西河堂,九牧堂等.张姓的发源地有清河、南阳、吴郡、安定、敦煌、武威、范阳、犍为、沛县、开封、高平等10余处。
台湾各大姓均源于大陆。在台湾,凡遇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不少人家就在门口悬挂出标有姓氏堂号的灯笼,如「西河林」、「颍川陈」、「天水赵」、「太原王」、「汝南周」、「京兆杜」等等,以示不忘根源。
台湾比较重视同宗同乡的关系,保持著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习惯。同宗系血缘关系,同乡系地缘关系,两者在社会演进中有其特殊的意义。当最早的移民从大陆来到台湾形成村落时,往往是聚族而居,或同籍人集中居住一地。
为了不忘祖,台湾乡下的村名大多采取以姓冠村的方法。所冠之姓通常是一村的大姓,或与该村的创建有关。如台南的谢厝寮,姓谢的几乎占半数,三姓寮,系陈、黄、吴三姓移民所创建。又如刘厝、张厝、苏澳、钱厝坑、胡厝寮、江厝店、许厝港、何厝庄等,全都以姓来冠村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