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志耀 文/供图 林爽文身世 引子: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漳州籍的林爽文、庄大田在台湾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大起义,震动大江南北,尤其是大清王朝。起义历经一年三个多月,参加人数达数十万人,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庄大田在台湾被就地正法,林爽文被押解到北京,历尽酷刑,于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初十被清王朝统治者杀害,年仅32岁。 关于林爽文,闽南地区,以及台湾,民间有许多传说,但说法都不太一样。现笔者根据闽南地区尤其是平和县的一些传说,结合《平和文史资料》、《一口气读完清朝那些战争》等历史资料整理成此文,试图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林爽文。 林爽文身世 林爽文(1757~1788年),平和县坂仔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随父移居台湾省彰化县大里,这时林爽文17岁。据说林爽文的祖上很穷,在村里经常受恶霸、财主的欺负。有一年夏天,本地的一位财主看上他家里的一块风水宝地,这位财主就想把它占为己有。为了掩人耳目,不被后人指为仗势欺人,这位财主就想了一个计谋。在一个阴沉的早上,这位财主来到林爽文的家里,他对着林爽文的父亲林劝说:“东湖山上,你家里的祖坟边是我家祖传的一块山地,现在我家要做一门风水(坟墓),请你马上把祖坟迁走,否则我就把它铲平。”看着财主凶巴巴的眼神,林劝轻声细语地对财主恳求说:“我家的祖坟已经做几十年了,你要做‘风水’可以,我家祖坟的左边很宽阔,你家祖坟就做在那里肯定不错。”“不行,你家祖坟会影响我家祖坟的‘龙运’。”这位财主以毫无商量的口气冷冷答道。面对横行霸道的财主,林劝只好答应迁走。 话说第二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林劝一个人上东湖山。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只见林劝艰难地走着,日近中午才到山上的自家祖坟边。看着孤零零的坟墓,他十分难过,但一想到财主那张凶恶的脸,如果不赶快把老祖宗的尸骨收拾起来,可恶的财主一定会把它强行铲掉,这样老祖宗的骨头就捡不到了。于是他就一边收拾骨头一边流着眼泪说:“苍天啊苍天,我们穷人何时才能有好日子?”林劝把几根残骨小心地装进金斗瓮里。他紧锁着双眉,为金斗瓮要安葬在何处发愁着。却说就在这时,头上突然间飞来一只非常大的鸟,他十分奇怪。只见这只鸟在他头上转了三圈,然后就啼叫着向对面一个叫龟仔山的荒山上飞去,在一个大石头上歇息。看着这一荒山,他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他心里想,这片荒山杂草丛生,很久很久没有人顾及,而且山上险恶,他认为没有人会在那里争抢,于是就决定把金斗瓮安葬在那里。他背着金斗瓮向着龟仔山走去。当林劝气喘吁吁到了龟仔山刚才大鸟歇息的石头旁边时,却不见了大鸟,但见大石头下面有一个窟窿,林劝左看右看,觉得这个窟窿放一个金斗瓮很不错,就小心地把它扶放进去。林劝没有注意到洞底下的一团干草,就急急忙忙把金斗瓮放在一团干草上面。由于林劝的这次大意,为日后儿子林爽文的“顺天皇帝”的交椅没有坐稳埋下了伏笔(因为干草一腐烂,金斗瓮的分金变了)。 话说这天晚上,林劝的妻子曾氏就做了一个梦,她看见龟仔山的一块石头上立着一只非常大的鸟,鸟的嘴里含着一张很大的金黄纸,纸上写着“生于铜壶(坂仔一个自然村)、立业台湾”八个字。曾氏想再看详细一点,只见大鸟直冲自己而来,曾氏大吃一惊,肚子中一动,自此她怀孕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曾氏就怀胎十个月。据说林爽文出生这天早上,霞光万道,林劝的房屋上歇着一只非常大的鸟,羽毛十分漂亮,笼罩着整个屋顶,人们十分奇怪,都好奇地观望着。到了辰时未,只见房屋上空五彩毫光,片刻间,从林劝的屋里就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这时大鸟却不知去向了。