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论坛(Lin.bigan.cn)

标题: 福建省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 [打印本页]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4-7 13:43
标题: 福建省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
福建省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

漳州林大章惠文山林氏

惠文山林氏先祖简介:

        林大章,浙江嘉兴人,字焕文,行第十八,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余复榜甲科进士,嘉定元年(1208年)以通直郎大理寺评事知龙溪县事,卒于任上,葬于龙文区观音山鳖仔尾,配鄢氏,居惠文山,惠文山即龙溪文山,朱熹任职漳州时因与泉州文山同名,遂改名为惠文山,大章后裔又称“惠文山林氏”。大章派传裔漳州芗城、龙文、龙海、平和、云霄、广东潮州、台湾、东南亚等,人数众多、人才辈出。传说大章任龙溪知县时因对龙溪林氏有恩,死后当地族人后裔(今漳州市龙文区十三社半)轮流供奉其至今。后裔有进士山东登州知府林弼(唐臣)、进士广东左布政林同、解元广西荔浦知县林鉎等。
       大章宋代自浙江而来,祖上尚无法考证渊源,甚是可惜,望以后能找到有关资料。

世系:
       一世大章公,字焕文,行第十八,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余复榜甲科进士,嘉定元年(1208年)以通直郎大理寺评事知龙溪县事,卒于任上,葬于龙文区观音山鳖仔尾,配鄢氏,居惠文山,生子桂。
       二世桂公, 字若蘭,生子祚、后土(两字上下叠)
       三世祚公字仲禧,号师德,葬在文山下方石保方家厝后,配妣张氏。生四子:真秀、梦魁、大举、大成。
  *********************************************************************************************
       四世 大房真秀公支系:
       真秀公,字元信,葬在陈店田中央(今榜山崇福村陈店?)。生五子:五十三郎、五十四郎、五十五郎、五十六郎、五十七郎。

       五世五十三郎公(无资料)
       ===================================
       五世五十四郎公,生子祥。
       六世祥公,字子瑞,生二子克柔、克顺。
       七世克柔公,生二子骞侪、鸣儒。
       七世克顺公,生子匾。
       八世骞侪公,生子慎周。
       八世鸣儒公,生子悠生。
       八世匾公,生二子史良、进良。
      ===================================
      五世五十五郎公,生二子应、瑞。
      六世应公,字仲成。
      六世瑞公,字子玉,生四子文英、文泰、文进、文涯。
      七世文泰公,字克与,生子愚。
      七世文进公,字克正,生子素。
      八世愚公,生二子迎、宠。
      八世素公,生子完。
     ===================================
     五世五十六郎公,生二子和、缓。
     ===================================
     五世五十七郎公,字毅齊(齋),至正六年(1346)文山避乱居马坪(漳浦马坪?),卒于至正十五年   
                                  (1355)。配妣陈氏,合葬在乌石山兜(今漳浦旧镇山兜?),坐辰向戌,号曰出帐孩  
                                   儿。生四子清、慎、勤、谨。
     六世清公,生子遴甫。
     六世慎公,字颖端,配妣黄氏。公生于至治二年,卒于洪武二十年,附葬在毅齐(斋?)公坟边,生子
                         道甫。
     六世勤公,生子笃甫。
     六世谨公,生子良甫。
     七世遴甫公,生三子均章(分居霞尾)、均遂(分居籁井)、均用(分居南墘)
     七世道甫公,字进清,号时维,配妣黄氏。公生于元统二年,卒于建文三年,葬在温宅埔,坐北向南,
                             生五子:均举(分居东头)、均泽(分居洋头)、均旺(分居霞溪欧寮)、均德(分居蔡  
                             坑)、均礼(分居甘棠)。
     七世笃甫公,生子均玉(分居下林)。
     七世良甫公,生三子均长(分居汤头)、 均海(分居山隔林边)、均华(分居霞浦)
     八世均德公,配妣李氏,葬在蔡坑巷仔口。公生于至正十九年二月十四日,卒于宣德九年四月初六日。
                            生四子:长开字元祥、次降字元祯、三陞字元忠、四进字元思。
     九世元忠公,蔡坑巷仔口林氏三房,生三子子华、子路、子敬。
     十世子华公,生三子连、良,土受。
     十世子路公,生二子元、虎。
     十世子敬公,生三子鑾、蛤、宣。
     十一世元公,生四子油、美、泰、甘。
     十一世虎公,生三子泽、生、厝。
     十二世生公,生五子怕、皆、有、文、颜。
     十三世有公,生四子坑、观、联、地。
     十四世观公,生三子谊、李、振。
     十五世李公,生五子川、阳、竹、谓、看。有族人迁台湾。
    -------------------------------------------------------------------------------
     九世元思公,号隐默,塟在万松关下土名杯信石下,坐癸向丁,墓石刻寿石养真公,神主题孙武奉祀。
                             为莆山始祖(南坪埔山)。
     十世松山公,配妣贞淑吴氏,合葬在松山,坐庚向甲,神主内号松山,神主外无名。生子逸叟。
     十一世逸叟公,配妣淑德郑氏,合葬鹤鸣埔后,坐乙向辛。生四子长埔、本质、鹤峰、文苑。
     十二世本质公,生子文章(移居靖地巷仔顶)。
     十二世鹤峰公,配妣怀碧陈氏,合葬在南坪社后柑园中(今龙文区蓝田村),生三子光朝(艾轩公,移
                                居三坪虎榜)、光规(分居金山后有移入府城)、光矩(分居陈州班陶浦头等处)。
     十三世艾轩公,讳观字光朝,配妣慈惠张氏,生子英才、英哲。开基平和县三坪虎榜(今文峰镇三坪
                                 村)。
     。。。。。。。。。。。。。。。。

**********************************************************************************************

    四世二房梦魁(一做梦溪)公,字伯登,生三子广汉(移居登科洲)、广淮、广选(移居今龙海颜厝田
                                                            址?)

**********************************************************************************************
   
    四世三房大举公,字鹏甫,号北山。生二子:广先、广发
    五世广先公,字进卿,号东岩。生三子:柏云、松云、竹云。
    五世广发公,字明卿,号三溪。为漳汀屯田万户府经历,府志有名。生子:唐臣、虞臣。
    六世松云公,字原佐,讳灵辅。生三子:文 王献、文璵、文 王桀。
    六世唐臣公,名弼,号梅雪。进士及第任登州府,从祀宦祠,省邑俱有传。生三子:文 王文、文 王白、
                            文璞。
    六世虞臣公,号竹雪,中都国子监助教,元功从祀宦祠。生子瑶。
    七世文 王献公,号惠齋,清漳教谕。生二子:穆、侨。
    七世文璵公,号确齋。生子:昭
    七世文 王桀公,号和齋,封川教谕。生三子:怀茂(移居诏安竹港)、怀新、怀石。
    七世瑶公,讳乌号太玄,择居五山(今称象山,榜山镇),为象山开基祖。生二子肇庆、肇宗(迁凤
                       尾)。
    八世侨公,宣德丙午举人,淇痒教谕,子困庵庠生。
    八世昭公,子(字?)鈞,正统戊午举人,阮陵教谕。
    八世肇庆公,生二子以祥,以瑞(迁沧州)。
    八世肇宗公,移居在凤崑社(今榜山镇南苑村后墩一带统称),为凤崑林氏始祖。
    九世以瑞公,迁沧州,生二子乐山、乐涧。
    十世乐山公,生二子孔怀(浒茂城内开基祖,今龙海市紫泥城内)、孔德(科卿开基始祖,今龙文区科坑)

*******************************************************************************************

    四世四房大成公,生子广德。
    五世广德公,生二子莹中、莹佑。
    六世莹中公,生二子仲漠、叔荘。
    七世叔荘公,讳岩,宣德乙卯举人,广西修仁教谕。生子:敦
    八世敦公,号默轩,正统辛西经魁,湖郡教谕。生子:经贤
    九世经贤公,誥赠奉道大夫,生子:同。
    十世同公,天顺庚辰进士,广东左布政,省志府志有传。生子:约礼、祺
    十一世约礼公,嘉靖辛丑岁贡。生子:憲
    十一世祺公,号碧溪,邑庠舆陈布衣林蒙庵讲明道学,郡表正学,邑省有记。
    十二世憲公,嘉靖已西应贡,授国子监学正,出为江西抚州别驾。





分布列表:
   
