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庙创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庙宇遭到战火和自然的破坏,几经修葺,已非原来面目。从比干庙的历史沿革看,自周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庙,唐太宗下诏封谥,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历代帝王尊崇忠烈,毕恭毕敬,把比干称为“三代孤忠”、“亘古忠臣”。现存比干庙建筑,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明寿宗皇帝重建。比干庙坐北向南,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大殿、拜殿、影殿、山门、二门、三门、石坊、碑廊等。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庙有护墙环卫,周围柏林茂密。走近比干庙,登上山门石阶,即看到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静穆的红墙,苍翠的松柏,气势磅礴。仰观山门对面,巍然矗立的琉璃影壁,影壁正中由二十四块方砖烧制而成的绿色琉璃花卉,构图精巧,色彩绚烂。绕过影壁,两尊威严高大的石狮,立于庙前。过了头门,跨入二门,只见两旁石碑林立。细心浏览,大都出于历代帝王将相官吏和著名诗人学士的手笔。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吊比干文》碑,为魏碑中的佳品,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世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所书。另一通是唐太宗的《贞观碑》,又高又大,气势轩昂,铭载唐太宗追封比干为“太师”,谥“忠烈公”的诏文及“祭比干文”。二门过庭,有一通草书“题壁诗”刻石,苍劲深厚,势若游龙。 顺庙中心甬道前进,穿过三门,便是比干庙大殿,是一座古老的九脊殿,掩映在松柏交柯的浓荫丛中,红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灿灿,异彩夺目。殿内原有佛阁一间,内置高达4米的比干塑像,神态庄重,气势昂然。佛阁两侧是“四大金刚”的塑像。殿的顶板和四壁,画有百鸟飞翔,百花争艳,百兽追逐的彩色壁画。正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额“殷太师庙正殿”,该殿内有一口重750公斤的大铁钟,系明代之物,钟上铸有一首诗曰:
钟声音彻梵王宫,
下通地府震幽灵。
西送金乌天边去,
急催东方玉兔升,
觅求吉祥拜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