后来村民都说林爽文是“客鸟仙”来投胎出世的,日后会大富大贵。 林爽文出生后,他的天庭很饱满,地阁很方圆,左右两额龙凤呈祥,深受林家喜爱。据说到了林爽文周岁那天,坂仔“火烧楼”来了一位云游和尚。这位和尚身披袈裟,来到林劝家门口,大声叫唱着:“龟仔山,好地骨,有福气,真主出。”林劝觉得好奇,就请这位云游和尚到家里坐,并且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粮——地瓜,招待这位特殊的客人。这位客人不客气就吃起来,之后摸摸肚子对着林劝说:“这位孩子应该好好培养,日后定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林劝转过身子想问详细一点,却不见和尚踪影。 转眼间十二年过去,林劝夫妻省吃俭用积蓄了一些资金,准备送儿子到私塾念书。一天早上,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林劝就带儿子到私塾报名。他想让儿子通过读书,今后有一个晋身之阶,但没有想到儿子不好读,却整天在学堂吵吵闹闹,同时结交一群穷人的儿子练拳习武,并经常打架,一些富贵子几乎都挨过他的揍,据说连族长的儿子也被打。于是,权贵们就串通一气,责令学堂勒令林爽文退学。当时,林劝十分着急,但一想权贵们凶恶的眼神,他无可奈何带着儿子回家了。 话说林爽文回家后不久,坂仔圩(今天的平和坂仔镇)的一位财主刚好要请一位看牛娃,林劝就把林爽文送去。林劝心痛地对儿子说:“你不好好念书,现在只好当看牛娃了。” 林爽文爽快地回答:“当看牛娃有什么不好?” 林爽文没有因为不能进学校而感到孤独,因为他有着自己的乐园,这个乐园就是附近的大山。在这个大山里,他和一大群因家庭贫困不能进学校的小伙伴一起赶牛、玩游戏、捉迷藏,在这里他还与这些小伙伴砍竹片做成刀枪练习拳脚。 看牛,对于林爽文来说,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因为在这里,他觉得自由自在,不会遭受恶霸的欺负。转眼间两年就过去,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致使林爽文一家又陷入困境。 据说有一天,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林爽文与一群伙伴,由于专心在一个大树下的草铺上练武,不知不觉夜幕徐徐降临,小伙伴们知道要回家了。羊肠小道崎岖不平,夜晚时,很不好走。林爽文与小伙伴们十分小心地赶着牛,他们在心中默默祈祷:牛啊牛,你慢慢走,千万不要跌倒!但最终他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林爽文看管的两头水牛,在临近村口时,其中一头水牛的前左脚,被一块石头绊倒跪下,小伙伴发觉后,千呼万唤,有的扶头,有的扶脚,这一头水牛才艰难地慢慢站起来,然后一拐一拐回到村庄。 翌日一早,跌伤的水牛,脚肿得很大,站不起来了。林爽文急得不得了,只好把昨天跌倒的经过禀告财主。财主得知后大怒,叫来林爽文的父亲林劝,然后硬邦邦地说:“你的儿子把我家的牛管成这个样,你说咋办?”林劝轻声细语争辩着说:“牛又不是我儿子故意打伤,是自己跌倒的,怎么能责怪我儿子呢?”“牛交给你看管,你就有责任把它管好。”财主怒容满脸,瞪起三角眼直视林劝,然后十分蛮横地说。听着财主的话,林劝也觉得自己的儿子有点理亏,就再三恳求。这时,财主认为林劝榨不出多少油,就做出让步,牛伤的一切费用全部由林劝负责,同时,林爽文必须义务为财主看管两年的牛。本来就不富裕的林家,这时雪上加霜,生活陷入困境。 却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转眼间两年就过去,林劝一家虽然有上餐就没有下餐,经常靠野菜充饥,但家庭和睦相处,过得倒也自在。俗话说,无债一身轻,林爽文无意中得到的“阎王债”,林劝已经还得一清二楚。世道的凄凉,林劝已经看破,他再也经受不起折磨。这时他听人家说,台湾土地既肥沃又宽广,而且大多是大陆移民在开发,于是他就决定搬迁到台湾碰碰运气。 飘摇到台湾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秋天。 一天早上,太阳刚冲出地平线,林劝一家六口就依依不舍离开了平和坂仔。离开时,林爽文特地装了一袋家乡的土。他们在坂仔圩坐上一辆马车,是夜到达海澄。在海澄歇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红彤彤的太阳从东边的海面上徐徐升起。