       漳州市芗城区:1 .竹林林支系(待考)                                     环城北路岱山村竹林
                                   2 .古塘林支系(登科衍派,梦魁支系)         东郊古塘村
       龙文区: 1.莆山支系(蔡坑衍派,真秀支系)                        蓝田镇蓝田村埔山社
                        2.科坑支系(大举支系)                                          朝阳镇科坑村科坑社
                        3.登科州支系(梦魁支系)                                      朝阳镇登科村顶社
       龙海市:   1.蔡坑巷仔口(真秀支系)                                      九湖镇蔡坑村巷仔口祖厝
                       2.象山林支系(大举支系)                                       榜山镇象山村
                       3.凤崑林支脉(大举支系)                                       榜山镇南苑村后墩一带
                       4.程溪东头(同蔡坑,真秀支系)                              程溪镇东头村
                       5.三关堂林氏(三坪虎榜衍派真秀支系)               程溪东马村三关堂
                       6.城内林支脉(大举支系)                                       紫泥镇城内村 、新洋村关武刀社、桃源社、溪  
                                                                                                        霞村、仁和村、溪州村、南书村、巽玉村,海澄
                                                                                                        玉枕村、上寮村,浮宫邱厝村。
        平和县:1 .虎榜林氏(莆山衍派,真秀支系)                        文峰镇三坪村黄坡社、田里屋社、楼脚社、虎尾
                                                                                                        山社、潭下社、上镜社。
                        2.林均海兄弟派系(同蔡坑,真秀支系)                 山格镇高石示 村林边、郁仔社、楼仔厝社、柯
                                                                                                        林社、望后社、邦楼社;前进村的大仑社、下楼
                                                                                                        仔社、沟顶社、大片社、杉仔崎仔;传裔至土田
                                                                                                        村的下煤社;白楼村的白楼社、倒桥社、溪边仔
                                                                                                        社、埔姜林社、大墘社、红楼社、崎沟社、柯仔
                                                                                                        林社,山格村的河山社、山边社、山寮社,崎岭
                                                                                                       乡合溪村的合洋社。
        南靖县:巷仔顶支系 (莆山衍派,真秀支系)                       山城镇汤坑村巷仔顶
        云霄县:竹港林氏二房次四世祖(大举支系)                  陈岱镇竹港村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4-7 13:43
支系资料:
大房真秀公
蔡坑巷仔口林支系
开基祖均德公,宗祠堂号:庆善堂,柱联:鹳林分派奕奕绵绵源归一本 巷口开基绳绳继继祀配千秋
九龙衍派爰偕祠堂彰祖德 雙桂流芳所期孙子耀宗光
瑁山映照世代雲礽垂奕禩 潭水潆洄春秋俎豆足绵長
解元20字辈:继世如初願良名載本朝 代家惟積善功法自能超
莆山支系
埔山社开基始祖隐默公,字元思,是晋安郡三十八世祖毅齐公传世均德公,妣李氏,开派漳州南门外九湖镇蔡坑社。再传五世,元末年间隐默公肇派埔山为一世祖,再传五世开派平和县文峯镇虎榜社为始祖。
祖祠堂号“鹤鸣堂”,灯号曰“开居始祖"。
东头林支脉,开基祖均举公,同均德公兄弟
三关堂林支脉,迁自平和三坪虎榜林氏
林均海兄弟派系
洪武初年(1368年)林均海、林均遂兄弟从厦门市同安县埭溪乡迁入山格镇高石示 村林边定居为开基祖。后传裔至高石示 村的郁仔社、楼仔厝社、柯林社、望后社、邦楼社;传裔至前进村的大仑社、下楼仔社、沟顶社、大片社、杉仔崎仔;传裔至土田村的下煤社;传裔至白楼村的白楼社、倒桥社、溪边仔社、埔姜林社、大墘社、红楼社、崎沟社、柯仔林社,再由白楼社传衍至山格村的河山社、山边社、山寮社,传裔至崎岭乡合溪村的合洋社。祠堂柱联:均海开基兰馥桂馨 八闽立业叶繁根茂 百世贤豪振鸿图 三千秉辉开基业。高石示 村龟山林氏祖墓
,建于1502年。
三坪支系
开基祖讳观,字光朝,别号艾轩,于弘治元年由龙溪莆山迁入文峰镇三坪村黄坡社,传裔至三坪村的田里屋社、楼脚社、虎尾山社、潭下社、上镜社。
虎榜林氏家庙,堂号鹤鸣怡韵,
巷仔顶支系
汤坑村林氏 巷仔顶林氏开基祖林卜数,字文章,明代由龙溪蔡坑迁入山城镇汤坑村巷仔顶,现有人口750人
======================================
二房梦魁公
登科州支系
开基祖广汉列,宗祠“崇本堂”
始建于明朝中期。宗祠内挂有木匾“教忠教孝”。登科洲社宗祠柱联:“念祖宗载贻谟翼,愿来嗣克绍箕裘”,“派衍文山学溯三贤风未泯,堂依漳水宗传百世泽长绵”
古塘村支系 ,来自登科
======================================
三房大举公
竹林支系
昭穆字辈: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
科坑支系
可卿社(科坑社)开基始祖孔德公咸出九牧二房藻公后裔,晋安廿八世孙大举生二子:广先、广发。广发生二子:唐臣、虞臣。虞臣生一子:瑶,移居象山为始祖。瑶生二子:肇庆、肇宗。肇庆生二子:以祥、以瑞。以瑞移居沧州为开基祖。生二子:乐山、乐涧。乐山生二子:长孔怀为浒茂城内开基祖,次孔德为科卿开基始祖。
宗祠“追来堂”
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灯号“赐进士弟”。宗祠柱联:“九龙衍派家声远,十德遗风世泽长”,“安山振起九龙家,珠水飞腾三峡浪”,“科名自有真全凭祖父能修德,卿相本无种只要儿孙肯读书”,“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人重本源丰黍稷,天施雨露出芝芏”,“至大至刚寨天地,有典有则贻子孙”
象山林支系
象山林氏开基始祖林瑶,惠文山林氏开基祖林大章七世裔孙,讳乌号太玄,择居五山(今称象山),为象山开基祖。
凤崑林支脉
林瑶次子林肇宗移居在凤崑社(今榜山镇南苑村后墩一带统称),为凤崑林氏始祖。
城内林支脉
开基祖林乐山,系象山林氏四世裔孙,建居浒茂城内为始祖。其长子林孔怀迁徙新洋村关武刀社、桃源社。其后裔又有迁徙紫泥镇溪霞村、仁和村、溪州村、南书村、巽玉村。还有迁徙海澄玉枕村、上寮村,浮宫邱厝村、溪洲村、溪霞村林氏后裔有迁徙新加坡、印尼和台湾等地。
=============================================
四房大成公

-------------------------
补充:

后土 公 ,三世,桂公次子,生三子岳、岱、巒,公宋时人,因赋重去产业徭役立塾延师教导。
岱公,四世,后土 公次子,元配许氏生三子,一友、高桂、和卿。和卿公
五世,岱公三子,讳懋字子开,号菊轩,登永了丁酋科举人,授同建知县。
高桂公,五世,岱公次子,字用卿,生四子苍秀、肯堂、苍华、禄
苍秀公 六世,高桂公长子,生二子文山、勇。
禄公 六世,高桂公四子,生三子显、润、受,公移居二十一都芦竹。
文山公 七世,苍秀公长子,字静修,生一子妹
勇公 七世,苍秀公次子,字尚永
显公 七世,禄公长子,字元荣。
润公,七世,禄公次子,字元度。
受公,七世,禄公三子,字傅玉。
妹公,八世,移居马州。
---------------------
巒公 四世,后土 公三子,生二子致、逢春。
致公 五世,巒公长子,生一子元玄。
逢春公 五世,巒公次子,字元卿。
元玄公 六世,致公之子。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4-7 13:44
名人: 林广发,字明卿,性敏好学,元至正间(1341-1368年)先后任龙溪县主簿,漳州万户府经历,平生言规行矩,向慕高登、陈淳、蔡汝作三位名儒的学识与品德,著写《三溪集》传世。
林弼,原名唐臣,字元凯,广发长子,元至正七年(1348年)进士,任漳州路知事。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名儒身份奉召修《元史》(一说修《礼乐》),二度出使安南国,擢吏部郎中,出任登州知府,著有《登州集》十三卷传世。
林虞臣,字原功,弼之弟,以书法闻名,明初授漳州府训导,升国子助教,诗文俱佳,与其兄齐名。
林同,明代天顺庚辰进士,任广东左布政
林鉎,蔡坑巷仔口人,清康熙壬子十一年解元,任广西荔浦知县。
林和卿,讳 懋,字子开,号菊轩,配陈氏,子一个。明朝永乐丁酉举人,任广东开建县知县,迁居开建.
林域,登科洲顶社人,字肇方。清雍正丙午年(1726),任刑部外郎,迁户部郎中宝泉局
林有壬(1890—1976年),登科洲顶社人,民国期间,曾任福州市政筹备处处长,台湾民政厅长等职
林秉祥,紫泥溪州人,新加坡中商会会长等。。

名人文献:林广发《三溪集》
林虞臣《书经蔡传补翼》、《诗经宗朱发微》(林虞臣名原功,洪武年间荐辟,国子助教
林弼《登州集》
林同《指南录》(天顺庚辰进士)
林侨(清约轩集六卷)(宣德丙午举人)
林敦《圣学摘传》、《雅言集》
林棋《续朱子伊洛渊源》、《考亭丽泽录》、《考亭源流录》、《古今指掌录》、《漳献备忘》、《漳文备忘》。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4-7 13:46
linwenyong提供:
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西月社 开基祖 广基公的世系-----------------------------
龙海市紫泥镇乌礁岛 南书村 港西社 的族谱记载:林大章--桂--祚--梦魁后裔 有广淮、广汉、广仁、广基等四人。广淮守祖,广汉迁居步文镇登科村,广仁无资料,广基迁居澄邑(即海澄县)西月社,并有分迁记载。因为我在海澄镇政府上班(电话 0596--6680990),曾经驻过罗坑村,经亲自查找,得知:西月社开基祖确系 广基,墓碑有铭文,今墓尚在。西月社族谱在文革中丢失。西月社有林氏族人1000多人。许多旁系族谱都把梦魁后裔记载错误或者遗漏,特此说明,予以澄清。
------------------
关于大章 四世孙子 岳 的 去向--------------------------------------------大章---桂---祚(zuo)、垕(hou,用拼音输入法可以打出来),垕生岳、岱、峦3个 儿子。。岳(字:位嵩,配王氏,子一)的身世,在许多族谱中都没有说明。其实,岳是随岱(字:位东,配许氏、庄氏)的3儿子 和卿(讳 懋,字子开,号菊轩,配陈氏,子一个。明朝永乐丁酉举人,任广东开建县知县,迁居开建。)迁居开建县。“迁居广东胞侄本任”开建,现在属于 肇庆市。

另:广淮,行一。字百江,配周氏。广汉,行二。字仲江号拙庵,元荐辟贡元,配张氏。迁居登科州社。
----------------------
文山祖籍分迁各社开列(一)
广汉:分迁步文镇登科洲社。
广基:分迁海澄镇罗坑村西月社。
广先:1、分迁海澄镇山后村草尾社。广先---灵进---文贵,为始祖。
又分迁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广先—灵进—文贵—圣元,为始祖。
又分迁平和县黄井(圣元--顺宗,为始祖)、五寨(圣元--凯宗,为始祖)。
2、分迁平和县 圆岭。(广先—灵达—孟享,为始祖)
3、分迁诏安县竹港。(广先—灵辅—温玉《文灿?》—怀茂,为始祖)
分迁诏安县?扬内。(广先—灵辅—温玉《文灿?》—怀新,为始祖)
分迁诏安县?内玛坪。(广先—灵辅—温玉《文灿?》—怀石,为始祖)

广发:1、分迁城南田紫社,即龙海颜厝镇田址村。(广发—唐臣—文玙—昭—铨,为始祖)
2、分迁榜山镇林边社( 村?)。(广发—唐臣—文璞,为始祖)
3、分迁榜山镇普边村象山社。(广发—虞臣—瑶,为始祖)
4、又分迁榜山镇凤崑。即:南坂村后墩一带。(广发—虞臣—瑶—肇宗,为始祖)
5、又分迁28都浒茂社。即:龙海紫泥镇城内村。(广发—虞臣—瑶—肇庆—以瑞—乐山—孔怀,为始祖)
6、又分迁步文镇科卿谢坑。即步文科坑村。(广发—虞臣—瑶—肇庆—以瑞—乐山—孔德,为始祖)
7、分迁乌礁28都隆西社。即 紫泥镇南书村港西社。(广发—唐臣—文璧—宾—寄—深—德明—有扬—延祥,为始祖)
8、分迁龙海双第农场。(广发—虞臣—瑶—肇庆—以祥—昌承、昌尧兄弟)
9、分迁龙海双第农场。(广发—虞臣—瑶—肇庆—以祥—昌龄—邦和---盛旭,称:九甲国仕)
10、分迁榜山镇岭口社,即岭口村。
11、分迁榜山镇平林社。即平宁村。
12、又分迁湘桥社,即 步文镇湘桥村 。
13、分迁11都洋内社,即龙海榜山镇榜山村洋内社。
14、分迁 11都云梯社,即榜山镇芦洲村的 云都社。
广德:1、分迁11都腾鲤山林卿社(是否 北溪头村陈店社 林坑??)
2、分迁城东竹林社。即龙海角美镇课堂村竹林社
3、分迁11都普边社。即 龙海榜山镇普边村。
4、又分迁石镇地,即石码镇。
5、分迁靖邑(南靖) 浮山社。
6、又分迁后陵社。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4-7 13:47
linwenyong提供:

1、 浒茂城内的迁入地——沧洲 的考证。
象山开基祖:林瑶(1353—1416年,生日:三月十八,忌辰:五月初二。夫人:黄坤育,生日:五月二十八,忌辰:八月初一),原名 林乌,号:太玄,虞臣的 第五个儿子。明朝时当官—徵仕郎。瑶公迁居五山,今称 象山,即龙海市榜山镇普边村象山社。
瑶公传肇庆、肇宗。肇宗迁居凤崑(即:榜山镇上苑村《南坂》后墩一带)。肇庆,(1382—1413年,生日:八月二十;忌辰:九月十八。妻子:赖一宁,1383—1424年,生日:二月十六,忌辰:六月二十八)。肇庆传以祥(号:特峰)、以瑞(号:叠峰)。
以祥(1408—1463年,生日:六月十九;忌辰:四月十八),妻子:高嗣徽(1408—1474年,生日:九月初三,忌辰:十一月初九)。以祥传昌龄、昌禹、昌承、昌尧、昌扆。
以瑞,迁居沧洲。妻子:许慎贞。生:乐山、乐涧。乐涧在沧洲守祖。乐山传孔怀、孔德。孔怀于1493年迁居浒茂城内。孔怀传启耀。孔德迁居步文镇科坑村(也叫做 科卿)谢坑。
沧洲,又叫苍洲。沧洲究竟 在什么地方,许多人都不了解。2002年,城内的林龙湖、林启泰等 三人专门去寻找。几经周折,终于找到:沧洲原来在榜山镇上苑村(即 南坂村)官洲社。据当地郑姓族人介绍:官洲原来就叫沧洲,后来,这里出了几个官员,就把沧洲改为官洲。这里的田地和宅基地,都是以前林姓族人开发的。在上苑村 西浮公路边,有个小港湾,现在至今有座 沧洲石桥,上刻有“苍洲”2个字。旁边原来有座土楼,是 林姓大户人家。土楼在80 年代拆建为机砖厂。现在,入村的水泥道扩建,拆了机砖厂,土楼原址就在村道入口处。据当地的 几个老人讲,这个土楼,原来可是个出名的 地方,明、清时期,出了“一举九秀才”。有个传说,以前有个姓林的进士,原先要娶东山杨(西浮公路对面的村庄)的杨国老的女儿。因为,杨家小姐小的时候得过痘,脸上留下白斑。进士听了书童的建议,认为妻子丑陋会有损脸面,于是退了婚约。在结婚那天,杨家小姐从丫环那里听说进士就在今天要娶别人为妻,十分伤心,于是上吊自杀。在龙溪知县的调解下,经过双方和解,林进士先办理丧事,再办理喜事,先迎进灵牌,再接婚轿。终于,解决了矛盾,林进士也成了杨家的名义女婿。林氏家族在清末民初,大量移居海外。到了解放前夕,国民党抓壮丁去台湾时,林姓人家已经所剩无几。现在,只有3户半。(半户是指 回到女方家居住,住娘家)。沧洲,也就销声匿迹。因此,浒茂林氏在说祖籍地的时候,就直接说是从 象山 迁居而来。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4-7 13:49
linwenyong提供:
从《昆山社林氏族谱序》看文山古事
--------龙海市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昆山林氏族谱
家之子谱,犹国之史也。史不传,莫知朝廷之得失,谱不修,难得派衍之根源。苟世代云遥,来历未紊,鉴上誊载是所承矣。兹逢盛世得兴,叔兄弟侄辈共谈吾祖,大叚爱为推据,并以其汗马之劳发焉。
我祖本自惠文山评事,讳大章公七世孙,为灵进公之子也。(注:大章—桂—祚—大举—广先—灵进)。公文贵,字伯和,讳一材,徙九都梓里社(注:龙海市海澄镇山后村草尾社)。时际扰攘之秋,陈有定(注:陈友谅之弟)遇柳营江(注:万松关 至 江东桥一带,距文山三四公里)。罗万户率义民从事。公与伯父灵翊公与马万户败绩。灵翊公溺江身没,一材公无恙,乃得以庇。其事毕,复守雄守崖,潜躯草野。迨我明太祖临御,三载渡江锄暴,公以武力之民兵之中领百户持。公屡出奇勋,不以自居,每归于千户郎邓继忠,遂致勋名莫载史册,爵禄不列朝廷,反承恩赐。卫所田二十九亩,地东罔洲、庵前等处。越五六载,海晏澄清,四海无事,于焉退处草尾社,日与家人游宴,谈升平事业,十有多年。
至洪武二十三年,圣元公转移龙溪二十八都墩上社。居传至三世,开宗公兄弟三人。逢时不遇,正统年间屯卫田被洪水冲毁过半,业去粮存,举家彷徨,乃至荆庭不守,雁阵分郡。顺宗公逃寓南靖黄井清宁里;凯宗公逃寓南胜(即:南靖)五寨新安里;唯我开宗公与因国谋基业,岂容逃躲,遂将私置民田变光,铜钱二百二十余贯,买班竹找填筑堤岸致桩,泥白仍良田,以配粮米,额而复稍安。观此,则我祖所肇基伊始,其谟献不孔彰也。谨陈其事,庶几。世世孙子知我祖之勤劳,所自起屯田所由来也可。崇祯九年孟春吉旦,九世孙春阳拜序。
注:文贵(惠文山7世孙,妻子张氏)传2子: 圣观(守祖 草尾)、圣元(妻子王氏,迁居 角美镇东美村墩上社)。
圣元传凯宗、开宗、顺宗3子。凯宗迁居南胜五寨新安里;顺宗迁居南靖县黄井清宁里。开宗公(妻子李氏,守祖)。
凯宗传盛宗、盛昆、盛章、盛朱4子。顺宗传伯岐1子。开宗传延坤1子。。。。
如果有南靖方面资料的朋友请拜托提供,与大家共享!!
作者: 西河一卒    时间: 2008-4-7 14:11
6.城内林支脈(大舉支系)                                       紫泥鎮城内村 [attach]638[/attach]

1、 浒茂城内的遷入地——滄洲 的考證。
象山開基祖:林瑤(1353—1416年,生日:三月十八,忌辰:五月初二。夫人:黃坤育,生日:五月二十八,忌辰:八月初一),原名 林烏,号:太玄,虞臣的 第五個兒子。明朝時當官—徵仕郎。瑤公遷居五山,今稱 象山,即龍海市榜山鎮普邊村象山社。
瑤公傳肇慶、肇宗。肇宗遷居鳳崑(即:榜山鎮上苑村《南坂》後墩一帶)。肇慶,(1382—1413年,生日:八月二十;忌辰:九月十八。妻子:賴一甯,1383—1424年,生日:二月十六,忌辰:六月二十八)。肇慶傳以祥(号:特峰)、以瑞(号:疊峰)。
以祥(1408—1463年,生日:六月十九;忌辰:四月十八),妻子:高嗣徽(1408—1474年,生日:九月初三,忌辰:十一月初九)。以祥傳昌齡、昌禹、昌承、昌堯、昌扆。
以瑞,遷居滄洲。妻子:許慎貞。生:樂山、樂澗。樂澗在滄洲守祖。樂山傳孔懷、孔德。孔懷于1493年遷居浒茂城内。孔懷傳啓耀。孔德遷居步文鎮科坑村(也叫做 科卿)謝坑。
滄洲,又叫蒼洲。滄洲究竟 在什麽地方,許多人都不了解。2002年,城内的林龍湖、林啓泰等 三人專門去尋找。幾經周折,終于找到:滄洲原來在榜山鎮上苑村(即 南坂村)官洲社。據當地鄭姓族人介紹:官洲原來就叫滄洲,後來,這裏出了幾個官員,就把滄洲改爲官洲。這裏的田地和宅基地,都是以前林姓族人開發的。在上苑村 西浮公路邊,有個小港灣,現在至今有座 滄洲石橋,上刻有“蒼洲”2個字。旁邊原來有座土樓,是 林姓大戶人家。土樓在80 年代拆建爲機磚廠。現在,入村的水泥道擴建,拆了機磚廠,土樓原址就在村道入口處。據當地的 幾個老人講,這個土樓,原來可是個出名的 地方,明、清時期,出了“一舉九秀才”。有個傳說,以前有個姓林的進士,原先要娶東山楊(西浮公路對面的村莊)的楊國老的女兒。因爲,楊家小姐小的時候得過痘,臉上留下白斑。進士聽了書童的建議,認爲妻子醜陋會有損臉面,于是退了婚約。在結婚那天,楊家小姐從丫環那裏聽說進士就在今天要娶别人爲妻,十分傷心,于是上吊自殺。在龍溪知縣的調解下,經過雙方和解,林進士先辦理喪事,再辦理喜事,先迎進靈牌,再接婚轎。終于,解決了矛盾,林進士也成了楊家的名義女婿。林氏家族在清末民初,大量移居海外。到了解放前夕,國民黨抓壯丁去台灣時,林姓人家已經所剩無幾。現在,隻有3戶半。(半戶是指 回到女方家居住,住娘家)。滄洲,也就銷聲匿迹。因此,浒茂林氏在說祖籍地的時候,就直接說是從 象山 遷居而來。
[attach]639[/attach]

[ 本帖最后由 西河一卒 于 2008-4-7 14:12 编辑 ]
作者: nn4dg    时间: 2008-4-13 02:41
标题: 寻根!
据前辈口述:我们是从福建漳州伊俐河西靖村来广西宾阳的,由于历史原因族谱已失,只知祖公有智源、智德之名,长寿公(约出生于1900年左右),想认祖归宗,却无从考证!诚盼宗亲查谱考证,如属谱系,请联系:[email=XSD168@QQ.com或ljxxsd@163.com]XSD168@QQ.com或ljxxsd@163.com[/email]不忘根本,壮志共勉!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5-7 14:04
福建省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  

浒茂林氏始祖世系考


随着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成功访问大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祭祖。在许多祖籍龙海浒茂的台胞纷纷回大陆寻找祖籍地的时候,我陡然想起,是不是也该给自己寻寻根呢。
虽然,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一些关于家族的一些历史故事,因此也就知道我是浒茂林氏19世孙,祖先和西河这个地方有联系,并且知道我所居住的紫泥镇”城内村”的名字是缘于居住在明朝时候为抗击倭寇而建的浒茂城堡里面的缘故。但是,对于祖先的信息是一无所知。浒茂林姓开基祖是谁?在哪个朝代由什么地方迁来?西河在哪里,又是什么关系?关于林姓的起源等等更是令我急于探求的。
问了老一辈人,他们告诉我,城内村族谱已经在文革中丢失;从城内村开基繁衍到浒茂岛的溪洲村、新洋村等十多个村子的族谱也大都找不到了;浒茂林氏宗祠也在1975年拆除改建成现在的城内中心小学;著名爱国华侨林秉祥(出生在城内村,建居在溪洲村)在家乡收藏的族谱连同地契也在文革中被毁,有关的历史文物大都遭到破坏。看来,要寻找祖先的信息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象峰族谱》陡然现世