就在这时,林劝一家六口来到口岸,他们坐一只小木船,飘摇在这辽阔的海面上,沿着台湾方向驶进。林爽文与三个弟弟从来没有看见过大海,看着无边无际的海面,他十分好奇。他站在船头,昂首向前观看着这美丽、辽阔的海面。 金秋的海峡,炽热的太阳余威未退,林劝一家六口,坐在这一只飘摇的小帆船上,依然感觉到阳光的热力。 船,在海中顺风而驶,因为顺风,这一只小船走得很快,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再过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澎湖岛。却说到了第四天上午,微微的秋风突然间在辽阔的海面上停住,本来就有一点闷热感,这时显得更加郁闷了,乘风前进的船,也仿佛知道天气的变化,不动了。 林劝遥望海天,凝眸蹙眉,他沉思着。 林爽文双手叉腰,昂首挺立在船头,他也遥望着海天,但他却显得很平静。 |
| |||||||||
黄志耀 文/供图 船工是一位四十岁的中年人,他正为连日来随波逐流而高兴,万没有想到这时风却停止了,他看着宽阔的海面,然后又看着天空,若有所思。下午,天空中从对面远处飘来几朵乌云,微微的海浪迎面而来。浪虽然不大,但对于这一只小小的帆船,要逆风而行,可以说是阻力重重。船工奋力摇着双桨,船,慢慢在大海中起伏前进。这时,船工安慰林劝,说:根据多年的行船经验,天气在天黑以前不会有大的变化,现在我们虽然行得很慢,但天黑以前也可以到澎湖岛。林劝听船工这么一说,沉重的心情略为减轻,紧皱的双眉慢慢舒张开了。 夜幕徐徐降临,这时已经看见不远处有微弱灯光。林劝猜测,这就是澎湖岛。怕天气有大的变化,船工与林劝商量,就决定在澎湖岛休息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早,一轮红日斜照在海面上,经过一个晚上的秋风洗礼,蔚蓝色的大海显得更加辽阔。由于昨天晚上到澎湖岛,天已经黑了,林劝本来想去妈祖庙拜妈祖神,他曾经听人家说过,澎湖岛是到台湾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有一个灵验无比的妈祖神,凡是渡海要到台湾的人,几乎都在这里祭拜过妈祖,以求妈祖保佑。林劝提出想法时,他的妻子却建议说,拜妈祖应该明天早上在我们出发前,这样比较灵验。于是林劝听从妻子的建议,隔天一大早就去买水果、香烛,然后带领一家人来到妈祖庙。 官场腐败 民不聊生 话说林劝在祭拜妈祖神后,船工已经把小船的帆升起来了。昨天天气微弱的变化,小船虽然行驶得不太顺利,但并无大碍,只是船工显得疲惫不堪,但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他已经恢复了体力,看起来精神很好。 船工对林劝说:“再过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到台湾了。”“ 听人家说,海峡的天气说变就变,但愿一路顺风!”林劝担心地说。林劝的妻子曾氏却微笑着对大家说:“我在拜妈祖时默默许了愿,如果保佑我们全家顺利到台湾,我要买猪脚答谢。妈祖神面前连续三次都‘上杯’,说明妈祖神会保佑我们的。” 小船慢慢驶向辽阔的海面,这时前后左右已经有数只同样的小船,显然这也是漳州地区要到台湾谋生的移民,只是昨天不同的时间到达澎湖岛。 经过一整天飘摇,晚上,林劝一家终于顺利踏上宝岛台湾。 据说林劝一家到台湾后,有一天,他带着家人漫无目的地寻找谋生的所在地。当阳光偏西时,他来到一家店铺,店老板刚好是漳州人,交谈中得知林劝也是刚从漳州渡海到台湾的,就很热情接待,同时向林劝介绍台湾的人情世故,最后他建议林劝说:彰化县大多是我们漳州人集居地,你初来乍到,应该在那里先安居,因为都是家乡人,今后有什么事情可以互相照应。于是林劝就听从这位老乡的建议,安居在彰化县大里杙庄(今台中县大里市)。林劝到这里,首先帮人耕种维生,然后也发展自己的经济。林爽文是长子,底下有3个弟弟,依次为林勇、林跃兴、林垒,他为了减轻父母亲的负担,就主动接触社会,结交当地许多朋友。所以林劝一家很快就在这里站稳脚跟,跟左右乡邻和睦相处。 由于林爽文喜欢拳脚,为人豪爽,几年后就引起当地豪绅的注意,不久被推荐到彰化县城担任衙役工作。在他担任衙役期间,对于入狱服刑者常寄予同情,暗中出钱协助他们打通关节以获得释放,因此,受到乡亲的敬重。 后来林爽文一家通过认真打拼,开垦出许多田地,家境也日渐富有,不久就成为地方上重量级的人物。 却说在这个时期,台湾地区的人民常因为土地开发的问题而发生武装冲突(械斗),因此,很多有钱人就自组护卫队以保护家产。一天,林爽文同父亲商量着说,准备也建立一支私人卫队。林爽文的想法很快就得到父亲的支持。由于林爽文好舞枪弄棒,对自卫队实行严格训练,自卫队很快就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队伍。后来林爽文凭着这股武力,保护受到地方官员压迫或是因族群冲突而避难的人。至于应付官吏的方法,林爽文因为在县衙呆过,深知这些地方官僚贪财又怕死,所以除了以武力为后盾之外,更常以金钱满足官吏的贪欲,用贿赂的方式避开官民冲突,以保护求助者的安全。据说有一天,大里杙庄有一位贫苦农民与一位财主因为土地问题闹纠纷,财主有钱,就把这位贫民告上县衙。县官是一位鱼肉百姓的贪官,在得到财主好处后,就下令把这位贫民抓起来。再说这位贫民的父母看见儿子被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只好找到林爽文想办法。林爽文得知以后,就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然后带上三位自卫队员到了县衙。县官也认识林爽文,看着满桌的金银财宝,嘿嘿奸笑几声,说:“既然爽文出面说情,什么事情都好说,放他出去吧。” 林爽文救出了这位贫民,深受当地许多老百姓的赞扬,威望也日益提高。 随着台湾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台湾官府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日益加重,同时巧立名目增加苛捐杂税。为了防止腐败,当时清朝政府特别规定,台湾地区的官员,不可以长期任职,三年一届。但台湾远离朝廷,一些贪官认为有机可乘,就争相找关系任职。清政府的督抚,如果碰上台湾道府、厅、县空缺出现,不问是否胜任,都起用密切之人,所以三年一满,台湾的官员都满载而归。到了乾隆中后期,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吏治的腐败,使台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台湾官场的腐败,终于引发了林爽文、庄大田大起义。 林爽文揭竿起义 话说乾隆四十九年三月的一天上午,春光明媚。 彰化县溪底阿密里庄,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村庄。这个村庄虽小,但依山傍溪,风景十分秀丽。 这时,在村庄东边的一个平房里,先后来了二十多位神秘的后生。紧随着,后山一个小道上也走来一位壮年人,这个壮年人看起来有五十来岁,胡子满脸,显然这是他故意留下的。要问这位壮年人是谁,他就是平和县的一位天地会骨干,名叫严烟。说起这位严烟,闽南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于乾隆四十七年由一位广东人介绍加入天地会。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严烟带着天地会的使命,从平和县来到台湾发展天地会会员。话说严烟到台湾后,他首先在彰化县城开了一间布店作为掩护,公开身份是布店老板,暗中却联络漳州籍乡亲。由于彰化地区大多是漳州人,所以经过半年多的秘密活动,严烟很快就熟悉了这里的情况,并且也认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其中有林爽文、陈升、陈泮、王芬等等。 话说这一天,严烟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决定在这个偏僻小村庄召开骨干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彰化县(今彰化县及台中市)的林爽文、陈升、陈泮、王芬,诸罗县(今嘉义市)的杨光勋、黄锺、张烈,淡水厅(今基隆、台北市等)的王作、林小文,以及凤山县(今屏东、高雄市)的几位青年人,严烟主持了这次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大家群情激奋,就如何反对贪官污吏形成共识。据说这次会议以后,台湾天地会会员就迅速发展到1万多人,他们相互结盟,如果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必须彼此相互支持。 