就在我到处询问先祖姓名以及族谱资料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他早在80 年代就曾努力寻找家族的历史资料,并且幸运地在迁入地——榜山镇普边村象山社找到象山族谱,并且叫人抄了一份。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父亲终于把族谱拿给我。我一阵兴奋,赶忙翻看起来。
族谱名字叫《象峰世次昭穆宗谱》,原版是清朝或者民国版本,用毛笔字抄写。族谱记载了从黄帝到开基浒茂祖先100多个世系,虽然中间有许多断节甚至谬误,但总体来说脉络清晰,井井有序。林氏祖先历尽艰辛,多次迁徙。其路线也十分清楚,总体上说是从北到南,从中原到沿海。该族谱分为几个部分:1、唐太宗贞观六年 温彦博撰写的《林氏源流总序》;2、刑部尚书 撰写的《长林世纪》;3、吏部尚书 大鼐撰写的《闽林世系》;4、明朝成化二十年 朝英书写的《惠文山林氏谱序》;5、太始祖比干、受姓始祖林坚 画像等等。
对于林氏鼻祖是商朝太师比干(公元前1092-1029年,黄帝33世孙),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小的时候就读过《封神榜》,看过连环画和电视剧,对于比干的忧国忧民、赤心报国、不畏强暴、以死谏君的高尚情操,很是赞叹。没想到林氏得姓的经历是如此充满艰辛和神奇。对于能成为忠臣之后,我甚是庆幸和荣耀,也万分景仰祖宗公德。
西周时,比干的儿子林坚。因比干夫人陈氏遁于长林石室之中,生子泉(字长思)。以后周武王得天下,旌表比干忠烈,召其夫人及遗孤,因泉生于长林石室,故赐姓林名坚,拜坚为大夫,食采清河,后命为三监,移封博陵公。坚公诞于淇水,食采地处古黄河之西,时称西河。
西晋时,林颖于晋愍帝建兴3年(公元315年) 任黄门侍郎,由济南徙籍下邳梓潼乡(今江苏睢宁县境内),随元帝渡江左。生二子:长子懋,任下邳太守;次子禄,佐晋元帝登基,后出任晋安郡守,为“闽林始祖”。宋仁宗为林族题谱,称“长林派出下邳先”。
入闽始祖晋安郡王林禄(字世荫,公元265-342年),在东晋太宁3年(公元325年)勒守晋安郡,后封晋安郡王,于是从徐州下邳梓潼乡迁居到福建温陵(今泉州地区),死后与夫人合葬在温陵九龙之岗(惠安泉港涂岭)。
闽林十世林茂随开皇十一年任右丞,定居莆田北螺村(“莆之尊贤里”)。
到了唐朝,闽林16世孙林披(公元733-815年,葬枫林“积翠庵”后)生9子:苇、藻、著、荐 、晔、蕴、蒙、迈、蔇 。兄弟九人都当上刺史(也叫做“牧”),因此,就称呼他们的后裔子孙为“九牧林”。因为林藻无子,于是把林苇的儿子林惠出嗣给林藻。林惠迁居莆田澄渚。
林惠儿子林翘(闽林19世)迁居晋江马坪,称为“锦马一世”。林翘生于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乾符三年登进士第,任晋江令,有政绩,吏民称颂。缘事南巡,见马平山川聚秀,有东牛、西龟、南台、北印四奇后,喜其形胜,于唐乾宁三年(896)肇基马平,雅称锦马。 历经林知—林抟—林奇徽(文英)—林伟— 林惇 —林励。
林励(闽林25世,又曰君穆,字元则)北宋时迁居同安嘉禾里雁塔社(即 厦门塔头),为塔头开基祖。林励生二子:居简、居敬。居简生三子:起云、起霞、起雾。
林励的后裔林大章()字焕文,号复齐,行第十八。宋朝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余复榜甲科进士,在宋朝(南宋)高宗、孝宗之时任直郎大理寺评事,嘉定元年(1208年)任龙溪知县,于是开基漳州之龙溪,居惠文山,为惠文山开基祖,卒于任上。惠文山即龙溪文山,朱熹任职漳州时因与泉洲文山同名,遂改名惠文山。历经林桂—林祚—林大举(1268—1339)—林广发(1303—1367,官漳州经听)—林虞臣(1328-1390,中都国子监助教)—林瑶。
林瑶(公元1353—1416年)即林乌,号太玄。择居五山,今称象山(龙海榜山镇普边村象山社)。官衔徵仕郎。出生于元朝,16岁时明朝建立。历经肇庆—以瑞(迁居 沧洲)—乐山—孔怀、孔德。孔德迁居步文镇科卿村(科坑)谢坑社,生:启雍、启泰、启荣。
林孔怀于明朝初期迁入浒茂城内(龙海市紫泥镇城内村)。生子启耀。启耀生懿亮(兄弟数目不详)等。懿亮(夫人蔡氏)生子2:忠信、正直。正直(妻:黄有)传:春波(妻:简罔) 。孔怀后裔迁徙繁衍到浒茂岛的溪霞村、新洋村、巽玉村、溪洲村、仁和村;乌礁岛的西良村,海澄镇的玉枕村、上寮村,浮宫镇的邱厝村;新加坡(族人甚多);印度尼西亚;台湾坂桥、台南市。


惠文山与开基祖林大章之迷

有了族谱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出入浒祖先的昭穆世系了,可是,这里却出现问题。
根据族谱的记载,可以清楚得知从黄帝到比干的世系(33世);但是,从比干的儿子林坚(长林一世)到入闽始祖林禄(闽林一世)的爷爷—林礼之间却是严重紊乱,几乎每个人都当官,而且根据族谱里记载的任命时间,竟然有6代人在20多年间先后得到任命。幸亏,这段资料在图书馆里就可以查到(有说是47世,有说是49世);从林禄到塔头开基祖林励的世系也清清楚楚;也可以知道从惠文山开基到象山再到入浒祖先林孔怀的世系;可是,中间的塔头开基到惠文山开基究竟是经历多少世系却象断线风筝,缺少资料。而这个缺失却使得编谱工作无法继续,使得世系不清。
借助电脑这个现代工具,点击“林大章”进行搜索,结果却是五花八门。有说是九牧八房林迈的子孙,有说是九牧二房林藻的后裔,都说有族谱作为佐证。我翻开族谱,再认真研读,发现之所以把林大章当作闽林34世,八房子孙,是因为族谱前面记载到八房闽林33世孙之后,有一句话“自晋安郡王自此为三十三世”,然后接下来就是惠文山九世次表。故想当然把林大章当作33世之后即34世,八房派下。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因为本族谱中凡开基祖是续承下来的都有说明是哪个人的儿子,夫人是谁。而大章却只字未提,不合常理。更重要的是忽略了族谱中多次提到的从厦门塔头开来以及塔头开基祖是林励的说明。因此可以断定34世是错误的。另外,谱中记载了“九牧”八房林迈后裔---闽林27世孙林迪在政和3年(公元1113年—1121年)以奉议郎知龙溪县事,并隐居在文山,后来,蔡京请他出山,他也不肯(龙溪县志有记载)。人们可能把林迪和林大章混淆起来的缘故吧。至于为九牧二房的记载却没说明是闽林几世,以及跟塔头开基祖林励的关系,因此也没多大用处。
既然查找不到“林大章”的有用信息,那就先查查“惠文山”吧。或许那里有后人居住,甚至或者可以找到族谱。象山族谱中提到:“高宗南渡,而后再世十八府君,公行十八故名。讳文章,字焕文,官评事者,始自嘉禾里,迁于清漳十一都惠文山之麓居焉,是为肇基惠文山之祖。”电脑中查找“惠文山”,果然找到信息。有说是龙文区(原龙海步文镇、郭坑镇)的观音山,有说是龙海榜山镇洋西村旁。而“十一都”分明是榜山镇和石码镇的一部分,故在洋西村旁无疑。那是一个孤零的小山,在九龙江西溪旁边,当地人称观音山,洋西村就在山脚下。好在并不远,于是亲自驱车前往。果然,在路人的指引下,在洋西村山北社和北溪头村陈店社林坑交界处,俗称“臂仔尾”的地方,有3座并排连建的墓,看来是经过重修过,中间和靠西2个墓碑的刻字清晰,上方都刻有“文山”2个字。经过比对,中间的墓为四世孙林大举,西边的也不是大章,看来东边的或许就是大章的墓,只是石碑年代久远,刻字已经模糊。经过多方询问,当地人都说大概是文山林氏祖先的墓,因为解放前后每年八月初八都有许多林氏族人来祭拜。和附近的居民聊天时,竟然说这里几乎没有林姓人家在居住了,也没林姓宗祠。我不禁诧异,这里可曾是“子孙之盛、产业之丰、闻望之美、显宦当时、代不乏人、班班可考”,有“为汀漳屯田万户府”者,有“吏、 礼二部主事,升登州府”者,有“助教中都国学”者,怎么在这短短几百年间竟都突然消失了,真是不可思议。旁边的居民大多是郑姓、黄姓人家,根据他们的说法,因为大章墓是“蛇穴”,子孙游得越远越昌盛,因此,林姓家族除了在战乱中四处散开,以及随郑成功去台湾外,剩余的是自己逐渐迁走了。
到普边村象山社走一遭,象山社族人大多姓林,人口600多,相当热情,并拿出族谱核对,这是一本解放前的手抄纸本,毛笔誊写,线装本,蓝色的丝绸布当封面、封底,除了后面补充当地后人的资料外,并没多大不同,也没找到更多有用信息。
惠文山和象山找不到有用的资料,那么能否从迁入地—厦门塔头找到相关信息呢。乘坐公交车,从厦门大学出发,在塔头站下车就到了。这是一个小村落,虽然大多是林姓人家,人口却只有200多人。一问,也没族谱,只知道开基祖是林励,九牧林派下。从晋江迁来,后裔主要有龙溪惠文山派和角美东山的龟山派,林氏族人大多在明末清初随郑成功迁往台湾。对于惠文山的世系,也不甚了解。看来,也是徒虚此行。

《隆西族谱》现玄机


从《象峰族谱》没有找到惠文山的世系,那么,从惠文山开基出来的后裔众多,遍布龙海、漳州、漳浦、广东潮州等县市,或许从那里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碰巧,在与龙海市政协林本谅的请教中,他说有本《隆西族谱》,也就是紫泥镇乌礁岛南书村的港西社的族谱,也是从惠文山繁衍的。于是,急忙借来阅读。《隆西族谱》—文山分卷里,前部分是 林大章及子孙30 幅画像;接下来是榜山镇林卿社分卷;接下来是 明赐进士第、广东布政使司 9世孙 林同 撰写的《林氏家谱源流序》;再接下来是分迁各社开列表;然后是《世系总图》。
仔细拜读之后,终于找到微妙的消息。在源流序里,提到宋朝时“元泽公,讳励,徙居同安嘉禾里,即今塔头也。再世,讳大章,官漳州评事,遂居于漳郡城东之文山。评事与兄仝徙漳,兄迁溪域之东山,故号东文派,各谱分志”。 “溪域”就是“龙溪县”,“东山”即现在龙海角美镇的东山村,“兄”是指同辈长兄。另外,在《世系总图》开篇里,再次提到大章从嘉禾里(厦门塔头)迁来,是元泽公的第八个儿子,与兄仝迁居龙溪,兄迁东山,(合称)号曰 “东文派”。
大章与林励明显不是子父关系,因为出生年代相差将近百年。看来,是把"再世",当成是"儿子".但是,文中多次提到的“大章与兄同迁居龙溪”却引起我的注意,这明显说明:大章与开基东山的始祖是同一个辈分!只要查找到东山族人的世系,惠文山世系不也就清楚了嘛。突然想起,前面不是提到了塔头的后裔子孙,除了去台湾外,还有惠文山和龟山2大派,我早就应该想到去角美镇东山查查龟山派的族谱。

《龟山塔林族谱》牵红线

到龙海市角美镇东山村,终于见到《龟山塔林族谱》。这本族谱编修年代为清朝康熙年间,族谱以及后来补充进去的字条中记载:“吾始祖来自莆田林氏(闽林)十七世“九牧”之二林藻。林藻,字纬乾,唐太子詹事林披次子,唐贞元七年进士,江陵府使。林藻子惠,孙林翘为晋江县令,居马坪,称马坪始祖。至(闽林)25世林励,又名君穆,肇基同安嘉禾里塔头,君穆传居简、居敬。居简(闽林26世)传子三:长起云守祖塔头,次起霞后裔大章于南宋中叶移居龙溪(龙溪县解放后与海澄县合并为 龙海县)文山,为文山祖;三起雾的曾孙碧晃(闽林30世,塔头6世),又名光昭、邦光,肇基漳州府龙溪二十九都龟山(现在角美镇东山村)之麓,为龟山祖”。
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在自己族谱没办法找到资料的情况下,居然借助《龟山塔林族谱》这个红娘找到惠文山祖林大章的世系——闽林30世。浒茂祖先的世系寻访的历程虽然辛苦,但就在这一瞬间,紧张疲惫的心却得到些许轻松。我终于找到了惠文山祖先的世系,为惠文山林氏百万子孙理清了脉络。
接下来就好办了,根据推算,开基象山祖林瑶应该是闽林36世,开基浒茂始祖林孔怀应该是闽林40世。如果按照长林世系(林坚—林禄)47世计算,那么开基浒茂始祖林孔怀应该是林坚的86世孙,是黄帝的119世孙。那我呢,浒茂19世孙应该是多少呢?呵呵,留着以后有空再算算。
明年(2008年)就是林氏鼻祖比干诞辰3100年,听说到时要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此,谨祝林氏族人安康吉祥。




林文勇

2007年端午节前夕于浒茂城内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8-5-14 15:20
敬兴主编[渊源谱]528页:祚生真秀,四子646页之祚又为迈系,何故?隆西谱祚生三子,又无真秀?另此主题中关几谱内容.差异互见越感昏乱,恐令文山大章系脉难理清,但家谱佐证总有作谱年限,大家本为宗源接力,信谱高于一切啊!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5-15 11:14
是啊,大章有二牧和八牧渊源说,但这两种说法很可商榷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8-5-16 11:05
县志关大章资料是浙江嘉兴人,现扯上二八牧曲由,总应有所证论,才有益关心此一主题宗亲,借网络之便,商榷出较有史实的大章派裔以慰先祖!
作者: chooo    时间: 2008-5-16 16:19
回楼上,我在天下林氏论坛里的主题贴已经就质疑二八牧渊源提出论证了,只可惜论坛被关闭,如您愿意,请加我QQ:65895579
作者: 林海血缘    时间: 2008-8-21 07:54
我同是浒茂19世孙.
作者: 林俊峰    时间: 2008-11-10 09:59
标题: 新会县罗坑领岗深沅里林氏林姓宗祠通用对联
新会县罗坑领岗深沅里林氏林姓宗祠通用对联旧:彦声启统 光國耀宗 基球能绍 世泽昌龙. 新:敦和崇业 名杨德立 奕达勋赞 宏振嘉邮是林氏的那个分支(属西河郡.及族谱)
作者: 林友源    时间: 2008-11-25 15:34
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林氏大宗祠”一脉据说是从蒲田传来的。有知其祥细者请告知。谢谢!
作者: 林友源    时间: 2008-11-25 15:38
请教:祠堂门口两侧的石狮是代表什么?为什么大多数是石鼓?谢谢!
作者: 6628013    时间: 2009-1-2 21:42
标题: 你们这里漏了最大的问题!
第2楼

龙海市:  
1.蔡坑巷仔口(真秀支系)                                      九湖镇蔡坑村巷仔口祖厝
                       
2.象山林支系(大举支系)                                       榜山镇象山村
                       
3.凤崑林支脉(大举支系)                                       榜山镇南苑村后墩一带
                       
4.程溪东头(同蔡坑,真秀支系)                              程溪镇东头村
                       
5.三关堂林氏(三坪虎榜衍派真秀支系)               程溪东马村三关堂
                     
6.城内林支脉(大举支系)                                       紫泥镇城内村 、新洋村关武刀社、桃源社、溪  
                                                                                                        霞村、仁和村、溪州村、南书村、巽玉村,海澄
                                                                                                        玉枕村、上寮村,浮宫邱厝村。

龙溪县十二三都蔡林王保鹳林社“龙海市颜厝镇半林”
上半林就是姓林和蔡.
下半林姓王.郑.江.陈.“以前也有姓林”

支系资料:
大房真秀公
蔡坑巷仔口林支系
开基祖均德公,宗祠堂号:庆善堂,柱联:鹳林分派奕奕绵绵源归一本 巷口开基绳绳继继祀配千秋
九龙衍派爰偕祠堂彰祖德 雙桂流芳所期孙子耀宗光
瑁山映照世代雲礽垂奕禩 潭水潆洄春秋俎豆足绵長

宗祠堂号:庆善堂,柱联:鹳林分派奕奕绵绵源归一本
这说明“鹳林”龙海市颜厝镇半林才是林氏最早开基地。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6 11:56
楼上如愿意,请联系QQ65895579,呵
作者: 6628013    时间: 2009-1-20 12:04
标题: 我的QQ
我的QQ450870609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5-24 13:24
驳二房说:
先看锦马林氏宗谱中的论述
[attach]3571[/attach]
此图中显示林大章派出源自锦马林氏的厦门(嘉禾)塔头派,但据龙溪县志记载宋绍熙元年进士、嘉定元年以大理评事任龙溪知县的林大章为嘉兴县人,嘉兴县又称嘉禾。浙江嘉禾县志中亦有记载。二房说就是这两个嘉禾之误。

[attach]3572[/attach]  [attach]3573[/attach]
龙溪县志

[attach]3574[/attach]
嘉兴县志

[attach]3575[/attach]

嘉禾志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5-24 13:42
驳八房说:
先看平和县三坪虎榜林氏族谱
[attach]3576[/attach]   [attach]3577[/attach]    [attach]3578[/attach]

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此谱林大章上为揆宗,而揆宗兄弟琼宗,是宋咸淳四年进士,问题来了,咸淳四年为公元1268年,而林大章中进士为宋绍熙元年,即1190年,竟然早林琼宗88年,说大章是揆宗之后太荒谬了。
作者: 林里予    时间: 2009-10-20 09:16
林大章或源于九牧八房或源于九牧二房,容易解决。越出名的人源于越多。古今同理,人们喜欢拉名人为自己增光。惟一辨别的标准是,林大章直系亲属的族谱记载是谁就是谁。其他族谱的记载都不可信。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0 10:48
ch000先生,你提供的励公肇基厦门(嘉禾)塔头支派图很有说服力,我从九牧二房查出励公的世系是:藻一惠一翘一文英一偉一惇一励,並说励公移居嘉禾(夏门),称塔头派,衍龙海三十余社,这是林大章属九牧二房最有力的证据.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0 19:31
本帖最后由 3116631 于 2009-10-21 09:35 编辑

九牧二房”是林春明先生据[林氏藩衍迀徒渊源谱][ 海内外林氏源流]等谱牒资料整理主编的[九牧林氏] 的一个章节,现我把这个章节中旳励公上世系再整理成世系图出示,以和ch000先生的[励公肇基厦冂塔头支派图]衍接,” 九牧二房” 全文待拍攝后再上传.
                                        藻
                                        丨
                                        惠
                                        丨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翛                珝            翘                   翊   翱   翔
                 丨                丨            丨                   丨   丨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文
            焕  峻    纪      广    纳    献(知) 素 智  英      蔼   会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一一 丨 一一一  一一  丨                   一一一   一一
         丨 丨 丨 丨丨丨  丨丨  丨                   丨  丨   丨丨
         起 孜 倘 盈葺彬  亮祚  逵                   伟  儒   诸宜
         震      丨    丨            丨                  一一
                  丨    丨            丨                 丨 丨
                  茂    琮            震                 怡 惇
                  宗    丨                                    丨
                         丨                                 一一一
                         丨                                 丨  丨
                         绳                                 勤  励
                         丨                           
                       一一
                      丨  丨
                      溢  论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0 19:51
世系图上传便乱,无法改,清按藻一惠一翘一文英一伟一惇一励对齐看.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0-21 17:53
谢谢3116631 兄的资料.
林大章在所有已知族谱中都记录是宋绍熙元年进士、嘉定元年知龙溪县事,而据各版本的龙溪县志以及漳州府志都记录林大章为嘉兴人,又据浙江嘉禾志\嘉兴县志有记载宋绍熙元年进士林大章.所以二房谱中的嘉禾(厦门)应是误解,所以不能确定是九牧二房.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2 11:39
ch000先生,你27#帖说"二房谱中嘉禾(应是误解)所以不能确定是九牧二房",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能祥细说说么,我是按世系资料衍接及衍接关健人物介绍相同而认定的,林励的上系资料是"九牧二房",林励的下系资料是你21#帖的錦马林氏宗谱,两个资料剛好能衍接,衍接的关健人物林励,"九牧二房"介绍是:励公移居嘉禾(夏门)称塔头派,衍龙海三十余社.錦马林氏宗谱介绍是:励公肇基廈门(嘉禾)塔头,两个资料对励公的介绍相同,应是同一个人,所以两个世系衍接是可信的,除非这两个世系资料有问题.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0-22 21:44
九牧二房谱中的嘉禾是现今的厦门岛内的旧地名,而林大章是来自浙江嘉兴,古也称嘉禾.因为同为嘉禾,二房谱就错把浙江嘉禾当做厦门嘉禾,或者是林大章后人编谱的时候把厦门嘉禾当成是县志中记载的浙江嘉禾,况且有心人在整理漳州林氏的时候发现所有大章后裔的祠堂都没有九牧两个字,这也是个疑点.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2 23:10
看了29#帖,理解了,明白了,林大章來自淅江嘉兴,(古也称嘉禾)与厦门(也称嘉禾)没有关係,有把淅江嘉兴的林大章误为厦门而错接,是有这个可能,只是还有疑问,两个世系说的是林励,錯接也是錯接林励,又好象与林大章无关,我还是有疑惑,能不能査清楚林励的资历,林励和林大章是不是父子,"九牧二房"和"錦马林氏宗谱"的林励记载是否有问题?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0-22 23:55
本帖最后由 chooo 于 2009-10-22 23:57 编辑

谱中的林励是同一个人没错,问题不出在这.是因为两个嘉禾之误,促使续谱的人错把林大章接在林励支系.一个(锦马宗谱)往下到林励接大章,一个是大章后裔编谱接到林励,如此简单.呵呵
林励,又名林君穆,派出锦马,晋安林二十五世,肇基嘉禾(厦门)塔头,称塔头始祖.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3 16:32
本帖最后由 3116631 于 2009-10-23 16:39 编辑

     Ch000先生,你我白忙了一阵,我査了你发的帖子:[福建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在第9#,林文勇先生已考证出林大章始祖來自九牧之二林藻,林大章为闽林30,林励为闽林2,
是林大章前六代祖,林励肇基同安嘉禾里塔头,大章南宋中叶才移居龙溪文山,为文山祖,世系脉络清楚,你可能忘了,也可能沒看完全帖,现我转录9#帖后部份给你再看.