林爽文由于积极参与天地会的各项工作,并认真发展会员,积极帮助贫困农民办事,受到贫民百姓的一致拥护,很快就成为大里杙庄的领导人。据说林爽文成为大里杙庄的领导人,还有一段神秘的传说:乾隆五十年除夕那天下午,大里杙庄的一群村民相邀到庄里西边的一个农场饮酒联谊,席中酒兴,有人就建议说:“我们庄里需要推选一个人来当头人(领导者),推选来推选去,都没有结果。”于是有一位后生就建议说:“我们就插一把剑在地上,每个人捧泥土当作香来拜拜,谁把剑拜倒了,谁就是老天爷所指定的头人。”当时一共有50多人参加,大家一致同意这种办法,依照年龄大小顺序拜剑。当轮到林爽文时,说来奇怪,一拜,剑就倒了,于是他就成为大里杙庄的领导人。林爽文不负众望,处理大里杙庄的一切事务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拥护。 到了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台湾天地会的组织,虽然还处于秘密阶段,但由于声势浩大,终被官府发觉。一天早上,天空下起蒙蒙细雨,彰化知县俞峻督得知林爽文在大里杙庄秘密结社,就率领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加上100多个兵马,冒着寒风细雨前往大里杙庄准备镇压林爽文。说起这位县太爷,虽然他贪而不厌,坐在县堂阴阳怪气,但他却也是一位贪生怕死之人,本来他带着兵马,气势汹汹准备血洗大里杙庄,但又怕吃眼前亏,未到大里杙庄就改变主意。他先在大墩安营扎寨,然后派侦探深入大里杙庄侦察;同时,在大里杙庄外围,见百姓就抓,扬言不揪出林爽文就焚烧所有村庄,目的是想引出林爽文,欲将其一网打尽。但林爽文知道县官的狡诈,就在大里杙庄暂时按兵不动。首先他要以静制动,同时他也派了一个密探前往大墩官府驻营地探虚实。 再说这时,台湾诸罗县(今天的嘉义),天地会首领杨光勋等人也被告发,台湾的总兵柴大纪,台湾道、台湾知府孙景燧等也率领官兵,耀武扬威前往镇压。这些官兵一到诸罗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滥杀无辜者数十人。台湾天地会得知官府蠢蠢欲动欲扑灭刚刚点燃的熊熊烈火,这时也开始从暗处转向明处了,与官府展开公开斗争。 |
| ||||||
话说到了乾隆五十二年一月十六日,知己知彼的林爽文,就带领天地会1000多人马,出其不意前往大墩偷袭。彰化知县俞峻督带领的官兵被突然袭来的起义军吓昏了头,他万万没有想到起义军会这么厉害。当他清醒过来时,一把利剑已经指向他的心窝。这时,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等也被起义军杀死。看看县官已经被杀头,其他官兵就四处逃窜。此次胜利,大大灭了清廷守军的志气,大长义军的威风,可以说,这次胜利是为全面起义举行的奠基礼。首战告捷后,林爽文又带领起义军向彰化县城全面进军,沿途有很多老百姓踊跃加入,到彰化县城时,起义军已经有4000多人。彰化县城的围墙都是用竹片围的,林爽文指挥着起义大军推倒围墙,迅速攻入县城。 一月二十六日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县城的天空缀满鲜艳的彩霞。这时,林爽文指挥起义大军,迎着彩霞,乘胜攻入知府。台湾知府孙景燧,看见壮士个个怒目而视,吓晕了,几乎失去知觉,这时,两位义军不约而同举刀杀向这位贪官。都司长庚,看见后急忙跪下求饶,勇士们看他平时作恶多端,哪里能答应,也把他杀掉了。战斗不到两个钟头,就顺利占领彰化县城,这时林爽文的起义大军进行休整。 建号“顺天” 林爽文为“大盟主” 林爽文的起义军在占领彰化县后,就筹备建立农民政权。到了这年的十二月初的一天,林爽文就在彰化顺利建立了政权组织。在起义之初,大盟主是刘升,林爽文为人豪爽,有义气,虽然没有读多少书,但却有点文韬武略,善于指挥打仗,在百姓中威望很高,不久就被众人推为盟主大元帅,林爽文建号“顺天”。林爽文的“顺天政权”就设在彰化县署,属下分别有地方组织、军事组织以及司法、治安组织(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地方组织设节度使、知县、同知等职,军事组织设元帅、副元帅、大将军、将军、左都督、右都督、军师、总督、监军、提督、先锋等职,林爽文兼任元帅。 “顺天政权”建立后,采取保护人民群众、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的政策。