   《隆西族谱》,也就是紫泥镇乌礁岛南书村的港西社的族谱,也是从惠文山繁衍的。于是,急忙借来阅读。《隆西族谱》文山分卷里,前部分是林大章及子孙30 幅画像;接下来是榜山镇林卿社分卷;接下来是明赐进士第、广东布政使司 9世孙林同撰写的《林氏家谱源流序》;再接下来是分迁各社开列表;然后是《世系总图》。仔细拜读之后,终于找到微妙的消息。在源流序里,提到宋朝时元泽公,讳励,徙居同安嘉禾里,即今塔头也。再世,讳大章,官漳州评事,遂居于漳郡城东之文山。评事与兄仝徙漳,兄迁溪域之东山,故号东文派,各谱分志溪域就是龙溪县东山即现在龙海角美镇的东山村,是指同辈长兄。另外,在《世系总图》开篇里,再次提到大章从嘉禾里(厦门塔头)迁来,是元泽公的第八个儿子,与兄仝迁居龙溪,兄迁东山,(合称)号曰东文派
   大章与林励明显不是子父关系,因为出生年代相差将近百年。看来,是把"再世",当成是"儿子".但是,文中多次提到的大章与兄同迁居龙溪却引起我的注意,这明显说明:大章与开基东山的始祖是同一个辈分!只要查找到东山族人的世系,惠文山世系不也就清楚了嘛。突然想起,前面不是提到了塔头的后裔子孙,除了去台湾外,还有惠文山和龟山2大派,我早就应该想到去角美镇东山查查龟山派的族谱。
   《龟山塔林族谱》牵红线
到龙海市角美镇东山村,终于见到《龟山塔林族谱》。这本族谱编修年代为清朝康熙年间,族谱以及后来补充进去的字条中记载:吾始祖来自莆田林氏(闽林)十七世九牧之二林藻。林藻,字纬乾,唐太子詹事林披次子,唐贞元七年进士,江陵府使。林藻子惠,孙林翘为晋江县令,居马坪,称马坪始祖。至(闽林)25世林励,又名君穆,肇基同安嘉禾里塔头,君穆传居简、居敬。居简(闽林26世)传子三:长起云守祖塔头,次起霞后裔大章于南宋中叶移居龙溪(龙溪县解放后与海澄县合并为
龙海县)文山,为文山祖;三起雾的曾孙碧晃(闽林30世,塔头6世),又名光昭、邦光,肇基漳州府龙溪二十九都龟山(现在角美镇东山村)之麓,为龟山祖
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在自己族谱没办法找到资料的情况下,居然借助《龟山塔林族谱》这个红娘找到惠文山祖林大章的世系——闽林30世。浒茂祖先的世系寻访的历程虽然辛苦,但就在这一瞬间,紧张疲惫的心却得到些许轻松。我终于找到了惠文山祖先的世系,为惠文山林氏百万子孙理清了脉络。
接下来就好办了,根据推算,开基象山祖林瑶应该是闽林36世,开基浒茂始祖林孔怀应该是闽林40世。如果按照长林世系(林坚林禄)47世计算,那么开基浒茂始祖林孔怀应该是林坚的86世孙,是黄帝的119世孙。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0-23 19:21
我早看了.关键不在考证到什么,而是林大章是从浙江嘉禾来的,而不是从同安嘉禾里塔头来的.那些族谱内容是后来者附会的..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0-26 16:42
Ch000先生, 你说那些族谱內容(龟山塔林族谱等) 是后來者附会的, 从内容看, 不像附会, 附会是不是指从同安嘉禾里塔头來对应了励公肇基厦门(嘉禾) 塔头或对应了林大章來自淅江(古称嘉禾)”, 不管是前者或后者, 好象族谱都沒有附会的必要, 我们是不是考证龟山塔林族谱內容的真实性和林大章來自淅江嘉兴的真实性再做判断, 我担心固定一种摸式, 如果这摸式有錯, 判断就跟着錯了, 能否考虑一下.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2 19:30
余认为《隆西族谱》己述"当宋徽钦间有朝请郎者迁温陵再世元泽公讳涅之又徙居同安之嘉禾里";在字行间
无名郎?由何地迁?温陵指?讳名明显两个字;  又《隆西族谱》述林大章为行八子与胞兄仝迁,胞兄属行几?
另32楼称(合称)号曰 “东文派”,《隆西族谱》己表明弟为文山兄为东山,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3 12:01
只有确认[龟山塔林族谱]内容的实性或"林大章來自淅江嘉兴(古称嘉禾)"的真实性才能判断那个正确,我认为前者可信些,后者还未見根据.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3 19:21
想问:[龟山塔林族谱]与《隆西族谱》谁先成谱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1-23 22:50
本帖最后由 chooo 于 2009-11-23 23:00 编辑
只有确认[龟山塔林族谱]内容的实性或"林大章來自淅江嘉兴(古称嘉禾)"的真实性才能判断那个正确,我认为前者可信些,后者还未見根据.
3116631 发表于 2009-11-23 12:01


3116631兄,你先看上面22楼的图片有关大章公的资料以及21楼龙溪县志的截图,可以确定此林大章是宋绍熙元年进士、嘉定元年的龙溪知县,嘉兴人。然后再对照底下截自浙江嘉兴县志及浙江嘉禾志的内容。我查阅八闽通志、漳州府志跟龙溪县志同时期(宋绍熙元年)的进士榜都没有林大章,只有浙江方面才有。看清楚了,你就不会有疑问了。呵呵
这些资料都是我查找这些古代县志截图下来的。

而且归属二房谱中的记载中的林大章也是宋嘉定元年龙溪知县,这样可以确定二房、八房谱中的大章公是同一个人。
但两本族谱都是林大章后裔附会或者是错接的结果。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4 19:05
ch000先生,我还是称呼你先生,虽然称兄亲切,但我不知你辈份,也无法分清辈份,因为各世系采用长林世谱的代數不同,乱了辈份反而不好.我上帖说林大章來自淅江嘉兴的真实性还未見到艰据是没细看你帖,现你38#帖说的就是根据了,这根据也有说服力,只是[龟山塔林族谱]方面的说法更有说服力,他指出大章是南宋中叶才移居龙溪的,[隆西族谱]说有林大章子孙30幅画像,说大章居于漳郡城东之文山,是与兄仝徒漳,也找到其兄世系,其说应不假,还说大章从嘉禾里(厦门塔头)迁來,[龟山嗒林族谱也说林励长孙起云守嗒头,次孙起霞后裔大章于南宋中叶移居龙溪,这些不像是巧合,不好说是附会,你驳八房说就很有道理,可以排除八房,但驳二房说理由还不充分,还不能排除二房说,現在焦奌在林大章是不是林励的后裔上,若能证实或否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4 20:07
3116631兄:"也找到其兄世系"其兄是何名,记在何谱,可否告示大概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1-24 20:21
本帖最后由 chooo 于 2009-11-24 21:10 编辑

浙江嘉興縣志跟浙江嘉禾志有記載林大章,龍溪縣志亦有記載大章為嘉興人,這説明大章的籍貫是浙江嘉興人,而不是廈門嘉禾。大章遷到文山,是在出任龍溪知縣后的事情。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4 22:29
讳大章,官漳州评事,遂居于漳郡城东之文山。评事与兄仝徙漳,兄迁溪域之东山,故号东文派,各谱分志”。 “溪域”就是“龙溪县”,“东山”即现在龙海角美镇的东山村,“兄”是指同辈长兄。
文中多次提到的“大章与兄同迁居龙溪”却引起我的注意,这明显说明:大章与开基东山的始祖是同一个辈分!只要查找到东山族人的世系,惠文山世系不也就清楚了嘛。突然想起,前面不是提到了塔头的后裔子孙,除了去台湾外,还有惠文山和龟山2大派,我早就应该想到去角美镇东山查查龟山派的族谱。
到龙海市角美镇东山村,终于见到《龟山塔林族谱》。这本族谱编修年代为清朝康熙年间,族谱以及后来补充进去的字条中记载:“吾始祖来自莆田林氏(闽林)十七世“九牧”之二林藻。林藻,字纬乾,唐太子詹事林披次子,唐贞元七年进士,江陵府使。林藻子惠,孙林翘为晋江县令,居马坪,称马坪始祖。至(闽林)25世林励,又名君穆,肇基同安嘉禾里塔头,君穆传居简、居敬。居简(闽林26世)传子三:长起云守祖塔头,次起霞后裔大章于南宋中叶移居龙溪(龙溪县解放后与海澄县合并为
龙海县)文山,为文山祖;三起雾的曾孙碧晃(闽林30世,塔头6世),又名光昭、邦光,肇基漳州府龙溪二十九都龟山(现在角美镇东山村)之麓,为龟山祖”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4 23:04
我是设想大章有沒有先厦门嘉禾,后淅江嘉兴,再到文山,因为淅江嘉兴人不一定是籍贯,也沒有明确是世居还是迁居,如果在淅江嘉兴居住过一定时间,当地的县志,府志也可以说他是当地人,也会记载他的亊跅的,文山那边也有可能只记他的祖居地,而不记载他在淅江嘉兴居住过,太早的历史很难弄得清楚,沒有更确鍳的资料,最好不要过早作结论.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5 09:47
本帖最后由 sfy_06 于 2009-11-25 10:05 编辑

请教3116631:关大章仝迁龙溪其兄即为龟山祖,但比[龟山塔林族谱]更早之《隆西族谱》为何称之胞兄仝迁,难道不共父母之兄称?另龟山塔林族谱也找不到关东文派记录文字,何解呢?再请教:地称"漳洲府龙溪县东山乡竹仔脚"指何处?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5 17:38
sfy_06先生, 我原先只注意原帖内容中有关林大章出处方面的, 别的还未顾及, 現你提的问题, 我也只能再看原帖, 从原帖求解,( 请不要说求教) 关於隆西族谱为何称之胞兄仝迁,
帖是收集在[隆西族谱]
中的《林氏家谱源流序》说:评事(指林大章)与兄仝徙漳,与《龟山塔林族谱》, [隆西族谱]
的先后无关.
也没有称之胞兄.
关於《龟山塔林族谱》找不到关东文派记录文字, 原帖《龟山塔林族谱》就有起霞后裔大章于南宋中叶移居龙溪(龙溪县解放后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文山,为文山祖;在《林氏家谱源流序》中也说: 讳大章,官漳州评事,遂居于漳郡城东之文山,
不是关东文派.
关於漳洲府龙溪县东山乡竹子脚指何处?
原帖好象没提及,
我也不知道
.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5 20:53
本帖最后由 sfy_06 于 2009-11-25 20:59 编辑

[隆西族谱]
[文山世系总图
    开基文山始祖评事公   子一名桂
    公讳大章字焕文号復斋行第八宋末为本漳郡评事原籍同安县嘉禾里即今塔头是也迁居本      任漳城东镇南文山配妻邬氏继配娄氏公系塔头社元泽公第八子与胞兄同迁兄迁东山号曰      东文派]
         以上为该谱部份原文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1-26 10:05
樓上有隆西族谱嗎?如有,能否借閲?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1-26 10:05
樓上有隆西族谱嗎?如有,能否借閲?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6 15:57
有,但在网上不会操作,此告.如关大章资料29#《林氏家谱源流序》和"以上为该谱部份原文";只是29#与原文略
有出入外,隆西族谱关大章资料即此矣!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6 18:41
sfy_06先生,你所引[文山世系总图]和[林氏家谱原流序]部份有关內容很有价值,若能全文上传[包括隆西族谱]就更好了,林大章出处确实不只淅江嘉兴一说,若能证实原籍为同安嘉禾里,问题便解决了,上传网上不会操作,一时也不好解决,你是否辛苦奌,像发帖一样,把有关内容摘要逐字输入帖中发出.(要整理成文稿再输入帖中,要不,发表回复时间不夠)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7 07:58
[隆西族谱]__林氏家谱源流序:吾林之先出自子姓......然支流虽有分异而发源则总出于晋安之一祖也当宋徽钦间有朝请郎者迁温陵再世元泽公讳涅又徙居於同安之嘉禾里即今塔头也元泽公再世讳章官漳州评事遂居於漳郡城东之文山焉评事与兄同徙漳兄迁溪邑之东山故号东文派各谱分志文山五传广发.....吾闽为林始祖之初者晋安公也为莆之九牧又分晋安之祖派也若宋季之评事则分为文山之开基祖也列祖相承按谱而求则上世之灵爽俨若羹墙之披帙以数则后代之盛美无难继绳也余裔派小子为述其略爰传为将来之孙子
明赐进士第广东布政使司裔孙同谨撰

文山世系总图
   开基文山始祖评事公   子一名桂
    公讳大章字焕文号復斋行第八宋末为本漳郡评事原籍同安县嘉禾里即今塔头是也迁居本任漳城东镇南文山配妻邬氏继配娄氏公系塔头社元泽公第八子与胞兄同迁兄迁东山号曰 东文派
         
注--以上为该谱部份真实原文,原撰文者1460年进士,谱中同为文山派九世.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7 12:44
本帖最后由 3116631 于 2009-11-27 15:50 编辑

Sfy_06先生, 在一时无法上传时, 把你手头有关林大章原流资料摘要发帖, 也能幫助使讨论继续下去, 我看了你的资料, 感觉清楚了很多,[ 隆西族谱] 原撰文者为文山派九世,1460年进士, 是明朝天顺时的人,( 离永乐帝登基只57) 他撰隆西族谱时肯定不知道林大章在龙溪县志丶嘉兴县志丶嘉禾志中说林大章是淅江嘉兴人,( 是什么时侯的县志还不清楚) 他对林大章的出处叙述是很细的, 一些情节我觉得他是有据而写的,如公系塔头社元泽公(林励三代孙?)第8子 与胞兄同迁(大章迁文山)兄迁东山号东文派(也以证实),附会一般只能掛靠, 无法这样写, 我又再读一遍ch000先生的原帖, 9#帖惠文山与开基祖林大章之迷[象山族谱]中有"讳大章, 字焕文, 官评亊者, 始自嘉禾里", 可見林大章來自塔头嘉禾里不只[隆西族谱],[ 文山世系总图] [龟山塔头族谱], 如此多的族谱是不可能协商一致附会的, 林大章是林励五世孙, 林励迀居塔头嘉禾是无疑的, 如今又有元泽公(林大章之父)徒居同安嘉禾里之说, 可見林大章祖居塔头嘉禾是可信的.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1-27 15:40
本帖最后由 chooo 于 2009-11-27 15:44 编辑

我觉得可以从大章中进士的记载入手,从那些古志中,可认定大章是在浙江嘉兴时中的举,而浙江嘉兴到底是不是他的原籍贯,可以探讨一下。
我找到些宋代科举考试的户籍认定的相关,详见如下:
宋人籍贯观念述论
http://tangsong.blog.hexun.com/16503776_d.html
我摘取几句:
科举考试的户籍认定以地产和葬地为标准
----------
宋代延续自唐代以来户籍管理之制而有所更革,认定籍贯的标准有二,即田产、祖墓。户籍登记的依据之一是田产,而非居住地。
-------
宋代规定,有田产者,即可认定为本籍。科举考试中,户籍认定亦据地产。
------
田产之外,父祖葬地也是宋人户籍登记的依据。陈寅恪指出,中古士大夫田宅与祖茔有连带关系,如非万不得已,决无他徙之理[11]
------
吴孝宗强调,士大夫应举所依据的籍贯标准是父、祖葬地。比照嘉祐三年开封府条令,父祖葬地在开封府内亦可发解,可以看出,至少在神宗熙宁年间,科举考试已经以葬地作为籍贯认定的依据之一。
。。。。


-----------------------------
如果大章原籍是塔头的话,应在同安县志找到相关中举记录,而相关资料却没有。1190年中举的有两个林大章,一个是浙江嘉兴人,一个是浙江的庆元(龙泉)县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8 09:51
ch000先生,你说的是从宋代科举考试户籍认定反推大章的籍贯,在沒有直接记载籍贯资料的情况下可用,如果有就应誏位直接资料了.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8 15:32
一点小见议:
一般明清县志在名宦篇都有较详记载,相信宋时嘉禾志或嘉兴志亦不例外,管理员辛苦再查考下或有佐证。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9 11:41
Sfy_06先生, 你的见议是好的, 是要尽一切可能求证,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也不能使林大章这样不清祖源的拖着, 林大章的后人能不着急么, 有这么多的族谱资料佐证, 正如里予先生所说, 辨别的标准是林大章直系亲属的族谱记载是谁就是谁,( 我加一句就是无证据推翻时) 我个人看法是可以认祖的,( 九牧二房林藻为始祖) 如果以后真能找到錯了的证据, 再纠正也可以的.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29 15:10
3116631管理员好,在今网络发达时,广集众林氏后裔才识,是能解决许多是与非命题的,因历史久远且各谱语焉不详,文意因人而异,加之谱料分藏,若就辨明特定史实论,是要比雷锋还雷锋的,关此页帖众亲热情但杂乱,本着尊重史实,借网上东风之便,愿管理员想法导论为上.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1-29 17:07
本帖最后由 3116631 于 2009-11-29 17:11 编辑

Sfy_06先生,” 导论为上的提法不好, 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我是088月到论坛的, 当时只是想通过论坛弄清我祖系上系原流, 虽然还沒迏到目的, 但受论坛感染, 最先感染我的就是ch000先生, 他的帖子福建省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中寻求林大章祖源的寻祖过程的努力和艰辛, 使我既感动又受鼓午, 我那时就决定象他那样, 向他学習, 我还在他的管理员名下记上九牧二房林藻后裔林大章裔孙, 我不知ch000先生原來是有保畄的, 直到sfy_06先生你再回应該帖才使这帖再浮上來, 我才注意到ch000先生是抱着商確的态度的, 我这不是说商確不对, 而是一种感触心情, 但願原先是对的, 不负寻亲之路之苦心, 当然, 也要准备面对錯了的纠正.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1-30 09:50
求林大章祖源还待商確话,何不就谱"与胞兄仝迁各谱分志"字句,找东文派之谱寻求佐证呢?辨别的标准是直系亲属的族谱记载是谁就是谁,大概正论,但谱实亦需经得起合理深究的,因众谱对某祖讳某事由等叙述不一,初究是迷,但随众亲热情努力,是能减少许多遗憾和困惑!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2-1 12:45
本帖最后由 3116631 于 2009-12-1 12:50 编辑

对林大章祖源,从资料看我认为是九牧二房林藻,现我再次回顾ch000先生原帖和sfy_06先生新帖,
並进行归纳丶对比丶分析,
希望能引起关注和深入讨论.

(1)
ch000
原帖[惠文山林氏先祖简介]:” 林大章,以通直郎大理寺评事知龙溪县事,卒于任上,居惠文山
简介定位林大章是惠文山祖.

(2)
Ch000
先生原帖[文山世系总图]:” 公讳大章为漳郡评亊原籍同安县嘉禾里即今塔头是也迁居本任漳城东鎮南文山……”大章从嘉嘉禾里(厦门塔头) 迁來, 是元泽公的第8个兒子, 与兄仝迁居龙溪, 兄迁东山(合称) 号曰东文派”, 这段文字证实林大章原籍同安县嘉禾里, 迁文山, 兄迁东山, 合称东文

(3)
Ch000
先生原帖《隆西族谱》:”
讳大章,
官评亊者始嘉禾里,
迁于清漳十一都惠文山之蔍居焉,
是为肇基惠文山之祖
这段文字也证实林大章始嘉禾里,
迁惠文山.

(4)
Ch000
先生原帖[隆西族谱]:”
评亊与兄同徒漳兄迁溪邑之东山故号东文派”,

兄迁溪域之东山,
故号东文派,”
溪域
就是
龙溪县
东山即现在龙海角关鎮的东山村,这段文字证实大章是与兄同迁的,
兄迁东山.

(5)
Ch000
先生原帖9#帖中有:” 塔头的后裔子孙,除了去台湾外,还有惠文山和龟山2大派,又:”后裔主要有龙溪惠文山派和角美东山的龟山派 说明龟山即东山,
龟山塔林开基祖即大章迁东山之兄.