林爽文以“顺天大盟主”的名义发布告示:“今据台湾皆贪官污吏,扰害生灵,本帅不忍不诛,以救吾民。” 林爽文还十分注重民生,注重农业,他说:“吾以安民心、保农业为己任。”同时还注意改善军民关系,制定纪律,规定官兵对老百姓的东西分毫不取等等,受到众多百姓的拥护。 林爽文还善于团结人,据说当时漳州籍人与泉州籍人因为土地问题,经常有纠纷,所以,林爽文起义时,呼应的大多是漳州人。为争取更多人民参加起义,林爽文就经常深入泉州籍人集居地宣传发动,很快广东、泉州人也纷纷加入,起义队伍不断壮大。 林爽文在攻占彰化并顺利建立政权后,不骄不躁,经过短暂休整,他就决定乘胜攻击诸罗等县。一天早上,他召集军事会议,布置作战方案,除留守400人驻彰化和大里杙外,其余兵分三路,向前后左右扩展。 南、北义军与府城清军对峙 十二月初六,这一天的早上,红日刚刚从东方露出和蔼的笑脸,林爽文就在统帅部发布进攻诸罗县的命令。诸罗是台湾的一个战略要地,清军在驻守时,加固了很多工事,林爽文的起义军这次在攻打诸罗过程中,虽说受到清军很有力的还击,但是,起义军声势浩大,而且勇敢无比,起义军经过激烈战斗,不久,就顺利占领了诸罗县。在占领诸罗县后,林爽文又迅速做出进攻淡水的决定。他亲自指挥起义大军向淡水前进。当他看着起义大军斗志昂扬,个个精神抖擞,十分满意。却说起义军快马加鞭,一到淡水就投入紧张战斗,由于人多势众,不久,起义军也顺利占领了淡水。 话说一天,林爽文起义消息传至凤山(今台湾高雄),凤山天地会首领庄大田(也是平和县人)十分高兴,他说:“贪官污吏的日子不长了。”于是,为了与林爽文相呼应,他经过周密计划,就向凤山的统治者发出挑战书,之后,就率众进攻凤山。经过几天战斗,庄大田的起义军也顺利占领了凤山。据说这时,林爽文、庄大田的起义军已经有20多万人。 南、北起义军在连克三城之后,一天早上,林爽文就派一位义军,乔装打扮深入凤山与南路庄大田见面,要求庄大田率兵合围府城(今台南市),林爽文的这一计谋很快就得到庄大田的同意。府城是清政府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当时,台湾府属四县一厅,其中彰化、诸罗、凤山三县,这时已经被起义军占领。府城是清军控制的唯一的大城镇,台湾总兵柴大纪深知军事指挥部的重要性,在府城建筑了很多工事,并且联络了一些地主武装,把府城加固得易守难攻。 一天, 在彩霞的光辉照射到府城的城门时,林爽文与庄大田的兵马已经潜入到府城附近隐蔽,他们准备趁夜进攻。天色很快就黑下来,这时,美丽的彩霞不见了,林爽文指挥着起义军悄悄靠近府城。但林爽文万万没有想到,当起义大军快要靠近城门时,随着喊杀声,炮声、铳声、乱箭从城墙上一齐射来。显然,总兵柴大纪是有防备的。林爽文被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但他很快就镇静下来。他马上指挥人马撤退,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做短暂休整。这时,林爽文想,总兵柴大纪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显然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原来起义军连克三县,使这位贪官改变了以前小看起义军小打小闹的想法。也正因为他改变了这种想法,使他对坚守府城,丝毫不敢麻痹大意。林爽文由于三战三胜,有点看不起清廷守军,致使这一次进攻府城不顺利。但林爽文很快就调整了战略,他决心要以优势兵力战胜府城守军。他兵分四路,分别进攻四个城门。总兵柴大纪不愧是一位行家,他已经看出起义军的意向,就以静制动,想拖延时间等待清朝大军救援。当林爽文的起义军靠近城门时,城墙上的清军,就万箭齐射,致使起义大军很难靠近城墙,起义军准备的炮火、炸药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连续几天,起义军进攻得十分艰难,相方对峙了好长时间。 却说一天下午,风和日丽。林爽文派在港口观察大陆清军动态的探子密报说:鹿耳门以及其他港口都集结着好多的大陆官兵。林爽文一听,说:“大陆的兵马来得好快,弟兄们,我们现在只能避开锋芒,看看动静再做打算。”于是,为了不吃眼前亏,林爽文就发令撤兵。 原来,林爽文起义时,起初台湾官府以为没有什么了不起,认为只不过是几个毛贼在作乱,成不了气候,就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当发现事态已经很严重时,台湾官府方知告急。当时台湾属于福建省管辖,总兵柴大纪就迅速派员禀告福建总督常清。常清一听台湾局势告急,也紧张得不得了,身为福建总督,台湾的防务也是他的职责范围,他怕乾隆帝怪罪。于是,他一面急忙飞书奏告乾隆帝,一面调兵遣将,布置战斗方案。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接令后迅速率领厦门、金门清兵2300人,在金门口岸上船,经过一日一夜飘摇,第二天下午在鹿耳门顺利登陆。又过了一天,黄仕简的兵马进驻台湾的府城。再说海坛镇总兵郝壮猷也率兵1700人与此同时到达,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率兵2000人也在鹿港(又称鹿仔港)登陆。林爽文看见清兵云集台湾,迅速做出向北方撤退反应,庄大田也率众退出大岗山。 这位黄仕简,很熟悉台湾的情况,乾隆四十四年以来,台湾如有发生战乱,都由这位福建水师提督领军平定,因此他在台湾的名声很响亮。说来也十分有趣,这位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他竟然同林爽文、庄大田还是同乡,都是漳州平和人。黄仕简是“一等海澄公”黄梧的曾孙,雍正八年世袭“一等海澄公”,从军多年,历任衢州总兵、湖广提督、广东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并于前年到台湾妥善处理解决漳、泉地籍纠纷一事,还被乾隆帝加封“太子太保”一职。所以说,这时的黄仕简官衔很大,超过了总督。但现在他已经65岁了,可以说是该退休的时候了。他本来是想好好安度晚年,却传来林爽文、庄大田在台湾闹事的消息,作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知道自己应该首当其冲,但他又很不情愿。所以,这次当他接到出兵台湾时,他的心理负担很重,因为他要剿灭的是同乡人。但皇令不可违,没有办法,只好做做样子。 于是,一天早上,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蓝天漂浮着几朵白云,阳光灿烂。黄仕简就把带到台湾的兵马,分成两路,分别向南北进军。台湾总兵柴大纪,这时认为有了靠山,胆量也就壮起来了。只见他变本加厉,率领清兵在地主武装黄奠邦、陈宗器的配合下,向原来失守的彰化、诸罗两县进逼。却说彰化、诸罗驻守的起义军,看见气势汹汹的官军,就主动放弃,采取边打边退,以保证兵员不损失或者减少损失。这时海坛镇总兵郝壮猷带领官兵也不甘示弱,向南路追击,他认为南路逃走的义军,是被他吓怕了。于是,他在心里沾沾自喜,他向全体官兵高喊着:“这是农民在闹事,不堪一击,弟兄们,快追啊。”但不到二十里,却遭到起义军的伏击,打得很悲壮。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这一打竟然打了五十天,双方都有伤亡。一天,当郝壮猷带领官兵进攻凤山时,为了保存实力,庄大田的起义军就主动放弃凤山,但他在撤退时,暗中留下一部分人,假装成贫民,潜伏在城里。郝壮猷顺利进入凤山,毫无察觉。郝壮猷在顺利取得凤山后,骄傲自满,他认为是起义军不战而败,十分高兴。但没过几天时间,就哭丧着脸,报忧去了。原来郝壮猷在占领凤山不到两个月的三月初八,春雨绵绵,天气很冷的一个日子,隐藏在凤山的密探捎信给起义军,告知城中的官兵动向。得到情报的庄大田,就如何里应外合,迅速做出部署。由于清军麻痹大意,加上起义军里应外合工作周密,驻守的清军不一时就损失大半。郝壮猷看大势已去,就带着兵马突围溜走了,由于他不积极反击起义军,最后也被清廷斩首。可怜游击郑嵩不知天高地厚,带着残兵败将抗击到底,最后,也魂归他乡。 再说福建陆路提督任承恩,他率兵2000人在鹿港(又称鹿仔港)登陆。他一到台湾,看见局势,不敢枉为,就暂且按兵不动。但为了掩人耳目,就派几位头目应付,其中守备潘国才率兵500人攻南投,游击海亮率兵300人进攻嵌顶,守备常万雄率兵300人去攻北投。由于兵力分散,这几股小部队都不是起义军的对手,不堪一击。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一到台湾就装病,因为起义军大多是闽南人,尤其是漳州人,他不愿意被家乡人骂为刽子手。黄仕简、任承恩所作所为,乾隆帝非常不满,就下令将他们革职拿问。 黄志耀 文/供图 |
欢迎光临 林氏论坛(Lin.bigan.cn) (http://lin.bigan.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