(6)
Sfy_06
先生新帖[隆西族谱]
:”
朝清郎者迁温陵再世元泽公讳涅又徒居於同安之嘉禾里即今塔头也元泽公再世讳章官漳州评亊遂居於漳郡城东之文山焉”,
这段文字我理解是:
朝清郎迁温陵,
生元泽,
元泽徒居同安嘉禾里,
生大章,
大章居漳郡城东之文山。

(7)
Ch000
先生原[龟山塔林族谱]:”
林励,又名君穆,肇基同安嘉禾里塔头,君穆传居简、居敬。居简(闽林26世)传子三:长起云守祖塔头,次起霞后裔大章于南宋中叶移居龙溪(龙溪县解放后与海澄县合并为 龙海县)文山,为文山祖;三起雾的曾孙碧晃(闽林30世,塔头6世),又名光昭、邦光,肇基漳州府龙溪二十九都龟山(现在角美镇东山村)之麓,为龟山祖 这段文字再次证实林大章为文山祖,
是林励孙起霞后裔(:
后裔应指多代)
而龟山祖是起雾(起霞之弟)
的曾孙碧晃,
因为龟山就在东山村之蔍,( (5))
就是东山祖,
这碧晃就是大章与兄仝徒漳,
兄迁溪邑之东山的
”, 按碧晃是起雾的曾孙, 而大章是起霞的后裔, 起雾和起霞是兄弟, 大章和碧晃也是兄弟, 大章也同样是起霞的曾孙, 也就是林励的六世孙, 林大章和林励有五个代距, 是符合林大章和林励相距100多年的.

(8)
Ch000
先生原帖9#[象峰世次昭穆宗谱]:” 从黃帝到开基浒茂祖100多个世系, 其中有林惠出嗣给林藻, 林惠兒子林翘, 历经林知一林传一林奇徵一林伟一林惇一林励, 林励北宋时迁居同安嘉禾里塔社, 为塔头开基祖, 林励的后裔林大章开基漳州之龙溪, 居文山, 为惠文山开基祖, 历经林桂一林祚一林大举一林广发,( : 隆西族谱也有文山五传广发) 这又再次证实林大章为惠文山开基祖, 是林藻后裔.

(9)
综合(5)6)(7),
可以列出林大章的上系六代先祖是:
林励一居简一起霞一朝清()
一元泽一林大章,
而林励上系有记载,
林大章下系也有记载,
这么完整的一个世系,
又有众多的族谱佐证,
我们没理由不信,
想我林楚伍开基祖上诀五代,
无资料寻找,
我是多么羡幕林大章,
我为林大章的后人有幸而衷心祝贺.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2-1 15:22
3116631管理员好,愿管理员想法导论为上,提议意即如你所帖.
较困惑是"与胞兄仝迁"之胞何解?另据龟山雁塔林氏谱中所载碧晃自叙铭,大概曰"兄弟四人共迁余择卜于龟山之蔍"谱中言及'祖讳知黑号肇敏分派于泉马坪传居敬居简......".但谱中及铭间都无关惠文山片字,甚令人费解困惑!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2-1 18:10
Sfy_06先生,” 与胞兄仝迁”, 字面解释当然是亲兄, 但资料中也有与兄仝迁, 这就不清楚是胞兄还是堂兄, 还有拐个弯说的, 像我60#(7) 那样, 起雾的曾孙, 迁东山(龟山祖) 的碧晃和起霞(起雾的亲兄) 的后裔林大章(与兄仝迁, 大章迁文山, 兄迁东山) 就是拐个弯告诉你, 碧晃和大章是堂兄弟, 这样说法的明确性不亚於胞兄的说法, 那我们就要分析那种说法反应客观, 试想, 若是亲兄, 那怎么会有拐个弯的说法, 亲兄弟分迁两地的可能性大还是堂兄弟分迁两地的可能性大, 当然是堂兄弟可能性大.
雁塔林氏谱只能从你的介绍分析, 碧晃自叙銘:” 兄弟四人共迁余泽卜于龟山之蔍, 祖讳知黒号肇敏分派于泉马坪传居敬居简这是另一种资料, 碧晃和大章只是同前四代祖的兄弟, 若说兄弟四人共迁龟山, 那只能是碧晃自身的兄弟. :” 祖讳知黒……传居敬居简”, 这和ch000先生原帖[龟山塔林族谱] 所说:” 林励, 肇基同安嘉禾里, 传居简居敬不同, 这必有一錯, 或者知黒是林励的别名, 至於无惠文山片字, 如果”” 只谈龟山派, 也有不提文山派的, 我在分支世系族谱中見过这种情况.
作者: sfy_06    时间: 2009-12-1 21:41
你60#帖(7)不须拐弯之想亦明,分居当然是堂兄弟可能性大,但凡事不可过主观,在野与为宦分居於不远的地方不合理?在序称兄而在谱图进一步言胞兄表达合理,至于是否必要拐个弯表述便因人看法了,千年前称"溪邑之东山"地理位置一定即指现在角尾东山?分支世系族谱中只述本支常见,但在序及谱图分述且出自布政使司之笔啊?东文派又是何因称龟山(东山)派,东文之"文"何指了?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2-2 17:39
cfy_06先生
[世系总图说大章从嘉禾里(厦门答头)迁來,是元泽公的第8个兒子,与兄仝迁居龙溪,兄迁东山(合称)号日“东文派“,这段话意思很清楚了,因大章是迁文山的,兄是迁东山,才合称“东文派” 东文之文就是指文山,不是东文派称龟山派,而是东山派才是龟山派。再讨论”何指,好象沒必要了,也没多大意义,ch000先生原帖中林文勇先生就指出是同辈长兄, 我从起霞起雾大章碧晃的相互关係中也理出是同曾祖兄弟, 当然, 你也可以有你的看法, 我只是觉得不要把精力放在这上面, 搞清林大章祖源才是目的.
另: 原帖林文勇先生考证大章丶碧晃是闽林30, 是同辈兄弟, 比林励晩六世.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2-2 22:17
林大章的籍貫是浙江嘉興,這是官方歷史紀錄,是比民間資料有更高的可靠性。
而沒有任何官方紀錄顯示大章籍貫是同安縣嘉禾里。
古代的人在原本家族不是很顯赫,或者失去祖上淵源,或者爲了在新住地更好的融入,依附某大支系可能性是很高的。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2-3 18:05
在众多的林大章族谱资料(包括地方志资料)中,尽管有些说法不一致(包括林大章的籍贯),但有两奌是一致的,(1)林大章开基文山。(2)文山林來源林励,始祖林藻,有这两奌就夠了,就可以确定他的祖源了,而地方志丶族谱都属於同一类资料,沒有优劣之分,林大章是林励的六世孙,林大章从上代至上五代均有机会从同安嘉禾迁到淅江嘉兴,(不管有沒有这回亊)弄清林大章是嘉兴人还是嘉禾人没有决定性意义,也不能否定他是文山祖,是林励的后裔。“依附”说确实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林励也並非显赫,林大章比他名声还大,一些族谱把林大章直接掛在林励之后,沒有任何细节(情节)叙述,这才是“依附”,而“福建省漳州林大章派惠文山林氏“帖中资料都是有很多细节,很多过程,很多人物关系叙述的,这是“依附“者做不到的。
作者: chooo    时间: 2009-12-4 09:02
本帖最后由 chooo 于 2009-12-4 09:06 编辑

3116631 生,地方志的可靠性決對比族譜高的 呵
林勵不顯赫,但九牧派就很顯赫了
所有惠文山林氏的宗祠都看不到九牧兩個字,如果真是九牧之後,怎麽會沒有呢?
同安嘉禾遷到浙江嘉禾,這也太湊巧了吧,我還是認爲是同地名之誤
可以设想的是大章从浙江来漳州府任职时无携带相关族谱,后人在编谱的时候,因为时间久远,从遗留下来的一些口传或者书面资料,把原籍浙江嘉禾当成是同安嘉禾里,然后以此为立足点,接到嘉禾里塔头林谱系下,这也是合理的推断.
還有個疑點,所謂大章仝兄林壁晃遷龍溪,但沒有資料顯示是哪個年份,或者時間段.再来我看一個資料,東山林壁晃的孙子于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迁居南靖县,而大章任龙溪县事也为宋嘉定年间.
作者: 3116631    时间: 2009-12-4 17:52
Ch000先生, 上帖我说从林大章上代到上五代都有机会从同安嘉禾迁居淅江嘉兴的可能, 就是说没否定地方志所说林大章是淅江嘉兴人, 因为地方志对任何居住在该地有较长时间的人都可以说是该地人, 不像族谱只追根记载,( 就这奌说无法比较可靠性谁高). 我还说, 不管有沒有这回亊(林大章迁居过淅江嘉兴), 也就是说不管林大章是淅江嘉兴人还是同安嘉禾人, 在论证林大章是文山林开基祖这奌上,都不是决定性的,ch000先生这样看重林大章是淅江嘉兴人, 我想问问淅江嘉兴人的林大章是如何迁到文山, 成为文山开基祖的, 而祖籍是同安嘉禾的林大章迁居文山, 成为文山祖有很多资料佐证的, 如果淅江嘉兴人的林大章没有任何资料出示是如何迁到文山, 成为文山开基祖的, 那我只能认为淅江嘉兴人的林大章不是文山林开基的林大章, 是另一个人, 那末, 讨论淅江嘉兴的林大章就一奌意义都沒有了
关於”凑巧”,”依附”说, 我上帖也说了, 从同安嘉禾迁文山的资料是文山林九世孙選的, 是明朝天顺吋的亊, 我不知记载林大章是淅江嘉兴人的地方志是什么时侯的地方志, 我意思是说文山林九世孙是如何知道我们今天要把淅江嘉兴的林大章”凑巧”,” 依附到同安嘉禾的林励身上, 这明显是我们现代人要这样想, 要这样推断, 要这样认为是地名之误”, 以此为立足奌.
关於惠文山林氏宗祠看不到九牧两字,
这只能是疑问,
不能反证文山林
不是林藻后裔,
不竞离林藻很远了,
我能理解,
很多九牧后裔宗祠就没有九牧两字.

碧晃孙子和大章同处于宋嘉定时间段,
这是个疑问,
但不是不可能,
因为碧晃是林大章同曾祖的堂兄,
碧晃比大章大多少年我们不知道,
如果碧晃孙子迁居南靖县时是青年,
而林大章任龙溪县亊时是中老年,
两个因素叠加,
同处一个时间段也是可能的, 这个疑问, 就算真的存在, 也可以是东山开基时间比文山开基时间早的可能, 不影响文山林的祖源探讨.

Ch000先生, 讨论已到4, 讨论内容也是重复的谈, 当然, 也可以看成是深入讨论, 在阐述我的看法时, 为了词意到位, 有些词语可能会使先生不快, 这非我意, 若如此, 我们可以中止讨论, 就算是你说不服我, 我也说不服你好了, 我想告诉你的是, 我对讨论是乐意的, 因为自始至今沒离开过主题, 讨论有意义, 论坛宗亲我想能接受这样的讨论, 不知先生感受如何, 是否再深入讨论下去, 我听你的意見.




欢迎光临 林氏论坛(Lin.bigan.cn) (http://lin.bigan.cn/) Powered by Discuz! X3.4